2011年04月06日 00: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鈕文新
英國的通脹壓力可能比英國央行預期的更明顯。
這是3月29日,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威爾的一句話,他還說,該國通貨膨脹 率逼近5%的風險真實存在。如果央行因為經濟形勢發生變化而很快逆轉必要的加息進程,“情況將是糟糕的”;但如果貨幣政策委員會維持利率不變,因而導致通 脹情況惡化,這也不是好現象——央行的任務是使通貨膨脹率回歸到目標水準。
此番談話是什麼意思?第一,英國CPI直逼5%, 超出英國央行2%的控制線1.5倍;第二,如果英國央行為此而加息,那英國的經濟狀況將令人擔憂,因為加息將進一步壓制內需,使英國本已虛弱的經濟增長變 得更加虛弱;第三,如果英國央行維繫低利率,又擔心價格進一步高漲,同樣會壓制需求,也是糟糕的情況;第四,英國央行還是希望價格回歸目標水準,但辦法又 是什麼?
更重要的是,英國央行之所以糾結于加息——既擔心加息會導致經濟停滯,又擔心不加息會推動價格上漲,這說明,英國已經落入“滯脹”——經濟停滯、物價上漲的陷阱。
事 實上,3月30日公佈的修正數據顯示,英國的GDP數據從去年第四季度已經開始季度環比下滑,幅度為0.5個百分點;此前的第三季度英國GDP季度環比是 上漲0.5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之間,相差1個百分點。而歐盟預計,英國2010年全年的GDP漲幅也不過1.8%。
除了威爾以外,英國央行已經對CPI表示過擔憂。此前他們認為:英國企業開工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即指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會自然地抑制價格上漲。但事實擊碎了英國央行的判斷,正是在開工不足、失業居高的條件下,英國CPI漲幅達到了4.4%。
所 以,可以肯定地說,英國今天的物價飛漲絕非供求失衡所致,而是成本推動。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必然導致“滯脹”。原因:其一是成本傳導不出去,那將壓縮企 業利潤,迫使他們減少生產,減少投資——必定引發經濟衰退,同時供給減少,同樣會推高價格的可能,結果是“滯脹”。其二,成本傳導出去了,終端消費品價格 上漲結果導致需求下降,而需求下降導致經濟衰退,最終還是“滯脹”。
滯脹離中國還有多遠?
繼 “康師傅方便麵”漲價之後,“四大日化巨頭”也開始聯手漲價,3月30日又傳出餅乾漲價的消息,理由都是成本上升。儘管此事已經引起發改委的重視,並開始 展開調查,但作用不會太大,最多可以減緩上漲速度,但攔不住價格上漲。因為,成本上漲確有其事。還記得2007年食用油價格上漲嗎?政府出面干預只是延緩 了漲價速度,但沒有改變漲價的事實。
因為,現在的漲價主因不是供求失衡或人民幣超發,而是成本推動,是以美國為首的所有發達 經濟體濫發貨幣的必然結果。此時此刻,如果中國選擇進一步收緊貨幣,會出現什麼後果?緊縮貨幣將從財務端進一步提高企業成本,使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更加 嚴重;緊縮貨幣也會進一步壓制內需,加速、加劇經濟之“滯”。
筆者認為,面對“滯脹”,政府最好的選擇是“在結構調整方向加 大投入力度,並達到保增長的目的;允許價格從前端向後端傳導,同時通過加大居民工資性收入,保住消費需求,保住企業生產,增加國民對價格上漲的容忍度,推 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簡而言之: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扛通脹。
中國當然不可以無度放鬆貨幣,但必須滿足企業因生產成本 大幅上升,而形成的信貸需求。要知道,原材料採購成本上漲,必然引發企業貸款需求增加,如果我們無視這一需求,經濟就會嚴重失速,就會落入“滯脹”陷阱。 這要求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必須強調靈活性,該松的時候一定要松。
日化商品價格上漲不是偶然的,成本推動之下的價格普遍上漲恐怕勢不可擋。中國必須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邵希煒
這是3月29日,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威爾的一句話,他還說,該國通貨膨脹 率逼近5%的風險真實存在。如果央行因為經濟形勢發生變化而很快逆轉必要的加息進程,“情況將是糟糕的”;但如果貨幣政策委員會維持利率不變,因而導致通 脹情況惡化,這也不是好現象——央行的任務是使通貨膨脹率回歸到目標水準。
此番談話是什麼意思?第一,英國CPI直逼5%, 超出英國央行2%的控制線1.5倍;第二,如果英國央行為此而加息,那英國的經濟狀況將令人擔憂,因為加息將進一步壓制內需,使英國本已虛弱的經濟增長變 得更加虛弱;第三,如果英國央行維繫低利率,又擔心價格進一步高漲,同樣會壓制需求,也是糟糕的情況;第四,英國央行還是希望價格回歸目標水準,但辦法又 是什麼?
更重要的是,英國央行之所以糾結于加息——既擔心加息會導致經濟停滯,又擔心不加息會推動價格上漲,這說明,英國已經落入“滯脹”——經濟停滯、物價上漲的陷阱。
事 實上,3月30日公佈的修正數據顯示,英國的GDP數據從去年第四季度已經開始季度環比下滑,幅度為0.5個百分點;此前的第三季度英國GDP季度環比是 上漲0.5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之間,相差1個百分點。而歐盟預計,英國2010年全年的GDP漲幅也不過1.8%。
除了威爾以外,英國央行已經對CPI表示過擔憂。此前他們認為:英國企業開工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即指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會自然地抑制價格上漲。但事實擊碎了英國央行的判斷,正是在開工不足、失業居高的條件下,英國CPI漲幅達到了4.4%。
所 以,可以肯定地說,英國今天的物價飛漲絕非供求失衡所致,而是成本推動。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必然導致“滯脹”。原因:其一是成本傳導不出去,那將壓縮企 業利潤,迫使他們減少生產,減少投資——必定引發經濟衰退,同時供給減少,同樣會推高價格的可能,結果是“滯脹”。其二,成本傳導出去了,終端消費品價格 上漲結果導致需求下降,而需求下降導致經濟衰退,最終還是“滯脹”。
滯脹離中國還有多遠?
繼 “康師傅方便麵”漲價之後,“四大日化巨頭”也開始聯手漲價,3月30日又傳出餅乾漲價的消息,理由都是成本上升。儘管此事已經引起發改委的重視,並開始 展開調查,但作用不會太大,最多可以減緩上漲速度,但攔不住價格上漲。因為,成本上漲確有其事。還記得2007年食用油價格上漲嗎?政府出面干預只是延緩 了漲價速度,但沒有改變漲價的事實。
因為,現在的漲價主因不是供求失衡或人民幣超發,而是成本推動,是以美國為首的所有發達 經濟體濫發貨幣的必然結果。此時此刻,如果中國選擇進一步收緊貨幣,會出現什麼後果?緊縮貨幣將從財務端進一步提高企業成本,使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更加 嚴重;緊縮貨幣也會進一步壓制內需,加速、加劇經濟之“滯”。
筆者認為,面對“滯脹”,政府最好的選擇是“在結構調整方向加 大投入力度,並達到保增長的目的;允許價格從前端向後端傳導,同時通過加大居民工資性收入,保住消費需求,保住企業生產,增加國民對價格上漲的容忍度,推 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簡而言之: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扛通脹。
中國當然不可以無度放鬆貨幣,但必須滿足企業因生產成本 大幅上升,而形成的信貸需求。要知道,原材料採購成本上漲,必然引發企業貸款需求增加,如果我們無視這一需求,經濟就會嚴重失速,就會落入“滯脹”陷阱。 這要求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必須強調靈活性,該松的時候一定要松。
日化商品價格上漲不是偶然的,成本推動之下的價格普遍上漲恐怕勢不可擋。中國必須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邵希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