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2

藉公司內部調職簽證赴英將受影響 英國政府計畫再設移民限額

010-09-12 05:52:00
(本 報記者董婷婷報道)英國政府主要移民事務顧問Migration Advisory Committee(MAC)將公司內部調職(Intra-company Transfer, ICT)這一簽證通路視為控制移民的「漏洞」,並在起草明年常設移民限額計劃書時,建議此通路也必須受到人數限制。

目前,使用ICT的各公司,無需先在英國國內刊登招聘廣告,在國內請人填補職位空缺,就可直接從其海外公司調員赴英工作,令每天有60名外國人持此類簽證 進入英國。 聯合政府於7月19日對與工作相關簽證實施臨時限額時,並未將此類簽證包括在內,但MAC主席麥考弗(David Metcalf)目前為明年4月常設移民上限起草計劃書時,建議國會議員須將ICT列入限制內。 

對此,數間大型跨國公司,包括印度塔塔集團已警告,對ICT簽證的任何限制,都將影響該公司將最合適人員引進英國,影響該公司的經濟表現。華人企業不及跨 國公司受影響大 然而,華人律師鄧漢聲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可能實施的ICT限額政策對華人企業「應該影響不大」。他解釋,英國華人企業規模一般不大,華人的跨國公司更是 鳳毛麟角,使用ICT簽證的就更少,因此受影響範圍及人數都很小。 他又表示,相信如中國銀行等,較經常使用ICT簽證的大型中資企業,普遍遭遇內部人員調職限制時,中國政府會通過外交途徑幫助解決問題。 他續稱,大型中資企業基本有自己的人事部門負責簽證申請工作,很少請本地華人律師行代為申請,因此無論從華人企業或中資企業ICT簽證申請上來說,對本地 華人律師行的生意影響都很小。 

此外,一間擁有40名僱員的中資企業也向本報表示,無論從數量或比例上說,該公司使用ICT簽證的僱員都不多。僱員中僅30%,約十數名僱員為大陸背景, 其中僅數人使用ICT簽證,其餘為本地招聘。該公司一般每年向英國政府申請5個ICT簽證配額,但去年一個也沒用。「從中國派來的職員在英國的任期一般3 至5年,最早要明、後年才到期,沒有空餘職位就沒必要使用ICT簽證。」 對於記者提出,政府未來可能照搬現行擔保人執照(Sponsor License)限額政策,減少ICT簽證配額。該公司表示,已注意到新移民政策規定,若持照僱主在2009年7月19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間沒有 使用該執照請人,今後可擔保人數即被降為零,「但在我們公司,何時派人、派多少人來都由總公司全權決定,我們不可能會為維持配額,要求總公司定期派員過 來。此外,外派來的一般是公司高管,且人數有限,相信英國政府會酌情照顧我們的實際需要。」

ICT佔技能簽證總數六成 持ICT簽證入英的海外勞工首次最長可獲得3年簽證,其後有可能再延簽兩年,令他們有機會通過在英工作5年申請永居或入籍。批評人士指,ICT簽證通路為 海外招聘大開方便之門,令英國公司沒有動力培訓、聘請本地人。 麥考弗指出,去年有22,030人憑ICT簽證入英,佔技能工作簽證總數的60%,因此若不限制該簽證通路,則「非常難」在限制工作移民人數上取得成效。 移民事務次官格林也對麥考弗的建議表示贊同。
Source

二十七國將要求銀行提高準備率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全球二十七國的銀行監管機關和央行官員上週末於瑞士巴塞爾集會,商討更嚴格的銀行監管法規,將要求銀行提高準備率,以預防可能再次發生的金融危機。

歐盟與美不信任感加深
與會官員就修改銀行準備金的法規進行討論,將降低銀行可放款金額、促進銀行業的穩定。美國與英國政府一直以來要求提高準備金門檻,避免銀行進行高風險放款,造成納稅人紓困金融業的後果,不過德國央行反對實施更嚴格的法規,擔心德國國內銀行將因此受創。
 
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 Bank) 計畫於本週發行一百一十四億美元新股的消息造成上週五股價大跌四.六%,據傳部分原因是為了增加資本,以符合新的「巴塞爾協議」,此舉增加其他歐洲大型銀行增資的可能,引發市場對歐洲金融業不穩定的擔憂。

巴塞爾協議內容的辯論加深了歐盟與美國之間的不信任感,歐洲把美國沒有落實先前的巴塞爾協定視為金融危機的主因,歐盟負責金融監管的執委巴尼爾(Michel Barnier)表示,更嚴格的金融監管措施不應該以犧牲歐洲銀行作為代價。

新的資本準備要求也將對體質較弱銀行造成壓力,這些銀行將需要更多政府紓困金,或甚至走上倒閉的結果,銀行放款也會因此受限,影響企業獲得資金、阻礙經濟復甦。
Source

奧巴馬經濟新政:3500億美元的政治秀

2010/09/11 8:47 am
奧巴馬經濟新政:3500億美元的政治秀
儘管奧巴馬政府戰略性地回避第二輪經濟刺激的措辭,但三波高達3500美元的重拳,還是轟轟烈烈地打出了,在一個異常敏感的時期。

說敏感,一是112日的中期選舉即將到來,為了挽回流失的選票,奧巴馬有責任做點什麼;二是奧巴馬政府以及民主黨的支持率都連創新低,奧巴馬也不得不做點什麼;三是一段時間以來對美國經濟振興關聯頗大的中美關係受到了來自華盛頓的衝擊,奧巴馬有必要做點什麼。

拉開中期選舉帷幕
對奧巴馬本人政治命運影響巨大的中期選舉,顯然是奧巴馬經濟新政的主要刺激因素。
就 奧巴馬而言,如果中期選舉失利,不僅他本人的人氣會大大受損,而且今後的立法活動將會在國會山受到極大牽制,對外的戰爭撥款也很可能大幅縮水,無論是國內 改革,還是對外進取,都將因此異化為跛腳狀態。對於這位喜歡變革的總統來說,失去進行有效變革的政治基礎,真的比喜歡炒作的遊資被封了帳戶還難受。
3500億美元的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並不為過。

時間的選擇頗為微妙。96日是美國的勞工節,這一天也常常被視為美國中期選舉開始的日子,選在這一天宣佈500億美元的基建計畫,就是為了趕在國會選舉前向選民表示,他和民主黨人正在採取果斷行動修復經濟,希望選民能再信他們一次。

媒體對此是洞若觀火。奧巴馬對一群工會組織所做的演講被媒體普遍視為一場競選活動,因為他談論的政治問題遠遠多於經濟。

像在漏油門中爆粗口一樣,奧巴馬再次脫稿說出了讓他憤懣的話。在用一支寫給勞工組織的讚歌來調動起聽眾的情緒後,奧巴馬怒斥他的共和黨對手對他的一貫不滿,他們把我說得像條狗,這被美國媒體視為數月來奧巴馬最具攻擊性的言論,也標誌著奧巴馬已經進入競選狀態。

就這樣,用500億美元和一條狗,奧巴馬拉開了中期選舉的帷幕,也給足了這場選舉火藥味,並使3500億美元計畫徹頭徹尾地表現出對中期選舉的服務意識。應該說,奧巴馬的這3500億美元是指向明確的:500億美元基建計畫為了創造就業,1000億美元減稅利好企業研發,另外2000億美元減稅則提振小企業和中產階級的消費信心。

但問題是,這些計畫都耗時較長,500億美元分6年,1000億美元將分10年見效,對經濟復蘇提振力度不大。更何況,這些計畫在國會山通過難度極大,用英國媒體的話說,這不是一份有關刺激措施的提案,而且獲得國會通過的幾率為零。

共和黨的即刻反對
對中期選舉志在必得的共和黨人很清楚,絕對不能讓奧巴馬政府在中期選舉之前取得如此重要的立法勝利。
於是乎,奧巴馬的500億美元基建計畫一出來,共和黨人就齊刷刷地說,用美國媒體的話說,就是即刻反對。而在減稅計畫出來之前,共和黨的代表人物更是提前播下了不信任的種子,認為成本高昂,收效甚微。

其實,除了政治上的較量,僅從經濟方面講,共和黨人也不認同奧巴馬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奧巴馬當初的經濟刺激計畫就很成問題,過於浪費,並且重點過於模糊。這種觀點,如今已得到了相當一部分經濟學家的支持。

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更是給了共和黨人攻擊民主黨留下口實。此前,奧巴馬團隊曾反復強調,他們不會出臺第二輪經濟刺激措施,因為他們擔心,共和黨人會趁機批評民主黨政府的第一輪刺激措施效果甚微,顯得名不副實。
這其實也是美國社會所擔心的。在民眾和媒體看來,奧巴馬上台後的天量經濟刺激已被證明效果微弱,如果繼續進行大規模經濟刺激,只會增加赤字,而奧巴馬政府也確實正在向創歷史紀錄的財政赤字(1.47萬億美元)靠近。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奧巴馬政府堅決不提這3500億美元是經濟刺激,而是具體地說出了它們的用途。儘管這多少有些掩耳盜鈴的味道。

讓奧巴馬感到多少有點心虛的是,連民主黨人對他的計畫也不是很感冒。鑒於許多媒體都將奧巴馬政府與赤字政府聯繫在一起,為求勝選的民主黨人也都盡可能與赤字疑雲保持距離,對新的支出計畫持冷眼旁觀的姿態。
利 益集團也很不爽。奧巴馬政府的官員透露,基建計畫所需資金將通過取消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稅收優惠來提供,以避免增加聯邦財政赤字,這讓對美國政壇,尤其 是對共和黨有很大影響的能源等利益集團難以接受。而奧巴馬在為中產階級減稅的同時,將富有家庭剔除在外,這也讓這些家庭感到不快。所有這些力量,料都將在 國會山會聚,與共和黨人形成一道防火牆,以抵制奧巴馬新的立法衝動。

加拿大升息進程堅定不移,英國前景未明或再落藥刺激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蘇承輝9日報道》發達國家中加拿大的經濟屬最樂觀,該國無懼美國經濟前景轉弱,昨晚作出今年來第三度的加息行動,基準同業隔夜利率目標調升25基點至1%。
加拿大確實具備加息條件,決定符合市場預期,市場還猜測加息陸續有來,昨晚加元備受追捧,美元兌加元跌逾1%,報1﹒0365。
加拿大央行預期,家庭和企業將會維持良好的開支水平。事實上,該國6月起成為七大工業國(G7)自去年經濟衰退後首個加息的國家,復甦步伐較鄰近的美國快,就業早已回復到衰退前水平。
加拿大央行設定通脹目標為2%,7月時央行預料會「逐步」調升利率,便可把通脹維持在該水平。央行昨晚表示,該國物價運行情況「基本未有改變」。

*英國或擴大量化放寬*

今晚將輪到英國議息,當地聯合政府為推行節約減赤措施,恐拖累其經濟復甦步伐。英倫銀行今晚發表貨幣政策決定前,英國總商會告誡央行官員,要求低息政策保持。
英國總商會首席經濟師David Kern日前表示,儘管今年第二季當地經濟表現得到向上修訂,但並沒有空間自滿。他指出,多項因素構成第三季的潛在風險,特別強調房屋價格下跌,以及銀行向企業貸款進一步減少。此外,全球經濟放慢「跡象讓人擔憂」,這只會增加英國經濟的不明朗狀況。
英國總商會認同聯合政府的嚴厲削赤計劃,為穩定公共財政有其必要性,但Kern亦注意到「前所未見」的緊縮措施無可避免會增加經濟倒退的可能。他大膽提出量化寬鬆建議規模:「若經濟出現轉弱跡象,英倫銀行必須準備增加量化寬鬆計劃至2000億英鎊以上。」

英國8月零售銷售年增1%

2010-09-07 22:55:35

 

【新唐人亞太台2010年9月7日訊】接下來關心歐美財經消息,英國零售公會指出,英國8月的零售銷售成長,因為購物者買進新學年的返校服飾和鞋類。

英國零售公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指出,營業至少1年的店面,8月的銷售比去年增長1%,高於7月的0.5%。其中透過網際網路、郵購和電話公司購買非食品項目的銷 售成長18%。英國經濟在第2季創下9年來最大成長幅度以後,8月的消費者信心也達到半年來見第一次提升。雖然裁員和增稅讓人們延後重大支出,但是零售銷 售還在增長。 ce
Source

紐約時報實體版將停售,個人化電子社群報紙才是王道

撰文者:陳品先編譯發表日期:2010/09/10
雖然日期尚未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享譽全球的美國精英報章《紐約時報》實體版將停售,而改以其他嶄新、即時、而文化相關的方式來接觸讀者,事實上,紐約時報就將在年底之前推出個人化社群新聞服務News.me,而其他相同概念的類似服務,也已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

這幾年來,實體報紙的發行量和收益都持續下跌,越來越多讀者都轉由從網路來獲取最新資訊,實際上紐約時報也已經營新聞網站好幾年的時間,三年前曾經推出過 付費版的TimesSelect服務,雖然並未如預期般成功,不過紐約時報從經驗中學習,計畫從明年1月開始也將再次採取收費模式,讓讀者免費閱讀固定數 量的文章,超過篇數才需要付錢。紐約時報還和素有“社群媒體孵化器”之稱的Betaworks合作,今年底前將推出個人化社群新聞服務 News.me,Google和洛杉磯時報雖然都曾推出類似的服務,不過紐約時報本身所具備的影響力和所能提供的內容,都對讀者極具吸引力。

此外,來自瑞士的新興公司Paper.li,也提供了能將Twitter用戶所跟隨者分享內容集合而成個人報紙的服務,使用者也可選擇根據Twitter List或Twitter Hashtag來生成個人報紙,不同於許多其他類似服務根據讀者的偏好來選擇內容,Paper.li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相信藉由社群網路的分享,重要或 有趣的新聞會自動找上門來,因此不需要特別去猜測或學習用戶的喜好,而就像傳統媒體中,編輯會為讀者決定重要新聞並出版一樣,Paper.li讓用戶所跟 隨的人來幫他決定報紙內容。其他類似服務包括可探索Facebook朋友喜歡哪些內容的LikeButton.me,以及找出Facebook上被分享最 多內容的It’s Trending。

實體報紙的衰敗,不代表人們不需要新聞,相反地,由於網路與社群媒體的興起,新聞的傳遞正以前所未有速度蓬勃發展,不過Paper.li等與社群網絡結合 的新聞服務,雖然能讓我們快速知天下事,若想更進一步了解新聞內容,恐怕還是得仰賴紐約時報等高公信力媒體所提供的深度分析。
出自Mashable 12
出自GigaOM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