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07日 10:04:07 來源: 新華華人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愛情無國界,但除了談談情、說說愛,生活更多時候是瑣碎的“一地雞毛”。跨國戀,讓情感跨越了文化與種族的藩籬,但卻似乎總有一些東西,留在了藩籬的兩側,各自遙望,難以言和。
在倫敦讀書的小蕓,現在最怕過周末,因為一到周末就得陪她的英國男友去參加他的“朋友圈子”的聚會。“他們講的笑話,我完全聽不出笑點在哪裏”,小蕓向《英中時報》記者表示。
而每次小蕓帶男友去參加中國同學的聚會,也基本上很難融入。“中國人在一起,大家都還是習慣說中文,他(男友)和大家也沒什麼話題,氣氛就變得 很尷尬。”除此之外,小蕓覺得自己和男友在“經濟問題”上也存在著觀念上的差異:“他很講求公平,習慣AA制。雖然我自己也覺得女生在經濟上應該獨立,而 且也認為不應該都讓男生付錢,但我還是不習慣太刻意的AA制”,小蕓表示。這一切,似乎都是“雞毛蒜皮”的瑣事。但據小蕓說,這些都是“易燃易爆品”,經 常成為兩人起摩擦的導火索。
除此之外,來自中國父母的壓力,也讓小蕓很煩惱。“尤其是我媽,總覺得和老外做朋友還可以,如果談戀愛結婚,她就很反對,還經常給我舉一些,誰 誰誰嫁了老外又離婚了之類的例子,讓我覺得很煩”,小蕓表示:“不過,他對我很好,而且我們也是因為真心相愛才在一起,所以不想就這麼放棄。”
事實上,小蕓的煩惱,也是一些處于“跨國戀”之中的中國留學生的煩惱。隨著世界各地區交流與聯繫的日益緊密,全球范圍內的人口流動也更加頻繁, 跨文化與跨種族的婚戀現象日漸普遍。但由于語言、文化、宗教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許多受訪者向記者表示,或多或少因為“跨國戀”感受到一些壓力,這 些壓力有的來自自身,有的來自外界。
記者在中國留學生聚集的各大華人論壇上看到,關于“跨國戀”的討論時常成為熱門話題,並引發大量爭論。在文化多樣性得到充分肯定的英國,“跨國 戀”仍然是英國華人時常談論的“顯命題”,這個命題本身的頻繁“被討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它的被接受、認知和了解程度仍有提升空間,還遠沒有如“衣食住 行”一樣被人們當成“再自然不過”的日常現象。
另據“環球網”2009年所做的一項有關“跨國婚戀”的調查,近六成的中國網友表示能接受跨國婚戀,而在“你認為跨國婚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的話題中,選擇“家庭觀念差異”和“愛情觀念差異”的比例最大,分別為35%(1126票)和27.6%(888票)。
難以消除的“傲慢與偏見”
近日,網名為“singh”的網友在某知名華人論壇發表了一篇名為《今天我把印度男友打哭了》的網帖,講述自己與在英國認識的印度男友的故事,並談到自己因“跨國戀”而遇到的文化宗教差異及“種族歧視”問題,引來眾多網友回帖。
網友“singh”在帖子中寫道:“他(印度男友)姐姐看過我的照片不喜歡我,很大原因是我是中國人,以後也肯定不能很好的照顧他的父母……我 父母也不同意我們在一起,老媽是接受不了他的外表,包頭,He is sikh,not hindu……他爸爸上個月打電話給他說介紹女人給他,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他的那個宗教是很那個,一般不跟非本宗教的人在一起。其他地方的印度人都不結 婚。更何況我是中國人……”
“singh”說:“別說為什麼我不找中國人,我出國這麼久,真的沒哪個中國人對我有意思,那些中國人對我也很冷漠,真正關心我的只有他。不過 我跟他的事,我沒讓班上的中國人知道。他們知道了除了譏諷能有什麼。自從我跟他在一起後,我父母就經常打電話給我,老媽老是說我嫁到印度去會被騙,那個地 方又臟,又窮……”該貼在論壇上引發大量跟帖與爭論。
接受記者採訪的中國留學生Yoyo坦言,盡管大家都知道“種族歧視”是不對的,但事實上,在她身邊的中國朋友圈子裏,其實還是或多或少對其他的 種族有著一些“偏見”和“價值判斷。當然,這些“歧視”有時候不是單方面的,很多中國朋友可能之前遇到了個別的不好的例子,就對這些個例背後代表的整個民 族產生了“排斥”和“歧視”的心理。Yoyo說:“我們在公開的場合都會說反對‘種族歧視’,也很反感別的民族歧視我們華人,但其實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帶 著一種歧視的眼光在看別人呢?”
她表示,包括她自己在內的很多中國朋友,“基本上,都能接受華人與白人的戀愛,但卻很難接受華人與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或非洲裔人士的跨國婚戀,這些可能都是偏見,但當你自己要做決定的時候,這些來自自己或者他人的偏見,就會起到很大作用。”
中國留學生小戴幾年前在諾丁漢上學時認識了現在的中東裔男友,“我們相處得很好,但我至今不敢跟家裏人說我交了個中東男友,更不敢帶他回去中國見父母,因為我家在中國北方一個小城市,大家的思想還很保守,我不敢想像鄰居們會怎樣議論我,議論我的父母”,小戴說。
無法回避的“一地雞毛”
“當你真正愛上一個人,你不會在乎他來自哪裏,是什麼膚色”,小蕓說:“但是,相處和結婚就是另外一回事,有很多事情無法跨越。”
小蕓表示,因為一直在傳統的中國家庭長大,家裏都是母親管錢和理財,所以對于“AA制”在心理上還是難以接受。“我認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大 家都可以付錢,但我覺得沒必要算得太清楚。比如,可以這次你付,下次我付,沒必要兩個人出去吃飯,到買單的時候,恨不得拿個計算器把一分一毫都計算出來, 這讓我在感情上接受不了。”
對于“跨國戀”中男女雙方的“經濟問題”,Yoyo則認為,這是因人而異:“AA制其實是個人的習慣和選擇,和國籍種族不一定相關。”她表示, 很多英國人也並不會嚴格地實行“AA制”。但她自己認為“AA制”也沒有什麼不好,“這個社會男女平等,首先要從經濟開始。”小戴則表示,她和男友之間完 全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開了一個聯名的銀行賬戶,大家都存一些錢進入,日常開銷就刷這個聯名賬戶的卡,這樣既感覺到公平,也沒有明顯的“AA”的感覺。 “我不會覺得要求女生付錢,就是男生小氣,這和男人的尊嚴也沒關係,最重要就是大家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小戴說。
一個月前剛跟英國男友分手的留學生小菲,談起分手的原因,仍然“憤憤不平”。“都是一些小事情,比如他說我為什麼吃完飯不嚼嚼口香糖,為什麼不 刮汗毛。其實他也有很多毛病我看不慣,但我從來不去挑他”,小菲說:“分了也好,習慣不同,以後在一起也痛苦。語言上也有問題,吵起架來,都找不到用什麼 詞,只能著急。”
小菲表示,除此之外,彼此的“消費觀”也不同:“他基本上是有錢就花掉,沒錢就刷信用卡,我還是希望能存錢。現在沒有結婚,大家各花各的還好, 以後要是結了婚,他還是這樣花錢,我就很沒安全感。”Yoyo則表示,自己身邊也有不少“跨國戀”,過得很“幸福”的例子。“我覺得各種差異都是可以克服 的,關鍵看雙方的性格是否合拍,能不能相互包容和遷就。很多西方人思想比較直接,不會轉彎,有女生喜歡這樣的簡單,也有女生不喜歡,都在自己的選擇。”
關于“未來”的“迷思”
一些受訪者對于感情的“未來”,表達了擔憂。“愛情可以不分國籍,但是婚姻卻沒那麼簡單,你不是和他一個人在結婚,而是兩個家庭在‘結婚’,宗 教、文化、語言和各種社會關係,都不得不考慮”,小戴表示。還有很多和小戴一樣的中國留學生,跨越了文化與種族的藩籬,找到了真愛,但對于這段真愛“有沒 有將來”,卻心存迷茫。
“首先,你能不能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與中國家人相聚的機會,跟他去他的國家,或者加入他的宗教,按照當地的習俗去生活?我雖然很愛我的男友,但我很懷疑自己最終可以足夠堅強,畢竟在愛情之外,親情也很重要”,小戴說。
關于“將來”的問題,小蕓同樣不知道答案。“現在我不敢想‘將來’,也許根本沒有將來,只有現在和曾經”,小蕓說。(張月鹿) (來源:中新網)
Source
2010/08/08
碳貨幣新「錢」途
在關注全球暖化的大前提下,低碳生活逐漸演變成經濟效益;自從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碳交易在近幾年蓬勃發展,也催生出金融界「碳貨幣」的概念。
環保項目可以在巿場上化為金融產品,將二氧化碳貨幣化,並可在碳交易所自由買賣;更有專家預言,到2024年,碳貨幣將會繼黃金後,成為全球中央銀行的核心資產。
在低碳經濟下,企業買賣碳排放權,亦可拓展新「錢」途。 採訪:李如虹
據 全球暖化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估計,於21世紀末前,地球將升溫1.4度至6.4度。全球都在鼓吹低碳生活,以抑制全球暖化的趨勢。2009年 全球碳排放國家排名中,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0億噸居首,其次是美國及俄羅斯(見下表)。以每年人均碳排放量計算,澳洲是20.58噸,香港是 6.5噸,中國是4.58噸,印度是1.16噸。鑒於各國減排成本相差懸殊,通常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高出5至20倍。
碳排放量當商品買賣
故此《京都議定書》允許有減排責任的發達國家,可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購買減排指標來完成履責,將空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當商品買賣,造就了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另外,各國政府亦可向當地企業發放排放許可證,若企業由於成本和時間等問題,而超出碳排放上限的話,可向碳排達標及願意出售排放權的企業,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見圖)。通常這類交易的買家,主要包括電廠、煤廠及重工業界等。
「碳 貨幣」指的是全球每個國家根據自身的碳排放量,作為基礎的交易單位。首間碳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於2003年創立,其後澳洲新南威爾士碳市場、歐盟和英國碳市場相繼成立。在2008年,內地在天津、北京和上海成立環境交易 所,但民間參與程度未如歐美熱烈。
交易價格方面,從2003年至2004年,每公噸交易價不斷變動,以2004年為例,3月最低為0.71美元,12月最高升至1.68至1.71美元。與歐洲碳交易市場,每公噸3.65歐元至9歐元間存在差價。買賣雙方(國家或企業)甚至會利用價格波動,以賺取差價獲利。
58個碳基金規模920億
隨着碳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發碳交易機制及參與國際碳交易當中。除了碳排放權的最終使用者和提供者之外,金融機構亦成為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譬如說投資銀行JPMorgan,4年前已經投資30億美元於碳巿場,並成立碳銀行,為企業減排提供融資服務。目前全球共有58個碳基金,規模達118億美元(約920億港元)。
此外,各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等,紛紛涉足碳金融領域。來自不同項目和企業產生的減排量,進入碳金融市場作交易,可以被開發成標準的金融工具,比如碳現貨、碳期貨、碳期權和掉期交易等。
舉例說內地的興業銀行,於4年前便推出了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為溫室氣體、有害氣體減排及風電、水電項目建設的企業,提供融資方便,配合「十一五」的國策,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另外如渣打銀行、滙豐銀行的業務,亦正由傳統金融走向碳金融。杭州分行的滙豐銀行,推出結構性低碳投資產品,與全球50間公司股票掛鈎;當地花旗銀行亦有「全球水資源指數」產品,集結全球一籃子10間水務公司股票表現,當股票漲幅越大,收益越高。
光大銀行推出綠色零碳信用卡,持卡人消費滿指定金額,便可獲1噸碳減排量,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查閱個人碳信用檔案,以及可購買碳匯的訊息。
碳交易額年均增126%
現在中國每噸核證碳減排量,在歐洲市場能賣到30歐元(約310港元),足以讓內銀對碳交易巿場垂涎。
外國一些企業或個人都會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按比例購買碳匯,款項會用在植樹、研發風力和太陽能技術等環保事項上。像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擁有大片森林,可以用花錢種樹的方式,去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到減排目標。
據 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碳交易量從2005年的7.1億噸上升到2008年的48.1億噸,年均增長率達到89.2%。至於碳交易額,年均增長率高達 126.6%。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400億歐元(約1.43萬億港元),全球碳交易市場及碳排放額度,也將取代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 北京金融學者宋鴻兵更在著作《金權天下》中預言,到了2024年,全球貨幣將會統一,黃金及碳貨幣會成為最終贏家。
全球10大碳排放國家
排名 國家 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
1. 中國 60億噸
2. 美國 59億噸
3. 俄羅斯 17億噸
4. 印度 12.9億噸
5. 日本 12.47億噸
6. 德國 8.6億噸
7. 加拿大 6.1億噸
8. 英國 5.86億噸
9. 韓國 5.14億噸
10. 伊朗 4.71億噸
資料來源:Maplecroft(截至2009年)
Source
環保項目可以在巿場上化為金融產品,將二氧化碳貨幣化,並可在碳交易所自由買賣;更有專家預言,到2024年,碳貨幣將會繼黃金後,成為全球中央銀行的核心資產。
在低碳經濟下,企業買賣碳排放權,亦可拓展新「錢」途。 採訪:李如虹
據 全球暖化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估計,於21世紀末前,地球將升溫1.4度至6.4度。全球都在鼓吹低碳生活,以抑制全球暖化的趨勢。2009年 全球碳排放國家排名中,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0億噸居首,其次是美國及俄羅斯(見下表)。以每年人均碳排放量計算,澳洲是20.58噸,香港是 6.5噸,中國是4.58噸,印度是1.16噸。鑒於各國減排成本相差懸殊,通常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高出5至20倍。
碳排放量當商品買賣
故此《京都議定書》允許有減排責任的發達國家,可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購買減排指標來完成履責,將空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當商品買賣,造就了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另外,各國政府亦可向當地企業發放排放許可證,若企業由於成本和時間等問題,而超出碳排放上限的話,可向碳排達標及願意出售排放權的企業,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見圖)。通常這類交易的買家,主要包括電廠、煤廠及重工業界等。
「碳 貨幣」指的是全球每個國家根據自身的碳排放量,作為基礎的交易單位。首間碳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於2003年創立,其後澳洲新南威爾士碳市場、歐盟和英國碳市場相繼成立。在2008年,內地在天津、北京和上海成立環境交易 所,但民間參與程度未如歐美熱烈。
交易價格方面,從2003年至2004年,每公噸交易價不斷變動,以2004年為例,3月最低為0.71美元,12月最高升至1.68至1.71美元。與歐洲碳交易市場,每公噸3.65歐元至9歐元間存在差價。買賣雙方(國家或企業)甚至會利用價格波動,以賺取差價獲利。
58個碳基金規模920億
隨着碳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發碳交易機制及參與國際碳交易當中。除了碳排放權的最終使用者和提供者之外,金融機構亦成為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譬如說投資銀行JPMorgan,4年前已經投資30億美元於碳巿場,並成立碳銀行,為企業減排提供融資服務。目前全球共有58個碳基金,規模達118億美元(約920億港元)。
此外,各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等,紛紛涉足碳金融領域。來自不同項目和企業產生的減排量,進入碳金融市場作交易,可以被開發成標準的金融工具,比如碳現貨、碳期貨、碳期權和掉期交易等。
舉例說內地的興業銀行,於4年前便推出了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為溫室氣體、有害氣體減排及風電、水電項目建設的企業,提供融資方便,配合「十一五」的國策,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另外如渣打銀行、滙豐銀行的業務,亦正由傳統金融走向碳金融。杭州分行的滙豐銀行,推出結構性低碳投資產品,與全球50間公司股票掛鈎;當地花旗銀行亦有「全球水資源指數」產品,集結全球一籃子10間水務公司股票表現,當股票漲幅越大,收益越高。
光大銀行推出綠色零碳信用卡,持卡人消費滿指定金額,便可獲1噸碳減排量,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查閱個人碳信用檔案,以及可購買碳匯的訊息。
碳交易額年均增126%
現在中國每噸核證碳減排量,在歐洲市場能賣到30歐元(約310港元),足以讓內銀對碳交易巿場垂涎。
外國一些企業或個人都會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按比例購買碳匯,款項會用在植樹、研發風力和太陽能技術等環保事項上。像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擁有大片森林,可以用花錢種樹的方式,去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到減排目標。
據 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碳交易量從2005年的7.1億噸上升到2008年的48.1億噸,年均增長率達到89.2%。至於碳交易額,年均增長率高達 126.6%。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400億歐元(約1.43萬億港元),全球碳交易市場及碳排放額度,也將取代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 北京金融學者宋鴻兵更在著作《金權天下》中預言,到了2024年,全球貨幣將會統一,黃金及碳貨幣會成為最終贏家。
全球10大碳排放國家
排名 國家 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
1. 中國 60億噸
2. 美國 59億噸
3. 俄羅斯 17億噸
4. 印度 12.9億噸
5. 日本 12.47億噸
6. 德國 8.6億噸
7. 加拿大 6.1億噸
8. 英國 5.86億噸
9. 韓國 5.14億噸
10. 伊朗 4.71億噸
資料來源:Maplecroft(截至2009年)
Source
央行總裁研新策救經濟淨虧18億
今题 Jinti.net 2010-07-30 源自:星岛环球网
(本報訊)英國央行發表實行量化寬鬆(QE)計劃後的首個年度報告,指通過購入2000億英鎊國債、公司債和商業票據向市場泵水的這個計劃,賬面凈虧蝕約18億英鎊。同時,央行行長金默文28日表示,因應經濟的未來再次下滑的風險,該行正研究推出適當的刺激經濟措施。
近日公布的英國央行資產購買工具基金(Asset Purchase Facility Fund,APFF)賬戶資訊顯示,央行根據量化寬鬆計劃所購買證券的名義損失在18億英鎊左右。路透社指出,作為量化寬鬆計劃的一部分,英國央行在 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期間,利用新增資金購買了2000億英鎊的英國國債、企業債券以及商業票據,以提振遭遇衰退的經濟。
截至今年2月底,英國央行持有的英國國債規模為1928億英鎊,虧蝕約55億英鎊。不過,央行因持有這些國債而獲得37.61億英鎊的利息,並從其它債務證券中獲得利息1.8億英鎊,使得淨虧蝕降低為17.52億英鎊。
然而,這些虧蝕只是理論上的估算資料,因為英國央行仍持有上述資產。由於英國國債價格2月以來已大幅上漲,英國央行持有國債的價值目前很可能已升高。
另一方面,英國央行總裁金默文在下議院財政委員會指出,由於英國經濟復蘇的持續性並不確定,央行並不準備收回貨幣政策的振興措施。
在 聽證會上,金默文說在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裏,爭辯主要集中在該提供經濟多大程度的振興措施。「一如投資者預期,決策官員爭辯應該要多用力量踩油門,」金 默文告訴財政部特別委員會說,「未來幾個月,貨幣政策委員會可能認為,通貨膨脹展望,可能確認應加速踩油門,也可能顯示應放寬一些。」
金默文指出,「這次的辯論在於振興經濟的適當程度,不在於如何踩煞車。」但他說,央行準備調高或降低利率,目前並沒有確定是那一個方向。
本月稍早,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以7比1決議維持基準利率於記錄低點0.5%不變,並將資產買進計劃維持於2000億英鎊,其中決策官員Andrew Sentance要求加息0.25厘。
Sentance告訴委員會說,目前的政策「相當極端」,並提供了強勢振興措施。
2010-07-31 Source
經濟隨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慎之又慎
北京新浪網 (2010-08-06 02:23)
新華網倫敦8月5日電 (記者王振華)在英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出現4年來最快增速以及通貨膨脹處於高位的背景下,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5日仍然決定繼續將主導利率維持在0.5%的歷史最低水平不變,這表明英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決策方面慎之又慎。
英國政府上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比前一季度增長了1.1%,為2006年以來最快增速,出乎許多分析人士意料,也使對英國可能發生“雙底型衰退”的擔憂有所緩解。另外,英國消費物價指數6月份達到3.2%,遠高於2%的目標值。
由於英國經濟複蘇態勢有趨穩跡象以及通脹走高,是否應該適度提高利率的聲音開始湧現。在6月和7月的兩次決策例會上,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一名委員連續兩次主張應將利率提高到0.75%。
但是,英國央行還是決定謹慎行事,在6月和7月的例會上,保持利率穩定的決定最終以7票贊成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自去年3月份以來,英國央行已經連續18個月保持利率穩定。
英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持極其謹慎的態度,無疑是基於對經濟形勢的密切跟蹤和深入分析。儘管英國經濟第二季度出現了出乎意料的較快增長,英格蘭銀行在最 近公布的上一次貨幣決策會議記錄中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數據顯示,當前西方經濟複蘇出現了增速放慢跡象,這可能會對今後的英國經濟複蘇帶來影 響。與此同時,英國住房市場是否已經開始複蘇還有待于更多的數據來加以證實。
此外,英國央行的經濟預測還被一些人批評為過于樂觀。英格 蘭銀行預測今年英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達到1.7%,但英國預算責任局和獨立分析人士均預測只有1.2%。總之,一個季度的經濟較快增長尚不足以証明英國經 濟已經走上了持續強勁複蘇的道路,這是英國央行謹慎決策的主要原因。
通貨膨脹可能走低是英國央行繼續維持歷史最低利率水平的又一因素。儘管當前英國消費物價指數比2%的控制目標高出一個百分點以上,但英國央行認為,伴隨一些臨時性因素的消退,英國的物價指數今年內可能居高難下,但今後幾個季度可能下降並在明年某個時候降至目標值附近。
世界經濟的走勢和複蘇勢頭、英國經濟複蘇前景以及新政府近來推出的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和提高消費稅等政策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都有待進一步觀察,這些均是英國央行在貨幣決策方面慎之又慎的根本原因。
Source
新華網倫敦8月5日電 (記者王振華)在英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出現4年來最快增速以及通貨膨脹處於高位的背景下,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5日仍然決定繼續將主導利率維持在0.5%的歷史最低水平不變,這表明英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決策方面慎之又慎。
英國政府上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比前一季度增長了1.1%,為2006年以來最快增速,出乎許多分析人士意料,也使對英國可能發生“雙底型衰退”的擔憂有所緩解。另外,英國消費物價指數6月份達到3.2%,遠高於2%的目標值。
由於英國經濟複蘇態勢有趨穩跡象以及通脹走高,是否應該適度提高利率的聲音開始湧現。在6月和7月的兩次決策例會上,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一名委員連續兩次主張應將利率提高到0.75%。
但是,英國央行還是決定謹慎行事,在6月和7月的例會上,保持利率穩定的決定最終以7票贊成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自去年3月份以來,英國央行已經連續18個月保持利率穩定。
英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持極其謹慎的態度,無疑是基於對經濟形勢的密切跟蹤和深入分析。儘管英國經濟第二季度出現了出乎意料的較快增長,英格蘭銀行在最 近公布的上一次貨幣決策會議記錄中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數據顯示,當前西方經濟複蘇出現了增速放慢跡象,這可能會對今後的英國經濟複蘇帶來影 響。與此同時,英國住房市場是否已經開始複蘇還有待于更多的數據來加以證實。
此外,英國央行的經濟預測還被一些人批評為過于樂觀。英格 蘭銀行預測今年英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達到1.7%,但英國預算責任局和獨立分析人士均預測只有1.2%。總之,一個季度的經濟較快增長尚不足以証明英國經 濟已經走上了持續強勁複蘇的道路,這是英國央行謹慎決策的主要原因。
通貨膨脹可能走低是英國央行繼續維持歷史最低利率水平的又一因素。儘管當前英國消費物價指數比2%的控制目標高出一個百分點以上,但英國央行認為,伴隨一些臨時性因素的消退,英國的物價指數今年內可能居高難下,但今後幾個季度可能下降並在明年某個時候降至目標值附近。
世界經濟的走勢和複蘇勢頭、英國經濟複蘇前景以及新政府近來推出的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和提高消費稅等政策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都有待進一步觀察,這些均是英國央行在貨幣決策方面慎之又慎的根本原因。
Sourc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