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9

全球經濟冷熱兩極三大異象

【鄧麗萍《財訊353期》2010/08/18 】

財訊.jpg
全球景氣混沌不明,這一廂,中國、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興國家,經濟成長迅速,通膨率偏高,且持續增溫;然而另一廂,北美和西歐等已開發國家,加上日本,經濟成長較慢,通膨率較低,且有通縮之虞。
這種冷熱兩極化的現象,不僅出現在經濟復甦力道上,還包括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利率、匯率之間的落差,形成了當前高度不均衡的世界。
異象1:復甦不均衡
新興市場反成美國經濟救命丹

七月二十一日,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坦言,經濟前景「混沌不明得出奇」。由於擔憂經濟復甦將失去動能,Fed除了承諾長期維持長達二十二 個月的空前零利率政策,還要重啟收購公債的計畫,希望再啟「量化寬鬆」來支撐經濟局面。柏南克的憂慮,馬上帶動美債與日圓匯價應聲暴漲。
過去,美國是引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火車頭,但這次卻不同了,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主的新興市場,反而成了美國經濟的救贖。美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美國經濟從○九年底至一○年初恢復正成長,其中出口就貢獻了一半,而美國出口有大約四成是銷往新興市場。
德盛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傅子平指出,根據IMF今年七月份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六.八%,但已開發經濟體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則僅有二.六%,其中西班牙預估今年GDP為負成長○.四%,義大利也僅有○.九%的低經濟成長率。
相較之下,新興市場的中國及印度分別預估有一○.五%、九.四%的經濟成長率,新加坡政府預估經濟成長率更可望超越一三%成為世界第一。東西方國家、成熟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步調明顯不對稱。
傅子平表示,在經濟成長不對稱的年代下,全球各國政府對於刺激經濟復甦也各有不同的對策。歐美國家擔心通縮,除了維持低利率,還打算推出第二次的刺激經濟方案,而中國、印度等國卻設法讓經濟降溫,包括削減政府支出、打壓房價、提高利率等,可說是一個世界,冷熱兩極。
異象2:利率高低懸殊
新興國家怕通膨,開發國家怕通縮

金融世界似乎顛倒錯亂,通膨的鬼魅如影隨形,帶動黃金與其他貴金屬成為熱門商品。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和「末日博士」麥嘉華都認為,美歐等國大印鈔票,未來將帶來嚴重的通膨問題。然而,主要債券市場的殖利率卻在歷史低點徘徊,無視於通膨預期的威脅。
這種通膨與通縮並存的現象,造成有些國家開始升息降溫,有些經濟體卻持續刺激經濟,利率政策出現了高低懸殊的兩極。日本現行利率為○.一%、美國和 瑞士○.二五%、英國○.五%,先進國家維持著幾近零的利率;但新興市場早已開始升息,如巴西現行利率高達九.五%、南非六.五%、印度五%等。
除非經濟大幅改善,Fed恐怕要到明年中甚至二○一二年,才有可能考慮升息,並且還可能進一步增購金融資產,「印更多鈔票」來刺激經濟動能。一向以 「通膨鷹派」著稱的美國Fed聖路易斯分區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七月底一反常態地表示,美國可能面臨日本式的通縮,建議Fed重新採取量化寬鬆來規避這項風險。然而,Fed可能吹大了新興市場的泡 沫,因為低利率政策誘使全球投資人把錢移出美國,轉進殖利率較高的新興市場。
歐美國家長時間維持低利率,流動性過剩,大量的西方資金湧入新興市場,助長了新興國家的通貨膨脹。包括印度、巴西、馬來西亞、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紛紛 調高利率,提早抑制蠢蠢欲動的通膨。美國兩年期公債殖利率曾來到○.四八九二%的新低點,巴西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卻高達一二%,等於應付美國的通縮壓力,造 成了其他地方的通膨壓力。
新興市場這廂面臨通膨,已開發國家卻害怕通縮,看似背道而馳,但箇中原因就是資金氾濫成災。由於資金大舉湧入,在中國、印度和其他GDP快速成長的新興國家,資產開始出現價格泡沫,相較於歐美房地產未見起色,形成強烈的對比。
除了實體資產,新興市場也股匯雙漲,尤其是經濟成長力道強的新興亞洲,印尼股市近期已經率先創下○七年以來新高,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股 市目前距離前波高點,也只差六至一五%,很快就會收復金融海嘯失地。相較之下,法國CAC指數距離○七年高點還差四○%,日經指數也僅回到○七年高點的一 半,距離過去高點尚有近五○%的空間。
異象3:消費習慣丕變
美國人縮減開銷,中國人大肆採購

消費內需方面,美國和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也呈現了冷熱兩極化的現象。一場金融海嘯,不僅粉碎了美國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也徹底改變了美國人靠房子借 貸來消費的習性。過去,美國人花幾十萬美元置產,然後用房子借錢,去度假、消費,即使這樣花錢導致債台高築,只要賣掉房子,不僅能清償負債,還有獲利,因 為美國的房價從一九九九年到二○○六年幾乎漲了一倍!
大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Mohamed El-Erian形容,全球經濟已歷經一番大洗牌,「新常態」(new normal)已經出現,美國消費者不再窮奢極侈,反而變得謹慎收斂。根據美國《商業周刊》的報導,美國人的消費確實趨於萎縮,但更精確來說,應該被稱為 「新反常現象」(the new abnormal),原因是美國人一方面在牙膏與洗髮精這類日常用品上節儉,但另一方面又在昂貴的非必需品如消費性電子產品上花大錢。美國消費市場出現兩 極化現象,除了一元廉價商店,就是奢侈品。
然而,除非就業市場改善,否則,消費市場的烏雲不會消散。美國失業率仍在接近兩位數邊緣徘徊,失業人口高達一四六○萬,成為消費和經濟復甦的最大隱憂。債台高築、加上對經濟前景的憂慮,許多美國人一改過去的奢侈,開始節省開支,增加儲蓄。
美國商務部的最新資料顯示,六月份個人儲蓄金額總計七二五九億美元,占可支配所得的六.四%,創下近一年來的新高,幾為○七年金融海嘯前的三倍。對 於消費占GDP七成的美國而言,減少支出,恐怕對景氣復甦進一步造成阻礙。相對於美國的消費寒冬,以中國為大本營的新興國家,卻極力鼓吹消費,加上人民幣 升值,正致力朝內需型經濟體轉型。
低利率有利資產走勢
葛洛斯:跟著美國政府買就對了

倫敦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帝芬.金(Stephen King)指出:「成長率的差距是個長期現象。」未來幾年,新興市場依然是世界經濟的成長引擎。國際間冷熱兩極的落差,將牽動著國際資金的未來投資布局。
錢會用腳投票,由於歐美利率仍維持在歷史低檔,且短期內不動,亞洲卻開始升息,近期國際資金大量湧往經濟成長較強勁、匯率和利率走升的亞洲地區。此 外,歐美政府長期維持零利率,讓投資人更願意投入股市、商品等風險性資產市場。管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的PIMCO投資長葛洛斯認為,低利率政策對失業與實 體經濟的幫助不大,但是對資產走勢有利,「接下來跟著美國政府買就對了。」
由於景氣充滿變數,加上全球經濟呈現巨大的鴻溝,現有的冷熱兩極化現象,短期內不會結束,甚至將是長期且漫長的趨勢。因此,趨熱避冷,必然是下一個投資布局的思考方向。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353期;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