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談:大學生應該怎樣學習

來源:中國網 CHINA.COM

  耶魯、牛津、早稻田……在這些蜚聲世界的著名學府裏,學校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精神的?學生在這些著名學府裏將會學到什麼?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長。

耶魯大學校長萊溫教授:參加課外活動培養領導能力
你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成為領導者嗎?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C·萊溫教授給在校大學生提出了最好的建議:“參加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培養領導能力。”
耶魯大學是美國最早成立的3所大學之一,有別於其他研究型大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注重培養領袖。
截至目前,耶魯大學已經培養了5位美國總統。其中最近的3位,布希父子和克林頓均畢業于耶魯大學。耶魯大學不僅培養了站在政治舞臺上的人物,還培養了美國金融帝國的基礎,所培養的美國大公司的領袖人物比其他任何大學都多。
耶魯大學為何能培養如此多的領袖人物 呢?萊溫教授微笑著道出了其中的秘訣:“耶魯大學特別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耶魯大學有200多個課外文化小組活躍在校 園中,包括辯論賽小組、撰寫新聞小組、音樂小組、社區服務小組以及政治團體,等等。”“課外活動小組是培養未來領導人素質的實驗室,小布希當時就曾經積極 參與社團的活動,這對他擔任總統起到了很大作用。”萊溫教授稱。
耶魯大學篤信教育重於教學,注重校園文化熏陶對於學生培養的不可替代作用。
耶魯大學有一流的研究院,有美輪美奐的圖書館,但萊溫教授認為,教育重在思想的形成和品格的養成,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如果大學生疲於奔波在教室之間,校園文化環境將無法發揮教育作用。
鋻於此,耶魯大學從20世紀30年代 開始模倣英國牛津大學和康橋大學模式實行“住宿學院制”。每個“住宿學院”由來自不同院係和不同專業的400~450名學生組成,配有院長和若干住院教 授。學生在其中居住、進餐、社交,從事多種多樣的學術和課外活動,12個學院有自己的報紙、歌隊、運動隊、興趣俱樂部。
萊溫教授堅信,耶魯大學的住宿學院是教育的重要場所,大學的環境創造出的特有文化氛圍對於培養領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牛津大學第一副校長麥克米倫教授:質疑精神與分析能力很重要
“英國學生與中國學生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英國學生具有質疑精神,勇於挑戰他人觀點。”留著濃密絡腮鬍子的英國牛津大學第一副校長威廉姆·D·麥克米倫教授,面對記者提問直言不諱。
在他眼中,中國留學生“聰明”,並且“學習非常努力”。但在思考問題的方法上,麥克米倫教授認為,由於中英兩種教育文化的差異,中國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知識,而英國學生則善於分析問題,並提出質疑。“而分析能力是在英國大學裏最重要的學習能力要求”。
英國人喜好自由辯論,喜好用自己的分析質疑他人觀點,捍衛自己的說法。英國學生善於挑戰他人的想法和他們在學術上的質疑精神傳承了英國的傳統文化。
麥克米倫教授介紹,在牛津大學裏,教師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每週組織的學生討論來進行學習。
任課教師將問題佈置給學生,並開列書單。學生則要根據問題的方向,廣泛閱讀相關書籍,進行有深度和廣度的思考。學生通過自學理解知識,並從不同的側面分析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同時撰寫成5000字左右的文章。老師下次上課時,便讓學生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的觀點可大不相同,他們會找出自己的所有理由來挑戰別人的說法,捍衛自己的觀點”,麥克米倫教授邊說邊打著手勢,“而學校也會安排幾位教師,從各自不同的側重點講述同一門課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全方位了解這一學科”。
在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上,牛津大學也與中國的考試大不相同。麥克米倫教授說,牛津大學會出一個很大的題目讓學生作答。如果學生想回答好這個題目,需要閱讀大量書刊,做大量調查,收集各種資料,通過考試檢驗學生掌握這門學科的知識量。
“比如考‘地圖’這個題目,大多數學生會引經據典地解釋,好學生則會找出題目的歷史沿革進行深刻剖析,而最優秀的學生就會告訴我,‘我知道你這個題目要考查我什麼,但我並不認為這個題目是個好問題’。你看,這就是英國學生的最大不同”,麥克米倫教授笑著說。
早稻田大學校長白井克彥教授:學習不能閉門造車
“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要為本地區繁榮提供思路。”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白井克彥教授認為,大學生學習不能閉門造車,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個體,學生要深入本地企業、行政機構和其他的社會單位,創造有利於該地的知識和智力財富。
早稻田大學以“保全學術之獨立,有效利用學術,造就模範國民”為建校宗旨,非常注重學生在大學階段明確學習目標的培養。老師和學校會不斷提醒學生要把為社會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作為良好的學習動機,並把這個動機體現于實踐之中。
白井克彥教授建議,青年學生要走進社區,為地區繁榮提供思路,進行知識實踐。
他舉例說,在離早稻田大學50公里的土奇玉縣本莊市,學校與當地政府共同建立了早稻田大學實驗基地。在研究生課程階段,學校派學生到此,與當地政府共同為地區環境、城市建設、資訊領域進行設計和研究。
“這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知識操作,掌握基本生存技巧,掌握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技能,適應當地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從而達到學習的根本目的”。白井克彥教授說。
柏林工業大學校長庫茨勒教授:理工科學生需要想像力和經濟頭腦
已經年逾花甲的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校長庫特·賴納·庫茨勒教授足有1.85米的個頭,身材高大的他在本次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中格外惹眼。在8月5日論壇茶敘的時候,記者請庫茨勒教授為理工科學生如何學習支招。
“理工科固然需要縝密的思維,但千萬不能制約學生大膽的幻想力”,數學博士出身的庫茨勒教授肯定地說。
庫茨勒教授從1967年起就開始擔任數學科目講師,後來擔任數學系主任、柏林工業大學副校長,2002年起擔任柏林工業大學校長。
有著20余載教學經驗的他,對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發展有獨特的看法。
庫茨勒教授說,數理化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礎,理工科學生要對數理化有強烈的感覺、強烈的興趣。在本科低年級階段,要夯實數理化基礎知識,訓練縝密的推理能力。但縝密的推理,並不妨礙學生大膽幻想的可能。“在頭腦清醒和目標明確的前提下,理工科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假設所有的可能性,然後進行求證推理。鋻於這種想像力的需要,理工科學生在學習本專業以外,應該多學習文化、藝術和社會學方面的知識。”
庫茨勒教授同時認為,沒有經濟頭腦的人是無法進行理工科研究的。“比如說,你做一個研究項目,要充分考慮它對環境、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不利影響,並預計能產生多大的正面效益。綜合評價這兩個指標,考慮付出與產出的比例關係,最終才能決定是否進行這項研究。”
此外,理工科的學生還要格外注意英語的學習。在庫茨勒教授看來,熟練的英語閱讀與表達是學好理工科的又一重要環節。“精準的英語能夠使人直接閱讀工科教材原文,而順暢的表達可以幫助設計者推銷自己的研發項目”。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柏林格教授:大學生要有全球化眼光
“全球化產生的影響日益增大,大學要培養學生具備全球化眼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C·伯林格教授說。
伯林格校長回顧說,從上世紀40年代起,“全球化”一詞尚未進入詞彙庫時,哥倫比亞大學已經有意識地走向外部世界,學者已開始考慮解決一些全球性的問題。例如,冷戰時期開展俄羅斯、東亞等地區性研究;民權運動時期興起憲法研究熱;以及對環保的關注等。
21世紀,全球變暖、艾滋病、饑餓、安全威脅、社會公正等諸多方面的新問題正在涌現,“大學教育不僅僅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播知識,更要通過其廣泛革新的跨學科領域認真探討全球性難題,引導學生增強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以使其能夠應對未來生活的挑戰”。柏林格教授說。
在伯林格教授看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出國留學也是觀察真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此外,哥倫比亞大學特別重視學生的外語學習,全校開設的外語語種多達71種,是美國大學中外語語種最齊全的一個。“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視野的一個顯著特點。”柏林格教授稱。
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校長薩多夫尼奇教授:本科生學習宜博不宜專
產生過8位諾貝爾獎得主的俄羅斯莫斯 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簡稱莫大),積澱了許多優秀的辦學思想和理念。擔任了14年該校校長的維·安·薩多夫尼奇教授主張:本科生早期學習宜廣博不宜太 專。“對大學本科生來說,廣博地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很重要。”薩多夫尼奇說,大學本科階段學校先要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再進行專業教育。“先進科學技術的 掌握需要以廣泛的通識教育為基礎,如果學生不了解各領域最基本原理的話,也很難專業化”。
在莫大,大學生前3年主要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領域的基礎知識,不進行專業教育。例如數學、化學等學科只教授一般性的知識。到了第四年和第五年,開始進行專業化教育。如化學學科要分為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
在薩多夫尼奇看來,“培養具有寬泛知 識面的專家比培養具有狹窄知識面的專家更重要。”他舉例子說,莫大有土壤係,我們培養的土壤方面的專家應該了解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以及現代農業的問 題,應該讓專家在富饒的土壤中成長起來,這種土壤要比金子重要。“所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應該掌握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薩多夫尼奇認為,自然科學通過 改變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而具有改變世界發展方向的能力。“學生了解最新的科學成果,加強科學學習尤為重要”。
薩多夫尼奇說,學生學習自然科學 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純粹理工科的學生,主要障礙是知識面過窄,對整個自然科學沒有一個全面的理解;二是學習實用知識的學生,主要障礙是他們學 的東西過於實用化、模式化;三是對人文科學生來說,主要障礙是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害怕學習自然科學”。
中國青年報2004年8月10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