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8

倫敦大學生發飆了

  • 2010-11-28
  • 工商時報
  • 【林佳誼】
     ■英國政府為削減赤字,計畫將大學學費調漲數倍,引發學生暴力示威,抗議不願為上一代的債務買單。

     ■Ministers and protesters acknowledged that the demonstration - by far the largest and most dramatic yet in response to the government's austerity measures - was "just the beginning".

     英國政府為削減赤字提案將大學學費調漲3倍,引發英國大學生走上街頭示威,20歲的學生帕金(Corin Parkin)更在現場對著執政的保守黨總部大樓怒喊:「我們要摧毀這棟建築,就像他們摧毀我們負擔高等教育的機會那樣。」

     11月10日,英國估計有52,000名大學師生聚集在英國國會大樓的西敏寺附近,抗議政府的教育政策提案,其內容准許英國各大學將學費 上限由現行的每年3,290英鎊,調高為每年6,000英鎊,並可在「特殊狀況下」收取最高每年9,000英鎊的學費,相當於原來的3倍。

     示威過程中群眾擦槍走火,約200名學生突破現場為數不多的警力,衝入鄰近的保守黨總部,不僅砸破窗戶登上屋頂、縱火焚燒標語橫幅,也與警方人員爆發肢體衝突,演變成10多人受傷、35人遭到逮捕的暴力局面。

     學生抗爭 只是開端
     英國歐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的學生提南特席蘭(Anna Tennant-Siren)在示威現場表示:「政治人物應向那些7位數收入的要錢,而不是什麼錢也沒有的學生。」

     這場示威是英國財政削減方案所引來的最大規模、最激烈抗爭,然而內閣官員與抗議群眾都一致同意的是,這「只是一個開始」。

     果不其然,11月25日又有上萬名大學生上街頭抗爭。

     英國聯合政府10月提出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共支出削減計畫,希望在2015年前縮減830億英鎊(約1,300億美元)支出,以弭平赤字。這項方案預定砍去近50萬個公部門職位、大幅縮減數10項公共計畫,學費調漲只是其中1項措施。

     計畫公佈後,英國民怨沸騰,除了大學師生外,受到影響的公部門人員以及各大工會,也都揚言要進行抗爭與罷工。

     學費議題在英國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因為英國大學高度仰賴政府補助。在1990年代晚期的布萊爾工黨政府推動學費制度以前,英國大學生 甚至可以免費就讀。而目前歐陸國家多數公立大學均仍維持免學費的制度,學生只需支付註冊費與雜費。因此英國在此之前便早已是全歐洲學費最高的國家。

     債留子孫 學生痛批
     儘管新的調漲方案也延續規劃了學貸措施,且貸款學生畢業後可等到年收入超過2.1萬英鎊(約3.8萬美元)後再開始償還貸款,較現行規定的年收入1.5萬英鎊起開始償還,已放寬不少。不過整體而言,貸款學生的借貸金額還是會變得更高,也必須背負更沉重的債務。

     面對外界抨擊英國政府表示,這些新措施是為了要修補這個「破碎的社會」,革除資源浪費與效率不彰的弊病。不過年輕學生們仍然極力痛批,表示這些過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不應該由他們來背負。

     示威活動主辦單位之一、「英國全國聯合學生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NUS)的主席波特(Aaron Porter)便說:「我們無法容忍上一代的人債留下一代,我們也不會為了取得高等教育而買單,上一代是曾經接受過這些補助資源的。」

     英國教育政策專家貝克拉迪尼亞(Bahram Bekhradnia)更指出,從經濟角度而論,各家大學最終勢必都將儘可能地收取高額學費,從而導致大學收取學生的數量受到限制。

     換句話說,在英國的財政縮減政策下,能夠上大學的人數恐怕也將因而縮減。
source

周遊華爾街/五個機會 藏在愛爾蘭危機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素有「凱爾特之虎」稱號的愛爾蘭雖深陷債信危機,但部分投資標的正浮現投資價值,能承擔風險的投資人或可放膽一試。
美聯社
此刻似乎不適合投資深陷債務危機的愛爾蘭。但別忘了,機會就在危機裡,例如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勇於投資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人,就賺進不少鈔票。現在,投資愛爾蘭也可考慮五種選擇。 第一,iShares MSCI上限可投資市場指數基金。這種低成本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平常是投資一國整體股市的最好途徑,無須煩心選股。在動盪時期,由於這檔ETF偏 重幾檔大型股票,23%投資跨國建材和砂石公司CRH,14%押注食品業Kerry集團,投資組合和愛爾蘭經濟的連動性不大,且主要營運都在海外,此刻正 是買進時機。
第二,新愛爾蘭基金(The New Ireland Fund)。雖然這種封閉式共同基金操作時須選股,但仍偏重於與國內經濟連動性低的跨國大企業,如CRH、瑞恩航空(Ryanair),這些股票並未在恐 慌中應聲倒地;在恐慌中遭殃的銀行股並不在投資組合中。此外,儘管這檔基金的費用達2%,但目前股票價格都較基本淨資產價值低15%。
第三,愛爾蘭的銀行股。夠勇敢的人,可以考慮試試危機中首當其衝的聯合愛爾蘭(AIB)或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從兩者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來看,前者從2007年初的每股63美元跌到僅剩1美元;後者從98美元的峰價慘摔至1.68美元。 兩者可能貶到一文不值,但也可能提供投資人大撈一筆的良機,畢竟銀行多能獲得政府相挺。
第四,英國的銀行。不喜歡尋求刺激的人,可以改試駿懋銀行(Lloyds)或巴克萊銀行(Barclays)。目前愛爾蘭投資人紛紛把錢從本國銀行領出,轉存到英國銀行。但老話一句,投資還是要小心風險。
第五,愛爾蘭公債。Loomis Sayles債券基金經理人法斯(Dan Fuss)日前在愛爾蘭與德國公債殖利率差飆逾7個百分點時大舉買進,因為他認為這只是暫時性危機。但目前愛爾蘭和德國公債的利差已降到6個百分點以下, 且未來通膨遲早會上升,除非獲利高於7%,否則不用考慮買進外國公債。
【2010/11/28 經濟日報】
source

英國衆多華人選擇在英産子

  英國《英中時報》報道,近日,英國皇家助産士協會(The Royal College of Midwives,下稱RCM)指責英國政府出爾反爾,當選後未能履行競選時增加助産士的承諾。RCM表示,如果政府未能在2014年增加3000名助産 士,英國孕婦與新生兒都將有潛在的危險。

  而近年來,英國接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兒母親爲外來移民,對移民産婦不了解英國醫療系統,缺乏足夠信息,助産士的缺乏也同樣加重了這個問題。在英華人大多數選擇在英國生産,助産士的缺乏和信息的缺乏,使在英生子的華人女性朋友們更加辛苦。

  政府出爾反爾 助産士仍稀缺

去年有調查顯示,過去三年有一萬七千六百七十六名産婦曾在産科受傷。嚴重個案包括有結腸穿孔者因傷勢嚴重而需要動手術。目前英國的産婦死亡率屬歐洲最 高之列。針對這樣嚴重的局面,當時仍是在野黨的自由民主黨議員漢考克曾認爲是政府沒有正視這個問題,而當時仍是在野保守黨的影子衛生大臣蘭斯利也指出,過 去五年,助産士人數的升幅遠遠跟不上初生嬰兒人數,令一些母親無法得到助産士一對一照顧,連基本的助産士支持也得不到。


  于是,當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決定組成聯盟參加競選時,兩黨領袖都曾公開承諾,一旦成爲執政黨將會增加助産士數量。今年一月份,卡梅倫還曾在接受英國報紙Sun采訪時說他很有信心一旦當選就能增加3000或3000以上的助産士。

  然而,健康部門秘書長近期明確表示,聯合政府並無打算履行承諾,在11月初已經印刷出版的NHS明年的工作計劃中,也沒有提及助産士數量的增加問題。

  隨著財政預算按的進行,未來醫療部門也將繼續裁員。有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産科將會裁員,三分之二的産科人手不足,空缺數量已經超過好幾百。

  政府部門的不作爲讓皇家助産士協會(RCM)非常不滿,11月16日RCM秘書長卡西.沃裏克(Cathy Warwick)終于發話,指責政府出爾反爾,並對婦産業的未來表示憂慮。她說:“面對明年助産業更緊張的資金控制和裁員,我對未來感到很害怕,助産業現 在已經顯得很艱苦了,那麽未來該怎麽辦?這無疑是將孕婦和新生兒推向更大的生命風險。”

  在英生子華人多

近年來隨著英國華人移民的增加,在英國懷孕生子的華人女性越來越多。英國“落地國籍”的政策在撒切爾夫人執政時已經取消,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雙方都不是英籍,在英國出生的孩子也不會有英國國籍。


  然而“到底要不要在英國生孩子”仍是在英國華人論壇育兒版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在英國生孩子能夠得到全程的免費醫療,而在中國生孩子能得到家人的照顧。但大多數准媽媽還是決定在英國生孩子。

  《英中時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在英國生孩子的華人媽媽,倫敦的嶽女士對記者說:“選擇在這裏生孩子是因爲丈夫在這裏學習,丈夫可以全程參與懷孕生子的全過程,我覺得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
  身在伯明翰的陳女士對記者說:“在英國懷孕生子可以享受全程免費的醫療服務,還可以提前知道孩子的性別准備衣服,現在國內動辄上千的各種産檢,如果生孩子是剖腹産費用就更貴,覺得在英國生孩子可以省一大筆花銷。。”

  還有一些母親是因爲簽證問題而選擇在英國生孩子,一位在英國工作的章女士告訴記者:“我拿的是工作簽證,工簽申請永久居留要求每年不得離開英國三個月,如果我回中國生孩子,前後一定會超過3個月的時間,這對我將來申請永久居留很不利。”

  鑒于各種原因,經過思量後大多數在英華人女性還是選擇在英國生子。

  助産士不足爲華人生子帶來麻煩

而在大多數被采訪的華人母親中,盡管生孩子的方式不同,有的是順産有的是剖腹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就是英國醫院婦産科的病床很緊張,助産士過于忙碌。


  去年11月份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的中心醫院生孩子的林女士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時候正值英國H1N1甲型流感流行期,醫院不准家屬在晚上8點以後早上9點之前在住院部逗留,所以當時的助産士人手顯得特別緊張。

  每個媽媽在自己的床位邊上有一個小按鈕隨時呼叫助産士,而那個按鈕實際上並不能起到隨叫隨到的作用,總是按好幾次才有助産士匆匆趕來。而新生兒 被要求一定要在媽媽的身邊,作爲新手媽媽對于如何處理新生兒有些手足無措。新生兒寶寶容易哭,也需要經常更換尿布,而作爲剛下生産線的媽媽,體質虛弱,很 需要助産士的幫助,那時候就明顯覺得醫院的助産士人手不夠,而自己非常的力不從心。”

  記者在大多數華人母親中了解到,在産房裏通常只有一個助産士負責接生,如果碰到生産時間較長的孕婦,還有可能會碰上換班。在米爾頓凱恩斯醫院生 産的林女士告訴記者:“我當天生孩子其實挺順利的,生完孩子的時候是清晨5點多,正趕上早班和晚班助産士的交班時間。剛剛生完孩子的我就被丟在産房裏,身 旁只有不知所措的新爸爸和新生寶寶,我覺得當時的體質還並不虛弱,丈夫不停地出去催助産士來給我處理傷口,可只能碰見奔走忙碌的助産士一直推脫正在交班沒 有人手,與此同時幾個産房裏都有孕婦正在生産。兩個小時後才有一位助産士進來爲我處理傷口,那時候她才發現這兩個小時我一直在流血,因爲剛生完時傷口並沒 有被很好地處理止血。我因此失血過多,血壓過低體質十分虛弱,雖然後來醫院給予了輸血治療,可這已經造成了沒有必要的身體傷害,完全是人手不夠和經驗不足 所造成的。”

  林女士的例子並不是特例,和林女士有相同遭遇的是同在Milton Keynes中心醫院生産的羅女士,她是去年12月份在同一家醫院生下她的第二個孩子,她告訴記者:“我也是在生完孩子後被晾了2個小時,我碰上的是晚上 9點的交班,應該是晚班助産士和夜班交接,沒有人來爲我縫針,我先生不知道去産房外催了多少次,可産房外包括前台完全沒有人,等兩個小時後來了一位助産 士,看了看我的傷口說她的技術無法縫合,又換了一個助産士,那時候,我由于失血過多血壓偏低了。”這樣的例子似乎頻繁發生,前兩個月剛在倫敦溫布爾頓地區 生下可愛的中英混血兒的王女士對記者說,她也因爲助産士的人手不足而有1個小時沒有人員處理傷口。

  由此可見,大多數華人女性在生産時都需要碰到處理傷口的情況,而很多英國助産士並沒有縫針技術,所以很少人能在生産過程中只有一個助産士,大多 需要在産後另換一名助産士專門負責傷口的縫合,如果醫院的助産士人手不夠,就需要在産房裏等待,等待時間過長就會對産婦造成不可避免的身心傷害。

  高出生率和高危妊娠增加 助産士人手更缺

這些意見並不是華人的一面之詞,在今年10月份國家生育信托(NCT)的報告中指出,越來越多母親感到缺少助産士足夠的幫助。在受訪的1200名新媽 媽中,有59%感到産後缺乏“情感”支持,42%表示沒有足夠的助産士提供應有的幫助,而這個比例在10年前僅爲33%。NCT的公衆策劃部負責人表示 “很顯然,英國現在迫切需要改善産後護理,我們的報告已經描繪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情況,而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員的短缺所造成。”


  有調查顯示,2001年到2009年期間,英國的出生率上漲了19%,每年高達670000。而同期助産士的增加只有2000人,也就是 12%。這樣的增長率和助産業的需求相比是遠遠不夠的。這些産婦中,肥胖、高齡産婦和青少年産婦都在增加,她們屬于高危妊娠人群,她們在分娩時尤其需要助 産士的協助。

  托尼(Tony Falconer)醫生,皇家産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的院長近日表示:“正如需要更多的助産士一樣,因爲高危妊娠的增加,我們還需要增加更多的會診醫生。”

  在調查的83個高級助産士中,30%的助産士表示他們的部門在去年已經降低了預算成本,而33%的助産士表示他們部門被要求縮減人員。三分之二的負責人表示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沒有足夠的工作人員來面對需求,也就是高出生率。

  華人在英生子應做足准備

RCM的秘書長沃裏克女士說:“懷孕的婦女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助産士越來越無法達到需要。” 她形容助産士爲“士氣低落”,並表示一些婦産部門一直只有最少量的工作人員。

  但是,保守黨發言人表示,基于最近的較爲穩定的出生率,他們不會考慮增加助産士的數目,。

  他說:“當然必須有足夠的助産士,以滿足需求新生兒的數量。當初增加3000助産士的承諾是針對當時增長的出生率,而現在的預測顯示,出生率在 未來幾年中將會穩定一些。” 健康部門表示,將繼續以目前的比例,與RCM合作培養助産士,以確保助産士獲得適當的信息和技能。
  皇家助産士協會(RCM)對政府的職責不是無中生有,而對于英國婦産服務的前景擔心也並非未雨綢缪,在英華人在此生育應該提高警惕。因爲語言溝 通方面的不足和身體各方面與西方的差異,華人媽媽可能需要助産士給予特別的照顧,例如華人需要做月子,生完孩子需要助産士提供熱水,而英國的醫生則認爲産 後吃冰鎮食品能促進子宮收縮和降低傷口疼痛,與中醫理念上的暖身養月子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華人媽媽在産後進食方面也需要助産士給予一些特殊照顧,助産士的 缺乏無疑給華人媽媽在此生子造成了不便。

  《英中時報》在此呼籲英國政府能履行承諾增加助産士特別是相應數量的華裔助産士,以幫助需要特別照顧的華人媽媽。也提醒各位華人准媽媽,提前考察生育醫院的醫療條件和助産士團隊,做足功課以給予自己最保險的生育環境,給予寶寶一個最安全的開始。
source

英國救助愛爾蘭的“精明”之處

2010年11月26日 08:45:33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愛爾蘭債務危機鬧得沸沸揚揚。起初,愛爾蘭政府為了面子,或者說為了本國主權,一再拒絕外部救助;後來實在頂不住了,才在11月21日同意接受 由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出資的救助計劃。就在愛爾蘭與歐盟和IM F達成總體救援計劃的第二天,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就表示,英國將積極參與愛爾蘭的金融救助行動。

據報道,英國政府正考慮向愛爾蘭提供約70億英鎊(約合110億美元或82億歐元)的救助資金,以幫助愛爾蘭應對當前的金融難關。

看看英國對半年前的希臘債務危機和當前的愛爾蘭債務危機截然不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英國人的“精明”之處。

當今年上半年希臘債務危機給歐洲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時,英國似乎漠不關心。在國際機構向希臘提供的總額1000億歐元的救助基金中,英國人沒出一 分錢。英國可以為自己的這一立場開脫的理由很多,其中最簡單也最說得過去的是: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因此不必加入由歐元區國家出資的救援希臘行動。

但是,當同屬歐元區的愛爾蘭遭遇銀行危機的衝擊時,英國不但不顧自己沒有歐元區國家的“身份”,還在積極參加歐洲救助計劃的同時,單獨“追加” 對愛爾蘭的完全屬于雙邊性質的直接援助貸款,使其向愛爾蘭提供的救援資金達到70億英鎊,相當于英國平均每個家庭要向愛爾蘭提供350英鎊的救助款。這在 經濟狀況不佳的當前,對英國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英國和愛爾蘭是最近的鄰國,不但愛爾蘭與英倫三島近在咫尺,而且英國國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的北愛爾蘭,原本就是愛爾蘭的一部分,後來成為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地,19世紀初才改變身份正式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但是,從兩個方面可以看清楚愛爾蘭在經濟上對英國相當重要。

一是愛爾蘭是英國的第五大出口國,排在美國、德國、荷蘭和法國之後。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英國向愛爾蘭出口額約160億英鎊, 比對“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出口總額126億英鎊還高出不少。而英國對希臘的出口僅16億英鎊。愛爾蘭之于英國在經濟上的重要性,由此可 見一斑。

二是英國在愛爾蘭金融市場上利益巨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到今年6月底為止,愛爾蘭經濟上的三大 “債主”分別為德國、英國和法國,三國擁 有愛爾蘭的債權額分別為1090億歐元、10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但從所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看,英國擁有愛爾蘭的債權額相當于G D P的7%,大大高于德國的4.5%和法國的2%。

因此,如果愛爾蘭政府不能有效應對銀行危機和政府財政方面的問題,導致爆發新一輪的金融和債務危機,這對英國經濟所造成的衝擊無疑將非常嚴重。而英國在國際金融救助行動中明顯地“厚”愛爾蘭“薄”希臘,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英國人的“務實”和“精明”。(王振華)
source

英國大幅提高大學學費或不涉及國際留學生費用

英國政府近日正式宣布大幅上調大學學費上限,允許各家大學將本科生年度學費由最高3290英鎊提高到9000英鎊。新收費標準預計將在2012年秋季開學時正式實施。這是本屆英國政府為削減巨額赤字而實施的大規模財政緊縮措施,但此舉卻引發了雅思英國大學生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這將剝奪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在英國學生不滿大學學費上漲而掀起示威浪潮的同時,中國的IELTS很多家長和學生在籌劃幾年之後留英的時候也不禁擔憂,如果英國的經濟一直得不到好轉,未來的負擔會不會轉嫁到留學生的身上。那麼,此次英國大學學費上漲對於海外留學生來說會有怎樣的影響?中國學生赴英留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來連線資深留學專家,威久國際教育總裁王偉先生。
留學生學費涉及國際競爭力或不會調整上漲

主持人:對於英國大學生因學費上漲的不斷遊行,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中國的留英學生是否會受到影響?留學英國,學費是不是也會隨之大漲?

王偉:我覺得首先廣大學生和家長不要有這方面的疑慮,因為這次學費上漲主要是針對英國的學生所頒布的措施,事實上不是針對國際學生的,國際學生的學 費,在英國的學費早就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學費了,已經是超過9000英鎊這個限額了,所以這個可能不會波及到在英國的中國學生。因為國際學生的學費非常重 要的,它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學費,對英國的大學來講,它不但要看到英國學生是怎麼樣,更要看到他在跟美國學校、在澳大利亞大學競爭的時候學費的水平,所以 現在這個水平已經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可能這次調價不包括國際學生的。
主持人:原來是三千多,現在變成九千多,上限針對英國學生來說,對於留學生來說是不是沒有一個上限呢?

王偉:留學生本來就是一個市場定價,英國政府原來是不管制的,你愛多少錢就收多少錢。
source
在「皇帝唔急太監急」、左鄰右里齊施壓下,愛爾蘭周日晚終於接受金額800億至900億歐羅的國際經援,具體細則諸如都柏林在政府開支和稅務上如何配合, 估計要到月底方有定案。然而,愛爾蘭在強大外力下低頭,迫不得已接受「喪權辱國」的救濟安排,大局已定無法改變。

在上周關於歐債危機的分析中,老畢提及兩點,值得在此重溫︰①愛爾蘭經濟狀況雖絕不樂觀,但該國在「歐豬」中財政並不特別惡劣,至少在明年中前毋須叩債市 的門;②愛爾蘭的致命傷是經濟體積太小惟金融體系負債過深,以致私營環節債務對GDP不成比例,樓市泡沫爆破後,國家給壞賬拖死,若非歐洲央行「慷慨解 囊」,令愛爾蘭銀行體系得以苟延殘喘,這個一度以競爭力冠絕全歐聞名於世的蕞爾小國,經濟社會民生勢必更加坎坷。

雖則如此,愛爾蘭跟希臘、西班牙以至意大 利仍有一個根本分別,該國的「深層次矛盾」從來不是政府揮霍無度公共財政一塌糊塗(愛爾蘭競爭力曾經傲視西方,並非幸至),而是銀行體系資不抵債且有太多 外國債權人。愛爾蘭不接受國際經援、任由該國銀行體系「爛」下去,等於置外國債權人利益於險境,其歐洲鄰國因此不論貧富,無不提起「槍桿子」對準愛爾蘭頭 顱,迫其接受經援。

試問小小一個愛爾蘭,焉能不乖乖聽命,拿了錢後把財政主權雙手奉上? 後園失火英國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在歐洲事務上向來看風使,根據自身利益所在決定行止。愛爾蘭出事(8月底9月初,公眾對金融體系信心動搖,紛紛提走存款以防萬一。

據 估計,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一下子流失了100億歐羅),對英國來說形同後園失火,倫敦積極參與救援,自然「義不容辭」。原因簡單不過,英德二國是愛爾蘭最大債權 人,愛爾蘭欠下英國銀行1490億歐羅(欠德國銀行1390億歐羅),英國若不加入集體迫愛爾蘭就範的行列,一旦救援談判枝節橫生,臨門一腳失之交臂,愛 爾蘭金融體系勢必危如累卵,英國銀行深受其害在所難免,倫敦當局又豈敢怠慢,袖手旁觀?

愛爾蘭風波暫告一段落,商品股市等風險資產周一早段普遍造好。然而,老畢看到的是,隨着每一次bailout的落實,歐羅區的裂痕只會一分一分地加深。今 年5月,歐盟與IMF聯手設立規模達7500億歐羅的「歐洲金融穩定設施」(EFSF),滿以為能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一次過挽回投資者信心穩定大局,其 如意算盤是「備而不用」。可是,從愛爾蘭(不管危機源於銀行還是主權債務)的例子可見,歐盟和IMF的密底算盤已打不響,「債券義和團」(bond vigilantes)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聯群結黨測試德法等國維繫歐羅區團結的決心。

君不見,愛爾蘭一波未平,葡萄牙一波又起,在野社民黨自揭本國瘡疤,指葡萄牙的真實債務水平,比官方統計數字高出三成。換句話說,社民黨若非無的放矢,葡 萄牙的公共債務佔GDP(2010年)比率應為112%,而非里斯本之前所說的82%! 這倒非葡國政府刻意隱瞞事實,而是該國官方統計一直沒有把國企負債算進公債,以致「低報」債務佔GDP比率。怎說也好,葡萄牙反對派大玩「踢爆」,清楚顯 示歐洲的政黨為求改朝換代,樂於兵行險着自暴國家之短,「邀請」義和團大軍壓境拋售本國債券,置經濟大局國民福祉於不顧,亦在所不惜。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 豹,對貨幣聯盟以至歐羅前景,投資者又能有多大信心? Double Irish與Dutch Sandwich 順帶一提,愛爾蘭之前堅拒接受國際經援,一個主要憂慮是推行多年的12.5%企業利得稅被迫調升,令低稅率優勢盡失。


卻原來,部分美國大企業,包括微軟、 惠普(HP)、美銀美林、英特爾等,已靜俏俏地行動,形同向都柏林政府發出警告,一旦加稅,隨時「以腳投票」。 在愛爾蘭開設公司而達致合法避稅,Google可說是佼佼者。據彭博報道,Google自2007年起透過稅務安排,把海外稅率降低至2.4%,三年內成 功節省約30億美元稅項,相當於每年慳10億美元。Google的秘技,是把大部分海外廣告銷售利潤,撥歸有「稅務天堂」之稱的百慕達,再利用 Double Irish與Dutch Sandwich兩項稅務安排,巧妙地大幅減低稅務開支。

首先,Google與美國稅務機關達成協議,容許該公司以低價向離岸公司Google Ireland Holdings出售知識產權,以減低本土應課稅收入。雖然Google Ireland Holdings為愛爾蘭企業,但管理層據稱長駐百慕達,可避免被愛爾蘭徵稅。同一時間,Google Ireland Ltd在都柏林僱用約二千名員工,2008年海外收入的88%都是記賬形式進行,因要繳交54億美元專利權費用予百慕達的管理公司Google Ireland Holdings,所以稅前盈利低於銷售額的1%。由於上述過程涉及兩家愛爾蘭公司,因此被稱為Double Irish。

其後,Google Ireland Ltd會將該筆專利權費用先繞道荷蘭,以免觸發愛爾蘭的預扣稅(withholding tax),而該荷蘭公司Google Netherlands Holdings BV會把大部分款項滙出,當中約99.8%再轉移予Google Ireland Holdings。基於過程涉及兩家愛爾蘭公司及一家荷蘭公司,整個稅務安排又有Dutch Sandwich之稱。
source

2010/11/25

英國第三季度GDP年升2.8%季升0.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11-24 18:56:04
英國第三季度GDP年率上升2.8%,季率上升0.8%,未較其初步數據進行修正。

綜合媒體11月24日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簡稱ONS)宣布,英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年率上升2.8%,季率上升0.8%,未較其初步數據進行修正。經濟學家預計英國第三季度GDP不會較初步數據進行修正。此外,ONS同樣沒有修正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

英國第三季度家庭支出季率上升0.3%,而政府支出季率上升0.4%。英國第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額季率上升0.6%,與此同時,庫存水平在第三季度增加5億英鎊。

但是,在進口增長速度大幅放緩的情況下,貿易凈額為經濟增長提供的最大動力,在0.8%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占了0.4個百分點。英國第三季度出口季率上升2.2%,進口季率上升0.7%。

政府上月公布了初步數據,稱數據表明經濟復甦已經打下基礎,盡管政府未來會實施支出削減與增稅措施,這是英國政府緊縮計劃的一部分。ONS周三公布的另外一份數據顯示,英國第三季度商業投資總值季比下降0.2%至292億英鎊。

(王洋 編譯)

source

英國央行Sentance﹕擔心低利率政策將破壞貨幣規則

國央行(Bank of England)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Andrew Sentance週三稱﹐低利率政策可能會破壞貨幣規則及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公信力﹐並表示﹐英國經濟能夠經受住基準利率逐步上調的挑戰。

Sentance在貝爾法斯特向商界人士發表講話時稱﹐如果不及早上調基準利率﹐那麼通貨膨脹率可能會在2012年和2013年保持在英國央行2%的目標之上。

他表示﹐逐步上調基準利率將會推動英鎊匯率上揚﹐進而壓低進口價格﹐這將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

Sentance表示﹐他擔心如果將應急貨幣政策保持太長時間﹐將會令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發出不同信號﹐這將破壞貨幣規則並打擊實現通脹目標的信心﹐而這也是他呼籲逐步退出貨幣刺激舉措的原因所在。
source

火車票將漲6.2% 房貸批核19個月來新低 英航將再罷工

《金融時報》:英國火車票價明年將上漲6.2%就在英國鐵路協會(ATOC)發佈明年一月火車票價將平均增長6.2%後,火車旅客控 告其敷衍了事,隱瞞票價增長。遊說團體「乘客焦點」 (Passenger Focus)表示,某些費用的增長高達10%,而平均增幅最大的公司是東南鐵路,票價將增長7.8%。乘客焦點負責人庫馬表示「失望」,稱ATOC應該讓 乘客知道到底要負擔多少錢。ATOC首席執行官羅伯茨則表示,漲價是為了確保英國能繼續投資鐵路業。

《衛報》:英國房貸批核創19個月來新低十月英國房貸需求創19個月的新低,加上工資增長緩慢,消費者信心不足和銀行運營 不佳,英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蕭條時期。英國銀行協會表示,十月共有 30776起房貸批核,同比下降25%,自從去年春天股票市場創新低後,房貸批核數最低的一個月。分析師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活躍程度只有2007年危 機前的一半,明年房價還有可能繼續下跌。

《每日電訊報》:英國航空員工恐將再次罷工英國航空日前將一為名為安德里亞•莫爾頓的資深機組成員停職,聯合工會對此表示 「沮喪和憤怒」,並表示在此敏感時期將雇員停職違背了相關信念,再次 證明了英航的恃強淩弱和報復心理。英航則回應,英航有相應的制度,將員工停職均遵循相關程式,但具體細節不便透露。分析師預計,此次衝突有可能導致英航員 工再次罷工。
source

英國大規模學生示威:「這僅僅是個開始」

星期一, 22 十一月 2010.
超過五萬名學生在倫敦抗議,宣洩對當局削減開支的不滿

社會主義黨(工人國際委員會(CWI)英格蘭和威爾士分部)的聲明

學生和青年群眾在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日的抗議中顯示他們對於計劃削減教育開支和惡性增加學費的憤怒,這是不可能被忽略的。不僅僅是學生的人數是過去三十年來最多的,他們清楚地表明這必然是一場反對削減開支的運動的開始。

各種各樣的旅遊巴士從英國各地來到倫敦,其中最遠的甚至有蘇格蘭來的,那裡尚未引進大學學費收費制度(注:蘇格蘭當地學生讀大學目前仍然免學費)。這裡你可以聽到利物浦、紐卡素、伯明罕、倫敦東部口音在高聲呼喊反對削減教育開支。在五萬二千名參與遊行的學生當中不乏各主要大學的代表穿著他們大學的T恤,舉著官方示威牌和旗幟。

但是亦有預科中學或各書院的學生群體組織起來參與-他們有一些告「病假」,一些乾脆逃學而來;而至少有一群學生是「學校組織的旅行」,因為他們清楚地表明不管他們老師批准與否他們都會來參加示威。

人渣托利黨

其中一組從倫敦東部的學校來的學生在遊行中的取態非常聞名,他們全體一起叫喊:「人渣托利黨(注:舊保皇黨,即現在的保守黨),我們來了!」自家製的標語反對削減教育開支和政府已經宣佈即將取消的給予十六至十九歲的教育補貼(Educational Maintenance Allowance)。他們同時亦用各種豐富的用詞來指斥削減開支。

保守黨人明顯地被許多參與示威的人視為敵人,在大選前戴卓爾主義回歸的威脅可能對很多學生來說不算甚麼,但現在明顯不同了。其中一塊示威牌令我們回憶起一句八十年代的標語:「大衛‧戴卓爾-教育的劫匪」。如「戴維叫你放鬆點(如果你富有的話)」和「要課室不要階級戰爭」般的標語顯示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的聯合政府所堅持的「我們同坐一船」是不被接受的。

但曾經承諾會投票反對任何增加學生學費的的尼克‧克萊格(注:Nick Clegg,英國自由民主黨領袖,現為內閣副相)和自由民主黨更是特別受人針對。在卡版上寫上或繪上的標語有像「尼克說:『我同意戴維的意見』」、「克萊格先生,你盜取了我的選票」、「自由民主黨的騙子:克萊格和凱布林(注: Vince Cable 自由民主黨成員,現為英國商務大臣)等於出賣」諸如此類。

「最富戲劇性的回應」

這發生於大選之後僅六個月,被《衛報》形容為「對於政府緊縮政策最大和最富戲劇性的回應」。所有人除了那些有錢富佬都會受全面開支審核和緊急預算中的野蠻政策所影響。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削減房屋津貼意味著數以十萬計的人將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地方政府削減成人社會保障開支意味着數以十萬計的長者將失去他們所需要的看護。

但教育開支的削減時眾多削減開支舉措中最野蠻和殘暴的。不僅僅是學費從現時的三千二百英鎊升至讓人無法承受的九千英鎊(相等於九萬五千六百元人民幣或十一萬一千六百港元)而且教學上八成開支將被挖走。取消對給予貧困學生每週最多三十鎊的教育保障補貼的政策更是特別粗暴。學生非常清楚一是一條通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道路,並將教育制度按階層而分化。上一届工黨政府委任前英國石油總裁布朗勳爵檢視他們對高等教育的資助。

他邪惡的計劃對於百萬富翁的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和其他少數人來說是可接受的。即使是一份親托利黨的《倫敦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的評論家都被迫去譴責在布朗報告中對教育開支的兇狠手法。理查‧葛威寫道:「政客似乎很難相信教育本身的權益是值得的。根據布朗報告,教育的緊要只不過在於『因為其能推動創新和經濟轉型。高等教育幫助提供經濟增長,而這最後又能令國家富強』罷了。」

高等教育

看到這些對於緊縮開支的猛烈抨擊和大範圍的憤怒,社會主義者和運動參與者並不驚訝群眾的反應。對於如何資助教育,人們有很多不同的意見。而學生對於討論是持開放態度的。一個年輕的女性撿起「社會主義學生」的標語牌道:「我喜歡這句口號『我們定要對抗削減開支!』」但接著又補充:「我不明白我們(社會)如何能承擔教育開支。」

但當她知道每年有大約一千二百億鎊的稅收被有錢人瞞稅或當局沒有收取的時候,她就高興地將標語高舉。大部分的學生都因為感受到了群眾的力量,而感到運動必須要踏出新的一步。「社會主義學生」(Socialist Student)散發了大約一萬份傳單號召政府下一次開會討論學費當天,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三)為一天行動日,舉行罷課和示威集會。

「社會主義學生」在反對加學費和發起運動保衛學校和大學教育上有無懈可擊的紀錄。但不幸地,運動的策略並非由全國學生會聯盟(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提供的。雖然他們和大學聯會的導師工會合辦發起遊行,並且充份明白到全國各城各鎮有數以十計的旅遊巴正使往倫敦,親工黨的全國學生会聯盟的領導層似乎對於群眾的反應毫無準備。全國學生會聯盟的網站預計遊行會在三十分鐘內完成,並不瞭解到那數以萬計的人並不會像星期六的購物者般匆匆走過街道。

糾察

這同時意味著示威的糾察不足-尤其是示威的末段。他們在工黨政府管治時並不動一根指頭去對抗引入和增加學費致使他們在組織和參與問抗議時缺乏經驗。再加上全國學生聯盟的民主架構已經大致消失,這令到領導層和一般學生的連接只剩很少。

令人無法容忍的全國學生會聯盟主席阿爾朗‧波特(Aaron Poter),他甚至自己未在電視節目「晚間新聞」中原則上反對學費,責罵在米爾班克30號的示威者「卑鄙」。他呼籲學生「前進」,但截止現時為止全國學生會聯盟的策略就是限制於呼籲學生返歸坐在電腦面前去寄電郵給他們的國會議員和「個人地」找他們,作為數以萬計的集體行動的跟進-這尚非虛擬抗爭但差不多!

面对如此严厉的攻擊,全國學生会聯盟的領導層無力提供一個進一步建設運動的策略,再加上在抗議末段幾乎不存在的糾察,難怪一些人想要去佔據保守黨總部。社會主義黨視佔領行動為建設對抗削資運動一個正當而且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和戰術。要令佔領行動真正有效,這必須建立在民主決策和民主控制的戰術、組織和糾察和一組清楚的要求。

民主決策

這會防止像一個人錯誤地或具潛在危險的行為,如從天臺扔一個滅火筒下去。這樣的個人行為會因為在天臺數以百計的學生呼喊「停止把東西拋下去」而被主流意志所制止。但是這並非一個有組織的佔領而僅僅為一個即興自發的示威。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大衛‧卡梅倫說:「襲擊警官或打破玻璃或毀壞財產的人是在違反法律,和是的,我希望...... 那些人被檢控。他們應該被檢控的。」

那些媒體選擇去將焦點放於佔領行動而非另外數以千計群眾的行動。學生評論道資產階級媒體的偏見代表只有佔領行動才能帶給削資議題應有的公眾注意。畢竟二零零九年,十二萬五千名泰米爾人走上街頭抗議斯裡蘭卡的種族大屠殺,這只能令他們佔據報紙一吋的版面。

百萬計面對托利黨人的削減開支的工人和年青人感到一些人學生做得「稍微過火」的時候,比起被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緊縮政策所摧毀的數十萬人的生活來說,如果削減開支政策得以通過的話,少許的窗戶被打破不過是很小的事罷了。

真正的暴力

社會主義黨同意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講師们的聲明指:「這形勢中真正的暴力不是打碎窗戶而是隨學費增加而來的私有化以及實行高等教育的資助大規模削減的破壞性影響。」

倫敦保守黨市長布裡斯‧強生( Boris Johnson),他曾支援消防隊管理層威脅將大量裁汰首都的消防員,對於示威者的虛偽譴責-「兇殺和暴力」-被《倫敦晚報》引用,他更支持加強監控示威的呼籲。在五月大選保守黨支持迅速增長時,喬治‧歐思邦(George Osborne )就已經預測在當選後六個月這個政府就會變得「相當不受支持」。

這場抗議毫無疑問地讓他的預測成真。就像社會主義黨本身預測,這憤怒會在街道上爆發。勞動人民、年青人、學生、社會福利領取人和領取養老金的人,會回應行動的呼籲。這場學生的抗議被《獨立報》形容為標誌著「聯合政府取得共識的時代的終結」。

學生已經帶領和使群眾的憤怒和反對宣洩出來。下一步是需要建立一個一以停止聯合政府的暴力的群眾的、可持續的和有決心的運動,而這需要他們參與工人階級強而有力的組織。工人階級的力量從最近全國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工會(RMT)和運輸受薪工人協會(TSSA)發起讓倫敦市停頓的地鐵工人罷工的已经颇有显露。學生需要繼續發展他們自己民主群眾運動而且需要連結工會運動和工人階級以建立一個足夠強大的運動去停止聯合政府的削資。

社會主義黨說明:
如果政府沒有改變他們的政策,全國學生會聯盟應該在未來數月中挑一日舉行下一次抗議

支持「社會主義學生」和「青年爭取工作」在下一關鍵日子十一月二十四日進行的一天行動-罷課、示威!可參閱 www.socialiststudents.org.uk和www.youthfightforjobs.org取得更多資訊,和拿取傳單、海報和更多物資或要求一個大聲公。

反對對示威自由的攻擊!不能犧牲參與抗議的學生。

如果有在布裡斯‧強生辦公室的示威,參與之。

工會領袖一定要在工會之間協調行動和學生組織和本地反削資工會連結起來,盡快號召一個全國性的工會領導的公共部門的24小時總罷工。
source

經濟學人:如何削減赤字


  歐巴馬自民主黨遭到中期選舉重創以來,忽而亞洲,忽而歐洲地遊走各大國際峰會。當國內政治必將面臨僵局前景時,總統對國際事務更關注也合情理。然而, 歐巴馬先生需要表現出他仍能引領國內政策的能力,勸說國會在解決財政危局上與自己同心協力。傳統看法認為雙方攜手共進是不可能的,因問題太複雜、涉及的政 治利益太大。但僅僅因有修正赤字的建議欠缺,就認為問題無法解決是錯誤的,即使是政治利益也不至於不能調和。

  美國財政問題的嚴重程度取決於怎樣看待美國的未來。占今日美國GDP9%的赤字規模不可謂不大。公眾持有的聯邦政府債務占GDP的62%,是近 50年來的最高比重。但這主要因其經濟形勢不好。若增長重拾升勢,因長期持續減稅和過度開支造成的赤字窟窿能夠填補上。美國需要找到可削減掉的開支項目, 或增加相當於2%GDP的稅收,在2015年前穩定聯邦債務規模。但因老年人口增加需要更多養老金和醫保開支,讓未來收支差額看起來更大。如此社保受益勢 頭會使聯邦債務到2027時翻倍,負債規模此後還會繼續增加。州和各地區政府債務也令人擔憂。

  解決問題的方案應從歐巴馬與國會在公眾持有的聯邦債務上達成一致上開始,例如,應在2020年時降至60%的GDP。為實現這一目標,雙方在平 衡降低開支和提高稅收上也應達成一致。本刊認為,調整內容的重頭應在開支上。社保受益是赤字問題根源,必須調整。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削減開支雖短期會影響 增長,但它比加稅造成的負面影響要小。長期看,推遲退休年齡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會擴大就業群體和增加產出,而高稅收起到遏制工作和投資積極性的作用。

  以支持小政府者看來,有充分理由讓稅收在一定的緊張壓力下。這在政治上必定是兩黨妥協付出的代價。在不給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下,它會在經濟上留出 有意義的迴旋空間。美國人的賦稅經過近年連續調減後事實上並不高。理想狀況下,稅賦應逐步從收入轉向消費,但這在政治上恐難行得通。

  美國的稅制充斥著令人費解的各式減免和遞延稅收迷局,它不僅讓稅務諮詢業興旺,也耗費了經濟增長的能量。只要取締這類畸形活動,在不提高稅收和 開闢新稅種的前提下,擴增的稅源每年約可帶來1萬億美元稅收。即使此策在某些情形下會降低邊際稅率,但它也只是在原有稅收體制下的籌款。美國的稅制應更簡 單、更公平和更有效。這意味著美國應找到一個平衡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的基準目標,類似於英國政府當前恰當確定的75:25。

  當然,迅速採取節儉開支的做法可能使疲軟復蘇態勢前功盡棄的擔憂合乎情理。但它是在增強令人信服的削減赤字計畫。它會讓市場相信,美國的確在控制債務規模,其政府短期內還有提振經濟的更多措施,例如,若需要的話可臨時延長布希政府的減稅政策。

  歐巴馬和共和黨人在凍結從國防到國家公園的各個政府運作的專案的臨時性開支上正走向一致。雙方找到了議員們在各項法案中塞入的,有利於自己選區 的"定向用途資金

('earmarks')"問題的原因。但包括國防在內的各項臨時性開支不到總預算的40%,而各項社保受益,特別是養老金、政府醫保體 系(Medicare)和對老年和窮人的政府醫療補助制度(Medicaid)佔據了開支的絕大部分,也是開支不斷上漲比例的絕大部分。

  解決養老金問題的辦法雖不受歡迎,但很簡單,人們只需工作更長年限。美國應把退休年齡調整至符合當前平均壽命期,並適當降低中高收入者的養老金。徵收薪金稅範圍應從涵蓋當前收入的86%提高到90%。

  因受人口老齡化和對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加的影響,解決醫保開支問題確實更棘手。富裕受益人群應支付更高比例的Medicare,同時,要以醫改 法案要求設立的獨立審核機構監控該體系的服務和收支的措施,嚴格控制其受益範圍。聯邦政府制約Medicaid的最簡單的做法,是終止當前為各州開支提供 匹配資金的制度,代之以綜合性補助(blockgrants),由此激勵各州控制開支。

  設計減少赤字,把負債最終降至可控程度的計畫相對容易。但讓大小政客認同計畫卻是另一回事。各方分歧越大,意味著政客們與政敵達成和解付出的代 價就越大。民主黨人不會在社保受益上輕易退卻,而共和黨人擔心過於專注稅收會讓未來黨內總統候選人被茶葉党(tea-party)活躍分子奪走。即使奧巴 馬麾下的兩黨聯立委員會也在行動內容上難以一致。

  但是,真正的領導者能夠把困難專為可能。至少有兩件事會讓歐巴馬有動力。其一是對真實財政狀況看法的差異可能會比想像的要小。前總統雷根和克林 頓在調整了社保受益或提高稅收後都贏得了連任。其他國家的民調結果表明,當今嚴格的關愛舉措能夠奏效。其二是長期經濟形勢表明,除非有方向變化,美國在沿 著糟糕的路徑下滑。若歐巴馬就連開始解決問題的勇氣都無,那麽,包括本刊在內的許多國民和各國領導人在與他打交道時都會感到灰心喪氣
source

英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為0.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0-11-25 09:00:00
英國國家統計局24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英國經濟比前一季度增長了0.8%,與前一個月公布的初步統計報告中顯示的經濟增速持平。

最新公布的這份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報告中的主要數據與上一份報告相比均未作修訂。其中第三季度英國的工業生產仍比前一季度增長0.6%,服務業產值也比前一季度增長了0.6%,建築業產業比第二季度增長了4%。

報告還顯示,第三季度英國的家庭開支比前一季度增長了0.3%,低于第二季度0.7%的環比增速。

從2008年第二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英國經濟連續6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衰退。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截至目前英國經濟連續4個季度出現增長。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分別為0.4%和0.3%,第二季度的增速大幅提高至1.2%。

雖然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英國發生“雙底型”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們也擔心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將對今後的經濟復蘇造成不利影響。
source

多米諾效應恐慌籠罩歐洲

洲再度顯露出“傳染病”跡象﹐投資者將目光從愛爾蘭債務危機中移開﹐投向了葡萄牙和西班牙。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債券價格週二雙雙大幅下跌﹐德國國債的收益率升至紀錄高位。歐元兩個月來首次跌至1.34美元下方﹐儘管歐元走軟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朝鮮炮襲韓國後﹐投資者轉向具有避險功能的美元。

Associated Press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外匯分析(Foreign Exchange Analytics)的策略師吉爾莫(David Gilmore)說﹐那些押注危機將蔓延開來的人這次也許猜對了。他說﹐真的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市場推倒下一塊多米諾骨牌。

對歐洲的擔憂加上朝韓局勢的影響也蔓延到美國市場。道瓊斯指數大跌142.21點﹐至11036.37點﹐跌幅1.3%。

通常被視作安全投資的美國國債的價格大幅走高。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說愛爾蘭的危機讓人對歐洲十分擔心﹐這凸顯出人們對歐洲金融市場的憂慮。

歐洲的風雲突變令許多交易員措手不及。

近幾週來關注焦點一直落在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寬鬆舉措所帶來的影響上。在上週快要結束時﹐許多投資者曾以為愛爾蘭的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可隨著愛爾蘭聯合政府週一申請救助﹐危機將會蔓延的看法又重新佔據了投資者的思想。

在愛爾蘭向歐盟(European Union)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救助申請之前﹐愛爾蘭政府已注資提振那些遭受巨額貸款損失的銀行。這將公眾焦點轉向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銀行。

與此同時葡萄牙週一說﹐其十個月預算赤字較上年同期增加。週二﹐西班牙以大大高於一個月前的價格發行了一筆短期債券。

Knight Capital的固定收益策略師耶爾文頓(Brian Yelvington)說﹐我認為這是市場的體現﹔這些是系統性問題﹐需要有一種系統的解決方案。他說﹐這不是哪一個單獨國家的一次性問題。

不斷增強的蔓延勢頭打擊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從希臘蔓延至愛爾蘭﹐如今又影響到葡萄牙和西班牙。

人們擔心這種不斷升高的借款成本最終可能會超出承受範圍﹐迫使一些國家尋求某種救助。

傳染性在廣義上被定義為一個國家市場信心的喪失傳導至其他國家﹐這種傳染性可以通過貿易往來、經濟上的相似性或是金融聯繫來實現。一個國家的經濟下滑將打擊其貿易伙伴的出口﹐並減少旅遊收入。

一國若出現金融資產價值暴跌﹐而其它國家的銀行又持有這些金融資產﹐則會影響人們對這些銀行的信心。

危機擴散的第二個傳染源是投資者放眼望去﹐發現其它經濟體也存在跟陷入困境的經濟體類似的問題。

雖然葡萄牙銀行危機的規模沒有愛爾蘭那麼大﹐其預算赤字也不如希臘那麼嚴重﹐但它確實處於預算赤字、高額政府債務以及低經濟增長三重困境之中﹐一些投資者為此感到焦慮。

危機擴散的第三個傳導機制是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因為只要其中一個資產級別價格下跌就會導致一些投資者拋售其它資產。

這 裡應特別引起關注的是西班牙。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數據顯示﹐週二德國國債和西班牙國債收益率之差一夜之間就升至2.36個百分點﹐創1999年引入歐元以來的最高紀錄﹐上升了0.30個 百分點﹐遠遠高出今年5月創下的2.21個百分點紀錄。

投資者拋售西班牙國債應引起注意﹐因為雖然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正面臨重大的財政和經濟困難﹐但這些經濟體相對較小﹐人們認為即使對這三個國家進行集體救助也還是應付得了的。

但如果西班牙掉入一個“死亡漩渦”﹐其國債的利息支付不斷上漲﹐直到高得西班牙無法再借到錢的時候﹐市場中很多投資者就會認為施救西班牙不切實際﹐更有可能的做法是要求債務重組﹐此舉將為西班牙國債持有者帶來損失﹐而歐洲諸多銀行恰好持有了很多西班牙國債。

交易者說﹐這些銀行既可能是那些週二拋售西班牙、葡萄牙甚或意大利國債的銀行﹐也有可能是購買這些國家債券違約保險作為對沖手段的銀行。

對對沖基金和其它基金經理人來說﹐他們希望弄明白如何在動盪的時局中以最佳方式進行交易﹐但有幾個因素讓他們的想法複雜化。

很多投資者說﹐他們對於是否要通過信用違約掉期市場進行較大的投機猶豫不決﹐因為關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違約掉期交易相對較少﹐因此買賣變得更加困難。信用違約掉期的作用跟保險類似﹐是在萬一發生債券違約的情況下對債券持有人的一種保護。

對沖基金還有一種擔憂﹐即各國政府可能會很快改變主權債務信用違約掉期的交易規則﹐就好像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政府改變金融股的交易規則一樣。

相反﹐有些經理人堅信愛爾蘭和葡萄牙等國某些債券價格會下跌﹐因此對交易這些國家金融機構的債務表示期待。

隨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不斷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此時押注歐元也變得更為困難。

其實﹐很多交易者並不認為歐元會走跌。相反﹐他們在最近歐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一直看漲歐元﹐並持有美元的空頭頭寸和歐元。

Tom Lauricella, Stephen Fidler and Mark Gongloff
source

Fears Of Domino Effect Pervade Europe
Contagion once again emerged in Europe as investors turned from Ireland's debt crisis and set their sights on Portugal and Spain.

Both Spanish and Portuguese bond prices fell sharply Tuesday, and the yields above German bunds rose to records. The euro slid below $1.34 for the first time in two months, though part of the weakness came as investors turned to the safe-haven status of the U.S. dollar after North Korean artillery attacks on South Korea.

'People that are betting on contagion are probably making the right bet here,' said David Gilmore, a strategist at Foreign Exchange Analytics. 'There's not really anything to stop the markets from pushing the next domino over.'

The unease over Europe, combined with the events in Korea, spread to U.S. markets as well.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slumped 142.21 points, or 1.3%, to 11036.37.

Prices of Treasurys, typically seen as a haven investment, jumped.

Highlighting the concerns about European financial markets,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called Ireland's crisis 'very worrying' for the region.

The sudden turn in Europe has caught many traders off guard.

The focus in recent weeks has been on the impact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easing measures. And at the tail end of last week, many investors had assumed the Irish situation was on its way to being resolved. But with the unraveling of Ireland's coalition government Monday, contagion is back on the minds of investors.

Ireland's request for a bailout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followed government capital injections to prop up banks that suffered big loan losses. This has turned the spotlight to banks in Spain and Portugal.

Meanwhile, Portugal reported on Monday that its 10-month budget deficit widened from a year ago. Tuesday, Spain issued short-term debt at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st than a month ago.

'I think that's the market's realization; that these are systemic problems that are going to need a systemic solution,' said Brian Yelvington, fixed-income strategist at Knight Capital. 'This is not a one-off problem with an individual country.'

Rising spreads have hit one country after the other, moving from Greece to Ireland and now to Portugal and Spain.

The worry is that those rising borrowing costs eventually may prove prohibitive, forcing countries to seek some sort of bailout.

Contagion, broadly defined as when a loss of market confidence in one economy transmits to others, can occur through trade connections, economic similarities or financial linkages. An economic downturn in one country can hit its trading partner's exports or reduce tourism revenue.

A collapse in value of financial assets in one country can hit confidence about banks in another if those banks hold a lot of those assets.

A second source of contagion is where investors look across from a troubled economy and see similar problems elsewhere.

While Portugal doesn't have banking problems of the scale of Ireland's or a budget deficit as big as Greece's, it does have a combination of budget deficits, high government debt and low growth that worries some investors.

A thir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contagion is through investor portfolios, in which price declines in one asset class cause some investors to sell other asset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is the focus on Spain. Tuesday, the gap between German and Spanish bonds rose 0.30 percentage point overnight, to 2.36 percentage points, the highest since the euro was introduced in 1999, well above the previous record of 2.21 percentage points set in May, according to RBC Capital Markets.

That selloff is notable because while Greece, Portugal and Ireland are facing significant fiscal and economic woes, those economies are relatively small. Bailouts of all three are seen as manageable.

But should Spain fall into a death spiral, where its interest payments rise so much that the country can't afford to borrow, a bailout is seen by many in the markets as impractical and more likely to require a restructuring of debt that would inflict losses on bondholders, many of whom happen to be European banks.

Traders said those banks likely were among those selling either Spanish, Portuguese and even Italian bonds Tuesday, as well as buying insurance against default by those countries as a hedge.

For hedge funds and other money managers, figuring out how best to trade in the turmoil has been complicated by several factors.

Many said they are hesitant to make big speculative bets through the market for credit-default swaps, because trading in Portuguese and Spanish swaps is relatively infrequent. That makes buying and selling much more difficult. Credit-default swaps act like insurance, protecting bondholders in the event of a default.

There also is a concern among hedge funds that governments quickly could change the rules on trading credit-default swaps on sovereign debt as they did with financial stocks during the 2008 crisis.

Instead, some managers are looking to trade the debt of financial companies in countries such as Ireland and Portugal by betting that some of that debt will fall in price.

It also is harder to place bets against the euro, now that the Federal Reserve is pump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with money.

In fact, rather than betting on a decline in the euro, many traders had been leaning the opposite direction leading up to the recent turmoil, holding short positions in the dollar and owning euros.

Tom Lauricella / Stephen Fidler /Mark Gongloff

愛爾蘭赤字規模歐洲第一 每家平均負債13萬歐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11-23 19:18:20 
愛爾蘭赤字規模歐洲第一,每家平均負債13萬歐元,房價從2006年最高峰下跌了36%,失業率從4%上升到14%,許多愛爾蘭人甚至終其一生也付不起這些債務。 愛爾蘭經濟連續三年縮水,央行行長稱,愛爾蘭財政惡化情況比其它國家更糟糕。

愛爾蘭赤字規模歐洲第一,每家平均負債13萬歐元,房價從2006年最高峰下跌了36%,失業率從4%上升到14%,許多愛爾蘭人甚至終其一生也付不起這些債務。 愛爾蘭經濟連續三年縮水,央行行長稱,愛爾蘭財政惡化情況比其它國家更糟糕。

中新網11月23日援引香港《大公報》報導,曾被稱為歐洲第二富國的愛爾蘭,如今的赤字卻是歐洲之最。目前愛爾蘭平均每個家庭欠銀行13.2萬歐元債務,房價從2006年最高峰下跌了36%,失業率從4%上升到14%,許多愛爾蘭人甚至終其一生也付不起這些債務。

據美國《商業周刊》報導,上世紀90年代,愛爾蘭通過低稅率吸引海外投資,一躍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被稱為“凱爾特虎”,成為許多國家的發展榜樣。但如今,這個曾經的歐洲經濟明星深陷債務危機之中,已經淪落到尋求國際救助才能生存的地步。

愛爾蘭走向毀滅的道路很簡單:被大量不受監管的貸款拖垮。愛爾蘭經濟連續三年縮水,央行行長稱,愛爾蘭財政惡化情況比其它國家更糟糕。

但在1995年到2007年間,愛爾蘭的GDP平均增長率為5%到10%,處於世界一流經濟行列。就連普通愛爾蘭人都能在西班牙買下有三個臥室、四人游泳池的別墅。現在,似乎每個愛爾蘭人只能回憶那個經典時刻,盡管他們意識到那一刻已經越來越遠。

更令人絕望的是,愛爾蘭人已經失去了對未來財政的控制。作家摩根•凱利在《愛爾蘭時報》就按揭危機問題開了一個專欄,他寫道:“如果一個家庭按揭違約,他們會成為流浪漢;可是如果20萬個家庭違約,他們就會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積聚的按揭危機已經將愛爾蘭推到社會沖突的風頭浪尖之上。”
(龔山美 編輯)
source

Students protest

Students march in London and protest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Britain against plans to raise tuition fees as part of widespread public spending cuts  
guardian.co.uk, Wednesday 24 November 2010 14.45 GMT


































source

2010/11/24

一切就是為了這下場?

 
[03:30更新:愛爾蘭總理科恩在22日晚上宣佈,國會通過預算案後,將解散國會,提前明年1月初大選;照片來自RTE] 


愛爾蘭反對IMF拯救的示威(圖片來自愛爾蘭電台電視台RTE片段)

愛爾蘭政府、歐盟和IMF在21日晚正式宣佈愛爾蘭接受拯救。從整個歐元區的角度而言,網主認為這只是更大風暴的第二幕而已--5月拯救希臘是第一幕;葡萄牙肯定需要接受拯救,而且一定是第三幕,唯一問題是聖誕前還是聖誕後爆發。

歐 元危機終局遠遠未開始發生,而現在唯一要問的只有2個問題:一、真正令歐元區問題到達「make or break」的,是西班牙還是意大利?目前西班牙「贏面」較大;二、如果西班牙和意大利其中一個爆煲,會發生什麼事情?希臘、愛爾蘭或葡萄牙都只是小國, 要拯救她們(就算是三個一齊同時拯救),難度不高。但西班牙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意大利更是第三大,其中一個出問題,單靠德國、法國,甚至連同不是歐元 區的英國一起都未必有能力拯救。到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更加會即時發生的風暴應該是愛爾蘭。管理經濟失敗至要外國拯救,目前的政府已認受 性盡失。執政聯盟內的綠黨在22日宣佈要求明年1月下半個月舉行大選,意味現政府一定會倒台,唯一分別是:在野黨能否成功令大選進一步提前至幾天內便要宣 佈舉行?明年的預算案能否通過?總理科恩(Brian Cowen)會否帶領執政共和黨(Fianna Fail)出戰大選、還是幾天內便宣佈辭職?

愛爾蘭是一個經過多年鬥爭下才獨立的國家,因此IMF和歐盟拯救下的「喪權辱國」感更強。要理解這種情緒,或者可以從《愛爾蘭時報》11月18日的社論Was it for this?著手。以下是該篇社論全文:

"1916年復活節起義中的人犧牲生命,就是為了這結果嗎--德國總理的拯救,以及英國財相在旁給予幾先令(shilling)的施捨?《愛爾蘭時報》問這一個問題,對一些人而言有點奇怪。在此當中,是羞恥。從英國人手中獲得政治獨立,自己成為自己事務的主人後,我們放棄我們的主權,給予歐盟執委會、歐洲央行和IMF。他們的代表今天來到美利安街(Merrion Street)。


"共和黨(Fianna Fail)有時候為愛爾蘭服務得很好,有時很差。不過,就算在最惡劣的時間,共和黨骨子裏對愛爾蘭人一定要控制自己命運的堅持,至少也仍令人對他們有一點尊敬。該黨的主要目標中,包括了「維持愛爾蘭作為一個主權國的地位」的承諾。該黨創辦人Eamon de Valera在1926年創立該黨時的演說中,曾提到「主權的不可分割」是該黨理念的基礎。共和黨的理念現已破碎了。


"愛爾蘭人毋須其他人告訴他們,世上沒有絕對主權這回事,尤其是小國。我們很清楚,透過把我們的獨立與歐洲鄰國分享,我們令自身的獨立更有意義。我們也不會天真到,這個國家可以--或之前曾經可以--在不理會世界其他地方下作出重大決定。不過,我們所期望的是,這些決定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一個國家的獨立,是由這個國家為自己作出的選擇所界定的。

"愛爾蘭的歷史,令失去這種意義的選擇更加可恥。透過過去200年的所有多次抗爭,希望成為獨立主權國民的期盼就變得好像一道疤痕。由「聯合愛爾蘭人學會」(United Irishmen),到《貝爾法斯特協議》,當中都帶著「自決」這關鍵詞語,這亦繼續在今天大部份愛爾蘭人中有共鳴的。

"我們目前情況的真正恥辱,不是我們的主權被人奪走,而是我們自己揮霍掉。不要企圖自製幻想,說什麼歐洲強國合謀成為我們的主人,以此減輕我們的羞恥感。畢竟,我們現在已不是任何可能領主值得去爭奪的東西了,沒有一個理智的歐洲人會自願承擔清理由我們一手造成的爛攤子的工作。是我們自己選出的幾個政府無能,導致我們作出自己決定的能力遭如此大大削弱。

"讓我們提醒大家,他們是在愛爾蘭主權從未如此強盛過的時期開始,便這樣做了。我們的國家債務當時微不足道;大量國民移出海外,嘲笑我們聲稱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的情況逆轉;真正的民族自決在1998年發生,愛爾蘭島的兩邊都投票支持《貝爾法斯特協議》;失敗感和低人一等的感覺驅走了。

"能夠把國家由如此的高峰狠狠地拖下來,並令國家再度受其他人的決定所支配,這是絕不會輕易原諒的所為。這肯定為一個失敗政府劃上一個可恥句號。"

 source

2010/11/23

六色的原罪

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 散文首獎            ◎劉祐禎








這跟巢居一幢發霉的低潮公寓無關;跟就讀一所廱敗的學店亦無關。

疲憊綁住十月,十月恍若一張皺皺的黑白照片。家具陷入冬眠,手機沉默,門鈴同樣三緘其口,連一點細微的鼾聲也沒有;MSN的聯絡人總是灰頭土臉,每一顆鍵都敲進深井裡;每一聲叮咚都杳無回音;十月讓人的生理時鐘突變,退化成一隻蠹蛾,藏身塵埃,以孤寂為食;更讓日子彷彿不踩的油門,漸行漸緩漸漸停滯苦前。

「可能是因為天氣的關係吧。」K說。

盆地的日子總是濕答答的,有長長的路長長的躁鬱的紅燈,以及雨季。北上之後的泰半光陰滲入一成不變的學術論究裡,青春已然是陪葬品;志氣也被世故吃得精光。

這跟當一個滿臉客人口水的餐飲服務生無關;跟薪水應該比較有關。

對於月光族而言,十號是日曆上唯一的高潮,但也只是多一點少一點的差別而已。八月的房租癱成九月的債;九月的債養成十月的癌,惡性循環,讓理想早在刷牙洗臉的時候,就混著泡沫一起沖走。

以南的日子成為攝影師也好;服裝設計師也好;畫家也好,一切近如昨日,但昨日已經去了,時間的浪尖無人跨過。幾乎一眨眼,除了斷桅就不會再有更多。

我終於也翻身落海,沉澱進這個盆地裡失去名字,變成卡夫卡的蟲。

「下雨了。」

千餘個雨天後,K已習慣在我開傘的同時摟住我的腰,我於是習慣把傘撐得很低,因為那是逼不得已的。

我跟K認識有四年了,嚴格來說是交往。他是我的愛人,我們同居。

三年前住進K離捷運站很遠的小小的公寓裡,K因而不再抽菸,後來房租一人一半;床一人一半;人也一人一半。頭兩個月我每天晚上都在K的懷裡哭著睡著,像某種時差或水土不服。這跟跨越了幾個經度無關;跟呆滯的週末可能比較有關。K總想安撫我,但他始終辭窮,因為他也知道,回去是需要成本的;但那偏又不單單只是一張車票而已。

K忠於攝影,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攝影工作室當助理,我們也是如此才認識。他出門總帶著相機,包包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裝底片。偶爾K比我早下班,就到店裡坐著等我;他說他喜歡我的單眼皮,喜歡拍我。

也愛我,而不僅限於肉體關係。

剛好我們都是彼此第一個真正的情人;用瞬間來紀念我們第一次對自己誠實。

不同於我的是;K單親,記憶裡父親的印象已長了二十圈年輪;老母親和些親戚住在不靠海的山腰,他說那裡也很常下雨。但K反倒像個誤闖都叢的獵人,流乾山野的血,卻未曾絕對的榮耀。唯獨在失眠的晚上,K抱著我,我才從他胸懷嗅到一點點遼闊的草原。

四年來,我沒看過K哭。他說他難過的時候就喝酒,醉了就睡;醒來就好,還說男生不能哭。可為什麼不能哭?他沒有回答我,因為他也不知道。

我想起小時候跌倒,眼淚比血流得還多還快,父親只是淡淡地安慰我說:「男生要堅強,不可以哭喔。」幾年後他打了我少年都有的第一個耳光,當下我於是覺得自己不能哭了。

K說那是種承襲。

有天電影散場之後,我問K他會結婚嗎,K說:「會吧。」最後都綠燈了我們還是停在路邊。

十月的空虛繞指,無手可解。

月底母親打了一通三年不見的電話,接起來我就哭了。電話那頭彷彿可以聽見父親在我離家前幾天貶損的字眼,一字一句再次重重丟進我耳門;彷彿父親又打了我一頓,好似能把櫃居的獸打成人形。

「一個人過得好吃得飽嗎?」除了久違的南部腔,媽的聲音更像沙漠。

黃沙之中還有好久以前爸歇斯底里的怒吼聲,責備媽把我養得怪模怪樣;甚至看了心理醫生,更找來基因相關的手術照了一張大腦的X光,仍然徒勞無功。菸的白霧和失落在他臉上堆疊,迷濛裡他終於也不住地大哭了。

因為我是獨子;也是孽子。

所以我來到這個微光城市。起初的時候,我偽裝成原生的居民,唯恐那似有若無的種族歧視。我開始剪週末報紙買一送一的截角;開始探訪每一間超市,讓差價啃囓枯萎的靈魂。然後把洗衣精加水攪成兩罐,中餐晚餐合著一餐。K說就當做是減肥吧,卻偷偷在我皮夾裡塞錢,但我總又還給他,不想窮到賤售自我的意志。久了也就被這種困獸之鬥般的生活制約,像習慣為少數者那樣。

一陣冗長的沉默之後,媽突然說:「你爸得了肺癌。」我卻希望自己什麼也沒聽見。

國中時,學校裡的混混喜歡聚在頂樓抽菸。恰巧班上有著幾個,偶爾他們會找我一起上去,我每次都拒絕。因為菸味是父親的象徵,那讓我想起他的若即若離。菸與父親同樣不可觸。學期末我被他們硬拖著上去,點了根菸塞進嘴裡教我大口地吸,轉瞬我臉都脹紅了,連咳了好幾聲只覺得喉嚨裡槍林彈雨,像一種自焚;也許輪迴一轉投身嗓啞,喉嚨仍是灰燼。

當時的我不懂他們的執著;一如我不懂父親的癮。更小的時候,一打開門我就可以從味道判斷爸在不在家;只要他在客廳,我就躲進房間;必要時摀住鼻子,坐得比他更靠近風扇。媽總笑說爸抽的菸都可以買一台車了。我從不進網咖,因為裡面的人有著跟爸同樣的手勢,味道也一模一樣。我想起《摯愛無盡》裡的科林.弗斯,在自殺以前仍去買了包菸,似乎不再是習慣,而是害怕;因為抽完這一根,他就要連生命線也一併燒掉了。

後來媽哽咽地跟我說了好久好久,掛上電話一切飄然如詩,可我已陷入流沙。

雨生雨;月迭月,滴滴答答的響聲穿透屋簷,整個房間都起霧了,幽微的霧裡有K。我們倆赤腳踩進河裡,河裡有無數的石頭,河水多麼冰涼。大大的石頭們從遠遠的山上來,到我腳邊早磨成了細細的沙;我不禁躺下來讓河水鑽進袖口,滑開,再流經我的臉爬上我鼻子;一個眨眼的毫秒,我終究也一點一點地流逝了,流成無數的石頭;流向無數的盡頭。K急忙托手想撈起什麼,水卻從他指間窸窸窣窣地溜走。

年底媽四處籌錢讓爸住進了台中榮總,想爸走得比我悄無聲息;亦更加狼狽。旦夕推移之快,見到爸的第一天,他在睡覺,我只覺得自己是看到一個頭頸腫大身軀枯瘦的老人瑟縮病榻,連影子都稠稠的。剛開始,爸總用半禿的後腦對著我,不跟我說話;好像沉默也是種癌症,沒有標準藥物。床台上的溫茶涼了幾十次,轉動水龍頭爸的咳嗽聲就掉下來。

幾天之後的晚上我在醫院過夜,夜裡爸連打呼聲都變得羸弱而嘶啞,似乎欲語還休。隔日醒來我便不再拐他說話。

跟每個肺癌患者一樣,爸也錯失良機發現得晚。醫生說爸的情況肇因於菸癮,屬於小細胞癌,嚴重性恰不名符其實;而且已屆中晚期,治療起來相當困難,手術費用更是龐大。機械式的口氣繼續達達說著光力學或放射之類的等等,媽卻聽得眼眶都紅了。

不論無情是不是醫學院的必修,診間已然闃靜無光。

爸跟他的父親很像,有個偌大的鼻子,關於這點我只能從唯一的照片裡知道。除此之外,爸的父親還是受日本教育的,就如同想像中的霸氣、固執、嚴厲。潛移默化裡,爸連人格都克紹箕裘。也許爸是他父親的投射;而他也對我有所投射。

農曆年節,媽應爸的要求接他回家短住;媽說難得三個人又一起了,但我答不上什麼只是苦笑。稀釋了過節的氣氛,晚餐吃得相當清淡,中途爸突然問我有沒有女朋友,還說改天身體好點再帶給他看。

「嗯。」罪惡是一種溫柔的謀殺;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自己也變成巴比,踏上了他縱身跳下懸崖的歸途。

某個半夢半醒的夜,K帶著我去劍南山;燈火熠熠,眼前滿是墜地的流星。K的話倏忽即逝,回音流洩整個盆地,聊起了未曾提及的童年;最後卻是要我先做好心理準備。可我該準備什麼?我又能準備什麼?

「你會後悔嗎?」K在下山前這樣問我。

不會。因為我是一朵玫瑰,一開始就是。

回到醫院的父親更少說話了,像一齣辯士也喑啞了的默片。接續好些天咳血,爸的唇色漸淡,燒發了又退;退了又發。連同藥劑在內,爸的食欲跌宕谷底;總是顫抖著睡著,醒來掌紋如是再對折了一次。老人斑在爸的手上變得顯眼而怪誕;彷彿每咳一次血,顏色就愈發濃烈。近幾天爸戴上了氧氣罩輔助呼吸,吞吐之間,霧氣籠罩爸乾槁的面容,無言已是他生命中不可逃避之輕。

後來醫生決定給爸做預防性顱部放射治療,以免癌細胞擴散至腦部。媽急了,頻頻問醫生會不會痛或有沒有什麼後遺症之類的問題,爸卻不發一語。我要媽放心,說菩薩會保佑爸的;媽才答應給爸做放療。手術前一天,媽特地去廟裡跟師父求了張平安符要爸帶著,可隔天進治療室前,護士褪去爸身上所有的負累,連符也留下。

想子彈般的輻射線貫穿爸的身體,術後洗盡鉛華,忘了前世的紅塵。

前年夏天跟著K回到他僻靜的老家,最近的麥當勞得二十分鐘車程。時值螢火蟲的交配期,月光撒落整個濕地;K的眼裡有火,火光閃爍,忽明忽滅。見到K的母親,有著爽朗如山野的表情;K的父親卻不著痕跡。

K於此沒有任何印象,唯一的線索是父親的名字,可惜查無此人亦無所址。K看得很開,笑說小時候也沒像電視演的因為這樣被欺負,存歿早已不重要。

那天晚上,K將他的陰莖緩緩推進我的身體裡面,我感受到的,不只是生理上的溫熱而已。

今年夏天,爸的日子比螢火蟲更難以捉摸,幾乎連下床的力氣都沒有,也不再喊餓說痛,就掛著兩道泛光的淚痕。爸每咳就見血,媽拍背也不是;不拍也不是。有時候照三餐餵爸吃菜粥,爸吃不下,但媽捨不得他,一來一往便是兩個小時。後來醫生建議改打些營養劑,媽陪爸一坐還是兩個小時。若要說每個人都難免自私,那愛讓媽的自私遁入佛門。

有天媽在家裡東翻西找的,問她要不要我幫忙,直說在找爸的照片。

轉眼醫院外頭也下雨了,斗大的水珠啪打啪打地重擊病房窗戶,而爸似乎什麼都聽不見。我把手帕遞給他,紫黑色的血在上面暈開,爸忽然抬起頭來求我讓他抽根菸,我一怔,眼淚汩汩而下。

我終於明白不是我得做準備;是我該替爸準備。

於是我帶他出醫院,在便利商店買了包他慣抽的長壽牌香菸,爸的五官糾結一起,神情痛苦而寬暢;白煙這次完全包圍住他畏縮的身子,恍恍惚惚爸變成海市蜃樓,風一吹就散了。

父親與我同像葛奴乙;可最後的連結終將戛然而止。

整個雨季遲滯下來,盤桓不去;K南下台中來接我,我緊緊地抱住他一直哭一直哭。即使淋濕是生來就該擔待的宿命,K也還勇敢地站在雨裡等我。水淹及膝。眼神迷離渙散,如此幽微。

原來父親的死不只是他自己一個人解脫而已。 ●

【評審意見】

萬萬目都期待

◎愛亞

成長、父親、以及代表同性戀的六色彩虹旗。

作者寫成長,太沉重。寫父親,更沉重。反倒是同性戀這一部分的文字輕淡裡有穩重,柔軟中有厚意。

東方父親無分國家民族,溫情者溫情,嚴苛者卻幾成暴君,肉體及精神上對子女的殺伐自幼及長,已成慣性,以致文學上出現特有的「戾父文學」,饒是恐怖!

作者文字挾婉美、秀緻、靈奇、不群……合成飛翔的翅,引領讀者徜徉、翩翩……

全文娓娓訴說,卻不是叨叨絮語,這二十年來寫同性戀文字極多,作者的真誠、自然與菁華之筆無疑是上上佳績。

而作者,每一個句子背後都有故事,每一個句子都深浸天華釆香之中。

眾人萬萬目的焦點,這第一名,以後一定能向高處拔生更勝,萬萬目都期待,都期待。

這作者,僅只十八歲。
SOURCE

給冥王星

冥王星被從太陽系給除名了。

在國際天文學會上,學者們對行星定義做出表決,把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

MSN messenger上,有人告訴我這個消息。冥王星其實很小,不比月亮大。和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相比,繞行的軌道也反常。究竟能不能被稱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呢?其實很難講。

「原來一直誤會了它啊,」我開玩笑地說:「雖然有一點傷心,但還是祝福它吧。」

爲這句話按下輸入鍵時,突然心驚。那彷彿一種關係的隱喻。看似接近,實則是完全不同系統的運行。

於是便在咫尺之遙,以一整個宇宙的距離錯過了。

冥王星表面的溫度約是華氏負三百四十八度,繞行太陽一周要兩百四十八年,體積不比月亮大,成分不明,可能是由岩石與永凍的冰所構成,表面的暗影或許是射線或許是實體--在那天文望遠鏡只能模糊捕捉的不可測的世界,你甚至不知道你「看」到的是光或是物質。

寒冷,遙遠,神秘而游移。這些出於人類的揣測,與描述的語言,對一顆星球而言太過唐突。怎樣的溫度是寒冷?西伯利亞的冬天,還是百分之三十由冰塊構成的星球表面?盛夏的正午在人群中突然襲來的一陣孤立感,還是沒有光的宇宙裡堅硬的存在?

我們在科學雜誌上看到的,那些色彩豐富的宇宙星圖,其實是科學家和編輯們爲了讓讀者明瞭而上的色。有位撰寫科普文章的作者這樣提示過我。在外太空遠離了人類感官經驗的世界裡,那些計算式探測出來的質量、能量,難道就一定是光嗎?說不定是聲音?

我被這個假說給吸引了。在我們五感的世界裡,視覺最為直接有形。張開眼睛你就迅速獲得對週遭世界的一個印象,遠近空間,可卽可用的事物。會不會,這世界在另一層次上,是被聲音所結構?或被氣味、被思維結構?


有時我想我是否活在一個咒音裡。

冥王星也象徵潛意識,及將潛意識化為實體的力量。我好奇那是什麼樣的力量。我好奇於一切的轉化。我好奇於從意識底層翻攪上來的衝力。我好奇於核裂變。從核心的地方開始瓦解,剎那湧出危險豐沛的能量。徹底的蛻變是一種焦土政策。死亡與新生互相咬住了對方。天地藉由憤怒而慈悲。毀滅與變化發生在每一天。

沒有空氣作為介質傳遞聲音,每一個星系都是在全然的無聲中完成了新生、爆炸、擴散,到死亡的過程。有時坐在咖啡店裡和朋友聊著天,或是談著工作,毫無預兆地,忽然就意識自己正在跨越著一道關口。內在看不見的地方,你突然摸著了一直以來擋著的無形的牆,感覺自己正在打開它。

這寂靜的過程,微細且無言。坐在我面前,笑著的說著話的人們看不見。

或許他們也是這樣,在我看不見的宇宙裡飛行。都是的。


最後一次見到你的路口,我現在才明白那原來是一條河,或是一道地層下陷,從那裡開始時間有了不同的轉速,我們再也不站立在同一個地面了。從軌道最靠近交錯的那一點,逸出朝向全然不同的宇宙。逐步擴張的距離,我曾經以為會是荒涼的,而今竟令我心安。所謂錯過,並不是什麼「如果那時再努力一點」,或「要是做了另一個決定」就好的事。從來都不是。那是兩個星系不同的軌道與規則。

在那個路口,冥王從斷裂的地面升起,翻轉意識與無意識,有什麼被吸入黑暗,打開了另一個空間。

一種分裂啟動了。在最陰暗核心的內裡,有什麼微小的事物突然迸開了。

忽然世界變得好安靜。所有蠢動的念頭,凝止、收束在一道光裡。一道吸收了過去與未來的光。凝縮了一切,尚未放散以前。

就停在那裡。


(出自張惠菁《給冥王星》,大塊文化出版)
SOURCE

英國《經濟學人》:奧巴馬減赤需要勇氣

2010年11月23日 07:21   來源:人民網   
  
訪完亞洲訪歐洲,自中期選舉後,奧巴馬出訪頻繁。儘管在國內受挫將注意力引向國外無可非議,但奧巴馬依然需要向國內展示他的領導能力,讓國會同 意他解決美國鉅額財政赤字的方案。照常理說,雙方達成這種協議是不可能的,但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也沒有不能談判的政治,就看他是否有勇氣。 
  如今美國公眾背負的聯邦債務佔GDP的62%,是50年來最高的。但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經濟衰退的結果。如果經濟恢復增長,多年減稅和肆意花費 留下的漏洞將被塞滿。現在,只需要在2015年之前,找到相當於GDP2%的削減開支和增稅措施,就能穩定聯邦債務。但隨著老齡化人口增加,需要的養老金 和醫療費用更多,到2027年,這些因素將導致聯邦債務翻倍,引起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恐慌。 
  解決方案應該從奧巴馬與國會就處理聯邦債務達成一致開始,為此他們應該都支援更低支出和更高稅率,但總體應該向削減開支傾斜。研究顯示,儘管削減開支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影響,但其傷害比增稅更小,還會促進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而增稅卻會抑制工作和投資。 
  但是設定計劃削減赤字和國債是一回事,而政治領導人是否能就此達成協定卻是另一回事。奧巴馬需要做兩件事才能變不可能為可能:第一,涉及赤字和 國債的政治並非像奧巴馬想像的那樣可怕,裏根和克林頓總統都曾在增稅後贏得連任;第二,從長期來看,除非發生改變,美國正走向破產。如果奧巴馬不能解決這 些問題,那麼更多美國人、包括參加峰會的外國領導人將對他更加不信任。(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王惠綿)
 source

英國4季度企業信心指數降至11.9,連續跌3個季度

2010/11/22 14:47
財華社深圳新聞中心
周一(11月22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企業未來12個月的信心預期出現回落,因企業投資計劃趨於平淡,而消費者需求的預期存在隱患。

由英國特許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會計機構Grant Thornton和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CEBR)共同負責統計的英國4季度企業信心指數降至11.9,這是該指標連續3個季度下滑,3季度數據為21.5,1季度指標創下紀錄高位25.8。

ICA首席執行官Michael Izza表示,"幾個季度以來企業信心的穩步滑落反映了英國經濟未來12個月的不確定性。"

他聲稱,"企業仍在擔心投資,而投資是幫助經濟增長和創造強勁復蘇的至關重要因素。此憂慮與經濟增長憂慮同時存在,即市場擔心,由於公共部門支出削減開始 生效,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 OBR)可能需要下修其經濟增長預期"。

此調查報告訪問了1,000家企業,反映了企業與此前12個月相比,對未來12個月的商業前景的樂觀程度。

sourc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