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21日 星期六 00:08 更新
《華爾街日報》--人口狀況並不決定一切。在1300年﹐中國人口超過歐洲﹐並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水平。然而好景不長﹐到1850年﹐中國人口比歐洲多出65%﹐但由於工業革命的原因﹐歐洲比它要富裕多了。
但 人口狀況確實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施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說﹐我們從來對人口狀況沒有足夠重視﹐是因為它涉及的時間跨度是如此之大。那麼﹐就請暫時放下焦慮﹐不去管令人失望的經濟復蘇 步伐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政府預算赤字了﹐讓我們放眼歷史長河吧。
據聯合國(新聞 - 網站 - 圖片)(United Nations)研究項目得出的數據﹐未來40年﹐日本、歐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分別減少3,000萬和3,700萬。兩地出生率都很低﹐很多人口已經步入老齡。
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繼續增長15年左右﹐然後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作用、出生率隨收入升高而下降的傾向﹐開始回落。聯合國預計﹐2050年中國的勞動者數量將比今天減少1億人。相比之下﹐未來40年印度(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增加3億。
美國介於兩者之間﹐因為比起歐洲和日本﹐它的出生率更高﹐人口更年輕﹐而且還會有新的移民。據聯合國的預測﹐美國勞動年齡人口到2050年將增加3,500萬人。
有甚麼影響?
按 照琢磨增長之迷的現代經濟學家詮釋﹐歷史表明﹐人越多創意就越多。而且跟土地或石油不一樣﹐創意這個東西可以由多人同時使用。在各國開始分享創意之前﹐人 口最多的國家科技進步最快。現在﹐由於貿易、旅遊和互聯網的存在﹐新想法在全世界的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速﹐所以好處就被攤薄了。哈佛(新聞 - 網站 - 圖片)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克雷默(Michael Kremer)就指出﹐比利時很富有,不是因為它人口多或者發明了很多東西﹐而是因為它有錢採用其他人發明的技術。剛果人口更多﹐但它缺少這筆錢。
斯 特勞斯-卡恩說﹐在未來幾十年﹐由於互聯網﹐由於其他很多讓世界變小的變化﹐一個國家幾乎不可能只把專有技術(proprietary technology)留給自己使用。曾幾何時﹐英國和法國等相對較小的國家憑借著自己的科技實力稱霸全球﹐但他預計﹐這種日子已經過去了。他分析說﹐力 量等於數量﹐所以中國和印度的影響力預計會越來越大。
人口不斷增長﹐吃肉、燒油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就形成了環境代價和創意生產之間的矛盾。一些人擔心的是環境﹐一些人看到的則是創意的生產。
斯 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家瓊斯(Chad Jones)和羅默(Paul Romer)持樂觀態度﹐他們最近在一份學術雜誌上評論說﹐中國的人口大致等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很有可能讓全世界 研究人員數量翻番﹐從而不斷擴大科技的邊界﹔在那些長期同中國分享創意的國家﹐這會給它們的收入帶來甚麼樣的影響?他們說﹐影響介於很大和非常大之間。他 們說﹐事實上﹐即使中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新增的碳排放量需要美國承擔全部削減成本﹐中國產生的創意對對美國人均收入的提高﹐補償這些成本也綽綽有餘。
雖然有互聯網、跨國公司和全球金融市場的存在﹐但至少到現在為止﹐統一的世界經濟體還沒有形成。由於人口狀況的差異﹐不同的國家會面臨不同的後果。
今 天﹐日本和歐洲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65歲以上。2050年﹐這個比例將增大到三分之一。生產率──也就是單位時間的產出──會使勞動年齡人口贍養老人更加 輕鬆﹐但生產率的趨勢並不樂觀。日本人和歐洲人幾乎肯定要延長工作時間﹐減少休假﹐可能還要繳納更多的稅款。日本政府能否繼續像現在這樣大規模借款﹐也會 受到老齡化的威脅。IMF經濟學家德岡喜一(Kiichi Tokuoka)估計﹐日本政府目前舉借的債務至少半數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日本家庭﹐和美國不一樣﹐日本從海外借的錢並不是特別多。日本儲戶會在退休的時 候把債券賣掉﹐而由於更年輕的勞動者沒有那麼多﹐他們的儲蓄不足以填補這個空白。
中國的挑戰在於﹐越來越多的老齡人口將無法像前幾代那樣依靠子女贍養﹐所以要構建相應的社會結構和退休制度來維持他們的生活。今天中國80歲以上的人有1.4%﹐聯合國預計﹐205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7.2%。
撰稿﹕華爾街日報David Wessel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