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8

碳貨幣新「錢」途

在關注全球暖化的大前提下,低碳生活逐漸演變成經濟效益;自從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碳交易在近幾年蓬勃發展,也催生出金融界「碳貨幣」的概念。
環保項目可以在巿場上化為金融產品,將二氧化碳貨幣化,並可在碳交易所自由買賣;更有專家預言,到2024年,碳貨幣將會繼黃金後,成為全球中央銀行的核心資產。
在低碳經濟下,企業買賣碳排放權,亦可拓展新「錢」途。 採訪:李如虹
據 全球暖化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估計,於21世紀末前,地球將升溫1.4度至6.4度。全球都在鼓吹低碳生活,以抑制全球暖化的趨勢。2009年 全球碳排放國家排名中,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0億噸居首,其次是美國及俄羅斯(見下表)。以每年人均碳排放量計算,澳洲是20.58噸,香港是 6.5噸,中國是4.58噸,印度是1.16噸。鑒於各國減排成本相差懸殊,通常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高出5至20倍。

碳排放量當商品買賣

故此《京都議定書》允許有減排責任的發達國家,可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購買減排指標來完成履責,將空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當商品買賣,造就了全球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另外,各國政府亦可向當地企業發放排放許可證,若企業由於成本和時間等問題,而超出碳排放上限的話,可向碳排達標及願意出售排放權的企業,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見圖)。通常這類交易的買家,主要包括電廠、煤廠及重工業界等。
「碳 貨幣」指的是全球每個國家根據自身的碳排放量,作為基礎的交易單位。首間碳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於2003年創立,其後澳洲新南威爾士碳市場、歐盟和英國碳市場相繼成立。在2008年,內地在天津、北京和上海成立環境交易 所,但民間參與程度未如歐美熱烈。
交易價格方面,從2003年至2004年,每公噸交易價不斷變動,以2004年為例,3月最低為0.71美元,12月最高升至1.68至1.71美元。與歐洲碳交易市場,每公噸3.65歐元至9歐元間存在差價。買賣雙方(國家或企業)甚至會利用價格波動,以賺取差價獲利。

58個碳基金規模920億

隨着碳交易規模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發碳交易機制及參與國際碳交易當中。除了碳排放權的最終使用者和提供者之外,金融機構亦成為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譬如說投資銀行JPMorgan,4年前已經投資30億美元於碳巿場,並成立碳銀行,為企業減排提供融資服務。目前全球共有58個碳基金,規模達118億美元(約920億港元)。
此外,各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等,紛紛涉足碳金融領域。來自不同項目和企業產生的減排量,進入碳金融市場作交易,可以被開發成標準的金融工具,比如碳現貨、碳期貨、碳期權和掉期交易等。
舉例說內地的興業銀行,於4年前便推出了節能減排項目貸款,為溫室氣體、有害氣體減排及風電、水電項目建設的企業,提供融資方便,配合「十一五」的國策,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另外如渣打銀行、滙豐銀行的業務,亦正由傳統金融走向碳金融。杭州分行的滙豐銀行,推出結構性低碳投資產品,與全球50間公司股票掛鈎;當地花旗銀行亦有「全球水資源指數」產品,集結全球一籃子10間水務公司股票表現,當股票漲幅越大,收益越高。
光大銀行推出綠色零碳信用卡,持卡人消費滿指定金額,便可獲1噸碳減排量,可在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查閱個人碳信用檔案,以及可購買碳匯的訊息。

碳交易額年均增126%

現在中國每噸核證碳減排量,在歐洲市場能賣到30歐元(約310港元),足以讓內銀對碳交易巿場垂涎。
外國一些企業或個人都會計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按比例購買碳匯,款項會用在植樹、研發風力和太陽能技術等環保事項上。像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擁有大片森林,可以用花錢種樹的方式,去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到減排目標。
據 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碳交易量從2005年的7.1億噸上升到2008年的48.1億噸,年均增長率達到89.2%。至於碳交易額,年均增長率高達 126.6%。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400億歐元(約1.43萬億港元),全球碳交易市場及碳排放額度,也將取代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 北京金融學者宋鴻兵更在著作《金權天下》中預言,到了2024年,全球貨幣將會統一,黃金及碳貨幣會成為最終贏家。
全球10大碳排放國家
排名 國家 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
  
1. 中國 60億噸
2. 美國 59億噸
3. 俄羅斯 17億噸
4. 印度 12.9億噸
5. 日本 12.47億噸
6. 德國 8.6億噸
7. 加拿大 6.1億噸
8. 英國 5.86億噸
9. 韓國 5.14億噸
10. 伊朗 4.71億噸
資料來源:Maplecroft(截至2009年)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