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1

英國經濟 還不要太恐慌

‧THE ECONOMIST 2011/02/01

用危機來形容似乎太超過了,不過英國的經濟困境也遠超過令人有點不安的程度。剛從衰退的泥沼中爬出來一年後,經濟又再度於去年第四季出現萎縮。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儘管經濟數字叫人擔憂,政府還是應該嚴守原訂政策。 

用危機來形容似乎太超過了,不過英國的經濟困境也遠超過令人有點不安的程度。剛從衰退的泥沼中爬出來一年後,經濟又再度於去年第四季出現萎縮。這次意外出現的疲弱現象起因於異常的嚴寒氣候,不過也不全然是氣候因素。經濟不振至少應該可以讓民眾免於物價的壓力,但英國人可沒那麼幸運,通貨膨脹在十二月上升到 3.7%,進口原物料進一步上揚,再加上這個月增值稅開始增加,很可能會使得通貨膨脹在春天上升到4%。加值稅攀升是必要的,因為要減少預算赤字(預算赤字在這個會計年度會一路上升到GDP的10%)。

GDP下滑、通貨膨脹高漲、預算赤字居高不下,這三種不利因素通通一起出現,在富裕國家很罕見,不過並非獨一無二,希臘就深受其害。 

壞消息接二連三,看起來似乎有重新思考政策的必要。如果經濟不振,可能禁不起進一步的削減赤字方案,像是預計在四月調漲的國民保險負擔。通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也令人懷疑央行還適合以寬鬆貨幣政策來對抗財政緊縮的後果嗎?英國央行的利率已經低到不能再低,如果再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央行的實際行動跟降低通膨的目標不就越拉越遠? 

雖然數字不好看,不過應該不會導致政府更改原訂政策。儘管擔憂難免,不過經濟情況已經比財政部長George Osborne六月端出預算計畫時所預估的強勁許多,通膨會在一年內趨緩,生產衰退可能也不會持續很久。嚴寒氣候導致飯店、餐廳、機場、休閒中心沒有消費者上門,營建工程也停工。英國的統計學家估計,要是沒有出現惡劣天候,GDP可能會疲乏不振,不過這種說法尚在未定之天。根據商界的調查,經濟的確是減緩,不過仍然在成長。復甦過程中出現熄火現象,並不罕見。美國經濟去年也減緩,然後才再度恢復活力,英國從上一波衰退中復甦時也經歷過一兩季的萎縮。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AN29-FEB04/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