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0

UK Film Council to be abolished

In The Loop  
The Oscar-nominated In The Loop was backed by the Film Council

The UK Film Council is to be axed as part of a cost-cutting drive by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 it has been announced.
The organisation, founded in 2000, had an annual budget of £15m to invest in British films and employed 75 people.
Culture Secretary Jeremy Hunt said he wanted to establish a "direct and less bureaucra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UK Film Council chairman Tim Bevan called it "a bad decision".
He said the announcement was "imposed without any consultation or evaluation".

Start Quote

British film, which is one of the UK's more successful growth industries, deserves better.”
End Quote Tim Bevan, UK Film Council chairman
"People will rightly look back on today's announcement and say it was a big mistake, driven by short-term thinking and political expediency," he said.
The DCMS said film funding would continue but would be distributed through other bodies.
Current lottery funding for film is £26 million per year. Thi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o £32 million after 2012.
Direct government funding, currently about £25m a year, is being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ongoing spending review.
In a statement, the DCMS said it was "clear that 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will not be singled out as a soft target, and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champion the value they bring".
Digital screens The Film Council was set up by the Labour government to develop and promote the British film industry.
Funded by the National Lottery, it channelled about £160m into more than 900 films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ncluding Bend It Like Beckham,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and Streetdance 3D.
Click to play
Film Council member Rebecca O'Brien: "It was a very sudden decision"
Other initiatives included the Digital Screen Network, which invested in 240 digital cinema screens across the UK - meaning the UK now has more digital cinemas than any other European country.
In a letter to the British film industry, John Woodward, Chief Executive of the Film Council, said he had been informed that "the target is to have the organisation totally closed down with its assets and its remaining operations transferred out by April 2012".
"That does, at least, give us time to honour our current commitments," he added.
Mr Hunt said 16 public bodies, including the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 (MLA) would lose their funding as the government committed to "increasing the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of its public bodi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ducing their number and cost".
"Many of these bodies were set up a considerable length of time ago, and times and demands have changed," he added.

Selected films funded by the UK Film Council

"The changes I have proposed today would help us deliver fantastic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while ensuring value for money for the public and transparency about where taxpayers' money is spent."
Shadow Culture Secretary Ben Bradshaw has accused the government cuts of being "hasty, ill thought-though and incoherent."
He added: "The UK fllm industry has just had its best year ever, earning millions for our country, but the Government is axing the UK Film Council without saying what or who will do its important work."
The MLA is also to be wound up by 2012, in order to "focus efforts on front-line, essential services and ensure greater value for money".
Responding to the announcement, chairman Sir Andrew Motion and chief executive Roy Clare have pledged to "continue to deliver a vibrant and effective expert service for the public who rightly expect excellent, sustainable museums, libraries and record offices in their local neighbourhoods.
"Stormy seas call for cool heads and steady hands," they added.
Source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十一件事


作者:張忠謀  出處:天下雜誌 384期 2007/11
邁入15-24歲,有什麼關鍵能力需要培養?張忠謀為您解答。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首先是「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
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件事是「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 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 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

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無論是哪 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 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的時 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 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個,「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瞭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 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瞭解。徹底瞭解比你看了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 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瞭解與融 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 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瞭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 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在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唸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瞭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個,「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瞭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分學生的中文 還是不夠好。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 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 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 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 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分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 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分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 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 「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 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 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獨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 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 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 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 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李開復寫給中國學生的信系列...
李開復 - 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 從誠信談起... (開複學生網簡體中文版 , 自行轉換繁體中文版)李開復 - 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 從優秀到卓越...  (開複學生網簡體中文版 , 自行轉換繁體中文版)
李開復 - 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 成功、自信、快樂... (開複學生網簡體中文版 , 自行轉換繁體中文版)
李開復 - 給中國學生的第四封信, 大學四年應是這樣度過... (開複學生網簡體中文版 , 自行轉換繁體中文版)
李開復 - 大學裏最重要的七項學習...  (開複學生網簡體中文版 , 自行轉換繁體中文版)

大學生該學什麼? 張忠謀:有目標、有紀律、有系統的終身學習

大學生該學什麼? 張忠謀:有目標、有紀律、有系統的終身學習

作者:李雪莉.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102008/11


智慧不是上學讀書的產品,而是終身努力追求的成果~愛因斯坦

每次聽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演講或談話,他總有新的學習。

他每天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從外文期刊、外文雜誌、社論,隨時掌握時代的脈動與發展。

這樣的持續學習,從他年少開始,特別是十八歲赴美求學後,建立的好習慣。他說,自己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求學的經驗,學到兩樣重要的能力,就是懂得如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

二十多年前,張忠謀創辦台積電時,就清楚,要做一流企業就必然面對全球競爭,而這競爭到了今日,更是白熱化。

去年,他在交通大學新生入學演講時,不斷強調這一代大學生,畢業後會面臨的世界。「我可以保證,這個世界會跟你父親、二十幾年以前,讀大學之後所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

他的演講內容大量被轉載。大學生想知道這位德儀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台積電創辦人究竟如何成功;而為人父母者也轉載他的演講內容,他們想告訴孩子,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當下的努力。

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
當競爭較以往快速、競爭也較以往全面時(跨國間人才、企業、國家間的競爭),張忠謀提醒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才能清楚掌握未來的潮流。

迷思一,認為頂尖大學畢業就是鐵飯碗的保證。二十五年前,台大、交大畢業可能有很高的成功機率,但現在就不一定了,完全要靠以後的努力。

迷思二,以為「自己的競爭舞台只在台灣」。和我們競爭的對手是全世界的人。

迷思三,以為「不必創新也會成功」。過去,即使你模仿、重複以往的模式,如果效率高,還是能維持相當的成功。但現在必須要創新,才會有不平凡的成功。

七十七歲的張忠謀有著豐厚的人生歷練、收納了全球視野;這一代年輕人如果能站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以下是這次專訪內容:)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年輕人真的要把自己的競爭力增強。不只是要加強自己在台灣的競爭力,也要提升在世界的競爭力。

在全球化的趨勢裡,人力的流動性比起資本或貨物的流動來得緩慢,叫一個人到別的國家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也可以說,人力在全球化浪潮中,反而是最為本地化的。

話雖如此,你不能忽略國際的競爭力也同等重要。有一天,你也可能到國外工作,外國人也會到台灣跟你競爭工作!

我去年曾分享過「大學生要培養的十一項能力」,分別是:養成終身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志願、用功學習、學習時要徹底了解、學會獨立思考、學創新、學中文、學英文、學習世界、學辯論與講演、做誠與信的人。

其中,我認為一個好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特別是想在各行各業頭角崢嶸、立志成為領導人的年輕人,更要建立良好的價值體系。

所謂價值觀,指的是誠信(Integrity),讓人家願意信任你,這是一個從未因時代變動而改變的永恆價值。

以上種種都是大學生在求學時,要努力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態度。

台灣大學生缺少領導能力

大學生也應該有此抱負,自許成為未來社會的領導人。

我曾經問過台積電五十歲左右、多半從台成清交畢業的幹部說,「你們在學校時,有沒有已經立志要成為領導人的?」結果他們回答出乎意外,「喔!根本不講這事,大家就讀書而已。」正因為這樣,過去台灣訓練的人才中,理工人才佔了大約七○%的比例;可是,在銷售、市場、行銷、財務、會計、人事、採購方面的人才不夠。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台灣很需要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才。

如果大學生有成為領導人的目標,則必須擁有更全面與通才管理(general management)的能力。

而領導人的培養,絕不是大學裡請幾個世界 聞名的 教授就能達到的,領導人才必須有通才的學習、生活的學習、同儕的學習;請知名教授或購買更多昂貴的儀器設備,遠不如在學校多蓋幾間宿舍、要求大學生住宿有 效;你看哈佛、耶魯的住宿制度,給學生好的生活環境,與同儕和學長姐互動,那是很好又不奢華的學習。

除了基本能力與管理能力,我想跟年輕人分享,一個讓我終身受用無窮的能力,就是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聽起來是個比較抽象的能力,但卻讓我一輩子受用。

終身學習不只是 「活到老、學到老」

我認為「終身學習」不同於一般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因為單純只是「活到老、學到老」太無目標、太無紀律、也太沒有計劃。

什麼是終身學習?很多人把今天看看小說、明天看看文學、後天看看唐詩宋詞,當作終身學習;甚至,有人兩個月不看書,只跟一位有知識的人,聊個半個鐘頭,也當做是終身學習。這也許是學習,卻不是我所認為的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必須是: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而這些是有步驟可循的。

以我為例,今年年初,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爆發,我就把了解金融危機當作我學習的標的。這是有目標。

有系統指的是,只要是能幫助我了解金融危機的所有的東西,我都拿來看,就包括《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鋒論壇報》,還有《經濟學人》、《BusinessWeek》、《Fortune》。儘可能掌握和了解與金融危機相關的知識與影響,了解它為何發生、它如何引爆經濟的不景氣。
至於有紀律,就是每天看。

另外,以美國大選為例,因為我很關心美國大選,並計劃於十一月中旬針對美國大選的意義進行公開演講,因此了解美國大選就成為我另一個學習的目標。除了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外,我每天早上大約七點鐘,會一邊在跑步機上運動,一邊收看CNN的節目「Situation Room」的分析;由於台灣對歐巴馬陣營的接觸不多,我甚至跑到美國與歐巴馬陣營的重要幕僚深談。
此外,「終身學習」依時間的長短還可分為「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就我個人而言,一生事業都在半導體業中,自十八歲到五十四歲旅居美國的時間中,自己設定的長期終身學習目標,就著重於對美國經濟、政治、還有全球半導體產業動態的了解。
至於「終身學習」的短期目標,可以在一、二年,或再長一點的時間中,得到顯著成效的學習。除了前述金融危機與美國大選兩個例子,我再舉個大學生很關心的如何學好英文為例。

雖說一般人過了二十歲以後要求將英文說得好並不容易,但是若是要在短期內進步到可以輕鬆閱讀英文書報雜誌的程度,透過訂定短期的「終身學習」目標來改善,是很值得大家一試的。
但「終身學習」的目標,不見得一定要如前面幾個例子一樣嚴肅。我們也可以在文學、藝術、音樂當中選定目標充實人生。

培養自己、訓練自己
除此之外,我也想要提醒現在的大學生,專注在學習,注重自我培養。

對台灣的學生來說,進好學校還是困難,但從學校畢業卻很容易;好像上了大學,不見得要用功念書。

我大學時念的兩所學校MIT跟哈佛,同學都很用功,尤其是那個時候,一○%學生拿AMIT稱做叫O),二五%學生拿B,五○%左右拿C,最後的是DE了,E有時會要留級或重修。因為有淘汰制度,大家都很努力。

東方學生太依賴外來的刺激與要求,好像一定要透過外在的系統或規範來訓練自己。

美國是不講這一套,他們比較注重自己培養自己、自己訓練自己(self-development)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原因。

如果年輕人能及早建立起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的終身學習習慣,在畢業後的日子裡,你依舊會持續的成長。

面對不確定的競爭,我鼓勵學生從十八歲開始就要試著面對世界;不要以為就業才是面對世界,你要及早向外開展,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世界如何改變,而這些改變如何影響你與周遭的事物。慢慢從家庭的保護中獨立,才有可能真正習得生活的、學習的獨立。

 

考試沒教的事》第六課 永續學習能力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2008/09/01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強烈動機與紀律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須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這需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我,年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

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

創意幽默多讀書
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道。

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領導能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深,一個迴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或是「舉一反三」,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

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平凡與拔尖差別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

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時讀書。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率;以自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DNA,再明白幹細胞,然後理解科技與倫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18分鐘心靈滋養
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在自己螢幕上就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

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書』享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讀過大學就沒事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糟粕。

資訊不代表知識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圾資訊,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

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價值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學習精進術

多讀書: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多思考: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並進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

涉獵既深且廣:

─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之為大用的奧秘。

永續學習的能力: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四年黃金歲月讓自己甲胄齊全
聯合報╱黃碧端2008/08/13


給大學生的一句話:對於學習,最大的考驗是恆心毅力,其次才是智力:你可以不是最聰明的人,但有恆使你成為有用的人。

如果大學新鮮人特別需要忠告,那是因為眼前美好的四年時光就要開始,善用的話是黃金歲月,不然就是生命最可惜的浪費。

因 為要寫這封「信」,我不免回頭想想久遠以前我自己剛成為新鮮人時是什麼心情:我進大學時的情況大概不怎麼典型,因為我高二時台大有一個刊物社團邀我加入, 所以等我考進去,校園裡已有許多分散在各系的熟人。我高中那班可能也是台灣聯考史上的一個紀錄,同班四十幾人有三十七個進了台大。

這 樣一個「非典型」的大學生活起點,有得有失。我沒有經歷多少新環境的摸索,彷彿順理成章就融入了當時的台大校園,大學的起點其實有點平淡。但我周圍的熟朋 友都是各學科的「達人」,「無友不如己者」的理想大概不知不覺就完成了。這些出色的同儕,在經過漫長的人生歲月之後回顧,多數在國內外各有專業上的成就, 台灣當代的科技文化發展,不少是當年同窗的貢獻。

80年代台灣奇蹟
在 自己有限的「非典型」大學新鮮人經驗之外,二、三十年來我有許多機會在第一線上觀察大學生的變化。這段期間,台灣的大學急速地從菁英教育變成普及教育。基礎放大了,大學生也就變得極度多樣。在我的年代,小孩從小學到大學,單純地成長,彼此有接近的的人生觀,多半勤奮務實;也有更整齊的素質--包括文史數理各學科的基本能力、閱讀基礎、中英文能力,等等。「把書念好」在當時就接近是全部的人生大事。有點無趣,是的。但台灣第一波經濟奇蹟的主要成因,公認是教育的成功──包括最優秀的大學生紛紛出國,得到先進國家的教育體系接棒養成;沒出國甚至不一定接受了大學教育的,則成為留守的中堅。八○年代兩軍匯合,遂創造出台灣奇蹟來。

同學多樣創意多
經濟起飛後愈來愈「多樣」的大學生,有些也具備了類似當年那些「菁英」的條件(可能更好──因為如今知識取得遠為便利),且因為拘束少了、資訊多了,他們富於創意,勇於表現。我們這一代父母師長,看了偶爾搖頭,但多數時候是驚詫暗喜的。

但不能諱言,我們確實有更多缺乏知識好奇心的大學生。因為缺乏知識好奇心,也就不探索不閱讀,基本學科能力近於空白。他們史地常識極度欠缺,不知道林黛玉或曹操是誰、梵諦岡意義何在。他們雖念了國中加高中的英文課,卻可能連二十六個英文字都記不全。可是因為大學那麼多,即使這樣的學生仍會有學校可進。我們卻 不能不憂慮:這樣的「大學生」,有意義嗎?

成新世代的人才
親愛的大一新鮮人:如果你是校園裡好學的菁英,我希望你也自期勤奮務實,且勇於開創。能這樣,你將是新世代最難以取代的人才。但倘若你是學科總分不到100分 的大學生,我要建議你在成為新鮮人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每天連同例句至少背一個英文單字,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有經典地位的好書,每學期至少挑一門跨系而有養分(不是「營養學分」)的課去選修。進大學時你也許不是夠好的學生,但你痛下決心,出校門時要甲胄齊全,該有的起碼知識和語文能力都能具備。有這樣的基本 條件,加上新時代的活潑創意,你會比當年「無趣」的我們更具實力。如果我們期望有第二波台灣奇蹟,今天的大學新鮮人將是希望所寄!

低碳,Low Carbon,多么时尚又環保的词啊!

Low Carbon, Low Carbon, how stylish and green words!
Barack Obama on emission reduction commitments in the domestic autonomy, do not accept the “three can be (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 and unwarranted charges; 

New situation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low-carbon economic times, everyone — for their own energy systems to replace the road map towards a favorable schedule. 

In order to get rid of dependence on oil, nuclear power as one of the new energy, the globalization is an old industrial power leads between a “palace calculating.”
To break the nuclear deadlock, Obama in February this year the full vigor to provide 80 billion dollars announced two new nuclear power plant, which is nearly 30 years, the United States launched the first new nuclear power projects. 

Obama made it very directly: “In addition to nuclear power in Japan and France veteran strong abroad, China, Korea and India is also a great movement in the nuclear field, the United States can not invest in the new issue of energy to make mistakes, or will eventually be forced from abroad import-related technology. ”
French President Nicolas Sarkozy slightly different concern: Last year, the French nuclear power in South Korea fierce price offenses, lost to the mouth of fat — United Arab Emirates worth 8 billion U.S. dollars of the four reactors contract. France hard to start re-integration in the domestic nuclear power industry entrenched interests, also began in the upstream force, and attempt to change the play. 

At the same time, currently the world’s largest nuclear power projects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have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and most advanced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itself known.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is in fact a game, involving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cultural, diplomatic and other issues.” An official from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clear that, as independent brands,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CPR1000 cost of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about more than 1600 U.S. dollars per kilowatt. Tai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is to take the French EPR technology, “the signing ceremony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was very solemn.” However, the French EPR technology costs are much higher, about 2500 U.S. dollars per kilowatt. “From a longer-term contract with the French point of view, we will join hands together with France, should be standard, after all, China is a great advantage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neuvers, we can see that the laws of low-carbon core of the game: Who is the first to master the high-end technology? Who can in the new round of economic revolution in the master discourse initiative. 

In 1820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China is at the peak of agri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is point China’s share of world GDP accounted for nearly 1 / 3, reaching 32.9%
Britain’s GDP is only about 15.81% in China. In 1870, the United Kingdom has basically completed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s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GDP to 9.1%, China fell to 17.2%.
, The world has entered a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to rise rapidly. 1870, U.S. GDP is equivalent to about half of China; to 1950, the U.S. has the equivalent of 6 times in China.
In 1950, the proportion of China’s share of world GDP fell to a record low, only 4.5%. 

Power industry, “Happy Valley enclosure” type of development has not work, the state will no longer be easily approved by the local, or power plants, “rushing” to increase the generator-type requirements, in particular the coal and electricity generators. 

Hold the new energy and engine technology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r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to lead the worl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Low carbon”: lighting to use energy-saving lamps, water heaters use solar energy, air-conditioning to 28 ℃ below, go to bike or walk, buy a car best electric car … … 

New energy development: hydropower installed capacity of solar water heaters use the scale, the scal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power, wind power generators
The core of the battery is still mainly rely on imports. New energy vehicles battery over 80% of the core components to be imported. These include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battery components in positive and battery separator. When the battery is “an end”, the recovery and use is another major problem. From the severity of the pollution point of view, the current lithium although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an the nickel-cadmium batteries, but there are many hidden dangers, including, lithium in contact with water may be prone to fire or explosion. 

Electric cars use energy — electricity. As a senior energy, nearly 70% of its electricity production depends on the burning of coal, even if all electricity doing we are still there, “emission reduction, but not energy-saving” phenomenon.
“Low-carbon economy,” one of the marker — Electric Vehicles
Clear who sounded the alar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desperately advocating low-carbon economy is to levy a “carbon tarif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rbon barrier” pave the way
Urgent task of energy saving, low-carbon economy has emerged as a related mode of production, lifestyle, value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of the global revolution, countries will want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this revolution.
Low-carbon economy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s a crucial strategic choice. Corner overtaking, this is the biggest opportunity. Low-carbon revolution than as a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 countries “Panda standard”, low-carbon.
Low-carbon economy is a broad road, but the same way in the mad rush here have developed, in order ahead of yourself. 

Shanghai World Expo is a vivid examp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ow-carbon, energy saving, green garden,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s advanced low-carbon technology — when nearly 400 hectares of World Expo in bright night, this most energy-saving lamps from Osram; beautiful people may forget to look over the China Pavilion, designs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He Jingtang, the entire exhibition hall of the “inner core”, using the Siemens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integrated energy solution, especially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efficient distribution systems, lighting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the full goal of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 …
Siemens (China) Co., Ltd. President Hausmann Before leaving, he plans to Yangcheng Evening News: Siemens and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be related to the total contract value of more than 1 billion euros (8.5 billion yuan or so), widely used in more than 40 World Expo site projects, of which 90%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 and related solutions! 

“First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Kingdom implemented a three-step strategy: first, the low end of all get rid of highly polluting industries and transf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econd step, using a few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oncentrated carbon technologies; the third step, the legal international trade in low-carbon technologies. ”
Low-carbon economy will lead to a low carbon, represented by new technology, new standards and the emergence of patents, the first to develop and acquire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the state will become the new leader, leaders and even monopoly, other countries will face new technical barriers.
Promote a low carbon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im is to introduce “carbon tarif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rbon barrier” pave the way: “In the year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at the G8 forum, the United Kingdom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signed a declaration of the global have a low carbon economy, which means that in future international trade, as the criterion is ‘carbon’, that is, the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to determine a product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By that time, the country produced high-carbon products, or have lacked carbon tariffs, or difficult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
http://www.helicoptersbuyers.com; we need to build video site; English by Google Translate, English by Google Translate; E-Mail: chensihong1961@gmail.com; chensihong1961@126.com; george13901623260@163.com; georgechen13901623260 @ hotmail.com;
Apple, Tesco, Wal-Mart and other European giants, have asked their suppliers to establish corporate inventorie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arbon inventory), or required to complete a specific product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and carbon label affixed. “In the absence of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product life cycle carbon inventory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methodologies, and no release of carbon label, the company provides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are using foreign standards (eg ISO14064, PAS2050, etc.) and labels ( Carbon Credit Fund, such as the UK’s carbon label, etc.). ”
In carbon emissions industry experts,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and labels are facing a large degree of lack of acclimatization.
We see that laid down the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by 2020
The United States proposed that the 2050 target, that time, the proponent will not be president Obama has long had.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whoever picked up, would seize the high ground
If only the money and technology involved, then this “low-carbon Running Out of Time” will be simply a lot. Of course, this can not be!
Carbon, November 25, 2009 evening, the White House announced that the U.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the commitment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20 in 2005,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17%.

低碳,Low Carbon,多么时尚而绿色的词汇!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在国内自主减排承诺方面,不接受“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而横加指责;
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大家都在为自己更换能源系统的路线图,争取有利的时间表。
为了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作为新能源之一的核电,其全球化发展更是引出了老牌工业强国之间的一场“宫心计”。
为了打破核电僵局,奥巴马今年2月魄力十足地宣布提供80亿美元资金新建两个核电机组,这是近30年来美国首次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奥巴马说得很直 接:“除日本和法国等老牌核电强国外,中国、韩国和印度在核电领域动作也很大,美国不能在新能源投资问题上犯错误,否则最终将被迫从国外进口相关技术。”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担忧略有不同:去年,法国核电在韩国凌厉的价格攻势下,丢掉了到嘴的肥肉———阿联酋价值80亿美元的4座反应堆合同。法国痛定思痛,不但在国内开始重新整合利益盘根错节的核电工业,也开始在上游发力,企图改变打法。
与此同时,目前世界上最多在建核电项目的中国,以拥有美国、法国以及自身最先进的核电技术著称。“核电工程其实就是一场大国博弈,涉及到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广核一位负责人明确认为,作为自主品牌,中广核的核电技术CPR1000成本大约为每千瓦1600多美元.台山 核电站是采取了法国的EPR技术,“当时中法两国签约仪式极为隆重”。但是,法国的EPR技术成本要高很多,大约每千瓦2500美元。“跟法国签约从更长 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会跟法国一起联手应标,毕竟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大有优势。”
纵横捭阖,可以看到的是,低碳游戏的核心规律:谁最先掌握了高端技术?谁便能在新一轮的经济革命中掌握话语主导权。
在182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初期,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发展的巅峰。此时中国GDP占全世界的比重将近1/3,达到了32.9%
英国的 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5.81%。1870年,英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的GDP占世界比重快速上升到了9.1%,中国下降到了 17.2%。
之后,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开始迅速崛起。1870年美国的GDP相当于中国的一半左右;到了1950年,美国已经相当于中国的6倍。
195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降至历史最低点,仅为4.5%。
电力行业中“跑马圈地”式的发展已经行不通,国家不再轻易批准地方,或者发电企业“抢滩”式地增加发电机组的要求,尤其是煤电发电机组。
握有新能源和发动机技术的欧美及日本都发展电动汽车,要领先世界发展新能源汽车
“低碳”:照明要用节能灯,热水器要用太阳能,空调要28℃以下,出门要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买车最好买电动汽车……
新能源发展:水电装机,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规模,核电在建规模,风电装机
电池的核心部分,依然主要依靠进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需要进口。其中包括电池部件中核心部件的正极和电池隔膜。当电池“寿终 正寝”后,回收和利用又是另一大难题。从污染的轻重来看,目前锂电池虽然比镍镉电池环保一些,但存在很多隐患,包括,锂电池遇水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可 能。
电动汽车需要消耗能源———电。作为高级能源,将近70%的电力生产要依靠燃烧煤炭,算下来即使全部用电,仍然存在着“减排,但不节能”的现象。
“低碳经济”的标志物之一———电动汽车
清醒者敲响警钟,发达国家拚命鼓吹低碳经济,是为开征“碳关税”、实施国际贸易“碳壁垒”做铺垫
节能减排的任务迫在眉睫,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各国都希望在这场革命中掌握先机。
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弯道超车,这是最大的机会。低碳革命比作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各国自愿减排“熊猫标准”,低碳之路。
低碳经济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是,同样在这里一路狂奔的有发达国家,为了让自己始终领先。
上海世博园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以环保、低碳、节能、绿色著称的园子里,遍布着世界上先进的低碳技术———当近400公顷的世博园里夜景璀璨时,这大 多来自欧司朗节能灯;漂亮得让人过目不忘的中国馆,外观设计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这整座展馆的“内芯”使用的,是西门子提供的一套全面整合的节能解 决方案,尤其是智能楼宇技术、高效配电设备以及环保照明系统等,以达到全方位减少能耗的目标……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郝睿强在离职之前,心满意足地向羊城晚报记者:西门子获得与上海世博会相关的合同总价值超过10亿欧元(人民币85亿元左右),广泛应用于世博园区的40多个项目中,其中90%为环保产品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英国实行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把低端的高污染产业全部甩掉,转给发展中国家;第二步,用几十年时间潜心发展低碳技术;第三步,把低碳技术国际贸易法制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先者、主导者乃至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壁垒。
目前发达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目的,是为开征“碳关税”、实施国际贸易“碳壁垒”做铺垫:“在前年美国举行的G8气候变化应对论坛上,英国等发达国家 共同签署声明提出全球都要发展低碳经济,这意味着在未来国际贸易中,作为准绳的是‘碳’,即通过产品的‘碳足迹’决定一个产品能否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到时 候,各国家所生产的高碳产品,要么被征收高额碳关税,要么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http://www.helicoptersbuyers.com ; 我们需要建视频网站 ;英語由谷歌翻譯 ,外語由谷歌翻譯 ;E-Mail: chensihong1961@gmail.com ; chensihong1961@126.com ;  george13901623260@163.com ; georgechen13901623260@hotmail.com ;
苹果、乐购、沃尔玛等欧美巨头,纷纷要求他们的供应商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碳盘查),或者要求完成特定产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并贴上碳标 签。“由于没有制定企业碳盘查和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相关标准和方法学,也没有推出碳标签,公司为企业所提供的服务,都是用国外的标准(如 ISO14064,PAS2050等)和标签(如英国碳信用基金的碳标签等)。”
从事碳排放行业的专家,标准和标签的适用,都面临很大程度的水土不服。
我们看到,定下来的是2020年减排目标
美国提议的是2050年目标,到那时候,提议者奥巴马早就不会再是总统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论谁先抡起,都会抢占高地
如果仅仅涉及金钱和技术,那么这场“低碳暗战”会单纯很多。当然,这不可能!
低碳,2009年11月25日晚间,白宫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低碳,Low Carbon,多麼時尚而綠色的詞彙!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在國內自主減排承諾方面,不接受“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而橫加指責;
未來低碳經濟時代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大家都在為自己更換能源系統的路線圖,爭取有利的時間表。
為了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作為新能源之一的核電,其全球化發展更是引出了老牌工業強國之間的一場“宮心計”。
為了打破核電僵局,奧巴馬今年2月魄力十足地宣布提供80億美元資金新建兩個核電機組,這是近30年來美國首次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奧巴馬說得很直 接:“除日本和法國等老牌核電強國外,中國、韓國和印度在核電領域動作也很大,美國不能在新能源投資問題上犯錯誤,否則最終將被迫從國外進口相關技術。”
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擔憂略有不同:去年,法國核電在韓國凌厲的價格攻勢下,丟掉了到嘴的肥肉———阿聯酋價值80億美元的4座反應堆合同。法國痛定思痛,不但在國內開始重新整合利益盤根錯節的核電工業,也開始在上游發力,企圖改變打法。
與此同時,目前世界上最多在建核電項目的中國,以擁有美國、法國以及自身最先進的核電技術著稱。 “核電工程其實就是一場大國博弈,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問題。”中廣核一位負責人明確認為,作為自主品牌,中廣核的核電技術 CPR1000成本大約為每千瓦1600多美元.台山核電站是採取了法國的EPR技術,“當時中法兩國簽約儀式極為隆重”。但是,法國的EPR技術成本要 高很多,大約每千瓦2500美元。 “跟法國簽約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將會跟法國一起聯手應標,畢竟中國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大有優勢。”
縱橫捭闔,可以看到的是,低碳遊戲的核心規律:誰最先掌握了高端技術?誰便能在新一輪的經濟革命中掌握話語主導權。
在182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初期,中國正處於農業社會發展的巔峰。此時中國GDP佔全世界的比重將近1/3,達到了32.9%
英國的 GDP只相當於中國的15.81%。 1870年,英國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它的GDP佔世界比重快速上升到了9.1%,中國下降到了17.2%。
之後,世界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開始迅速崛起。 1870年美國的GDP相當於中國的一半左右;到了1950年,美國已經相當於中國的6倍。
1950年,中國GDP佔世界的比重降至歷史最低點,僅為4.5%。
電力行業中“跑馬圈地”式的發展已經行不通,國家不再輕易批准地方,或者發電企業“搶灘”式地增加發電機組的要求,尤其是煤電發電機組。
握有新能源和發動機技術的歐美及日本都發展電動汽車,要領先世界發展新能源汽車
“低碳”:照明要用節能燈,熱水器要用太陽能,空調要28℃以下,出門要騎自行車或者步行,買車最好買電動汽車……
新能源發展:水電裝機,太陽能熱水器利用規模,核電在建規模,風電裝機
電池的核心部分,依然主要依靠進口。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需要進口。其中包括電池部件中核心部件的正極和電池隔膜。當電池“壽終 正寢”後,回收和利用又是另一大難題。從污染的輕重來看,目前鋰電池雖然比鎳鎘電池環保一些,但存在很多隱患,包括,鋰電池遇水容易發生燃燒或爆炸的可 能。
電動汽車需要消耗能源———電。作為高級能源,將近70%的電力生產要依靠燃燒煤炭,算下來即使全部用電,仍然存在著“減排,但不節能”的現象。
“低碳經濟”的標誌物之一———電動汽車
清醒者敲響警鐘,發達國家拚命鼓吹低碳經濟,是為開徵“碳關稅”、實施國際貿易“碳壁壘”做鋪墊
節能減排的任務迫在眉睫,低碳經濟應運而生,作為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各國都希望在這場革命中掌握先機。
抓住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戰略選擇。彎道超車,這是最大的機會。低碳革命比作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各國自願減排“熊貓標準”,低碳之路。
低碳經濟是一條康莊大道,但是,同樣在這裡一路狂奔的有發達國家,為了讓自己始終領先。
上海世博園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以環保、低碳、節能、綠色著稱的園子裡,遍布著世界上先進的低碳技術———當近400公頃的世博園裡夜景璀璨時,這大 多來自歐司朗節能燈;漂亮得讓人過目不忘的中國館,外觀設計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這整座展館的“內芯”使用的,是西門子提供的一套全面整合的節能解 決方案,尤其是智能樓宇技術、高效配電設備以及環保照明系統等,以達到全方位減少能耗的目標……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郝睿強在離職之前,心滿意足地向羊城晚報記者:西門子獲得與上海世博會相關的合同總價值超過10億歐元(人民幣85億元左右),廣泛應用於世博園區的40多個項目中,其中90%為環保產品以及相關解決方案!
“最早提出低碳經濟概念的是英國,英國實行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把低端的高污染產業全部甩掉,轉給發展中國家;第二步,用幾十年時間潛心發展低碳技術;第三步,把低碳技術國際貿易法制化。” 

低碳經濟的發展將導致以低碳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標準及相關專利的出現,最先開發並掌握相關技術的國家將成為新的領先者、主導者乃至壟斷者,其他國家將面臨新的技術壁壘。
目前發達國家倡導低碳經濟的目的,是為開徵“碳關稅”、實施國際貿易“碳壁壘”做鋪墊:“在前年美國舉行的G8氣候變化應對論壇上,英國等發達國家 共同簽署聲明提出全球都要發展低碳經濟,這意味著在未來國際貿易中,作為準繩的是’碳’,即通過產品的’碳足跡’決定一個產品能否進入國際貿易市場。到時 候,各國家所生產的高碳產品,要么被徵收高額碳關稅,要么很難進入國際市場。”

蘋果、樂購、沃爾瑪等歐美巨頭,紛紛要求他們的供應商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碳盤查),或者要求完成特定產品的生命週期碳足跡分析並貼上碳標 籤。 “由於沒有製定企業碳盤查和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蹟的相關標準和方法學,也沒有推出碳標籤,公司為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都是用國外的標準(如 ISO14064,PAS2050等)和標籤(如英國碳信用基金的碳標籤等)。”
從事碳排放行業的專家,標準和標籤的適用,都面臨很大程度的水土不服。
我們看到,定下來的是2020年減排目標
美國提議的是2050年目標,到那時候,提議者奧巴馬早就不會再是總統了。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無論誰先掄起,都會搶占高地
如果僅僅涉及金錢和技術,那麼這場“低碳暗戰”會單純很多。當然,這不可能!
低碳,2009年11月25日晚間,白宮宣布,美國將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7%。

亞洲經濟現在己經恢復快速增長

日本病怏怏的經濟與亞洲新興市場的繁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自全球經濟危機以來,這些地區已恢復了往日的快速增長。
儘管泰國由於政治問題,被視為該地區實力較弱的經濟體之一,但該國本週發布的數字令經濟學家感到意外: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1%,儘管持續了2個多月的反政府示威遊行造成了嚴重干擾。
各經濟體相繼發布了同樣出色的數據,其中馬來西亞、台灣、印度尼西亞和韓國分別增長8.9%、12.5%、6.2%和7.2%,尤為顯著的是新加坡 增長17.9%。 中國在早些時候公佈了10.9%的增長。 印度尚未公佈數據,但對該國央行經濟學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預計,增幅為8.7%。 這些驕人增速的可持續性如何仍不得而知。 儘管韓國和泰國的表現好於預期,但馬來西亞增長略有減速,而第一季度增長近12%的中國減速更明顯一些。
一些減速是有意為之的——例如在中國,北京方面有意放緩脫韁的經濟——還有一些是官方認可的,例如在馬來西亞,該國央行的政策正在增長與通脹壓力之間走鋼絲。
不過,各項先行指標預示著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更普遍的減速。 在中國大陸、韓國和台灣,衡量製造業活力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7月份創下了數月來新低。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艾米•卡茲明 報導
Source

英華人政治明星:政府不必負全部社會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10:36:33  


英華人“政治明星”韋鳴恩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用中國人的眼光看,一個三十歲出頭的華人在西方國家的政治圈中可能還很難成大事,但33歲 的韋鳴恩(納特.魏)是個例外,他是當下英國最耀眼的華人“政治明星”。從牛津大學耶穌學院畢業後,韋鳴恩曾創立了多個以教育、醫療為主要內容的慈善機 構。這種致力於社會公共服務的精神受到了英國主流社會的認可,英國皇室還册封他為終身貴族。3個月多前的英國大選,8位參選的華人議員候選人“全軍覆沒 ”,但韋鳴恩卻因他的“大社會”理念受到英國新政府的青睞,成為首相卡梅倫的重要智囊,擔任政府“大社會計劃”的高級顧問。近日,韋鳴恩在接受《環球時 報》專訪時表示,政府包攬所有的社會責任,反而是不負責任的,他希望個人,特別是青年人貢獻出更多的智慧,改善社會現狀。 

環球時報:今年6月,你被英國皇室册封為終身貴族,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三位獲封貴族的華人。貴族身份帶給你的實際變化是什麼?

韋鳴恩:我覺得就像是結婚一樣(大笑),我換了房子,換了工作,也換了角色。最大的變化是我要更多地亮相,要習慣無論我做什麼、說什麼都會有 他人的議論。在政府工作,與我以前作為一個社會事務活動人士做事的方式有區別。我必須用大家都認可的方式去推動一些進程,要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問題。未來3 年,我希望幫助我們的社會做一些改革。但還有一些事情要用5年,或者至少要30年才能完成,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這正是我準備面對的,可能也是必須面對 的。

環球時報:英國人稱你為“大社會先生”,能否簡要地介紹一下你的構想?

韋鳴恩:“大社會”是我們在英國推行的將政府與民眾融合在一起的社會計劃,主要指———在許多時候,人們不能僅依靠政府來解決身邊的問題。政 府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個人也可以操辦許多事情。這就涉及到向個人轉移社會責任的問題,即讓渡權力和授權於民的過程,個人也將因此擁有越來越多的掌控力。 事實上,有許多社會政策都需要個人參與,比如健康、教育等方面。在這個進程中,社會可看成是一個慈善組織。過去,政府是公共資源的唯一提供者,未來,我們 將請個人貢獻出更多的智慧,幫助改善社會現狀。我想,這樣的“大社會”理念將有助於英國社會的改變,影響到每位公民,特別是他們參與地方治理的態度。我們 因此才能創造出社會共同體的精神,融洽鄰裡關係,而不是“各自為政”。

環球時報:有人可能會認為,“大社會”項目有政府推卸管理社會責任之嫌,你怎麼看?

韋鳴恩:這依然是一個政府角色的問題。政府盡多少責任,這裡有一個平衡的問題。我並不是說政府不盡任何責任了,而且很明顯,當前英國政府想為 民眾盡義務。但我想說的是,政府如果包攬了所有的社會責任,比如,你該說什麼,該怎麼花錢,該給孩子們做點什麼,等等,那反而是不負責任的。那樣做目的可 能是好的,但會非常官僚,成本也很昂貴。最明智的選擇是,政府與公眾要有共同的責任。以治理犯罪為例,通常最重要的是政府提供警察機構,但另一種是強大的 社區反應機制。比如,推動鄰裡關係,相互照看。當然,政府推動這點並不容易。你不能強迫鄰居互相照看,但最起碼大家要知道彼此的名字,這是政府的責任嗎? 可能不是,但我們正在推動政府與公眾共同承擔這個責任。〈nextpage〉
環球時報:金融危機以來,高失業率和經濟衰退對英國民眾的心理有所影響,你認為這些消極因素對推動“大社會計劃”有什麼影響嗎?

韋鳴恩:負責任地說,我們必須面對許多很難決斷和推動的東西。然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創新和新點子都來自於困難時期,比如在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期間就有許多社會創新和慈善計劃。人們在困難期努力創新,因為沒有足夠多的資源與預算,不得不去創新。

過去,政府有足夠的預算資助任何單項的需求,但你不知道這種資助是否能夠持久,是否會有足夠的資金。舉例說,現在該人們儲蓄了,不能老是花 錢,但你可以花時間,比如,你幫我做飯,我可以幫你照顧小孩。這不需要許多錢,或什麼高深的技術,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社會發揮的慈善功能。

環球時報:有人說現在的英國青少年是“迷失的一代”,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降低。而你的“大社會項目”似乎對年輕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你認為他們參與社會管理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韋鳴恩:“大社會”有著非常寬泛的政策範疇,而不是只針對某個特定人群,但我們有一個叫“國家公民”的特殊計劃,專門針對年輕人,讓那些16 歲就離開學校的人有某種類似非軍事化服務的感覺。我們將富二代與窮二代、宗教背景不同的人混居在一起,讓他們一起參與社區工作兩個月。有時,他們會認為, 政府應該“收拾殘局”,為什麼要我來負責任。其實有許多可以讓年輕人來做的事情。我們常說,年輕人不願負責任,那是因為我們不相信他們負得起責任。假如我 們以某種安全和可控的方式給他們機會,他們將會勇敢地迎接自己的挑戰。換個角度想,比如,在校年輕人想成為明星或運動員,因為他們經常感受到那些人成功後 的楷模作用。假如他們想去運動或搞音樂,他們就能從中獲益,並有很強烈的主動性。所以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在社會治理領域也找到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讓他們 負起責任來。

環球時報:你2002年成立了一家名為“教育第一”的培訓機構,旨在鼓勵青年人投身社會,特別是到偏遠地區或社區從事教育工作。8年下來,成效如何?

韋鳴恩:“教育第一”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是,我們希望推動年輕人去一些人們不願接受教育的鄉鎮教書,鼓勵他們教育優先,尤其對那些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來說,這個項目更加重要。這個項目正在國際化,這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環球時報:很多報道關注你的華裔身份。你怎麼看華人參政問題?

韋鳴恩:華人第二代、第三代都有許多優秀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他們融入到了英國文化中。但也有許多華人生活拮據,他們工作努力,但不一 定能得到理想的收入。我非常關注在英國的華人社區。因為在英國社會,華人是第三大族裔,但可能還不能完全與亞洲有些族裔媲美,所以我們要鼓勵華人參與政 治、社會事務還有其他事情。有時,海外華人太專注於自我,而不是融入當地社會,這就會涉及到許多社會角色問題。

環球時報:你常來中國嗎?你在教育、醫療、人事招募和政策策劃等方面有不少經驗,你認為,英國哪些與民眾生活有關的社會措施適合中國借鑒?

韋鳴恩:我父母的祖籍是離香港不遠的珠海。不過,除了去過上海和經常去香港外,中國其他地方我還沒去過。

我認為,當更多的人進入城市後,社會服務會被其他許多事情掩蓋,而“大社會計劃”可以發揮人們的主動性,讓城市居民從相互合作中得到好處。尤 其像中國這樣工業化進程非常迅猛的國家,更應如此。我想,這對生活在鄉村裡的人也有益處,可以幫助他們更多地投入到公共事務中。這種途徑可能會幫助中國人 提升想象力和社會活力。
Source

劉梓潔〈父後七日〉(「林榮三文學獎」首獎)

◎劉梓潔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

葬儀社的土公仔虔敬地,對你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這是第一日。

我們到的時候,那些插到你身體的管子和儀器已經都拔掉了。僅留你左邊鼻孔拉出的一條管子,與一只虛妄的兩公升保特瓶連結,名義上說,留著一口氣,回到家裡了。

那是你以前最愛講的一個冷笑話,不是嗎?

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要分辨一下啊,有一種是有醫~有醫~,那就要趕快讓路;如果是無醫~無醫~,那就不用讓了。一干親戚朋友被你逗得哈哈大笑的時候,往往只有我敢挑戰你:如果是無醫,幹嘛還要坐救護車?

要送回家啊!

你說。

所以,我們與你一起坐上救護車,回家。

名義上說,子女有送你最後一程了。

上車後,救護車司機平板的聲音問:小姐你家是拜佛祖還是信耶穌的?我會意不過來,司機更直白一點:你家有沒有拿香拜拜啦?我僵硬點頭。司機倏地把一張卡帶翻面推進音響,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那另一面是什麼?難道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我知道我人生最最荒謬的一趟旅程已經啟動。

(無醫~無醫~)

我忍不住,好想把我看到的告訴你。男護士正規律地一張一縮壓著保特瓶,你的偽呼吸。相對於前面六天你受的各種複雜又專業的治療,這一最後步驟的名稱,可能顯得平易近人許多。

這叫做,最後一口氣。

到家。荒謬之旅的導遊旗子交棒給葬儀社、土公仔、道士,以及左鄰右舍。(有人斥責,怎不趕快說,爸我們到家了。我們說,爸我們到家了。)

男護士取出工具,抬手看錶,來!大家對一下時喔,17點35分好不好?

好不好?我們能說什麼?

好。我們說好。我們竟然說好。

虛無到底了,我以為最後一口氣只是用透氣膠帶黏個樣子。沒想到拉出好長好長的管子,還得畫破身體抽出來,男護士對你說,大哥忍一下喔,幫你縫一下。最後一道傷口,在左邊喉頭下方。

(無傷無痕。)

我無畏地注視那條管子,它的末端曾經直通你的肺。我看見它,纏滿濃黃濁綠的痰。

(無病無煞。)

跪落!葬儀社的土公仔說。

我們跪落,所以我能清楚地看到你了。你穿西裝打領帶戴白手套與官帽。(其實好帥,稍晚蹲在你腳邊燒腳尾錢時我忍不住跟我妹說。)

腳尾錢,入殮之前不能斷,我們試驗了各種排列方式,有了心得,折成L形,搭成橋狀,最能延燒。我們也很有效率地訂出守夜三班制,我妹,十二點到兩點,我哥兩點到四點。我,四點到天亮。

鄉紳耆老組成的擇日小組,說:第三日入殮,第七日火化。

半夜,葬儀社部隊送來冰庫,壓縮機隆隆作響,跳電好幾次。每跳一次我心臟就緊一次。

半夜,前來弔唁的親友紛紛離去。你的菸友,阿彬叔叔,點了一根菸,插在你照片前面的香爐裡,然後自己點了一根菸,默默抽完。兩管幽微的紅光,在檀香裊裊中 明滅。好久沒跟你爸抽菸了,反正你爸無禁無忌,阿彬叔叔說。是啊,我看著白色菸蒂無禁無忌矗立在香灰之中,心想,那正是你希望的。



第二日。我的第一件工作,校稿。

葬儀社部隊送來快速雷射複印的訃聞。我校對你的生卒年月日,校對你的護喪妻孝男孝女胞弟胞妹孝姪孝甥的名字你的族繁不及備載。

我們這些名字被打在同一版面的天兵天將,倉促成軍,要布鞋沒布鞋,要長褲沒長褲,要黑衣服沒黑衣服。(例如我就穿著在家習慣穿的短褲拖鞋,校稿。)來往親友好有意見,有人說,要不要團體訂購黑色運動服?怎麼了?這樣比較有家族向心力嗎?

如果是你,你一定說,不用啦。你一向穿圓領衫或白背心,有次回家卻看到你大熱天穿長袖襯衫,忍不住虧你,怎麼老了才變得稱頭?你捲起袖子,手臂上埋了兩條管子。一條把血送出去,一條把血輸回來。

開始洗腎了。你說。

第二件工作,指板。迎棺。乞水。土公仔交代,迎棺去時不能哭,回來要哭。這些照劇本上演的片場指令,未來幾日不斷出現,我知道好多事不是我能決定的了,就 連,哭與不哭。總有人在旁邊說,今嘛毋駛哭,或者,今嘛卡緊哭。我和我妹常面面相覷,滿臉疑惑,今嘛,是欲哭還是不哭?(唉個兩聲哭個意思就好啦,旁邊又 有人這麼說。)

有時候我才刷牙洗臉完,或者放下飯碗,聽到擊鼓奏樂,道士的麥克風發出尖銳的咿呀一聲,查某囝來哭!如導演喊action!我這臨時演員便手忙腳亂披上白麻布甘頭,直奔向前,連爬帶跪。

神奇的是,果然每一次我都哭得出來。

第三日,清晨五點半,入殮。葬儀社部隊帶來好幾落衛生紙,打開,以不計成本之姿一疊一疊厚厚地鋪在棺材裡面。土公仔說,快說,爸給你鋪得軟軟你卡好睏哦。我們說,爸給你鋪得軟軟你卡好睏哦。(吸屍水的吧?我們都想到了這個常識但是沒有人敢說出來。)

子孫富貴大發財哦。有哦。子孫代代出狀元哦。有哦。子孫代代做大官哦。有哦。念過了這些,終於來到,最後一面。

我看見你的最後一面,是什麼時候?如果是你能吃能說能笑,那應該是倒數一個月,爺爺生日的聚餐。那麼,你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無從追考了。

如果是你還有生命跡象,但是無法自行呼吸,那應該是倒數一日。在加護病房,你插了管,已經不能說話;你意識模糊,睜眼都很困難;你的兩隻手被套在廉價隔熱墊手套裡,兩隻花色還不一樣,綁在病床邊欄上。

攏無留一句話啦!你的護喪妻,我媽,最最看不開的一件事,一說就要氣到哭。

你有生之年最後一句話,由加護病房的護士記錄下來。插管前,你跟護士說,小姐不要給我喝牛奶哦,我急著出門身上沒帶錢。你的妹妹說好心疼,到了最後都還這麼客氣這麼節儉。

你的弟弟說,大哥是在虧護士啦。



第四日到第六日。誦經如上課,每五十分鐘,休息十分鐘,早上7點到晚上6點。這些拿香起起跪跪的動作,都沒有以下工作來得累。

首先是告別式場的照片,葬儀社陳設組說,現在大家都喜歡生活化,挑一張你爸的生活照吧。我與我哥挑了一張,你翹著二郎腿,怡然自得貌,大圖輸出。一放,有 人說那天好多你的長輩要來,太不莊重。於是,我們用繪圖軟體把腿修掉,再放上去。又有人說,眼睛笑得瞇瞇,不正式,應該要炯炯有神。怎麼辦?我們找到你的 身分證照,裁下頭,貼過去,終算皆大歡喜。(大家圍著我哥的筆記型電腦,直嘖嘖稱奇:今嘛電腦蓋厲害。)

接著是整趟旅程的最高潮。親友送來當做門面的一層樓高的兩柱罐頭塔。每柱由九百罐舒跑維他露P與阿薩姆奶茶砌成,既是門面,就該高聳矗立在豔陽下。結果曬 到爆,黏膩汁液流滿地,綠頭蒼蠅率隊占領。有人說,不行這樣爆下去,趕快推進雨棚裡,遂令你的護喪妻孝男孝女胞弟胞妹孝姪孝甥來,搬柱子。每移一步,就砸 下來幾罐,終於移到大家護頭逃命。

尚有一項艱難至極的工作,名曰公關。你龐大的姑姑阿姨團,動不動冷不防撲進來一個,呼天搶地,不撩撥起你的反服母及護喪妻的情緒不罷休。每個都要又拉又勸,最終將她們撫慰完成一律納編到折蓮花組。

神奇的是,一摸到那黃色的糙紙,果然她們就變得好平靜。

三班制輪班的最後一夜。我妹當班。我哥與我躺在躺了好多天的草席上。(孝男孝女不能睡床。)

我說,哥,我終於體會到一句成語了。以前都聽人家說,累嘎欲靠北,原來靠北真的是這麼累的事。

我哥抱著肚子邊笑邊滾,不敢出聲,笑了好久好久,他才停住,說:幹,你真的很靠北。



第七日。送葬隊伍啟動。

我只知道,你這一天會回來。不管三拜九叩、立委致詞、家祭公祭、扶棺護柩,(棺木抬出來,葬儀社部隊發給你爸一根棍子,要敲打棺木,斥你不孝。我看見你的老爸爸往天空比畫一下,丟掉棍子,大慟。)一有機會,我就張目尋找。

你在哪裡?我不禁要問。

你是我多天下來張著黑傘護衛的亡靈亡魂?(長女負責撐傘。)還是現在一直在告別式場盤旋的那隻紋白蝶?或是根本就只是躺在棺材裡正一點一點腐爛屍水正一滴一滴滲入衛生紙滲入木板?

火化場,宛如各路天兵天將大會師。領了號碼牌,領了便當,便是等待。我們看著其他荒謬兵團,將他們親人的遺體和棺木送入焚化爐,然後高分貝狂喊:火來啊,緊走!火來啊,緊走!

我們的道士說,那樣是不對的,那只會使你爸更慌亂更害怕。等一下要說:爸,火來啊,你免驚惶,隨佛去。

我們說,爸,火來啊,你免驚惶,隨佛去。



第八日。我們非常努力地把屋子恢復原狀,甚至風習中說要移位的床,我們都只是抽掉涼席換上床包。

有人提議說,去你最愛去的那家牛排簡餐狂吃肉(我們已經七天沒吃肉)。有人提議去唱好樂迪。但最終,我們買了一份《蘋果日報》與一份《壹週刊》。各臥一角沙發,翻看了一日,邊看邊討論哪裡好吃好玩好腥羶。

我們打算更輕盈一點,便合資簽起六合彩。08。16。17。35。41。

農曆8月16日,17點35分,你斷氣。41,是送到火化場時,你排隊的號碼。

(那一日有整整80具在排。)

開獎了,17、35 中了,你斷氣的時間。賭資六百元(你的反服父、護喪妻、胞妹、孝男、兩個孝女共計六人每人出一百),彩金共計四千五百多元,平分。組頭阿叔當天就把錢用紅 包袋裝好送來了。他說,台號特別號是53咧。大家拍大腿懊悔,怎沒想到要簽?可能,潛意識裡,53,對我們還是太難接受的數字,我們太不願意再記起,你走 的時候,只是53歲。

我帶著我的那一份彩金,從此脫隊,回到我自己的城市。

有時候我希望它更輕更輕。不只輕盈最好是輕浮。輕浮到我和幾個好久不見的大學死黨終於在搖滾樂震天價響的酒吧相遇我就著半昏茫的酒意把頭靠在他們其中一人的肩膀上往外吐出菸圈順便好像只是想到什麼的告訴他們。

欸,忘了跟你們說,我爸掛了。

他們之中可能有幾個人來過家裡玩,吃過你買回來的小吃名產。所以會有人彈起來又驚訝又心疼地跟我說你怎麼都不說我們都不知道?

我會告訴他們,沒關係,我也經常忘記。

是的。我經常忘記。

於是它又經常不知不覺地變得很重。重到父後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飛往東京的班機上,看著空服員推著免稅菸酒走過,下意識提醒自己,回到台灣入境前記得給你買一條黃長壽。

這個半秒鐘的念頭,讓我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直到繫緊安全帶的燈亮起,直到機長室廣播響起,傳出的聲音,彷彿是你。

你說: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
Source

晚睡其實是一種疾病 !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117605536_0.jpg Procrastination的形成

   1. 一個人認為自己5天之內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離deadline還有15天的時候一點不著急,直到最後只剩5天了才開始。
   2. 這種緊迫感和焦慮往往促發人的斗志,會讓自己覺得,自己只有在壓力狀態下才有做事情的狀態。
   3. 最後拿到成績的時候,成績往往不是很差,這樣子就強化了自己最適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壓的狀態下工作的心態,並且對以後的行為不斷進行自我暗示。

人際交往中不得不知的心理效應

c04df6520b299782.jpeg 
人際交往中不得不知的心理效應
 我們生活的空間中,每天都需要與人進行交流,在於人交流的同時在形成著這樣或那樣的印象。  我們形成的印象往往與真實情況有所差別。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是一些效應在作怪。  積極地瞭解一些交往心理學知識,瞭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應,我們可以學會怎樣留給他人一個好印象,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這些效應的消極作用。

囚徒困境

Prison.jpg 囚徒困境博弈論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 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IMF改革的三大主題

新華網消息 
最近一期《學習時報》登載了作者嚴榮題為《IMF改革的三大主題》的文章,分析IMF改革不應僅限于某一單方面內容,而應綜合從三個方面考慮,全文如下: 

空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再一次使人們的目光聚焦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為“IMF”)改革的問題上。始自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係危機四伏之時,每當“不成體係”的國際金融體係出現動蕩,IMF改革就會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議題。但是在國際金融市場從暴風驟雨轉向暗流涌動後,改革的聲音又淹沒在了高漲的市場中。客觀上說,IMF一直在改革,但是與人們的期望總是有很大差距。比如將“結構調整計劃”更名為“減少貧困與促進增長計劃”,但了無新意,屬“換湯不換藥”。從已有的進展看,此次討論的參與主體更為廣泛,議題內容更加深入,而且IMF本身回應改革的態度也更積極,甚至在其官方網站上都單獨列出了相關改革的討論。但是,改革能否得到實質性的推動,還有待觀察。

IMF改革並不僅限于某一單方面內容,從機構的價值到機構職能,從治理結構到工作方式,從戰略決策到人事安排,幾乎每個方面都是要改革的內容。歸納起來,這些林林總總的內容主要圍繞著三個主題:合法性、責任性和有效性。 

合法性。合法性是從價值層面討論IMF是否應該設立以及IMF的組織運行是否體現了公平正義。IMF的創立,是人們試圖抹去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混亂記憶的成果,既見證了國際社會通力合作的努力,也展現出了國別利益和謀劃世界治理秩序的野心。不可否認,在60年的歷程中,IMF在維護國際金融秩序、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對于年過甲子的IMF應該如何延續才能證明其價值,人們有著不同的見解。弗裏德曼和舒爾茨等人就曾明確提出,應該取消IMF,理由在于IMF的存在是政治幹預市場的明顯例證。盡管認可這種極端觀點的人士較少,但大多數人還是認識到IMF應該做出較大調整,否則其合法性基礎將面臨瓦解之憂。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就是IMF應該更加體現國際公平和正義。IMF現有185個成員國,每個國家的權利與其份額直接挂鉤。但是份額的分配原則和調整機制,不僅有失科學性,而且缺乏動態性,導致發達國家整體擁有較大的決策權,尤其是美國對于重大決策擁有事實上的否決權,而眾多發展中國家在IMF決策過程中話語權較少,即便是快速發展的新興大國,也很難在IMF的運行中展現自身的活力與進步。 

責任性。責任性是從制度層面討論IMF的運行機制,包括職能設定、監控與回應機制。在布雷頓森林體係下,IMF的作用主要是維護成員國之間的匯率穩定,當成員國國際收支出現“根本性失衡”時,與其協商調整匯率平價,以及提供流動性援助等事宜。在牙買加體係下,IMF的主要任務是維持國際金融體係的穩定,在成員國發生金融危機時,承擔“救火隊”的職責;在國際債權人與債務人談判時,充當“調解人”的角色。但是,在 IMF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比如,IMF的問題視野應該集中于國別政策還是體係性問題;IMF在危機管理中如何加強危機預警功能;IMF提供貸款所附加的條件是否合理;IMF的履責情況應該對誰負責,如何做出回應,等等。 

其中,關于貸款條件的爭議較多。因為在某些主要國家主導決策過程的情況下,貸款條件的設定會有偏向的可能。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的遭遇就是例證。韓裔英國經濟學家張夏準(ChangHa-Joon)在其《富國的偽善》中曾用一個故事諷刺了 IMF的貸款條件:“假如我是一個小業主,向從銀行借些錢來擴大我的工廠。對銀行經理來說,針對我將來如何還錢設定一些單邊條件是非常自然的;甚至針對我擴大工廠時使用何種建築材料和購買何種機械設定一些條件,也都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他附加的條件是,我應該減少脂肪攝入量,因為(不是完全無關)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使我身體不健康從而降低我償還貸款的能力,那我就會認為這是沒有道理的侵擾。當然,如果我真的是孤注一擲,我會忍受侮辱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條件。但是如果他進一步規定我應該每天在家少待一個小時(認為少把時間浪費在家裏會增加可用于工作的時間,因而減少拖欠貸款的機會),我可能會衝出銀行。並不是我的飲食結構和家庭生活對于我經營生意的能力絲毫沒有影響,根據銀行經理的推理,它們是相關的。但問題是,它們的相關是間接且有限的”。 

有效性。有效性是從工具層面討論 IMF的治理結構,包括機構設置、決策體制和人事安排等。從組織結構的角度看,IMF主要由理事會、國 際 貨 幣 與金 融 委 員 會(IMFC)、執行董事會、管理層以及眾多的專業服務機構組成。作為 IMF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由來自185個成員國每個國家的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組成,通常每年在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上召開一次會議,必要時,也可召開特別會議。理事會除保留批準增加份額、分配特別提款權(SDR)、修改《基金組織協定》和接受新成員、現有成員的強制退出以及修改《附則》的權力外,將大部分權力賦予執董會。IMFC由 24名理事組成,理事來自執董會24個選區,負責就國際貨幣與金融體係管理事宜向理事會提供決策建議,因而IMFC只是一個政策咨詢和決策論壇。執董會按照理事會授權負責基金組織的日常工作,由24名執董組成,其中5名執董由基金組織份額最多的5個成員國(美、日、德、法、英)任命。另外19名執董由其他成員國組成的選區推選產生(其中,中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各推選一名執董代表本國)。執董會除了每周的定期會議及負責向理事會作例行年度報告外,還要時常開會討論成員國出現的重大經濟發展問題以及國際金融領域出現的重大事件等。管理層包括一名總裁、一名第一副總裁和兩名副總裁及其手下工作人員。總裁既是執董會的無投票權的主席,也是基金組織工作人員的最高領導。在名義上,總裁由執董會選舉產生,但按照基金組織成立時的一個非正式慣例,總裁一直由歐洲人擔任,自設立第一副總裁職位以來,該職位一直由美國人擔任。 

對于IMF的治理結構,各方主要討論的問題有:是否應該設立部長級的委員會以強化IMF的戰略決策功能,如何建立並加強 IMFC與理事會的工作聯係機制,如何改革執行董事的產生方式,總裁以及高層管理者的遴選問題。
Source

全球新一輪衰退到來?

中、美、英、日、歐盟相繼公佈數據各種指標一致指向復蘇放緩
2010年08月13日 08:38   來源:南方日報   呂天玲
 
受悲觀情緒影響,本週三,號稱美國經濟的晴雨錶的三大股指悉數下跌,這使得全球衰退預期進一步加強。剛剛公佈的中國和日本的宏觀運行數據也顯示,經濟運行速度在持續下滑。   分析人士開始擔憂:全球經濟減速已成必然,各國提振經濟的措施目前看來都沒有明顯績效,隨著新一輪衰退預期的到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無計可施,經濟復蘇似乎仍遙遙無期。
 全球經濟減速信號明顯
悲觀情緒來源於最近各國公佈的數據和官方表態,10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指出:美國經濟復蘇在最近數月出現放緩趨勢,短期內經濟復蘇的力度將會比預期中更為溫和,並表示將會採取進一步的寬鬆政策,這一悲觀情緒很快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
美國持續擴大的貿易赤字,一直影響著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信心,美國商務部11日公佈,美國6月貿易赤字達到499億美元,預期為赤字420億美 元,創下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赤字水準。美國失業率也是全球擔心的一個方面,7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減少13.1萬個,連續第二個月負增 長。
來自英國的消息也證實了經濟衰退的說法,英國央行11日發佈季度報告說,鋻於英國政府近期採取預算緊縮政策,英國央行將英國未來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從3%至4%下調至3%。
美英數據令人擔憂,許多人把希望寄託于亞洲,希望在這裡看到經濟強勁復蘇的信號,但是,11日公佈的中國和日本的數據讓這些人失望了。
中國國家發改委週三稱,經濟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加劇,不排除歐元區經濟“二次探底”。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7月 份經濟運行數據顯示,PPI上漲4.8%,漲幅比6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都低於預期,與6月份相比,漲幅分 別回落0.4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同一天,日本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批發價格與機械訂單額均低於經濟學家預期。
記者近日採訪的一些專家都認為,近期一些數據和官方表態顯示了全球經濟正在衰退,但是經濟會不會探底則取決於各國的政策以及全球合作。
  救市政策不明顯
其實全球經濟減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各國實施的很多救市政策並沒有很明顯的效果。
本週三,美聯儲再次宣佈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點的零至0.25%的水準,並表示將購買更多國債以刺激經濟復蘇。
分析人士認為,針對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失業率居高不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困難局面,美聯儲可以選擇的政策越來越少,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
據了解,次貸危機以後,美聯儲不斷降息刺激經濟復蘇,從2007年9月18日到2008年12月16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25%逐步 降至目前的零到0.25%這一歷史最低水準。但是,國際經濟一波三折,使得眾人對經濟復蘇漸漸失去信心,而“零利率”政策也讓分析師判斷,美聯儲已經無計 可施。
歐洲各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為了防範主權債務危機的進一步惡化,歐盟諸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財政緊縮政策,力圖在未來幾年將財政赤字佔GDP比例 降至3%以內。但是,受財政赤字削減的影響,歐洲國家不僅將出現公共消費和投資迅速收縮,私人消費和投資也可能大幅下滑,歐洲經濟“二次回落”風險加大。
與此同時,日元升值也讓日本政府大為緊張,據了解,日本央行已經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且基準利率已接近零的水準,但最新的外匯數據顯示,美元兌日 元匯率近日創15年新低,達到84.72:1,業內人士甚至預測,該匯價可能進一步下跌至80.00水準,接近美元兌日元的歷史低位79.7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區主管肯尼思·康分析:“很顯然,目前日元的持續升值已對日本經濟前景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果日本央行視而不見,任憑這一態勢繼續發展,將令我們十分擔憂。”
  復蘇遙遙無期?
作為帶頭大哥的美國,在世界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經濟復蘇放緩,其他各國將受其影響,加劇了全球悲觀情緒。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光是美聯儲擔心美國經濟,一些專家也持有悲觀態度。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希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政府不介入幫助失業人士,美國經濟陷入雙底衰退的可能性將會很大。他說,美國經濟陷入雙底衰退的可能性已經超過了50%。
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顧問陳思進認為,金融危機遠未過去,美國正面臨長期衰退的噩夢。美國長期鼓勵借錢消費及投資所形成的巨大泡沫的惡果,正是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只要這一模式不變,經濟危機遲早還會再來。
專家分析,美國持續衰退並不一定表明經濟將再次陷入谷底,但若政策仍不能提振美國經濟,加上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也將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郭彩萍)
 

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

2010-08-2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台灣社會最近最夯的話題是土地使用的爭議問題,特別是工業園區土地的徵收,所引發被徵收土地民眾的抗爭。最 令人注目的案例是苗栗竹南大埔地區農地的徵收,依據媒體的報導,具有公權力的縣政府在第一期稻作快要收割時,強力派出推土機將農作推進泥土裏,之後並將可 耕作的泥土運走,徹底地摧毀農地原有的功能,使得農地即使再交還農民,農民也無法耕作,藉此逼迫農民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被徵收土地的民眾只能無語問蒼 天,有人因而以犧牲尊貴的生命為代價,向執行者表達最嚴重的抗議。
同樣地,在彰化二林相思寮的住戶,對政府將其一輩子長期生活的土地劃入中科四期園區,致其必須被迫搬遷到另一個陌生不熟悉的地方居住,也展開激烈的抗爭 活動。面對這些社會抗議事件,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農民或住戶要反對國家的重大經濟政策?一國的經濟發展政策目標一定高過其它的政策目標嗎?經濟發展 目標與生活品質難道不能併行不悖嗎?政府對於國土使用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規劃政策呢?
在一國處於開發中階段時,經濟成長的確經常成為政府政策優先的選擇。但一旦國家進入已開發階段時,高生活品質的保障,可能又將優先於經濟發展,成為最重 要的目標。於是乎整體社會開始重視環境保護、文化資產的維護,不再一切以經濟成長為優先。換言之,當代人類發展歷程裏,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保障具有替換的 關係。孰重孰輕,端視一國經濟發展的階段而定。

不容否認的,台灣過去推動快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欠缺完備的配套措施,或已有完備的法律典章制度,但未確實監督執行,造成許多污染環境與土地的事件,甚至許多人因此而染患重病,以至於整個社會為此付出相當高的代價。

台灣的土地大多為高山或丘陵,可供居住或耕種的面積僅占全部三分之一左右,其所生產的稻米糧食,若沒有大量進口的小麥、玉米、黃豆等大宗穀物的挹注,並 不足以滿足當前2千3百萬人口的糧食需求。但是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全國各級政府所開發各類園區面積,截至2009年底共有14,276公頃,這些園區分 別為:1、中央政府所屬工業區,主管機關為經濟部,面積最大有10,438公頃;2、地方所屬工業區,主管機關為各地方政府,面積有1,710公頃;3、 科學工業園區,主管機關為國科會,面積有1,567公頃。這三個園區是一般社會最為瞭解的工業園區。
此外,尚有農委會所主導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面積108公頃;環保署主管的環保科技園區,面積79公頃;經濟部所主導的加工出口區,面積321公頃;交通部所成立的航空貨運及客運服務專區,面積51公頃。
問題是,這些由政府所設立的工業區,近幾年由於台灣產業的出走大陸,其利用率並未盡理想。以全部工業區觀察,在14,276公頃可供租售面積中,仍有 2,419公頃占全部工業區的16.95%,閒置至今未能充分利用。如改以科學園區觀察,則可發現三個科學園區裏,中部科學園區仍有12.44%共計 33.83公頃尚未利用;南部科學園區更誇張,有38.2%共計205.06公頃未出租。這些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工業用地並不缺,政府部門實不應 採取強硬的手段,向農民或一般居民,強制徵收土地。

土地是社會的稀少性資源,主管單位應當規劃完善的使用計畫,讓它能夠充分發揮土地之功效。但在取得這些土地的過程裏,徵收機關仍應加強與地主溝通之技 巧,最終讓土地的所有者瞭解與諒解此徵收是國家經濟發展所必須,且無其他可替代方案能夠取代。至於給予地主的補償,在法律許可的原則下,也應盡量為其爭取 最高的補償。如能運用如此柔性的處理模式,相信爭議應當會減少很多,甚至可完全消弭。

更上位的考量是,經濟發展目標與生活品質的權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向上提升,揚棄一切以促進經濟成長為唯一的目的,應當較符合當前社會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我國土地政策應當未雨綢繆、前瞻規劃,以免工業用地的無限制拓展,未來可能影響我國糧食供應的安全。
Source

【經濟學人】撲克:牌技或手氣

121631.jpg 
1969 年拉斯維加斯馬蹄鐵賭場的老闆比恩尼•比尼翁(Benny Binion)參加了在裡諾舉行的“德克薩斯州賭壇英雄會”。在那裡他玩了幾天的高下注撲克,而他的對手都是清一色的男人,並且帶著濃厚的魯尼恩式的姓 名:冷意,哈巴狗,明尼蘇達胖子,德克薩斯洋娃娃(這些名字都極富撲克歷史和傳說色彩)。第二年,比尼翁邀請這些賭場豪客來到他的俱樂部。幾天以後這些賭 客們一致推舉約翰尼•莫斯(Johnny Moss)為賭聖並給他頒發了一座銀盃。從此,WSOP(世界撲克大賽)緩緩拉開序幕

父權社會的女性幻想:論《馴悍記》刻板女性特質解構

《馴悍記》(The Taming of the Shrew)一直以來都為女性主義者所攻擊。劇中霸氣十足的彼特魯喬(Petruchio)馴服凱薩琳娜(Katharina),使一個剽悍的女子臣服於男性腳下的情節,總令女性讀者感到不快。當我去年在William and Mary莎士比亞課讀到這部劇本時,卻認為這是一部相當「女性主義」的劇本。而在這女性主義的解構過程中,又與佛洛依德所提出的被虐經濟學不謀而合。
要 真正瞭解《馴悍記》,就不能不提莎翁寫在此劇前方的序幕。序幕中,一名公爵企圖戲弄一名醉漢,而命令一名少年假扮成少女,聲稱自己是醉漢的妻子。而這種 「虛構的女性特質」正是此序幕與劇本相呼應之處。醉漢在迷茫狀態中,果真誤認少年為他的妻子。這證明了父權社會中的「女性特質」不只可以由男性來操演,更 是一種幻想的產物,而非女性生來即擁有的。

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才夠?

經建會推估,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加快,累積退休金變成現代人重要課題,但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才夠?

實 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說,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退休後每個人想要過的生活也不一樣,因此到底要為退休生活準備多少資金,很難有定 論。粗淺的算法,是以「所得替代率」評估,也就是說,假設目前薪水八萬元、退休後每個月要花四萬元、退休生活若預計有卅年,在不加計通膨因素下,最起碼要準備七百廿萬元。

他指出,台灣人大多數還是以「置產」因應退休,即手頭大部分資金會在中壯年時先購屋,其餘資金才會拿來買股票、基金或保險;如果政府推動的「房屋反向貸款」政策順利實施,有房子的台灣人,未來便有機會真正「以房養老」。

悠遊卡董事長劉奕成今年剛滿四十歲,因為長年在金融圈,他是少數很早就開始準備退休計畫的台灣人。劉奕成自稱「非常保守」,他拿自己可運用資金的六成,投資不動產信託基金,每年可固定獲得配息,另一成資金放在活存、一成買股票。

但劉奕成憂心現代年輕人的「低薪」狀況,台灣上班族的薪資所得長年沒調整,按照目前碩士或大專生僅兩、三萬元的月薪來看,即使要年輕人,從年輕時就「提早」準備退休,大概也沒幾個人做得到。(聯合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08/17 09:47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英國超市推出15英鎊“經濟”婚戒

010-08-19 15:22:27 來源: 中國日報網(北京) 跟貼 0 手機看新聞
核心提示:在經濟低迷時期,英國一家大型超市最近就應景推出了一套“經濟型”婚戒係列。
一 般來說,任何一個有自尊的男士大概都願意拿出至少一個月的薪水給自己心愛的人買個訂婚戒指。不過,在經濟低迷時期,訂婚和結婚這樣的開銷也免不了要被列入 縮減範疇。英國一家大型超市最近就應景推出了一套“經濟型”婚戒係列,顧客花15英鎊就能買到一只鑲有鋯石的鍍金銀制訂婚戒指,同樣的價錢還能買到一只重 0.55克的9k黃金婚戒。這家超市的發言人表示,最近金價飆升,經濟也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為人們提供價格合理的替代品也算是一種潮流。該超市還宣稱, 他們銷售的婚戒跟價值500英鎊以上的鑽戒幾乎一模一樣,除珠寶專家外,普通人一般都看不出區別。
英國超市推出15英鎊“經濟”婚戒
Tesco's £15 engagement ring, made from gold-plated silver and featuring a zirconia stone.
Traditionally, any self-respecting man could have been expected to fork out at least a month's salary to buy his beloved an engagement ring.
But in these troubled economic times, a more prudent alternative has emerged - although it might not bode well for a lengthy marriage.
Britain’s supermarket giant Tesco is to sell engagement rings for just £15, and they'll throw in a wedding ring for another £15.
The engagement ring is made from gold-plated silver, while the stones are the finest zirconia - the sort of man-made substance made popular by TV shopping channels.
The wedding ring, which weighs 0.55g, is made from nine-carat gold.
A spokesman rather optimistically claimed: ‘With gold prices rocketing - they reached £860 per ounce in June -we have found an affordable alternative to help recession-hit Brits get engaged in style.'
The supermarket insists the ring looks just like alternatives costing more than £500.
‘Most people - other than jewellery experts - would not be able to spo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old-plated silver ring with cubic zirconia and a diamond solitaire ring,' the spokesman said.
Jan Marchant, Tesco director of buying for ladieswear, footwear and accessories, added: ‘Gold-plated silver is set to become a huge trend.'
Fourteen-carat gold-plated silver pendants and earrings are on offer at £15 online from Tesco. A nine-carat gold version would cost more than £50.
Zirconia is the crystal form of zirconium dioxide. The hard, usually colourless material is sometimes marketed under the name diamonique.
It has been used as a cheap alternative to diamonds in jewellery for more than 30 years.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網 )
收到這種婚戒也太心酸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