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2

英國石油擬出售旗下德國加油站Aral資產以籌資20億歐元

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援引未具名投資銀行家的話稱﹐作為資產剝離計劃的一部分﹐英國石油公司(BP Plc, BP)擬出售旗下德國加油站Aral資產。該公司將通過資產剝離計劃籌集資金﹐用於支付墨西哥灣石油洩漏事故相關費用。

《經濟週刊》援引投資銀行家的話稱﹐德國有2,500家Aral加油站﹐估值總計約20億歐元。

該雜誌稱﹐Aral資產的潛在買家包括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 SA, TOT)﹐英國石油公司的歐洲競爭對手Avia International以及俄羅斯的Rosneft (ROSN.RS)。

英國石油公司德國子公司一位發言人稱﹐上述報導純屬猜測。她補充道﹐英國石油公司計劃出售上游資產為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籌資。

-Frankfurt Bureau, Dow Jones Newswires; 49 69 29 725 500.
Source

《各報要聞》中國PMI創17個月新低

  • 2010-08-02 07:57
  • 時報資訊
  • 【時報-各報要聞】
 中國官方的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1)日公布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2,較前月下降0.9個百分點,創下自2009年3月PMI指數由負轉正以來、近17個月新低,也逼近代表景氣榮枯50的分界點。  6月美國、歐元區、亞洲和英國的PMI數據顯示新訂單增速放緩,全球新訂單分項指數從5月的58.9回落至55.5,為11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不過,儘管全球新訂單增幅放緩,但中國官版7月PMI指數中,最受經濟學家關注的新增訂單,以及產成品庫存指數,並未出現明顯惡化跡象,甚至庫存指標反而 好轉,專家預估,短期之內該指標跌至50分水嶺以下的隱憂降低,無須過份擔憂。
PMI數據由5個主要擴散指數加權而成;通常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反映經濟衰退。而上半年中國GDP增長率為11.1%,第2季為10.3%,雙雙低於第1季的11.9%,使得被視為經濟增長先行指標的PMI數據,也備受關注。
從昨日公布11項指標觀察,中國經濟仍延續回落趨勢,與6月相比,只有從業人員指數上升,其餘新訂單、生產指數、新出口訂單、購進價格指數都延續回落,但程度有所縮小,多在1個百分點左右。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昨(1)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7月數據通常會受制於季節性因素,處於相對低點;現在最好的情況,是讓中國經濟軟著陸。
不過王慶分析,新出口訂單指數51.2%,與6月相比僅略微回落;相對上,進口指數放緩程度稍大,在此情況之下,中國的外貿順差會進一步擴大,或許會再引發人民幣升值壓力。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則表示,國內外市場環境較上年同期明顯好轉,預計中國投資增幅不會出現大幅下降,出口也不會再出現負成長,未來經濟增速將漸趨穩定。(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黃怡錦/台北報導)
Source

德國人節儉度日

 “讓德國人掏腰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久前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駐德國記者向英國總部發消息說,為了省區區幾個歐元,德國人寧願放棄更好的服務和更 多的選擇。像Lidl和Aldi這樣的廉價超市在德國市場上的佔有份額高達45%,而此類檔次超市在英國的市場佔有率只有17%。

    據 德國媒體報道,德國人的消費觀念確實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往往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即首先是來自國外的訂單多了,然後有人來投 資,再往後就是個人消費開始增長。然而在德國上一個經濟繁榮時期裏,個人消費的增長卻遲遲不肯到來。德國科隆經濟學院的格羅米林教授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 說:“出口增加了,投資增加了,特別是就業市場繁榮了,但是消費市場還是帶動不起來。這也許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原材料價格上漲、原油價格上漲了,這對 於個人消費是個很大的負擔。從另外一方面說2007年提高了增值稅也是一個原因。當然這同德國人生活節儉的觀念也不無關係。”

    據統計,德國人平均將自己近13%的收入存入銀行。這個比例只有一些東亞國家能夠超過。

    而 東亞國家的人民熱衷於存錢還有情可原,因為那裏養老體制不健全。格羅米林教授說:“我認為,德國人將大筆錢存入銀行,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應對老齡社會的生 活。這個時代的問題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其他一些歐元區國家也許還沒有意識到社會老齡化的問題。我們經歷的經濟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因為歐元區其他國家 的公民過著超過他們經濟水準的生活,他們節省的錢太少的緣故。”

    據報道,為了克服經濟危機,德國政府推出了兩個經濟刺激計劃。然而除了舊車換新車特殊補貼計劃外,其他措施都沒有產生多少積極的效果。現在政府打算穩定國家預算,決定推出精簡節約的計劃。這對於提高國內的私人消費無疑又是一個不利因素。

    “ 關鍵是還要看政府通過提高稅收穩定國家預算的計劃是否能夠推行。如果得到實施,那麼肯定會影響個人消費。因此國家應當更多地從自己的開支中節省,而不必非 要給個人消費者增加負擔。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關鍵問題是就業市場復蘇,只有這樣一切才能走入正軌。”格羅米林教授表示。

    報道指 出,如果德國的經濟繁榮每次都在最後一步,即內需問題上失敗的話,那麼工會方面是不是應當考慮要求實施高工資政策呢?親僱主方的科隆經濟學院格羅米林教授 表示:“通過大力提高工資政策提高消費水準的努力,已經嘗試過多次。工資也是企業的花費。因此如果工資增長得過快過高,企業的成本加大,競爭力減弱,勢必 要削減就業崗位,適得其反。”

    看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記者說的話沒有錯,讓德國人掏腰包真的不容易。而這位記者還沒有看到,德國的企業主們相比之下更加吝嗇。
Source

英銀行賺錢 政府緊盯紅利


包括駿懋(圖)在內的英國五大銀行即將公布季報,預估將會有驚人的獲利。英國財相歐斯本呼籲各銀行節制紅利發放,增加對中小企業放款。
(路透)
英國電訊報報導,英國五大銀行即將發布財報,上半年獲利預估將高達84億英鎊,顯示金融業穩步復甦。財相歐斯本(George Osborne)警告金融業者應慎發紅利,並增加對中小企業放款。 可望交出亮麗財報的英國五大銀行,分別為滙豐銀行(HSBC)、巴克萊銀行(Barclays)、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d)、駿懋銀行(Lloyds)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其中後兩家接受政府紓困的銀行,上半年獲利合計逼近10億英鎊,是金融海嘯以來 首度轉虧為盈。
分析師預估,駿懋銀行上半年稅前獲利預估為8億英鎊,是2008年因收購營運不佳的HBOS而陷入財務困難、接受政府紓困以來,首度轉虧為盈;該行目前41%股權為國有。
RBS上半年可望獲利約1億英鎊,該行83%股權為政府所有。分析師預估RBS明年帳上就不會有赤字,比原先評估的早一年。
舉步維艱的金融業似乎步上軌道,駿懋和RBS股價今年來各回彈了37%和70%,讓政府的投資開始有回報。然而,過去銀行多將獲利轉為豐厚紅利,如今的作法因而格外受各界關注。
分析師預估,駿懋主管上半年領取的紅利占所得比率可能介於38%至40%,或至少維持去年38%的水準,這是去年英國銀行業的最佳紅利比率。RBS去年紅利比為27%,今年上半年可望落在30%至35%。
對此財相歐斯本公開呼籲,銀行業應審慎發放紅利,將所得轉而放款給對中小企業。他建議,去年銀行迫於英國央行(BoE)和金融管理局(FSA)的壓力而削減紅利,今年也應該比照辦理。財政部仍在考慮是否對銀行業開徵紅利稅。
歐斯本重申,政府「不會容忍」銀行業讓中小企業融通壓力增加的作法,銀行有協助放款的「經濟義務」。
歐斯本說:「這幾周來,我造訪的每家中小企業都有和銀行往來的問題,他們不是難以改變貸款額度,就是被銀行要求以某個人的房屋作為額外抵押品。」他指出,明年的危機尤其顯著,屆時市場有龐大的融資需求,而中小企業可能會難以周轉。
美國的高盛集團上季紅利比為43%,摩根士丹利(Mprgan Stanley)為49%。
【2010/08/02 經濟日報】
Source

布蘭森專欄/扛下替代能源的使命吧!

隨著大量原油從「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的殘骸流入墨西哥灣,清理這場美國史上最嚴重環境災難的直接成本也遠超過20億美元,顯然現在該是為我們的能源需求找出新的解決之道了。
部分問題在於,持續仰賴石油的決定,一直被視為是「維持一貫的獲利道路」與「犧牲獲利以研發新的昂貴替代能源技術」之間,對企業傷害較小的困難抉擇。這個觀念大錯特錯。
環保人士和企業領袖本不該在這個議題上意見分歧。不相信全球暖化證據的人應該體認到,我們須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提供世界所需的能源。
英國石油公司(BP)之前幾次試圖堵住漏油都宣告失敗,證明石油業的工程能力已達極限。現存的龐大原油蘊藏都難以開採,且大多位在政治動盪的國家,石油公司員工正努力從深海和凍原中取出原油,而且得冒著遭到恐怖攻擊或被內戰波及的風險。容易開採的廉價石油時代已經結束。
2008年維京與交通營運商Stagecoach、工程業者ARUP等英國企業共同組成「石油峰值與能源安全業界小組」,任務是研究能源安全疑慮。該小組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全球石油供給將在未來十年內達到高峰,新興國家的需求日增,加上政府及監管當局可能對石油開採業者施加更嚴格的安全規定(如BP已同意 撥出200億美元賠償受墨灣漏油事件影響的民眾),都意味著我們須儘快找到替代能源以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雖然很多人不以為然,但全球一起改用替代燃料並非不可能。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已在風力、太陽能和生物燃料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這些技術已投入使用,包括在世 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風力發電場。維京支持的新創公司Gevo利用發酵的甘蔗、穀物和甜菜生產異丁醇,這種對環境友善的燃料可用來驅動現有的汽車,不 需做任何調整。
未來我們希望改用較環保的植物生物能源。Gevo只是眾多研發替代能源技術的新創企業之一,這些技術有朝一日可能有助取代石油。
替代能源公司面對的最大阻礙之一是規模。如果我們要成功,各國政府必須設法支持興建新的基礎設施,尤其是改建精煉廠和興建具成本效益的配送系統。新創公司 也得設法鼓勵更多客戶購買新燃料,以提高營收和降低成本。這種巨變需要龐大資金作後盾,而唯有結合政府立法和民間企業的投入,才能吸引如此龐大的資金。
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要求美國民眾和他一起承擔研發與採用替代能源的「國家使命」。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RRA )使歐巴馬推廣清潔燃料的宏願有800多億美元的資金為後盾。
去年維京聯合基金(Virgin Unite)集合一群企業家成立碳作戰室(Carbon War Room),目標是找出發展低碳經濟的捷徑。
我們相信最有效的方法是解決「市場失靈」,因為這有助於大幅減碳。我們集合企業家、非政府組織、政府機構和各行業的企業一起尋找機會、成立特別任務小組、並籌集資金,透過群策群力讓現有的解決方案更完備。
同樣的,政府也應召集業界人士、監管單位、金融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匯集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資金,以實現改用替代燃料及再生能源的目標。
20世紀常被認為是「易採石油時代」,是時候改變這個觀念了,因為在地球上取得石油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正面臨找出替代能源的挑戰,這代表我們有機會 發展未來產業,創造真正可持續的財富。但如果我們不趕緊攜手找出替代能源,人類的生存可能受到威脅。正如前哥斯大黎加前總統、也是我尊敬的碳作戰室同事費 蓋雷斯說的:「我們沒有第二個地球。」
(作者Richard Branson是維京集團創辦人)
【2010/08/02 經濟日報】
Source

世界傳真:英經濟衰退 申請大學人數激增

2010-8-01 23:02 作者:葉興台

譯寫■葉興台
由於擔心英國經濟前景,很多英國民眾選擇就讀大學。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衛報等媒體報導,今年秋季英國申請就讀大學的人數,比去年的歷史紀錄還要多12%,但因申請人數大幅增加,加上英國政府削減教育預算,約3分之1會落榜,未來想就讀英國大學,難度將會提高。

落榜人數隨之增加

英 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越來越多英國民眾因找不到工作,選擇就讀大學,根據英國大專院校入學委員會(UCAS)統計,今年英國申請就讀大學的人數比去年的歷 史紀錄增加了11.6%或6萬8千人,其中包括成人學生和去年落榜今年再次申請的學生,這使得申請就讀大學的總人數超過66萬人,但因申請人數大幅增加, 加上英國政府削減教育預算,約17到22萬人會落榜。
英國大專院校入學委員會表示,今年申請就讀英國大學的海外學生人數較去年增加15%達10萬人,其中來自歐盟以外的學生人數達5萬4,254人,中國就超過9千人,居所有國家之冠。
英國大專院校入學委員會表示,去年共有59萬2,312來自英國和外國的學生申請就讀英國大學,最後獲准入學者僅37萬3,793人,約22萬人落榜;今年共有66萬953人申請就讀英國大學,預估落榜人數在17至22.5萬人,包括成績不符標準的10萬人。

中年人也來讀大學

數據顯示,英國越來越多成年人申請就讀大學。申請就讀大學中年逾40歲者增加23%,顯示經濟衰退已對中高齡人士造成壓力。就性別而言,申請就讀大學的婦女增加12%,男性增加10%。
與申請就讀大學人數激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正在大力削減財政赤字的英國政府,要求所有公立大學只能比去年多招收1萬人,而且未來幾年補助大學的預算將削減約10億英鎊(台幣468億元),包括今年的2億英鎊。
為了減少開支,英國各大學可能會採取大班代替小班教學、不再開設無利可圖的課程等措施。
英 國大專院校聯盟(UCU)秘書長沙利.亨特(Sally Hunt)表示:「當其他國家增加大學入學人數,提高本國在高科技競爭力的時候,英國政府卻反其道而行,因此很多人認為,英國將出現迷失的一代,這並不是 危言聳聽。剝奪這麼多人上大學的機會,令人感到可恥,削減大學預算的決定,將使英國面臨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的問題。」
英國大學智庫Million+主席雷斯.艾伯頓(Les Ebdon)呼籲英國政府增加對大學的補助,讓大學增加更多入學名額。他說:「如果今年很多符合資格的學生無法獲准入學,這將是人才的一大浪費。」
Sourc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