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2

盛世收藏 藝術市場泡沫成形

  • 2011-04-03
  • 旺報
  • 【文/陳慶祥(資深藝文工作者)】
      這是個令人驚奇的數字。今年3月初,英國一份調查報告說,中國已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但到了3月21日,全球藝術品研究公司 artprice,其執行長Thierry Ehrmann公布,根據他們的調查,2010年的中國藝術拍賣市場,不僅超越英國,也超越美國了!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藝術品拍賣交易市場。

     高成長 印證龐大資金
     根據artprice的分析,中國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從第3名的位置「超英趕美」,坐上了全球第一大藝術品拍賣市場,這無疑讓人們驚 奇。artprice的詳細報告,4月份就會出爐,若根據中國雅昌網的統計,中國藝術拍賣市場,2010年締造了573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而在 2000年,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不過僅12.5億元人民幣。10年時間,從12.5億到573億元人民幣,這是4500%的飛躍成長!

     藝術品收藏這塊迅速坐大的市場,就跟著中國飛躍的經濟實力,一起向世人昭示著中國市場的「盛世收藏」。當然,這中間最關鍵的,即是這塊市 場裡的拍品,包括器物雜項、書畫法書到當代藝術,其中的最大買方,就是大陸自己的資金。而瓷雜法書這塊其中最大的主流市場,正是完全有別於西方藝術的東方 文化藝術。在經濟地位提升的同時,中國大陸的買家,用另一種聲音宣示了自己的收藏觀。

     當然,除去有200年歷史於香港設立拍場的蘇富比與佳士得,中國的拍賣行昔年最被人詬病的,即是交易的不透明。其中,包括作價、協同炒作 的各種方式,充斥著拍賣場,也使得拍賣場成為最不透明、人為因素占最大比例的交易市場。但十年之間,從12億人民幣到近600億人民幣,這樣龐大的數字, 至少證明有龐大的資金於此進出,並且確實有收藏家、投機炒家,從中攫取暴利。從2009年開始,「億元時代」(人民幣),就成為不少人士喊出的拍場名詞, 當時,有6件精品到了這樣的超級高價;但到了2010年的拍賣場,從瓷器、古書畫到近現代書畫,達21件拍品一舉跨過億元門檻大關,「億元時代」已然來 臨。


     億元時代 來臨
     從香港蘇富比以約2億2千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出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胡蘆瓶》,到中國嘉德以1億752萬元人 民幣拍出的李可染《長征》,到北京保利以1億3664萬元人民幣成交的北宋《宋徽宗御製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無數的頂級成交拍品,交織而成一幅 盛世收藏的大好畫卷。

     從過去單純以收藏家為主的買方結構,現在各方勢力都湧入了這塊市場,包括以投資獲利為目的藝術基金、投機炒作的炒作集團、各大企業、機構 投資人、基金會、新富…,從山西煤老闆到溫州炒樓團,形形色色不一的買家進入,使得這塊市場生機萌動。只要中國的經濟成長依然一片大好,「盛世收藏」的氛 圍,就會使得以「真、精、稀」包裝的藝術品市場,有別於在一片通膨壓力下的其它「商品」,成為部分資金鎖定的購買對象。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去年底公布的2011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中國經濟成長率,以達9.6%的高成長,遙遙領先歐美與其它開發中國 家。例如,歐美先進國家的平均經濟成長率不到3%,而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平均約為6.4%,強勁的經濟實力,就是盛世收藏的底蘊。更加上,中國大陸現在 面臨強大的通膨壓力,在政府打房的政策下,股票市場已然反應高成長,已呈現停滯的牛皮現象時,規模相對較小的藝術市場,就成為資金湧入的標的之一。

     難用 以往收藏標準檢視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然不能用過去風雅的收藏市場來檢視,她,已經蛻變成一個混和了風雅、品味、報酬、地位、投 機、風險於一身的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有中國強勁的經濟成為為後盾,但藝術品收藏市場,已然成為各方勢力糾結交錯的場域,新手藏家貿然踏入,若非單 純的喜好而以投資獲利為目的,很可能嚐到「天堂」與「地獄」的反差滋味。

     投機的程度,從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今年初發行的一檔「藝術資產」,就能見識到藝術品市場成為賭場的模樣。一位二線的天津區域水墨藝術家 白庚延,其兩幅作品《黃河咆嘯》與《燕塞秋》,各訂價600萬元人民幣與500萬元人民幣,然後以「一元」為一單位,最低的認購門檻是「一千元」。藝術 品,就像是股票。而且,短短三個月,居然市值暴漲17倍!這樣的市場,絕對是正在形成的大泡沫。

     對比拍賣會的熱潮,文交所這類將藝術品包裝成股票的交易方式,是更明顯的投機。在這塊魅力迷人的市場,要讓人們不心動,難。於是,中國藝術品不斷刷新紀錄的狂潮,顯然,還會持續進行中。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