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6

More than 10m people could get tax rebates after HMRC errors

Cases of incorrect tax payments pre-date March 2008

ments pre-date March 2008
HM Revenue and Customs form
 
The first letters from HM Revenue and Customs (HMRC) are expected to arrive on doormats tomorrow. Photograph: Faiz Balabil/Alamy
More than 10 million people may be in line for a tax rebate due to errors in the HM Revenue and Customs tax code system.

The Treasury has already announced that 4.3 million people are set to receive a rebate because they have paid too much tax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But historic errors may have resulted in a further 5.8 million people overpaying income tax before March 2008.

Tax officials have identified £3bn in overpaid tax from the years before then, in addition to the £1.8bn of overpayments in the past two years, according to the Daily Telegraph. It said the HMRC has 18.2  million "open" cases of incorrect tax payments pre-dating March 2008.
HMRC hopes to repay at least some of that money over the next four years, the paper said. On Saturday, the Treasury said nearly 6 million people in the UK are to be told they have paid the wrong amount of tax in the past two years, with some facing bills of up to £5,000. The further errors identified since then could add a further 7.7 million people to the total number affected.

Around 1.4 million people are due to be told they owe an average of £1,400 because of errors in HMRC's calculations of the pay as you earn (PAYE) tax system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They will have their tax code altered next year to retrieve the money, which on average should be £1,428. The errors were identified by a new computer system that found widespread underpayments by employers through the PAYE system, which total about £2bn.
Employees who moved jobs or accepted company cars or cash benefits from their employer were the most likely to be caught by the system. The 4.3 million people set to receive a rebate because they have paid too much tax in the past two years are expected to receive an average of £418.

The first letters from HM Revenue and Customs (HMRC) are expected to arrive on doormats tomorrow.

It is believed that in some cases individuals may have both underpaid and overpaid, and the amounts could cancel one another out. In some cases, HMRC will consider writing off demands where taxpayers can demonstrate that they provided all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calculate their tax correctly.

The problems arose because at the end of each year HMRC manually checked that the amounts deducted in tax and national insurance by employers using the PAYE system match up with the information held on their records. Those checks have now been computerised.
Source

如果你的薪水是別人給你的,你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理財專家給薪水族的忠告

(如果你需要拿錢回家養家,那麼一定要遵守。如果有人養你,則另當別論)
**如果你的薪水是別人給你的,你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完全沒有影響,缺人找人,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近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
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

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
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原則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想想看, 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
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想起詹老師說過的,錢只是一個工具,讓您換得食物、衣服、車子、房子、休閒育樂…換得「成就」…而「成就感」必須從個人所做的學習與事物中得到價值和肯定..

原則2:不要害怕換工作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感,何妨就換工作?
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
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稱職的表現,對雇主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但站在生涯規劃的觀點,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份工作,而 是下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尤其如果已經三十歲以上,更應該將目標放在提早規劃四十歲以後的人生,就會知道自己該做好什麼準備。

原則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
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
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
更值得思考的是 --- 這份工作你能做多少,或是說 ---
老闆會讓你做多久?然後呢?

原則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
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
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
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
充實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無可替代,或者在風險控管下,掌握機會自己創業,才是M型社會生存王道!

原則5: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
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讓自己從盲目工作中抽離出來。
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
說真的,在老闆的眼中,你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面對現實吧!

原則6:遠離辦公室政治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
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
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意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家庭。
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而活
已上精闢的見解與大家共勉之~~想想若我們離開公司還剩下什麼??

哈佛管理世界中有這樣一篇小文

一:沉穩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和遭遇。
(3)在徵詢別人的意見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講。
(4)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
(5)重要的決定儘量有別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發佈。
(6)講話不要有任何的慌張,走路也是。

二:細心
(1)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
(2)對做不到位的執行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癥結。
(3)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
(4)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
(5)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隨時隨地對有所不足的地方補位。

三:膽識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詞句
(2)不要常常反悔,輕易推翻已經決定的事。
(3)在眾人爭執不休時,不要沒有主見。
(4)整體氛圍低落時,你要樂觀、陽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為有人在看著你。
(6)事情不順的時候,歇口氣,重新尋找突破口,就結束也要乾淨俐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夥伴的人變成對手。
(2)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不要斤斤計較。
(3)在金錢上要大方,學習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4)不要有權力的傲慢和知識的偏見。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應和別人分享。
(6)必須有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誠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說了就努力做到。
(2)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掛嘴上。
(3)針對客戶提出的"不誠信"問題,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聰明,要不得!
(6)計算一下產品或服務的誠信代價,那就是品牌成本。

六:擔當
(1)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先從自身或自己人開始反省。
(2)事項結束後,先審查過錯,再列述功勞。
(3)認錯從上級開始,表功從下級啟動。
(4)著手一個計畫,先將權責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當。

英國經濟大增背后的隱患

2010年 09月 06日 00:00    中國窗
 
    英國國家統計局將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預測由1.1%上調至1.2%。新的預測數據顯示,建造業增長特別強勁,增長幅度達到8.5%,為自198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速。
    然而,最新的估計數據亦提供了按開支成分劃分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分類,顯示復蘇勢頭不如整體數據所示般強勁。次季最終需求僅增0.2% 在第二季度的增長率1.2%中,只有0.2%來自實際的最終需求。1%來自存貨的重新增加,這是企業在衰退期間經過連續大幅削減存貨之后常見的情况。存貨 周期對增長的貢獻非常短暫,因此施羅德投資預期第三及第四季度的增長將顯著放緩。
    另外,英國家庭消費表現意外強勁,家庭消費信心有復蘇之勢,加上現金流增加及債務水平下降,對促進消費有一定作用。近期英國工業聯合會的配 售調查報告為此觀點帶來支持,該報告發現夏季期間零售行業的增長十分強勁。家庭開支的回升顯示,消費者可能對自己的財務狀况更有信心,并可能會減少在衰退 期間增加的存款數量。
    最后,貿易净額未對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令英倫銀行及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均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英鎊貶值將有助提升英國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競爭力。
    整體而言,強勁的整體數據主要是由於去年的基數太低所致。第二季度的最終需求僅增長0.2%,顯示一旦存貨周期的短暫影響消退,增長將再度 低於趨勢。尽管施羅德投資預期增長將會放緩,施羅德繼續認為出現雙底衰退的可能性極低,特別是由於家庭消費方面似乎已重拾升勢。
Source
   

EEF:英國三季製造業擴張速度創紀錄高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09-06 08:20:24 
 英國工程雇主聯合會稱三季度報告銷售攀升的制造企業數超出報告下滑的企業數33%之多,創記錄最高水平,此外其上調了2010年全年工業產值增速預期。  

綜合媒體9月6日報導,英國工程雇主聯合會(the Engineering Employers Federation)和英國德豪會計師事務所(BDO Stoy Hayward LLP)聯合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英國三季度工業產值增速因出口需求激增而創紀錄高點。  報告顯示,稱銷售在截至9月3個月里增長的制造企業數量比稱銷售下滑的企業數高出33%,二季度時該數字為30%,這同時也是報告自95年創立以來的最高讀數。此外一項出口相關指標讀數也創紀錄新高。  

盡管英國經濟在二季度創2001年以來最快增速,但近期數據卻顯示增長可能趨於放緩。上周(8月30日當周)報告顯示制造業、服務業以及建筑業的增長都在8月減弱,這將令央行官員在擴大貨幣刺激政策抑或退出刺激政策方面愈加陷入兩難境地。  

EEF首席經濟學家Lee Hopley稱,“復甦看起來確實在繼續,且其背后似乎也有一些動能,對未來三個月而言,情況相當樂觀。雖然訂單正不斷增加,但還不能說整個2011年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存在。”  該機構預測,占國民經濟13%的工業產值將在2010年增長3.7%,這超過了其6月時增長3.5%的預期。此外該機構還將2010年經濟增速預期從1.1%上修至1.5%,其稱制造業增速將在2011年放緩至3.2%。  (張萌 編譯)
Source

英利率 2012年可能急升

英格蘭銀行本周預料將維持基準利率在0.5%的水準不變,但愈來愈多專家預期,英國央行一旦開始升息,漲速可能會相當快。
英格蘭銀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 (MPC)本周四 (9日)舉行會議時,在權衡復甦搖搖欲墜與通貨膨脹升高的風險後,預料仍將連續第18個月維持利率不動。
包括央行總裁金恩在內的MPC成員一再重申,雖然委員會很想把利率帶回比較「正常的」水準,但這樣的時機尚未到臨。
經濟學家預期,英國利率最快也要到明年相當晚的時期才會調升,不過他們認為,一旦MPC認定緊政策的時間已經降臨,升息的動作可能會很快。
Investec公司的經濟學家菲利浦‧蕭說:「MPC希望提醒所有家庭與企業,利率不會無限期地維持在幾近於零的水準,以為利率不會升高而大舉借貸,是很危險的事。」
MPC本周集會時,將會仔細衡量英國最新的經濟數據。英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達1.2%,比預期水準強勁甚多,但下半年的成長預料會減緩下來。
Markit/CIPS上周公布的採購經理指數顯示,服務業、製造業與營建業的成長速度8月都已減慢。調查並且反映,英國第三季的成長率可能減到0.5%。
鑑於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前景都相當不明朗,一般預料MPC在確定復甦會穩健延續之前,不致貿然行動。

【2010/09/05 聯合晚報】

中國模式

宋魯鄭
模式有兩種:成功的模式和失敗的模式。前蘇聯就是失敗模式的代表。“華盛頓共識”是一個成功的,但遇到重大挫折、急待自我調整和完善的模式。那麼什麼是衡 量一個模式成功與否的標準呢?第一位的應該是經濟。只有經濟成功的模式,才能算的上是好模式。當然經濟成功不是充要條件,許多資源性國家經濟也很成功,就 不在此討論行列了。

中國模式成為全球研究的顯學,自然和中國的經濟奇跡密不可分的。短短三十年,中國就成為當今世界全球第一大貿易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唯一超級大國 美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比其他各國的總和還要多。不僅如此,這三十年間,四億中國人擺脫絕對貧窮,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先例。其他的資料還 有: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中國連續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中國的糧食產量以4.13億噸力壓美國獨佔世界鼇頭,甚至幾乎是名列世界第三、另一人口大國印度的兩 倍,名列第五法國的六倍。肉類產量(7400萬噸)是名列第二的美國的兩倍,法國的十二倍多。水果蔬菜超過5000萬噸,是位列第二印度的4倍多,美國的 7倍多。鋼產量突破五億噸,超過全球十大產鋼國的總和,是美國和日本的 五倍,是不折不扣的巨無霸(1980年中國僅是日本和美國的三分之一)。經濟界向來有“石油是工業化的血液,鋼鐵是工業化的脊樑!”一說,正是在這個基礎 上,中國的汽車銷售量也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實際上,中國已有210項工業產品位居世界第一,包括電視、手機、電腦、啤酒、自行車、化工 產品、機械製造等等。不僅如此,根據法國《財經》(CAPITAL)提供的資料,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力壓美國、德國和日本,高居世界第一。總額是法國的 3.5倍。

當然,中國模式之所以被稱為奇跡,是因為和歷史上其他國家崛起相比,中國沒有對外掠奪、殖民,沒有戰爭,完全是和平崛起。中國和各國不是零和,而是雙贏。 對於西方發達的國家來講,中國成功讓西方實現了產業轉移。對於發展中 國家,中國的崛起一方面打破了西方對製造業的壟斷,可以使大量的發展中國以更低和合理的價格購買到需要的工業品。這裏舉一個例子。法國電信在非洲提供的服 務極為高昂,使得手機成為高檔奢侈品。而當華為進入後,在同樣甚至更好的條件下,讓非洲得到了適合其消費能力的電信服務。另一方面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在資源 銷售上的定價權。打破了西方過往對原材料等的壟斷定價權。

中國奇跡的另一個方面在於創造奇跡的難度。眾所周知,中國模式不僅僅面臨著社會轉型的挑戰,更有經濟轉軌的困難。對於經濟轉軌之難,西方理論界有這樣評 述:如同把一個閹割的動物再還陽。本來一個國家的社會轉型就是極為“艱難和高風險的一跳”,更別說還要同時進行經濟轉軌。改革之初,對於剛剛擺脫文革束縛 的中國,極左和極右都仍然有很大的市場和影響力。再考慮到中國五千年傳統的包袱----魯迅曾言:在中國,搬一張桌子都需要流血,實現現代化的轉型幾乎是 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對於中國改革之難,西方有這樣的評論:這如同在一枚硬幣上讓一艘航空母艦進行一百八十度的轉向。然而,中國竟然奇跡般的做到了。

中國奇跡的最後一個因素是其規模。西方模式五百年來,創造了輝煌的工業文明,推動了人類的全面發展。但其代價也是極為沉重:南美的種族滅絕、文化滅絕、非 洲的販賣黑奴、全球的殖民和掠奪、環境惡化、核威脅。任何效仿西方的後起國家,立即通過同樣的方式進行擴張,又導致了無數大小戰爭,直至幾乎毀滅人類文明 的兩次世界大戰。儘管付出如此代價,西方模式僅僅解決十億人的發展問題。以西方為榜樣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仍然處於貧困當中。而中國模式涵蓋的人口高達十三 億。人類歷史上還從未有這樣規模的國家實現現代化。西方現在把自己的模式包裝成普世價值,如果從覆蓋的人口角度講,中國模式比西方模式更具有代表性,全球 性和普世性。

不過對於中國自己來說,這個奇跡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經濟上的巨大成就,更根本的是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結構。今天的中國不再是一個傳統社會,一個農業社會,而是 一個商業社會,工業社會,而且幾乎和全球同步進入資訊社會。中國也終於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而且從大歷史的角度講,正是由於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 中國也終於打破朝代更替、自我迴圈的發展演變模式。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的崛起真正是“幾千年未有之變局”。

現在中國模式已經得到全球的認可,特別是全球經濟危機,中國一枝獨秀,不僅率先擺脫危機,而且還帶領全球走出危機。今年德國經濟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回升,但 都認為只不過是中國奇跡的組成部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復蘇)以及強烈需求拉動了德國經濟。他們唯一的擔憂是對中國依賴過大帶來的可能風險。就是和中 國貿易量並不大的法國也把經濟增長無力的原因之一歸於中國(的經濟放緩)。

然而,中國奇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現在的研究可為蔚蔚大觀,呈一時之盛。從國民性的角度認為,中國勤勞、節儉,儲蓄率高,從而為投資積累和提供了巨大資 本。從全球化的角度又認為,中國具有龐大的廉價勞動力,是人口紅利效應,因此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得以成功實施,並成為全球化最大的贏家。從國際關係的角度 認為,中美在 七十年代的關係改善,導致中國打開國門,吸引了大量的國外投資和抓住西方產業轉移的機會,成為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從比較經濟的角度講,認為中國 放棄計經濟實行市場經濟,是中國成功的關鍵。有的研究者更細緻于具體的經濟、社會措施,如認為國有土地有償出讓是中國奇跡的根源,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功,等 等不一而足。但根本上是中國政治體制在符合國情基礎之上進行的不斷演變和調整,是中國傳統文化理性實用主義的再現。

換一句話說,就是中國的傳統與市場經濟、城市化、全球化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的傳統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百姓的勤勞、節儉。二是政府的 主導性作用。特別是第二點,研究者越來越取得共識。2009年年底,耶誕節前夜,法國時事週刊《視點》以八十頁的規模推出中國特刊,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 西方價值觀說教,完全從客觀的角度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對於中國的成功,則通過對漢學家Cyrille J.D JAVARY先生的採訪,做如是說:“中國兩千多年來,被單一政黨領導。以前中國的領導階層是文人儒臣,現在是中國共產黨。在古代中國的國家科舉制度,選 拔了當年國家的最優秀人才,並通過一系列嚴格的遴選、任命制度,為國家選備人才。其對“共產黨”一詞的理解也頗有新意:“共”代表“共同的,給所有人 的”,“產”字,表示“產能,或者‘生產方式’”,“黨”字,代表“政黨”。在1921年創立共產黨的時候,就將它定義為:“為全民謀求共同生產方式”的 政黨。今天,我們甚至也可以理解為,“領導中國為全世界生產產品的”政黨。來自德國的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德國埃森高級人文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斯拉沃熱• 齊澤克,也認為“中國之所以發展得如此地快,不是因為其脫離了威權主義的統治,相反,而是由於這種威權主義統治所帶來的。”事實上離開一個這樣的政治核 心,中國模式就無法談起。

所以我一向認為,中國模式雖然很成功,但卻很難被他國複製(其實西方模式也一樣,大量向西方取經但卻失敗的第三世界國家就是例證)。原因就在於很難找到一 個如此勤奮節儉的民族和強勢的政府。更何況中國的模式如此之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模式怎麼能被其他國家所效仿。當然唯一比較接近這些條件的是日本:政 府強勢,民眾勤勞。但日本的規模卻遠遠無法和中國相比。

現在海內外華人最為擔心的是中國模式是否有可持續性。在我看來,哪怕從常規的角度看,至少二十到三十年中國仍可保持一枝獨秀般的高速增長。

第一中國的城市化剛剛接近50%,還有相當長的增長空間。而城市化對經濟的拉動是全方面的,也自然包括房地產。第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 消費,仍然有相當的空間。中國儘管經濟總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二,基礎設施方面無論高鐵,還是高速公路,中國增長的幅度都是世界最前列,但卻遠遠沒有達到西方 今天的水準和規模。這就是為什麼面對2007年的經濟危機,中國可以迅速實施4萬億元投資,道理就在這裏。至少在我看來,投資這駕馬車也還應該有三十年的 用武之地。消費的情況頗類似於投資。三十年來,消費不振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隱憂。而且一直是通過全球化的貿易也就是外需來解決。目前中國的消費比重僅占 GDP的35%,甚至都低於亞洲的50%和發達國家的60%至70%。但從另一方面看,也同樣表明內需的空間極為龐大。2009年在進出口貿易萎縮的情況 下,消費竟然增長了15.5%就是明證。中國只要出臺合適的刺激政策(如汽車行業下調稅費,家電下鄉),同時逐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中國的消費將也會保持 至少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長。而西方這種消費拉動性經濟到現在也已經沒有多大的提升空間了,相反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 說的:美國需要減少消費,增加儲蓄。至於進出口貿易,現在就斷言中國的出口黃金時代就宣告結束未免過早。由於中國巨大勞動力以及勤勞國民性,就是考慮到人 民幣未來升值的因素,其競爭力也將長期維持。而隨著中國產業升級,高新技術出口的競爭力將會更加明顯。現在的高鐵就是一例。融合了巨額資金、高端技術和龐 大規模人力的大型民用飛機,中國一旦技術成熟,其競爭力在世界上也是無人能企及的。當然,中國節儉的國民性(政府和個人都有巨大儲蓄)不僅可以提供龐大的 投資資金,更可規避風險。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無需借債,而西方都是停靠發行各種債券。特別需要指出一點的是,中國的消費理念相當健康。2009年中國銷售 1600萬輛汽車,首度超過“汽車王國”美國高居全球榜首。但這1600萬輛汽車中,銀行貸款所占的比例僅10%!而美國是80%!這就是中國經濟為什麼 遠比西方健康的原因。目前世界各國債務占GDP總量的比重,日本第二為195.5%,義大利第七為104%、加拿大19為68.5%,法國22位64%, 德國24位63%,美國26位61%,印度31位58%,英國50位43%,中國則是102位僅18%!!

中國模式雖然取得輝煌成功,但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如腐敗、貧富差距、環境污染、層出不窮的礦難、食品、藥品衛生。但這都不能成為否定中國模式的理由。

首先,從人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都出現相同的現象。無論是美國、英國、法國這些傳統發達國家,後起的日本都是如此。美國的礦難、腐敗、 食品衛生在一個世紀以前,也同樣是觸目驚心、此起彼伏。當時競選連任的希歐多爾.羅斯福總統(是和華盛頓、林肯並列的四大總統之一)被媒體揭發收賄,他立 即 承認,但表示這不是勒索和敲詐。於是便得到諒解獲得連任,足見當時腐敗之氾濫。英國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還發生倫敦大霧這樣極其嚴重的污染事件,造成數千人 死亡。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是通過經濟發展,一是通過健全法制。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人均GDP七千美元是一個國家環境從惡化到好轉的轉捩點。

其次,就是到今天許多問題,發達國家仍然解決不了。比如貧富差距。國際上公認基尼係數超過0.4就超過警戒線,易引發社會動亂。中國固然超過,發達至此的美國也同樣超過。甚至香港這種單一的城市經濟區,基尼係數竟然超過0.5!

第三,與同為轉軌國家的印度、俄羅斯等 相比,中國的表現無疑要遠遠優於。根據總部在德的透明國際2008年資料,中國腐敗程度列72位,印度85位,俄羅斯147位。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俄 羅斯的腐敗曾達到極度瘋狂和完全失控的程度。當然印度和中國差距最大的是民生:儘管印度擁有全球最大的耕地面積,但根據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食品政策研究 所發佈的饑荒指數,印度排在88個國家中的第66位(中國第15位),而凡是倒數30位的國家,都是饑餓嚴重存在而迫切需要首先解決的國家。與此相印證, 在聯合國公佈的全球貧困人口中,印度又以4.5億高居榜首。儘管印度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饑荒,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印度多年以來仍然是糧食淨出口國,而且政 府還提供大量的補貼用於鼓勵出口。因此,儘管印度是一個實行免費醫療的國家,但是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體現兒童生活狀況最重要的指標“五歲以下兒童夭折率 ”,印度為76‰,高居全球49位(死亡人數越少名次越靠後,中國24‰,101位,美國8‰,151位)。而其原因,就在於饑餓造成的營養不良!印度兒 童低於正常體重的高達43%(美國2%,中國7%)!而其新生兒死亡率竟然是朝鮮的兩倍還要多!(印度為54.63,朝鮮為23.29—均為每千人)

最後,談一下西方的腐敗。根據法國著名媒體人鄭若麟先生的分析,西方的腐敗分為三種:一是公務員腐敗、二是經濟腐敗、三是政治腐敗。前兩類腐敗,法國打擊 的十分有力和有效。這些均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對於政治腐敗,則往往網開一面。如被稱為能炸毀共和國無數次的拉法艦案。儘管合同上注明不得要求回 扣,但最終法方卻向臺灣索 要五億美元傭金。在審理了十多年後,卻由於國防部以國家利益為由拒絕公開檔案,所有犯罪嫌疑人當庭釋放。最近衝擊法國整個政壇的貝當古夫人案也是一例,而 且直接涉及法國總統薩科奇。正在被調查的勞工部長韋爾特,被發現他的太太擔任貝當古夫人財務的管理。簡單說來,西方是只打蒼蠅,不打老虎。但由於蒼蠅和民 眾生活密切相關,蒼蠅沒有了或者少了,自然會令百姓感到社會相當廉潔。這一點,非常值的中國借鑒。

所以在我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些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眾所周知,亞洲最廉潔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新加坡和香港。它們的共同點是:富裕、法制完善、 華人社會。香港和新加坡做的到的,中國自然能夠做到。當然未來,中國模式會如何演變,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初期的自由資本主義演變到現在完全不同的福利資本 主義這一先例,會給我們以啟發。Source

信心不足成英國經濟復蘇一大隱憂

2010年09月06日 06:26證券時報
據英國特許會計師學會8月下旬公佈的調查,第三季度英國企業信心降到此次經濟危機發生以來的最低點,僅為21.5%,明顯低於第二季度的25.5%。雖然有57%的企業認為經營前景看好,但約有五分之一的企業認為前景不妙。

與此同時,英國近一半的家庭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雖然8月份英國家庭財政指數從前一個月的37.2升至37.9,但距離50相差甚遠,而50才是表明英國家庭財政狀況是否改善的“分水嶺”。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將近一半的家庭認為其財政狀況會“惡化”。

信心看起來虛無縹緲,抓不住摸不著,但在當代經濟中,它卻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20世紀40年代,美國密歇根大學的調查研究中心為研究消 費需求對經濟週期的影響,首先編制了消費者信心指數,隨後歐洲一些國家也先後開始建立和編制消費者信心指數。目前,有關家庭消費和企業經營的信心指數,已 成為經濟學家和決策者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

英國經濟在經歷長達6個季度的嚴重衰退後,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復蘇。雖然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環比經濟增長速度只有0.4%和0.3%,但 第二季度環比增速達到1.2%,為近幾年來最快。然而與此同時,企業信心和消費者信心不但沒有改善,反而下降,這一反常現象確實發人深思。

實際上,只要看一看英國第二季度發生的幾起重大事件,對這一“反常”現象就不難理解。一是5月12日,英國工黨競選連任失敗,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聯 手成立的戰後第一個聯合政府,幾乎全盤否定了工黨政府的經濟政策,確立了以削減財政赤字為核心、以大幅削減政府開支為基本手段的經濟政策。二是6月22 日,英國新政府公佈了一份緊急預算,把減少福利開支和提高消費稅等計劃具體化。

根據英國新政府的緊急預算,到本屆政府結束的2015年,每年將砍掉320億英鎊政府開支,其中包括各政府部門、福利計劃、教育、醫療等重要方面的開支。同時,從明年初開始將銷售稅從目前的17.5%提高到20%。這一措施可望每年為政府增加收入110億英鎊。這也是英國政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採取的規模最大的削減財政開支行動。

雖然從長遠來說,上述政策的實施對英國經濟穩定發展有利,但在世界經濟總體狀況欠佳、英國經濟復蘇尚處於“初級階段”的眼下,新政府採取措施的時機 是否妥當,廣大企業和消費者無疑是有疑慮的。近來在英國,經濟增速將放慢和削減政府開支將打擊低收入家庭的分析屢見報端,失業率將因公職崗位大幅砍減而上 升的警告不絕於耳。以上種種,都成為導致英國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不足的原因。

民眾信心不足已成為英國新政府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因為信心不足將束縛企業投資和家庭消費,使本就步履蹣跚的經濟再失去部分動力。
(據新華社電) 

英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將放緩

保羅時報綜合報道
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英國官方修訂的統計數據顯示,英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達到9年以來的最高點。經濟學家現在爭論的焦點在於英國經濟只是會放緩增長到0.6%的趨勢,還是會在更嚴峻的全球經濟衰退下直線滑落。
英國建築業的回升將國家統計局最初估算連續三個月的1.1%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提高至1.2%。在該項利好消息發佈之前,英國8月零售和工業訂單報告就已表明英國並未喪失從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恢復的動能。
然而,英國經濟復蘇仍十分緩慢。經濟學家們在最新的數據中也看到了英國經濟未來的風險,並紛紛表示,儘管工業生產在第二季度增長了1%,服務行業上升了0.7。然而,經濟增長仍需依賴於消費者、政府開支、還有企業在經濟衰退後重建的庫存水準,而這些部份都有可能在下半年減量。
分析師稱,英國第二季家庭消費比經濟衰退剛開始時增長了1.1%, 政府開支也在第一季度不超過1.5%的增長基礎上提高了0.3%,但預期兩者都將會受接下來的財政緊縮政策影響而不會保持現有的增長。此外,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零貢獻也反映了英國沒有辦法依靠出口帶動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