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

彼得杜拉克談自我經營

自我經營

1999


幾百年後,當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可以從長遠的角度來撰寫時,我想非常可能,在那個時代的史家眼中,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科技。不是網際網路。不是電子商務。而是人類情況前所未有的改變。有史以來第一次,我是真的說第一次,有非常大量且數字不斷增加的人有了選擇的餘地。他們第一次必須經營自我。而我要說,我們對這種狀況完全沒有準備好。

各位當中有不少人很貼心的,在這次演講前把問題先傳給我,我非常感謝。可是這二十八個問題當中,沒有一個提到經營自我。它們全都著重於:「我該如何與別人相處?」「別人該如何對待我?」「如何讓自己更受到重視?」沒有一個人問:「我應該怎麼培養自己?我應該如何了解自己?」這倒也不足為奇。在整個歷史上,幾乎沒有人有過選擇餘地。

直到一九○○年時,即使在最先進的國度,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子承父業,那還要運氣好。當時只有向下的流動,沒有向上的流動。如果你的父親是小農,你也是小農。如果他是工匠,你也是工匠。如此類推。如今突然有非常大量的少數人,並且人數在增加中,可以做選擇了。

更有甚者,他們可以擁有不止一種事業。在我看來,人們當前的工作壽命接近六十年。一九○○年時,你只有二十年。事實上,我們的工作壽命增長得比整體壽命快很多。這當中最先會出現的現象之一是,很快的我們將不再認為退休是工作生涯的終點。退休年齡可能甚至會比過去早一點,但是工作生命卻會持續下去。有人預測在未來二十五年內,即使在美國,大多數人將繼續工作到七十來歲,也許不是做某家公司的全職員工,而是臨時人員或兼職人員。

這部分是基於經濟需要。我的孫子女不會願意把收入中的百分之三十五,拿來扶養完全具有工作能力的老人家。無論你在退休帳戶裡存了多少錢,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夠不靠一些額外的收入來過活。

不過知識也讓我們有了選擇餘地。

當我在高階管理課程上對學生講課,他們都是成功人士,平均年齡四十五歲,每一個都說:「我不打算在目前的工作上結束我的事業生涯。」他們個個表示:「我最底下的抽屜裡有一個名片盒,裡面有一旦我想要換跑道時,會去聯絡的二十個名字。我每隔兩個月打電話給他們保持連繫,以備我想另謀發展。」那不是因為他們不滿意目前的雇主。反而他們會說:「現在這家公司需要好的有機化學師。但是我看得出來,在幾年內我們的產品和市場會改變,到時候他們對於像我這類的人就不需要了。我也不願意只是坐在那裡看公文。」

所以我們首先必須學習了解自己。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當我問我這些學生:「你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嗎?」幾乎沒有一個人知道。「你們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以便充分享受自己長才的好處嗎?」連問過這個問題都沒有一個。相反的,他們大多以自己的無知為傲。有那種專門負責人際關係的人,對於看不懂資產負債表感到極為自豪。然而如果想在今日的環境中成功,你一定要看得懂資產負債表。另一方面,有會計師對於自己無法與人相處,也是同樣感到驕傲。這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這應該是感到慚愧才對,因為這種事情可以學得會。學會說「請」和「謝謝」並不困難,而禮貌可以讓你與人好好相處。

接著我問:「你們知道自己是哪一種工作型態嗎?」大部分人知道自己是早起型或者夜貓型。大部分。但是很少人知道自己是閱讀型還是聆聽型。然而這個世界是如此畫分的。如果你想知道,艾森豪為什麼做將軍如此成功,做總統卻如此失敗,原因就在於他的閱讀能力超強,而他的兩位前任總統:羅斯福和杜魯門,是屬於聆聽型。他就堅持想要做聆聽者。可是他聽不進去。他必須用看的。而另一方面,詹森總統像任何國會議員一樣聽力超強,卻完全無法閱讀。他的眼神呆滯;他必須用聽的。艾森豪不知道這一點。

我的學生也很少人知道。我的客戶更是沒有一個知道。然而這會造成極大的差別。你只需要告訴別人:「我是聆聽型的,所以在你把那要命的報告給我以前,請先告訴我裡面的內容是什麼。」或是說:「我是閱讀型的,在你開始滔滔不絕之前,請先拿一、兩頁給我看。」沒有人知道這種區分。

同樣的,很少人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自己是什麼脾氣,自己是哪一種人。他們適合大型組織嗎?我有一個親屬,是我最小的女兒,在一個大組織裡工作。我其餘的家人沒有一個能夠在大組織裡做事。很少人知道這一點。我能夠與人合作嗎?我是獨行俠嗎?我的價值觀是哪些?我努力的目標是什麼?我的貢獻在哪裡?

如同我所說的,這史無前例,唯有聰明才智過人者是例外。達文西有一整本一整本的筆記本,他在裡面對自己提出這些問題。莫札特也懂得這些事情,而且知之甚詳。各位或許知道,他是音樂史上同樣擅長兩種截然不同樂器的唯一一人。他不但是鋼琴大師;也是不可多得的小提琴名家。然而他認定一個人只能精於一種樂器,原因在於要精進琴藝,每天必須練習三小時,而每天沒有那麼多時間,因此他放棄小提琴。他知道這個道理,也把它寫下來。他的筆記本有流傳下來。聰明過人者總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不」。他們總是知道該追求什麼。他們總是知道該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這便是他們超越一般人的緣由。而如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這些。

這種功夫不會很難。關鍵在於學達文西、學莫札特的作法:寫下來,然後加以查核。我並不是在告訴各位什麼新方法,這是十四世紀就有的。關鍵在於每一次你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前,請把預期會發生的狀況寫下來。事後再回來檢討:「做這個決定的結果是什麼?」

記下結果也讓我們易於發現自己的長處。我要指出,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自己的實力。我們會把那些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所擅長的做來必定輕而易舉。所以我們認為,除非得來不易,否則就沒有價值。那是一派胡言。我們也不清楚自己哪裡需要改進,自己有哪些缺點,不擅長的是哪些事情,老天爺沒有賦予是哪些才華。不錯,極端的情況我們會知道。像我不需要別人說也知道,我當不成畫家。我想我兩歲大第一次手裡拿著蠟筆時就知道了。可是這是極端現象。那介於兩邊的中間地帶呢?你不見得真正知道:「某某事情不適合我」。於是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未來三十年內,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必須學習找到自己的定位。

人類史上第一次,我們必須負起經營自我的責任。就像我說的,這很可能是比任何科技來得重大許多的一項變化,就是這種人類情況的改變。沒有人教這種事情。學校不教,大學不教,而且可能要再過一百年,才會有人教這種課程。然而在這段期間,追求成功者會想要做出貢獻,想要過充實的人生,想要感覺自己存在於這個地球上是有意義的。這種人必須學會,在幾年前唯有少數才智過人者才知道的事情。他們必須學著經營自己,增強自己的實力,提升自己的價值。

史上第一次,世上充滿了選擇。當我聽到孫子女談起他們可以考慮的選項時,感覺相當駭人聽聞。簡直是太多了。在老家,當我出生時,毫無選擇餘地。如今,不到一個世紀之後,人們卻必須決定:我應該如何選擇,理由是什麼?我適合做什麼事情?我適合朝哪個方向發展?」

這對社福部門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也就是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在非營利機構擔任志工。我企業界的朋友總是拿著為員工規劃的龐大培訓計畫給我看。我對那些東西非常不看好。因為我看到組織裡,尤其是大企業組織,員工真正有長進的都來自在非營利機構擔任志工的經歷。在那些機構裡,你負有責任,你會看到成果,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我們談論企業的社會責任已經談了很久。我希望很快的我們便會開始談到,非營利機構是讓企業負起社會責任的絕佳機會。那是企業讓員工去替教會或者女童軍擔任志工,藉以訓練他們的機會。這些地方是組織裡的知識工作者能夠真正發現自我,並且真正學習經營自我的所在。

取自對彼得杜拉克非營利機構管理基金會(Peter F. Drucker Foundation for Nonprofit Management)(現為領導學院 (Leader to Leader Institute))於洛杉磯舉辦的某次會議上的演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