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6

留學英國方鴻漸式生存 高消費是為了混圈子

据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未來前途一概不想,工作掙錢絲毫不愁,全仰仗老爸老媽鋪路開道。
“到了歐洲,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听几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銀行里只剩四百多鎊,就計划夏天回國。”60多年前出版的錢鐘書小說《圍城》中這樣描述方鴻漸的留學生涯。
但相比近日的部分中國留學生,方鴻漸一定會自慚形穢。
近 日,記者在倫敦各處探訪,向留學生、校方、老師、家長等了解實情,部分事實令人跌破眼鏡:四天四夜沉迷賭場吃喝拉撒賭盡3万英鎊一年學費生活費;2万英鎊 買輛保時捷開開,1000英鎊買條小狗養養,當季GUCCI包包一個不落,卡拉OK搖頭丸樣樣不少;整天打网游泡酒吧,上館子吃香喝辣,忙簽証周游列國; 考試不過有補考,再考不過自己做張文憑還分文不花;向父母“漫天要价”,不給就以“回國”相要挾;未來前途一概不想,工作掙錢絲毫不愁,全仰仗老爸老媽鋪 路開道。
英國海外留學生協會(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的數据顯示,2008年至2009年在英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留學生47035人,名列英國海外留學生人數榜首,占比15%。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力洪則告訴記者:“2009年在英國的各類學生學者總數超過10万人。”
光怪陸离的生活
已經有多年媒体工作經驗、現正在西敏寺大學研讀新聞學碩士的安琪拉對她的中國同學們頗有微辭,她告訴記者,她的同學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家境好一點的,興趣就在購物;家境一般的就是混文憑,對學業沒有要求,上課時用教室里配置先進的電腦設備用QQ聊天;作業剽竊抄襲、逃課等情況也相當嚴重。經常是一個宿舍派一個代表去上課,如果遇到老師點名就發手机短信叫其他人立刻赶去。”
在安琪拉眼里,大多數人基本不思進取,以少學少花工夫蒙混過關為“原則”。他們都不會主動去接触英國社會和文化,整天在中國圈子里,就是把整套的中國生活方式搬了過來,去中國城買東西、吃中餐,在宿舍里煲湯、在電腦上看中國電視和連續劇,不僅如此,回國頻率也非常高,一有假就往國內飛。
“他們這些人干啥都覺得累,由家里安排的實習,有的去了一天就放棄了。”安琪拉認為,有些留學生的表現,拖累了整個中國留學生的聲譽。
當 記者問到英國大學的老師對中國學生的表現如何看,是不是有不滿時,安琪拉表示不會,因為英國的大學特別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松散的,“中國學生在 課堂上非常安靜,不參与討論,也不會爭辯,經常是沉默,然后按時交作業,不給老師添麻煩,老師當然會覺中國學生很乖巧。”
剛剛從倫敦大學皇家哈洛維電腦工程系本科畢業的李丹妮向記者介紹說,一般中國留學生比例比較高的學科都集中在管理等課程,像生物醫學、心理學、電腦工程等中國人很少,因為很難讀。英國大學要畢業不容易,但中國學生通過轉學、轉專業等方式,一般最后總能過關。
關 于留學生們平時都忙些什么,流行些什么的問題,李丹妮分析道:“他們也是分類扎堆,基本上從英國高中升入大學的一群人,家里都比較富有,喜歡買個名牌啥 的;從國內直接來英國上大學的或者在國內已經上了兩年大學的“二加二”學生,可能适應相對比較難,讀書之外,也就是看看碟,串串門,吃吃飯,唱唱卡拉 OK;還有就是來研讀一年碩士課程的人主要是流行旅游,一有假期就去歐洲各地轉。”
分別在倫敦學院大學讀電子工程和倫敦大學女王學院讀建筑材料的吳姓姐弟,在英國已經五六年,做石材生意發家致富的父親,給了他們丰厚的經濟支 持,每年除了學費、住宿費,每人還有5万英鎊的零用錢,相當于英國銀行中層經理的年薪。姐姐開一輛寶馬7 系列跑車,弟弟則是一輛保時捷卡宴吉普。在与他倆接触的2天時間里,消費名牌包袋、服飾等的金額數就不會低于1万英鎊。飯桌上談論的也是某某品牌的手表多 少錢,某某人最近買了一個鑽石手机多少錢,什么牌子又出了什么新品等等。當記者問到用父母的錢如此消費心里會怎么想時,姐姐說:“現在我們花父母的錢,將 來他們花我們的錢,一樣的,將來他們只要需要,銀行賬一划就過去了。”
弟弟剛來倫敦的時候,經常去賭場,半年里輸掉80万元人民幣。現在已進入大 三的他,還會偶爾去那里“報到”一下。“我們還不算花得多的,我圈子里的朋友還有一天就花2万英鎊的。”這位弟弟的所謂朋友其實就是他的同學, “我的朋友中一半是根本不讀書的。高中畢業時,他們會自己做一個大學錄取書給家里報信,其實根本沒有在讀書,然后還會做畢業証書哄騙家人。現在這個年代, 用電腦什么做不了?”

部分學生生活奢侈
根据盛傳的留學生的一些問題表現,記者特意向帝國理工大學、倫敦學院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金斯敦大學等几所中國學生相對比較多的高校發出問卷。其中,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金斯敦大學答复稱,他們對中國學生中存在的賭博、吸毒、奢侈消費等問題并無察覺。
記 者隨即又采訪了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中國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盧宜宜博士。她表示對中國學生的課外表現并不了解,而從課堂表現來說,也要看具体情況。她發現那些從 國內名牌高校出來讀“二加二”課程的學生,普遍比較用功,學術能力也強,而那些從高中就在英國學習的家境富有的學生奢侈消費、休閑享樂的問題比較多,雖然 這些學生她沒有直接接触到,但是平時在一些中國人聚會的場合會听到比較多的議論,“這說明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她就听說過有學生花1000英鎊買名貴的 狗之類的事情。
她表示,課堂上“中國學生中大約有10%~20%的人比較差,需要補考”。
家長:高消費是為了混圈子
文中前面寫到的那對姐弟的父親吳先生,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自己曾經是吃過不少苦的人,16歲就出門闖蕩,在青海8年,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几十年,如今身家“成万上億”,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富裕起來的私營企業家的代表人物。
“ 我不限制我的孩子花錢,也不要他們去打工,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是圈子,那些去打工的孩子一定是家境一般的,我要我的孩子和社會有權有勢有錢人的孩子 在一起。”很顯然,他一年給兩個孩子各5万英鎊的零用錢,就是讓他們能夠過上“高尚”人士的生活,進入“上流”社會的圈子。“他們就是喜歡買名牌,他們不 亂花錢,還是懂得有節制的。”吳老板這樣評价他的兩個孩子。
吳老板在兩個孩子在英國讀書的五六年時間里,每年都會親自到英國考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我總是請他們的同學吃飯,在他們的交談話題中了解他們都在干些什么。我知道在倫敦讀書的孩子的各种問題比較嚴重。我曾經到他們小孩子玩老虎机的地方去看,啊呀,一排老虎机,全是我們中國的孩子,真是不得了。這次我在卡西努(賭場)還碰到一個拖著行李箱,一下飛机就來賭的學生,四天四夜吃喝拉撒在賭場內,把國內帶來交學費和一年生活費的3万英鎊全部賭光了,最后還是我請他吃了一碗面。”
在 倫敦已經“陪讀”兩年的李女士,在采訪中對記者流露了她矛盾的心態。她說她一方面一直提醒還在高中的女儿不要刻意追求名牌,因為她不想女儿成為一個貪慕虛 榮的人;一方面日常生活中又充滿了高檔消費品。“我實際上就是要提供給她世界上一切我有能力負擔的最好的東西。我要讓她享受到我們以前沒有享受過的,包括 教育在內。這個時代,提供了這樣的机會和可能。”
資料來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