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2

陳忠瑞專欄-凱因斯退 經濟不墜

  • 2010-10-02 01:41
  • 工商時報
  • 陳忠瑞
 2008年全球政府負債高達59兆美元,佔當年全球65兆GDP之 90%,今年底全球政府負債可能超過63兆美元,尤其以美、日及歐洲等已開發國家最為嚴重。於是各國政府展開二次戰後最嚴苛的財政緊縮政策,包括德國4年 100億美元、英國三年內600億美元、西班牙及義大利兩年內各650億歐元、240億歐元的緊縮支出,法國也宣佈凍結三年的公共支出,歐盟執委會規定成 員國預算赤字佔GDP比例要控制在3%之內。

才不過兩年時間,各國政府政策改弦易張,債台高築的國家也紛紛被降評,市場極度擔憂,高築的國債將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大障礙,「逆凱因斯政策」將帶來二次衰退,此惡夢是否成真呢?

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企業的終極目標是永續經營(Stay in the business),政黨的目標也是永續執政,而永續執政的最重要元素則是「充分就業」,但是在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與2007年金融海嘯肆虐下,失 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於是凱因斯(1883~1946)針對古典學派不切實際的充分就業假設,提出其一生代表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理論的前 提就是非充分就業,而就業水準取決於有效需求,凱因斯認為投資與消費透過乘數效果,可以增加有效需求,進而提高國民所得及就業量,以達充分就業的目標。
在經濟不景氣年代,民間消費與投資不足,所以凱因斯在1936年發表「一般理論」,主張政府應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創造總需求,後來美國小羅斯福總統即採用擴張性的新政。
2008年金融海嘯後,凱因斯學派再度成為顯學,各國政府卯力擴大財政支出,如美國1.8兆美元振興經濟方案,佔GDP高達12.7%,中國4兆 人民幣佔其GDP達13.4%,日本147.7兆日圓佔其GDP更高達28%,台灣振興規模7,180億美元,佔GDP 5.8%,歐元區也推出佔GDP 3~8%的財政政策,使各國國債迅速飆升破表,也終結了凱因斯擴張性政策。

在經濟學思潮裡,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艾利西納(Albert Alesina)提出了反凱因斯的「財政節約理論」,提供G20共同減債的核心理論,為政府「退場機制」找到合理的學理基礎。他認為政府減債有助於:一、 恢復投資信心,刺激經濟成長,二、可以進一步穩定債市,從而壓低利率促進投資,三、削減支出可以消除納稅人疑慮,認為政府不會增稅,人民的消費意願就會上 升,因為政府降低支出與向人民增稅都是減低赤字的方法,削減政府支出顯然比較有利經濟成長。

艾利西納也認為,1990年代日本之所以陷入「失落的十年」,是因為日本當時平衡預算工具,主要是增稅,而非削減政府支出,幾乎沒有政府願意自廢 武功而無所作為,所以現在歐美政府大砍自己預算,對全球經濟是利多,全球股市當然就不容易大跌。這又與80年代「雷根經濟學」中的降稅、削減政府支出、放 鬆管制等振興經濟計畫相互呼應。
事實上凱因斯在一般理論中的利息和貨幣理論,提到貨幣需求偏好,除了交易與預防動機外,還有投資動機的流動性偏好理論,他主張增加貨幣數量,利率自然大降,投資誘因上升將有效提高有效需求及所得。

目前各國政府財政擴張政策雖然已逐漸退場,但全球央行仍舊維持近乎歷史紀錄的低利環境,還有長期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措施符合凱因斯的貨幣 理論,所以全球熱錢還是如猛虎出柙虎視眈眈,哪裡有機會就炒到哪裡,超額流動性就是全球股市低檔最堅強的鐵板。至於市場擔心的擴張財政政策退場引發衰退, 財政節約派大師艾利西納提供了一個有利經濟的學理基礎,所以全球股市包括台股,只要還沒出現過熱之前,依然要以牛市趨勢看待。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