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0

靈貓六國新勢力



國際商情雙周刊.jpg 
近來關於新興市場最熱門的話題是,曾創造出「金磚四國(BRICs)」一詞的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在今(2010)年8月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土耳其和印尼兩國無疑將是引領「新鑽11國(N-11)」成為影響全球成長新勢力的領頭羊。

不僅如此,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2009年底曾根據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財政赤字、股匯市盈率及天然資源等因素,點名哥倫比亞 (Colombia)、印尼(Indonesia)、越南(Vietnam)、埃及(Egypt)、土耳其(Turkey)與南非(South Africa)等靈貓六國(CIVETS),將可望繼BRICs之後,成為全球新興市場下一波閃亮之星。這個預言也得到匯豐控股行政總裁麥可紀勤 (Michael Geoghegan)的強烈加持。

名列N-11潛力新興國家

高盛於2001年預言金磚四國崛起後,2006年再次指出11個最具潛力的新興國家,包含土耳其、南韓、印尼、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巴基斯坦、埃 及、奈及利亞、伊朗及墨西哥,並將其稱為N-11(Next Eleven),聲稱這11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33年超越七大工業國(G7),甚至在2050年達G7國家的2倍。

不過,EIU認為N-11所包含的國家基本上只挑出金磚四國以外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不是挑出最有機會成功的國家,而靈貓六國才是最有可能長期維持高 成長的國家。EIU預估,在接下來20年裡,靈貓六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4.5%,僅略低於金磚四國的4.9%,但卻遠勝於G7國家的1.8%。然而,不 論是N-11、CIVETS或是2006年由日本BRICs經濟研究院所提出的VISTA五國(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及阿根廷),都能看到土耳其的身 影。

經濟環境優異吸引外商搶進

各機構紛紛看好土耳其這個璀璨星鑽,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果然不眾望的高達11.7%,在G-20經濟體中僅次於中國大陸的11.9%,表現著實令人 驚豔。世界銀行預估今年土國經濟成長率可達6%,而IMF今年4月也上調其經濟成長率由3.6%至5.2%。另根據彭博社在8月的最新調查,全年度GDP 達到6.4%並無可能,以上數據皆顯示土國經濟動能十分強勁,去(2009)年已經是全球第16大的經濟體。

自2003年放寬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限制後,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閃亮之星,受到了許多跨國公司的青睞,7年間(2003-2009)一共累 計了逾830億美元的FDI。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報告也將其列為全球最具吸引力投資標的國的第15名。大型企業如IBM、花旗、匯豐、 Vodafone及ING Group等,以及超過2萬3,000家的外資企業皆已進駐該國。而傳言已久,將與HP攜手合作進入土國市場的鴻海集團,據土耳其日報〈Today's Zaman〉刊載,富士康已於今年8月初與土耳其外貿部正式簽訂投資協定,初期擬投資6,000萬美元興建個人電腦(PC)廠,以供應惠普在歐洲、中東、 中亞及非洲市場的需求。

內需市場大且人力素質高

除了地緣優勢,龐大的內需市場也是土耳其的優勢之一。擁 7,143萬人,是歐洲國家僅次於德國的人口大國,人口的增長是帶動內需成長的關鍵之一,而民間消費向來是土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根據IMF的統計,去 年土國人均GDP達13,050美元,若按世界銀行的標準,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就可算是中等富裕的國家和地區,具備較佳的消費能力。過去通貨膨脹所帶 來的陰影,讓土國人更加願意把錢用在消費上,或者是把錢換成能保值的物品,如黃金、首飾和房產等。

人口結構年輕化亦是另一項優勢。土耳其官方最新數據顯示,在35歲以下的人口約占總體的60%,聯合國也估計,2005年至2040年是該國的人口 紅利優勢期,表示其適齡勞動人口較多,社會負擔較低,對經濟成長有相當大的幫助。目前,土耳其勞動力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五,素質高且較歐盟其他國家便宜, 整體識字率達87.4%,每年約有近45萬的大專生及55萬的高中職生投入就業市場。

天然資源豐富可自給自足

土耳其礦產資源相當豐富,目前境內礦產總儲量在全球138個國家中排名第28位,礦產資源多樣性名列第十位。其中,白雲石儲量為全世界第一;化工重 要原料硼礦蘊藏量占全球三分之二;是全球五大鉻礦供應國之一;其他還有大理石、褐煤、礦鹽及鐵。另外,土國農業資源也相當豐富,榛果、乾無花果和乾杏子產 量排名世界第一 F扁豆、番茄、葡萄乾及花豆等排名第二;棉花、茶及菸葉產量則是歐洲第一。

由於全國可耕地面積達35.5%,號稱是全球第八大農業經濟體,土耳其成為農產品及加工食品的主要出口國,亦是中東及北非一帶最大的農產品供應國,算世界上少數不需仰賴進口農產品即可自給自足,又可外銷的國家。這樣的優勢也將成為土耳其日後能夠持續成長的重要關鍵。

【完整內容請見《國際商情雙周刊》第300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