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3

謝國忠專欄:刺激越多 問題越多

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已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這迫使分析師和決策者們對是否需要新一輪的刺激發起了討論。討論的中心位於華盛頓,但是,很可能在第四季度轉移到北京。其市場影響是推遲了加息的時間。滯脹也可能因此加速到來。

成本高 收效微

應對二○○九年經濟衰退的刺激方案只能暫時提高經濟增長,二○○八年的金融危機暴露了全球經濟深刻的結構性問題。

目前的低迷,正說明使用經濟刺激來解決結構性問題是徒勞的。不過,也許大多數的決策者和經濟學家認為,「二次探底」的原因是第一輪刺激不夠大,因此,需要新一輪刺激政策。

第一輪經濟刺激使利率跌至接近於零,並使得許多主要經濟體的財政赤字達到GDP的一○%以上。它確實令全球經濟自二○○九年第二季度起開始反彈,但是,結構性問題使得增長難以自我維持。

許多分析師和美國的決策者倡議實行另一輪的財政刺激。但是,目前如此高的赤字,使得政府只能採用延長小幅的刺激措施,例如,發放失業救濟金或扶持困境中的州政府,這些只有緩解的作用,卻不會扭轉目前的經濟下降趨勢。

我從前說過,很多支援經濟刺激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導致二○○八年金融危機的流動性泡沫從根本上扭曲了全球經濟。金融、地產和零售業被人為地吹高,因此,這些產業失去的工作崗位不能復得,我們必須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對此,經濟刺激成本很高卻收效甚微。

就 連英國也放棄了美國式的刺激政策。新當選的政府正在採取嚴厲的計畫削減財政支出,從二○一一年的一○.一%下降到二○一五年的一.一%。英國的境況十分艱 難,其金融和地產行業在全球流動性泡沫時期迅速擴大,並擠出了許多其他行業。由於財政過分依賴這兩個行業,泡沫破裂後,政府的財政收入巨幅下降。如果英國 繼續像以前一樣花錢的話,它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希臘。英國政府的做法很顯然是明智的,英國政府宣布緊縮措施之後,英鎊短暫上漲。我懷疑,這只是暫時的。英國 的經濟比歐元區要空洞得多,它只能通過抑制其經濟活動和貨幣價值來平衡帳面。我預測,英鎊和歐元將在兩年內平價交易。  


失業難題何解?

全 球經濟的一個基本挑戰是,發展中世界的龐大人口獲得了可以和西方工人競爭的生產力,但還沒有獲得相同的財富可供消費。這個差距造成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發展中 國家,貿易也隨之而來。這是從富裕國家到發展中國家的一次財富再分配,這一進程的速度和發達國家的需求增長速度成正比。

這一財富再分配造成了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和發展中國家的泡沫。要想擁有穩定的全球經濟,發達國家需要通過低財政赤字和低GDP增長的方式保有財富,等待發展中國家來追趕。我認為,在今後的十年,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不應該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

在 增長緩慢的時候,失業率如何才能下降?宏觀經濟學的經驗法則裡說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必須高於某一臨界值,失業率才會開始下降。當就業增長時,收入 增加會帶來消費增長,繼而帶來投資和就業增長。正如我之前說過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全球性供給問題使得這一良性迴圈很難產生,工作機會也難以失而復得。創 造新的工作十分費時,經濟刺激也難以加快這一進程。

如果沒有經濟增長來提振就業,發達國家就需要使勞動力市場變得更加靈活以降低失業率。 在歐洲,服務業似乎人手不足,失業率卻還居高不下。問題出在辭退一個員工的費用很高,因此,企業會盡量減少職工人數。恐怕西方的高失業率水平還要持續很長 時間。西方工資仍然超過發展中國家的十倍,所以,只要有可能,跨國公司一定會將員工安排在發展中國家。

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可能讓很多人認為中國不應該結束其刺激政策,甚至需要引入另一套經濟刺激方案。我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是,目前的緊縮措施可能會放鬆一些。這也並不正確。

中國:緊縮不可鬆勁

中國迫切需要緊縮其經濟。中國面臨的挑戰是通貨膨脹,而不是增長放緩。中國近期的出口資料與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並不一致。即使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的出口仍將可能繼續增加。

中 國已進入通脹時代,勞工市場收緊,工資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通貨膨脹已不可避免。事實上,只要工資上漲速度快於通貨膨脹,這就不是一件壞事,它是中國重新 走向平衡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提高經濟中勞動收入和消費的比例。但是,要想穩定經濟,利率必須超過通脹率,否則,通脹率將加速上漲,並引發危機。

雖然我現在認為美國不會在二○一○年下半年提高利率,但我仍然相信,中國會以每次二七個基點的幅度兩次提升利率。雖然這些舉措將平息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但不足以穩定通貨膨脹。恐怕中國將在兩年內經歷一場通貨膨脹危機。
(本文與中國《新世紀》周刊雜誌第總四○九期同步刊出)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79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Sour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