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正一教授 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
整理:游繡華
在臨床與研究上,我與「大腸」為伍的日子已經超過四十年,以後還要繼續糾纏下去,也許五十年、六十年。
透過大腸內視鏡與相關的檢查,我對於大腸這個器官及它的功能運作也稍有瞭解,敬重而又非常愛護它,我們已成莫逆之交了。
大腸的長度大約一公尺,當我在做大腸鏡時,知道大腸真的是可長可短,非常有彈性,如果做人能像腸子一樣能屈能伸,那真是了不起。
大腸裡邊的內容物東西,大家都熟悉,非常不討人喜歡,但是,能夠維持大腸暢通無阻卻是很重要的,每個人幾乎一天、二天就要去上洗手間做這個必須的動作,如果你沒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會很麻煩的。飲食之後,大腸就會快速反應,排空內容物以便容納新的廢棄的食後垃圾。
最近幾年,大腸癌發生率突飛猛進,五、六年來已快速竄升到發生率第二名,僅次肝癌,每年發生案例多達一萬人,非常恐怖。
我覺得有責任替大腸說說話,讓每一個人,學會尊重自己體內這個了不起的器官,善待它,它也會因此給予人體最好的回饋,也就能避免大腸疾病的發生了。所以,以下我將以大腸為第一人稱,帶著大家進入大腸的世界,也聽聽它的心聲。
少油少肉多運動 避免息肉轉癌化 「你們要多運動,我才會有力量蠕動。」
大腸對身體的主人提出第一項重要建議:一定要多運動。「每天日行萬步」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每天以一分鐘一百步的速度,走一百分鐘。成為生活習慣。
我有一大串的「小兄弟」小腸,小腸有五、六公尺長,年輕有活力。而我的直徑寬約三至五公分,小腸比較細,直徑寬約一公分。我的小兄弟每天每天很認真地工作,會壓、磨、揉、搓、切,什麼功夫都會。食物從胃送下來以後,小腸就開始把它們由大變小,由小變細、弄碎,吸取其中的營養,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肪、無機鹽、維他命等等,還有一些微量金屬。
我的小兄弟們有很多「衛星工廠」,就像便利商店有中央廚房、連鎖店,各有不同設備或功能,有的負責存放,有的負責代謝。當然它存放以後,什麼部位需要什麼營養、或什麼物質,全由它分配。
而我,大腸,只要身體吃進東西,立刻藉著胃反射,帶動我蠕動,我是很勤快的。所以主人很快有感覺要上廁所。這是帶動反射,我要負責「清空存貨」,運好準備儲存新的「貨物」,負責存放小腸處理後的廢棄物,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吸收水分。
如果我沒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一個人一天要拉出四、五千西西的水,每天就要補充很多水分才夠。
我有又厚又韌的腸壁,但是我也需要營養,我最害怕的是肉類脂肪,特別是「含高油脂的肉類」,因為這些食物到了小腸以後,哦!油頭粉面,小兄弟被迷住,動作變得慢吞吞地,吃得飽飽地完全不想動,像人剛吃飽不想做事一樣,也像人喝酒後東倒西歪,五、六公尺長的小兄弟都不動了,連帶著,我想動也動不了。
腸子不動是非常麻煩的事喔,因為我們兄弟雖然都不動,我吸收水份的功能還是很好,不會中斷,不會停止,我大腸裡的排泄物就變得越來越硬,
液狀的貨物結果變成像石塊般硬,搬運好費力,我也可能無力搬動它了,這一來就會變成「便秘」了。身長一公尺的我,身上也會有一個一個小倉庫,叫作「憩室」。有的憩室是先天的,有的是因為我壓力太大、緊張,為了消除緊張,腸壁就向外膨出造成憩室。
還有,如果存在我這兒的廢物變得很硬的時候,比較硬的廢物也會變大,相對於小兄弟小腸年輕力壯,沉穩如中老年人的我可沒有力氣把這些大石頭給搬出去,這些沒有搬走的石塊就成了很大的負擔,可能戳傷我腸壁的皮,而且小兄弟分解完食物糜送下來的廢物可能存有很多毒素、很多細菌,時間一久,我的皮就壞掉,失去我美麗的外表,也失去功能,好像雞皮疙瘩,一塊一塊的,這是所謂的「息肉」,這些疙瘩一個一個跑出來以後,有的時候會長大,會變成壞的癌細胞,所以我最不喜歡主人吃太油的東西。
多纖維多喝水 蔬菜水果最健康
我喜歡的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水分、纖維,當然也喜歡主人多喝水。因為纖維跟水在一起,就會膨脹起來,當膨脹的體積夠大了,我就知道我要動作了,我要把廢物排空,然後我也會覺得很舒服。所以,主人要了解,我這中老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像大石頭般的糞便,我是排不動的,請無論如何要多喝水。
如果身體太少攝取纖維質、水分,我這兒的糞便太多太大,我搬不動、排不動之後,就形成醫生們說的「機械性腸阻塞」〈Mechanical ileus〉,腸子前端可能會腫大起來,壓力也越來越大,我也會受不了,最後我會爆炸、腸子穿孔,對身體是很危險的。只要醫師警覺,就會立刻切掉我潰爛的部分,唉,那我真是無辜受罪啊。可是只要平時多吃蔬菜水果,我就會很健康。
我的營養是來自血管,我的腸壁周圍都有很豐富的血管,如果血管不暢通,我的外表就會受到傷害,就會出血,這就是所謂「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粘膜表面是很嬌嫩、脆弱,最容易因缺氧,缺血出血。
二十多年來,臺灣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改變,西化的速食連鎖進駐,人們都愛吃油炸的食物。而且平時都很忙碌,就少運動,可能也沒有多喝水的習慣,所以這幾年來,聽到我們大腸罹患癌症的例子是越來越多。大腸癌的死亡率增加十倍,發生率增加到十多倍,二○○五年的數字顯示,大腸癌的發生率達到九千六百例,這已是接續在第一名肝癌之後,排名第二了,與九千九百例的肝癌相差不多了。
而就在 2007 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已經突破一萬例。肝癌是第一個突破一萬例的癌症,大腸癌是第二個,而且案例還在持續增加中,這是非常恐怖的。
「我不希望健康的我長癌細胞,因為長了癌細胞我就痛苦了,我被害、要被開刀,我要變短了,這些都是我不樂見的。」
切勿亂服藥
我有的時候也會發炎,有種種原因可能引起發炎,特別是主人喜歡吃抗生素時,抗生素可能會讓我「拉肚子」,引起我「結腸發炎」,甚至害我的表皮爛掉、鼓脹起來,形成偽膜,這是很嚴重的。所以我也呼籲人類,非必要時不要隨便吃抗生素。長期吃抗生素,就要小心有特別的細菌會跑出來,這些細菌就是偽膜性結腸炎發生的重要原因。已知大約百分之二至三的人身上有這些細菌,現在越來越多,尤其在長期療養院的住客可能多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醫院住院的病人也多到百分之三十,這是所謂的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這也是未來院內感染管制非常重要的課題。
「吃了壞東西,我受不了,就要很快排出去。」所以,主人腹瀉是因為食物中有毒素,需要儘快把毒素排掉;所以不必立刻吃「止瀉藥」來解決問題。例如偽膜性結腸炎,就是標準的梭菌引起的發炎,你給我吃抗痙攣、抗蠕動的藥,結果呢?就發生一個問題,這些壞東西跟我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反而不好,所以有這種屬於刺激性的毒素、細菌存在時,最好是不要給我吃止瀉藥,毒素反而排不出去。
還有,或許主人會覺得奇怪,如果我發現裡邊有血,我也會想辦法很快地排出。雖然血本身是很寶貴的東西,可是我很愛護我的環境,我很環保,我不要這裡血流成河,我不要,也不喜歡。
胰臟發炎腸不動
還有一項我大腸最害怕的刺激──來自胰臟。胰臟發炎的時候,會分泌胰臟酵素,胰臟酵素會消化我、我會被溶解掉,我會被吃掉;如果我亂動,這酵素就會亂跑亂竄,影響就會很大,所以我懂得犧牲小我不影響大局,我要發揮防火牆的功能,把它隔開。
可是如果遇到「腹膜炎」這樣的大災難,我也沒辦法,我也分不清楚那裡是真正的病變,這時候我只能消極地罷工處理,整個腸子不蠕動,這是所謂的「麻痺性阻塞」,唯有這樣能保護大腸也保護整體。我不是不愛動,我絕對是盡責的。平時,我是很規律地在動,一分鐘動二次、三次。我一動就是整條按照次序地動,但是遇到外面情況不好的時候,我就不敢動。
少用牙籤免危機
很多人習慣用牙籤,但是小腸和大腸我們兩兄弟都很害怕牙籤。牙籤一不小心咬斷了,喀擦,結果牙籤掉到食道,沒問題;掉到胃,沒問題;掉到小腸呢?「那我的小兄弟會被這些尖尖的牙籤傷害,甚至被牙籤刺破。」所以我們最不歡迎主人用牙籤。
還有一些很硬的藥物也可能傷害到我。特別是止痛消炎藥〈NSAID〉,品質差的消炎藥「崩解率」很差,意思是說不容易溶解也不容易吸收,從食道滾啊滾到大腸來,在滾的過程,藥的外表有一部分已經破掉,帶著很強的腐蝕性,NSAID 的成分都是鹽酸,我的內皮被灼傷、潰爛。NSAID 引起的腸壁的問題,是最近十年非常嚴重的事實,會引起出血,醫生用內視鏡檢查可以看的到藥就留在那位置上。
大腸歡迎益生菌〈probiotics〉,但是益生菌一吃就是幾億個、幾十億個,甚至一百億個,數量太大,裡面是不是有藏著一些「壞菌」?很令我憂心:「一次吃進這麼多的菌,如果藏著『壞人』,那就很麻煩,會不會傷害到我?」
所以,我還是希望:有正常的飲食,有適量的纖維,有正常的活動,有足夠的水分,而且不吃油,不吃肉, 四個有,兩個不,是保護我最好的方法。
王醫師的大腸經
各位讀者,聽完大腸的吶喊之後,回復到我腸胃科醫師的身分。我要呼籲大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肉類,要多運動、多喝水、多吃素,絕對可以「腸」保健康。請每天至少有一餐,每一週至少有一整天吃素。
親愛的人類,您如果愛護自己的大腸,就請吃素吧!
2011/05/20
打房內幕
兔子月薪3萬 ,打算用300萬建一個窩。
狼不允許,說私自建就是違章建築,只允許向王八買。
王八是搞房地產的,先用10萬賄賂狼取得開發權,再用50萬元向狼買這塊地,投資200
萬元把兔子窩蓋好,向兔子要價500萬元。
兔子拿不出這麼多錢於是向狐狸(銀行)借500萬元,連本帶利800萬,20年還清,兔子
等於全家二十年給狐狸打工。
狼、狐狸、王八都掙了錢,只有兔子虧,連孩子也不敢生了。
兔子越來越少,狼覺得這樣下去大家沒肉吃,於是調控。
狼顯得非常重視兔窩價格太貴的問題,研究部署了遏制兔窩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措
施。
後認定兔窩價格賣得太高的原因,是因為有的兔子買了兔窩後自己不住而又拿出來賣
所導致。
於是狼規定:兔子買了太多間兔窩卻又賣了的,要向狼交納營業稅。
結果兔窩價格沒降下來,狼卻發了大財。
狼又對狐狸說:只借錢給現金比較多的兔子,並提高貸款的利息,買第二間兔子窩的
只借六成。窮兔子就借不到錢買兔窩,或是只能繳比較高的利息。
於是狐狸在兔子的購窩過程中也發了財。
王八藉著兔窩價格上漲的行情,以更高的價格向狼買地,並轉嫁到兔窩價格上,再加
價後賣給其它兔子。
看到狼辛苦地為自己操勞,兔子很感謝狼,但還是發現兔窩價格越來越貴。
狼說:這事挺複雜,還真不太好辦,不過兔子們放心,我們將繼續調控,便開始規定
兩年內賣掉兔窩的得多繳稅(奢侈稅)。
於是,已經賺飽飽的王八假哭,說沒人買兔窩了,已經賺飽飽的狐狸也哭,說沒人來
借錢了,已經賺飽飽的狼卻很開心,因為年底有選票了!
有錢兔子還是一直買兔窩,沒錢兔子還是買不起兔窩.....
看見的轉發一下,因為有些兔子還不太明白....那票人是怎樣玩的
轉載於 EMAIL
狼不允許,說私自建就是違章建築,只允許向王八買。
王八是搞房地產的,先用10萬賄賂狼取得開發權,再用50萬元向狼買這塊地,投資200
萬元把兔子窩蓋好,向兔子要價500萬元。
兔子拿不出這麼多錢於是向狐狸(銀行)借500萬元,連本帶利800萬,20年還清,兔子
等於全家二十年給狐狸打工。
狼、狐狸、王八都掙了錢,只有兔子虧,連孩子也不敢生了。
兔子越來越少,狼覺得這樣下去大家沒肉吃,於是調控。
狼顯得非常重視兔窩價格太貴的問題,研究部署了遏制兔窩價格過快上漲的政策措
施。
後認定兔窩價格賣得太高的原因,是因為有的兔子買了兔窩後自己不住而又拿出來賣
所導致。
於是狼規定:兔子買了太多間兔窩卻又賣了的,要向狼交納營業稅。
結果兔窩價格沒降下來,狼卻發了大財。
狼又對狐狸說:只借錢給現金比較多的兔子,並提高貸款的利息,買第二間兔子窩的
只借六成。窮兔子就借不到錢買兔窩,或是只能繳比較高的利息。
於是狐狸在兔子的購窩過程中也發了財。
王八藉著兔窩價格上漲的行情,以更高的價格向狼買地,並轉嫁到兔窩價格上,再加
價後賣給其它兔子。
看到狼辛苦地為自己操勞,兔子很感謝狼,但還是發現兔窩價格越來越貴。
狼說:這事挺複雜,還真不太好辦,不過兔子們放心,我們將繼續調控,便開始規定
兩年內賣掉兔窩的得多繳稅(奢侈稅)。
於是,已經賺飽飽的王八假哭,說沒人買兔窩了,已經賺飽飽的狐狸也哭,說沒人來
借錢了,已經賺飽飽的狼卻很開心,因為年底有選票了!
有錢兔子還是一直買兔窩,沒錢兔子還是買不起兔窩.....
看見的轉發一下,因為有些兔子還不太明白....那票人是怎樣玩的
轉載於 EMAIL
2011/05/19
即使雨仍落著/向陽
即使昨夜,滴答的天窗上,雨仍落著
落在今晨醒來屋外的小徑,滿園的茉莉
落為一泓泛舟的湖,湖當中
⋯⋯必有我的縈念如雨下的漣
圈也圈不住,在漣紋裡覓妳唇中失落的
訊息
即使今晨,遠行的遠山旁,雨仍落著
落入午後陣雷轟動的原野,漫天的閃光
落下一抹空白的畫,畫裡頭
會有我的搜尋如雨中的路
走也走不盡,在路泥上吻妳頰邊青澀的
暈紅
即使午後,顫抖的櫻樹間,雨仍落著
落進黃昏餘暉盈盈的河面,整群的寒鴉
落起一灣燃燈的夜,夜暗時
自有我的熱愛如雨裡的傘
撐也撐不了,在傘花中繪妳眼內羞怯的
晶瑩
即使黃昏,其後的時光裡,雨仍落著
落向未來遞升遞降的日月,全心的仰盼
落成一首星綻的歌,歌起時
總有我的血汗如雨外的光
亮也亮不完,在光熠前寫妳身上隱翳的
音符
落在今晨醒來屋外的小徑,滿園的茉莉
落為一泓泛舟的湖,湖當中
⋯⋯必有我的縈念如雨下的漣
圈也圈不住,在漣紋裡覓妳唇中失落的
訊息
即使今晨,遠行的遠山旁,雨仍落著
落入午後陣雷轟動的原野,漫天的閃光
落下一抹空白的畫,畫裡頭
會有我的搜尋如雨中的路
走也走不盡,在路泥上吻妳頰邊青澀的
暈紅
即使午後,顫抖的櫻樹間,雨仍落著
落進黃昏餘暉盈盈的河面,整群的寒鴉
落起一灣燃燈的夜,夜暗時
自有我的熱愛如雨裡的傘
撐也撐不了,在傘花中繪妳眼內羞怯的
晶瑩
即使黃昏,其後的時光裡,雨仍落著
落向未來遞升遞降的日月,全心的仰盼
落成一首星綻的歌,歌起時
總有我的血汗如雨外的光
亮也亮不完,在光熠前寫妳身上隱翳的
音符
2011/05/16
英國零售巨擘的喜與憂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參考報) 2011-05-13 11:24:08
英國零售巨擘T ESC O (國內譯“樂購”或“特易購”)公司最近真可以說是有喜也有憂。喜的是公司總體經營利潤大幅增長,憂的是在本國經營狀況不佳,而在 美國的經營更是堪憂。同時,最近英國還發生了民眾反
英國零售巨擘T ESC O (國內譯“樂購”或“特易購”)公司最近真可以說是有喜也有憂。喜的是公司總體經營利潤大幅增長,憂的是在本國經營狀況不佳,而在 美國的經營更是堪憂。同時,最近英國還發生了民眾反對它擴大經營的暴力事件,導致其商店被砸。
說到主要經營食品雜貨的T ESC O,在英國肯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人們都能夠看到T ESC O商店的醒目標志。特別是位於居民區的T ESCO EX PR ESS店,星羅棋布,每天深夜還燈火通明,不少商店24小時營業,十分便利。自1929年第一家商店開門以來,經過80多年的苦心經營,目前T ESC O已經發展成為繼美國沃爾瑪和法國家樂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食品雜貨公司。現在,T ESC O已經在亞洲、歐洲、北美等14個國家開設了分店。而國內的市場份額則高達30%左右。此外,T E SC O還多種經營,擁有銀行、電信、加油站等諸多業務。
最近十年,T ESC O的經營業務用飛速發展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有數字為證:2001年度,它的銷售總收入為210億英鎊,經營利潤為10億英鎊。2006年度,它的銷售總收入達到380億英鎊,利潤上升為22億英鎊。最新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11年度,它的營業總收入高達609億英鎊,利潤額則高達35億英鎊。也就是說,在過去十年英國T ESC O的銷售額增長了290%,利潤額則增長了350%。如此穩定而快速發展的驕人業績,確實令人側目。特別是如果從利潤上看,英國T ESC O的排名已經超過法國家樂福,躍居同類商店全球“老二”的位置。
T ESC O的飛速發展大概可以歸因於它靈活的經營戰略和方式。比如,T ESC O的商店就分為5種,大的有獨立而龐大帶有大型免費停車場的購物中心,中的有城市中心購物區的超級市場,小的有面積一二百平米、24小時營業的居民區“袖珍”商店。在國土面積不大的英國,T E SC O大型購物中心有212個,超級市場470個,小型商店1285個,加上其他類型的商店,總計2715個商店。同時,它也在快速打入世界市場。從上世紀 90年代在國外拓展業務開始,至今在英國外開設的商場已經高達2660多個,其中包括中國的105個。
但是,T ESC O在享受飛速發展喜悅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一些憂愁,即亞洲和歐洲業務發展快,而本國和美國的業務發展慢。2010年度,T E SC O在亞洲的營業額增長了9.7%,達到110億英鎊,利潤為5.7億英鎊,同比增長了17.5%。歐洲地區的經營和利潤增幅也分別達到7.4%和 13.7%。但英國本土的營業和利潤增幅僅為5.5%和3.8%,而去年下半年的銷售則下降了0.1%。去年它在美國的利潤則下降了9.7%。除了英國和美國經濟衰退導致民眾捂緊錢包不敢消費的總體原因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最近剛剛走馬上任的T ESC O首席執行官克拉克表示,將仔細分析這一趨勢背后的原因。
最近發生的一起事件也為T ESC O的經營者們敲響了警鐘。4月下旬,英國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爾發生一起比較嚴重的騷亂事件,由於T ESC O的業務擴展影響了當地居民和小本生意者的買賣,他們群起攻擊一家新開張的T E SC O店,并與前來平息事件的警察發生沖突,導致8名警察受傷。事件雖然很快被平息了,但當地已經多次發生與T ESC O的沖突,無疑對它的帶有壟斷性質的經營戰略再次提出了警告。
source
英國零售巨擘T ESC O (國內譯“樂購”或“特易購”)公司最近真可以說是有喜也有憂。喜的是公司總體經營利潤大幅增長,憂的是在本國經營狀況不佳,而在 美國的經營更是堪憂。同時,最近英國還發生了民眾反
英國零售巨擘T ESC O (國內譯“樂購”或“特易購”)公司最近真可以說是有喜也有憂。喜的是公司總體經營利潤大幅增長,憂的是在本國經營狀況不佳,而在 美國的經營更是堪憂。同時,最近英國還發生了民眾反對它擴大經營的暴力事件,導致其商店被砸。
說到主要經營食品雜貨的T ESC O,在英國肯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無論走到哪個城市,人們都能夠看到T ESC O商店的醒目標志。特別是位於居民區的T ESCO EX PR ESS店,星羅棋布,每天深夜還燈火通明,不少商店24小時營業,十分便利。自1929年第一家商店開門以來,經過80多年的苦心經營,目前T ESC O已經發展成為繼美國沃爾瑪和法國家樂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食品雜貨公司。現在,T ESC O已經在亞洲、歐洲、北美等14個國家開設了分店。而國內的市場份額則高達30%左右。此外,T E SC O還多種經營,擁有銀行、電信、加油站等諸多業務。
最近十年,T ESC O的經營業務用飛速發展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有數字為證:2001年度,它的銷售總收入為210億英鎊,經營利潤為10億英鎊。2006年度,它的銷售總收入達到380億英鎊,利潤上升為22億英鎊。最新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11年度,它的營業總收入高達609億英鎊,利潤額則高達35億英鎊。也就是說,在過去十年英國T ESC O的銷售額增長了290%,利潤額則增長了350%。如此穩定而快速發展的驕人業績,確實令人側目。特別是如果從利潤上看,英國T ESC O的排名已經超過法國家樂福,躍居同類商店全球“老二”的位置。
T ESC O的飛速發展大概可以歸因於它靈活的經營戰略和方式。比如,T ESC O的商店就分為5種,大的有獨立而龐大帶有大型免費停車場的購物中心,中的有城市中心購物區的超級市場,小的有面積一二百平米、24小時營業的居民區“袖珍”商店。在國土面積不大的英國,T E SC O大型購物中心有212個,超級市場470個,小型商店1285個,加上其他類型的商店,總計2715個商店。同時,它也在快速打入世界市場。從上世紀 90年代在國外拓展業務開始,至今在英國外開設的商場已經高達2660多個,其中包括中國的105個。
但是,T ESC O在享受飛速發展喜悅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一些憂愁,即亞洲和歐洲業務發展快,而本國和美國的業務發展慢。2010年度,T E SC O在亞洲的營業額增長了9.7%,達到110億英鎊,利潤為5.7億英鎊,同比增長了17.5%。歐洲地區的經營和利潤增幅也分別達到7.4%和 13.7%。但英國本土的營業和利潤增幅僅為5.5%和3.8%,而去年下半年的銷售則下降了0.1%。去年它在美國的利潤則下降了9.7%。除了英國和美國經濟衰退導致民眾捂緊錢包不敢消費的總體原因外,是否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最近剛剛走馬上任的T ESC O首席執行官克拉克表示,將仔細分析這一趨勢背后的原因。
最近發生的一起事件也為T ESC O的經營者們敲響了警鐘。4月下旬,英國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爾發生一起比較嚴重的騷亂事件,由於T ESC O的業務擴展影響了當地居民和小本生意者的買賣,他們群起攻擊一家新開張的T E SC O店,并與前來平息事件的警察發生沖突,導致8名警察受傷。事件雖然很快被平息了,但當地已經多次發生與T ESC O的沖突,無疑對它的帶有壟斷性質的經營戰略再次提出了警告。
source
IMF預警歐洲:債務危機可能擴散 通脹威脅開始上升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歐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主權債務危機從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向外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
5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歐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主權債務危機從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向外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
這份報告顯示,2011年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到期需償還的國債總額,相當於三國GDP總額的十分之一。而比利時、愛爾蘭和英國都需要新發大量國債進行融資,“以舊換新”償還到期國債。
IMF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三國的財政赤字削減計劃保有信心,預測從2011年到2012年,希臘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將由7.4%下降到6.2%,愛爾蘭由10.8%下降到8.9%,葡萄牙由5.5%下降到5.6%。
在這份報告中,IMF還預測歐洲2011年和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4%和2.6%,而歐元區同期的經濟增長率為1.6%和1.8%。在這兩年中,歐洲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由1.7%上升到1.9%,而新興經濟體則將連續2年保持4.3%的經濟增長率。
當天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IMF歐洲區主管Antonio Borges分別對歐洲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提出了政策建議。
Borges指出,在歐洲發達國家,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措施恢復信心,要進行結構性改革,財政整固并加強金融體系。IMF的報告指出,歐洲必須加深金融和經濟整合,并在金融部門建立更強有力的機構來解決危機,而恢復歐洲發達國家對銀行業體系的信心是度過危機的先決條件。
Borges給歐洲新興經濟體的建議是,繼續削減財政支出,降低金融系統的脆弱度以及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的依賴。
IMF還向歐洲發出了通脹預警,指出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經濟加速復甦的推動下,2011年歐洲的通脹率會上升至3.8%,而在2012年回落至3%。
在貨幣政策方面,IMF建議歐洲央行“不要過快加息”。
5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歐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主權債務危機從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向外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
5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歐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主權債務危機從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向外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
這份報告顯示,2011年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到期需償還的國債總額,相當於三國GDP總額的十分之一。而比利時、愛爾蘭和英國都需要新發大量國債進行融資,“以舊換新”償還到期國債。
IMF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三國的財政赤字削減計劃保有信心,預測從2011年到2012年,希臘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將由7.4%下降到6.2%,愛爾蘭由10.8%下降到8.9%,葡萄牙由5.5%下降到5.6%。
在這份報告中,IMF還預測歐洲2011年和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4%和2.6%,而歐元區同期的經濟增長率為1.6%和1.8%。在這兩年中,歐洲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由1.7%上升到1.9%,而新興經濟體則將連續2年保持4.3%的經濟增長率。
當天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IMF歐洲區主管Antonio Borges分別對歐洲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提出了政策建議。
Borges指出,在歐洲發達國家,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措施恢復信心,要進行結構性改革,財政整固并加強金融體系。IMF的報告指出,歐洲必須加深金融和經濟整合,并在金融部門建立更強有力的機構來解決危機,而恢復歐洲發達國家對銀行業體系的信心是度過危機的先決條件。
Borges給歐洲新興經濟體的建議是,繼續削減財政支出,降低金融系統的脆弱度以及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的依賴。
IMF還向歐洲發出了通脹預警,指出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經濟加速復甦的推動下,2011年歐洲的通脹率會上升至3.8%,而在2012年回落至3%。
在貨幣政策方面,IMF建議歐洲央行“不要過快加息”。
英國經濟持續低迷 皇室“工資”將大幅縮水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非常在意公眾對於皇室收入的看法
據英國媒體5月8日報道,考慮到經濟持續低迷,英國財政部計劃大幅削減皇室收入。對此,英國皇室表示歡迎。
英國公共賬目委員會委員、保守黨議員克裏斯希頓哈裏斯稱:“皇室是國家的巨大財富,政府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補貼。然而皇室應該首先意識到現在經濟困難,全國的家庭都做出了犧牲。”
目前,英國皇家宮殿維護、公務交流和交通所需的費用都由“皇室專款”和“財政補貼”兩項津貼提供。其中,從1990年起“皇室專款”的上限便被定為790萬英鎊。此次英國財政部提出了“王室補助津貼”,這一皇室補貼方案將會在2013年取代以上兩項津貼。
“王室補助津貼”的數額將會取決於每年英國皇家財産局的盈餘程度。目前財政部和皇室仍在就部分細節問題進行協商。公共賬目委員會成員理查德培根透露, “王室補助津貼”將會根據經濟情況適當調整資助皇家的費用。
英國財政部除了計劃大幅削減皇室每年3990萬英鎊的“工資”收入外,白廳的花費也會在未來5年內削減8.3%。目前皇室所公佈的支出為3600萬英鎊,而這一數字將在2012至2013財年降低14%。
據悉,財政部和皇室雙方達成的協議將會以議案的形式于下半年提交至議會,待議員投票通過。
對於“王室補助津貼”的提案,白金漢宮表示歡迎。皇室方面稱,女王非常在意公眾對於皇室收入的看法,而新的方式使得收入更能被有效利用,他們可以自行決定將錢花在旅遊、支付工資或對宮殿進行保養維護上,而不需要遵照白廳的分配。女王或其他資深皇室人員將會相應地減少公務。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在出訪時將會更多地使用火車和飛機。
據悉,皇室出訪海外及出席公眾活動的費用由議會提供,皇室的安保費用則由內政部承擔。除了“工資”收入外,皇室成員也都有許多個人收入。女王去年的個人收入為3.49億英鎊,主要來源於皇室領地、育馬場和藝術品。查爾斯王儲每年從分佈在英國各地的“康沃爾公爵領地”所得的收入為1700萬英鎊。(信蓮)
文章來源: 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 羅琪
2011/05/12
Names You Need to Know: Tsai Ing-wen, Pathbreaking Politician
May. 7 2011 - 6:10 pm | 3,138 views | 2 recommendations | 3 comments
By GORDON G. CHANG
Tsai Ing-wen, chairwoman of Taiwan's main oppo...
Tsai Ing-wen is changing the political balance of power—and the nature of politics—in Taiwan. At the end of April, the former government official won the race to represent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in the island’s presidential election next January. The first women candidate for the top job in Taiwan, she is going up against the tall, dark, and handsome Ma Ying-jeou, the incumbent.
Not long ago, the DPP, as her opposition party is known, was on the ropes. It had governed the island for eight years under Chen Shui-bian but had resoundingly lost the 2008 presidential contest. Mr. Ma’s rejuvenated Kuomintang Party, which had ruled the islan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immediately signed a number of deals with Beijing as soon as it was back in power, and that was an initially popular move. It also began prosecuting officials in the previous DPP administration, even obtaining a conviction of Chen. The DPP,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the Ma administration, was badly split, mostly disorganized, and totally disheartened. Some wondered whether the party would ever become a force in Taiwan politics again.
Tsai, 54, took over the DPP as its chair on the same day Ma was inaugurated president. She skillfully rebuilt the party apparatus, mended divisions in the ranks, and engineered a series of surprising wins over the KMT, Ma’s party, in local elections. Momentum shifted to the DPP, largely as a result of her patient work.
Tsai was also fortunate to have received help from her adversary. The charismatic Ma tried to govern from above the fray, which worked at first but made him look like an empty suit from time to time. His disastrous response to Typhoon Morakot in August 2009, for instance, was his Hurricane Katrina. The KMT also lost support as it began to restrict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other rights, triggering concer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Just as bad, the government went too far in prosecuting DPP officials, giving off the odor of a vendetta. Ma, therefore, is now starting to remind the electorate of KMT abuses after Chiang Kai-shek’s forces fled to Taiwan at the end of the 1940s.
There has also been growing angst over Ma’s China’s policy, which was supposed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give Taiwan mor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 with Beijing have had some positive economic effect, but Ma oversold them. Moreover, they look like they will permit China to dominate the Taiwanese economy. In any event, Beijing has not been more accommodating to Taipei during the Ma years, and this is beginning to hurt the president’s credibility.
Tsai is sometimes called “anti-China,” but the charge is misleading. The DPP’s Chen Shui-bian caused concern in Taiwan—and Washington—that he would disrupt the peace with his unpredictable policies. Partially as a result of rocky relations with Beijing during his two terms, the DPP today gets branded as a “troublemaker.”
So the China issue should be a source of Ma Ying-jeou’s electoral strength, but he is essentially reviving the KMT’s claims to “the Mainland,” and that looks unrealistic, silly even. As Ma leaves the center of the China issue, Tsai is tacking toward it. She still needs to convince voters the DPP has a sound cross-Straits policy, but she is defanging KMT arguments that her election will lead to war with China.
In polling over the course of decades, generally no more than 12% favor immediate unification with China—and mostly the number is in single digits. The rest want either the status quo—a de facto independent Taiwan—or “independence.” Ma says he is defending the island’s sovereignty, but he is generally seen as pushing unification, which puts him in an exceedingly small camp favoring the interests of “China” over those of “Taiwan.” That, of course, opens a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his DPP challenger—and she is busy exploiting it.
Tsai will undoubtedly win next January if she claims the center of Taiwanese politics and thereby marginalizes the impact of issues on the race. There is one essential fact of Taiwan politics, and it favors the DPP. Ma’s KMT is the party of the interlopers, the “Mainlanders” who came to Taiwan after los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of the 1940s. In 2009, 64.6% saw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while only 11.5% considered themselves “Chinese” only. The KMT has tried “localization,” but its success beyond a few pockets has been limited.
Ma was born outside Taiwan, in Hong Kong, of Mainland parents. Tsai, on the other hand, is Taiwan-born of Hakka origin. When the biggest trend is the growth of “Taiwan” identity, Ma, true to his KMT roots, insists on saying the island is “Chinese,” something which increasingly grates on the electorate.
At this early moment, Tsai, who likes fast cars, is driving ahead in the polls, up more than 7% at the end of last month. Polling, however, also shows that most voters think she will eventually lose to Ma.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se seemingly inconsistent results. First, she holds a strong lead among younger voters, who are less likely to cast ballots. Second, Beijing “gets a vote,” and it has just begun making public comments to tilt the election Ma’s way.
Third, Ma looks and sounds like a president and Tsai, short and quiet, does not. She needs to stand toe-to-toe with him in debate and win, something she did not do in April 2010 when they argued about China relations. Yet she is learning to be a politician, and after disappointment with two charismatic leaders—Chen and Ma—the Taiwanese electorate might turn away from “flash” and vote for “competence.”
So don’t be surprised when Tsai, who is engineering a stunning change in the politics of her nation, goes into the history books as Taiwan’s first female leader.
Follow me on Twitter @GordonGChang
SOURCE
By GORDON G. CHANG
Tsai Ing-wen, chairwoman of Taiwan's main oppo...
Tsai Ing-wen is changing the political balance of power—and the nature of politics—in Taiwan. At the end of April, the former government official won the race to represent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in the island’s presidential election next January. The first women candidate for the top job in Taiwan, she is going up against the tall, dark, and handsome Ma Ying-jeou, the incumbent.
Not long ago, the DPP, as her opposition party is known, was on the ropes. It had governed the island for eight years under Chen Shui-bian but had resoundingly lost the 2008 presidential contest. Mr. Ma’s rejuvenated Kuomintang Party, which had ruled the islan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immediately signed a number of deals with Beijing as soon as it was back in power, and that was an initially popular move. It also began prosecuting officials in the previous DPP administration, even obtaining a conviction of Chen. The DPP, during the early days of the Ma administration, was badly split, mostly disorganized, and totally disheartened. Some wondered whether the party would ever become a force in Taiwan politics again.
Tsai, 54, took over the DPP as its chair on the same day Ma was inaugurated president. She skillfully rebuilt the party apparatus, mended divisions in the ranks, and engineered a series of surprising wins over the KMT, Ma’s party, in local elections. Momentum shifted to the DPP, largely as a result of her patient work.
Tsai was also fortunate to have received help from her adversary. The charismatic Ma tried to govern from above the fray, which worked at first but made him look like an empty suit from time to time. His disastrous response to Typhoon Morakot in August 2009, for instance, was his Hurricane Katrina. The KMT also lost support as it began to restrict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other rights, triggering concer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Just as bad, the government went too far in prosecuting DPP officials, giving off the odor of a vendetta. Ma, therefore, is now starting to remind the electorate of KMT abuses after Chiang Kai-shek’s forces fled to Taiwan at the end of the 1940s.
There has also been growing angst over Ma’s China’s policy, which was supposed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give Taiwan mor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greements with Beijing have had some positive economic effect, but Ma oversold them. Moreover, they look like they will permit China to dominate the Taiwanese economy. In any event, Beijing has not been more accommodating to Taipei during the Ma years, and this is beginning to hurt the president’s credibility.
Tsai is sometimes called “anti-China,” but the charge is misleading. The DPP’s Chen Shui-bian caused concern in Taiwan—and Washington—that he would disrupt the peace with his unpredictable policies. Partially as a result of rocky relations with Beijing during his two terms, the DPP today gets branded as a “troublemaker.”
So the China issue should be a source of Ma Ying-jeou’s electoral strength, but he is essentially reviving the KMT’s claims to “the Mainland,” and that looks unrealistic, silly even. As Ma leaves the center of the China issue, Tsai is tacking toward it. She still needs to convince voters the DPP has a sound cross-Straits policy, but she is defanging KMT arguments that her election will lead to war with China.
In polling over the course of decades, generally no more than 12% favor immediate unification with China—and mostly the number is in single digits. The rest want either the status quo—a de facto independent Taiwan—or “independence.” Ma says he is defending the island’s sovereignty, but he is generally seen as pushing unification, which puts him in an exceedingly small camp favoring the interests of “China” over those of “Taiwan.” That, of course, opens a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his DPP challenger—and she is busy exploiting it.
Tsai will undoubtedly win next January if she claims the center of Taiwanese politics and thereby marginalizes the impact of issues on the race. There is one essential fact of Taiwan politics, and it favors the DPP. Ma’s KMT is the party of the interlopers, the “Mainlanders” who came to Taiwan after los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of the 1940s. In 2009, 64.6% saw themselves as “Taiwanese” while only 11.5% considered themselves “Chinese” only. The KMT has tried “localization,” but its success beyond a few pockets has been limited.
Ma was born outside Taiwan, in Hong Kong, of Mainland parents. Tsai, on the other hand, is Taiwan-born of Hakka origin. When the biggest trend is the growth of “Taiwan” identity, Ma, true to his KMT roots, insists on saying the island is “Chinese,” something which increasingly grates on the electorate.
At this early moment, Tsai, who likes fast cars, is driving ahead in the polls, up more than 7% at the end of last month. Polling, however, also shows that most voters think she will eventually lose to Ma.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se seemingly inconsistent results. First, she holds a strong lead among younger voters, who are less likely to cast ballots. Second, Beijing “gets a vote,” and it has just begun making public comments to tilt the election Ma’s way.
Third, Ma looks and sounds like a president and Tsai, short and quiet, does not. She needs to stand toe-to-toe with him in debate and win, something she did not do in April 2010 when they argued about China relations. Yet she is learning to be a politician, and after disappointment with two charismatic leaders—Chen and Ma—the Taiwanese electorate might turn away from “flash” and vote for “competence.”
So don’t be surprised when Tsai, who is engineering a stunning change in the politics of her nation, goes into the history books as Taiwan’s first female leader.
Follow me on Twitter @GordonGChang
SOURCE
蔡英文若選上總統 富比士稱不意外
華裔專欄作家章家敦在富比士雜誌為文介紹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資料來源:富比士網站)
新頭殼newtalk 2011.05.11 林朝億/台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初選出爐,「富比士」雜誌(Forbes)特地於5月7日由華裔專欄作家章家敦(Gordon G. Chang)為文,以「你不可不知的名字:蔡英文,一位拓荒的政客(Names You Need to Know: Tsai Ing-wen, Pathbreaking Politician)」介紹蔡英文。
章家敦認為,蔡英文正在改變台灣政治上的權力平衡與政治本質。這個第一位台灣最高權位的女性候選人將會對上又高、又黑、英俊的現任者馬英九。
章家敦為文指出,當2008年民進黨失去政權後,不僅分裂、灰心喪志,有些人還認為民進黨將從此一蹶不振。但在蔡英文耐心地領導,修復分歧、重建黨機器下,並經過一連串區域選舉勝選,局勢已經慢慢倒向民進黨這邊了。
民進黨總統初選出爐,「富比士」雜誌(Forbes)特地於5月7日由華裔專欄作家章家敦(Gordon G. Chang)為文,以「你不可不知的名字:蔡英文,一位拓荒的政客(Names You Need to Know: Tsai Ing-wen, Pathbreaking Politician)」介紹蔡英文。
章家敦認為,蔡英文正在改變台灣政治上的權力平衡與政治本質。這個第一位台灣最高權位的女性候選人將會對上又高、又黑、英俊的現任者馬英九。
章家敦為文指出,當2008年民進黨失去政權後,不僅分裂、灰心喪志,有些人還認為民進黨將從此一蹶不振。但在蔡英文耐心地領導,修復分歧、重建黨機器下,並經過一連串區域選舉勝選,局勢已經慢慢倒向民進黨這邊了。
章家敦也虧馬英九說,當然蔡英文也相當幸運從馬英九那裡獲得挹注。馬「不沾鍋」的統治風格,雖然一開始有效,但後來卻被認為虛有其表。2009年莫拉克風災,他的災難性談話就像美國的卡崔娜颶風一樣。同時,國民黨也因為限制新聞自由以及人權等作為,引發了國內外關注。更糟的是,當國民黨過度透過司法追訴民進黨官員的作為,讓外界聞到了仇恨的味道。這也讓人想起1940年代流亡到台灣的蔣介石勢力等濫權行為。
文中表示,將蔡英文指控為「反中」是個誤解。不過,她還是要說服選民,民進黨是有合理的兩岸政策,同時,也必須破解國民黨放的毒:她若當選將導致與中國發生戰爭。
章家敦也說,過去的民調裡顯示,支持立刻統一的的比例多僅有個位數,一般來說沒有超過12%以上。大多數民眾則是支持維持現狀、事實獨立或獨立等。雖然馬英九一直宣稱他會捍衛台灣主權,但卻被認為其實是想把台灣推向與中國統一。這當然提供給他的對手一個可以善加利用的戰略機會。
文中也指出,雖然上個月民調顯示,蔡英文曾以7%差距領先馬英九,但多數選民認為蔡最後還是會輸給馬。這有幾個理由。首先,在年輕族群裡,蔡的支持度遙遙領先,但這卻是一群投票率不高的選民。其次,具有影響力的北京政府已公開支持馬的路線。第三、相對於個子矮小、安靜的蔡英文,馬英九看起來的確較像一位總統。第四、在去年四月雙英中國政策辯論失利後,蔡英文必須再度站出來跟馬英九面對面辯論,並贏得勝利。
不過,他表示,看得出來蔡英文正在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政客。尤其當對兩位明星式的領導人陳水扁與馬英九逐漸讓人失望後,台灣選民可能轉而選擇一個較有能力的領袖。
所以,章家敦指出,不必太意外,如果蔡英文當選總統,她會給她國家的政治帶來驚人的改變,並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章家敦是富比士雜誌的專欄作家。他曾出版兩本相當暢銷的英文著作「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及「核子攤牌:北韓跟全球作對」(暫譯)(Nuclear Showdown: North Korea Takes On the World)。他曾在上海居住二十年,擔任多家跨國企業在法律顧問,目睹中國的經濟成長與社會變化。
相關全文可以在富比士網站上看到:
http://blogs.forbes.com/gordonchang/2011/05/07/names-you-need-to-know-tsai-ing-wen-pathbreaking-politician/
2011/05/11
英媒:世紀婚禮絶非英國經濟的好消息
2011年04月30日 17:05

4月30日出版的《泰晤士報》,選用了“世紀婚禮”中威廉王子夫婦坐着阿斯頓·馬丁跑車駛離白金漢宮的圖片,作為其封面。CFP 圖
4月30日出版的《泰晤士報》,選用了“世紀婚禮”中威廉王子夫婦坐着阿斯頓·馬丁跑車駛離白金漢宮的圖片,作為其封面。CFP 圖
對於英國女商人海德裡而言,因為這場婚禮,她將至少損失2萬英鎊的業務。
早報記者 是冬冬 李躍群 綜合報道
英國王室的一場世紀婚禮意味着什麼?
當威廉王子親自駕駛一輛他父親查爾斯王儲的寶藍色阿斯頓·馬丁跑車,載着新娘凱特離開白金漢宮時,對於威廉王子而言,這場世紀婚禮是他個人幸福生活的開始,對於英國王室而言,其釋放的或許是英國經濟實力依舊強勁的信號。
但對於英國女商人海德裡而言,因為這場婚禮,她將至少損失2萬英鎊的業務。
路透社稱,雖然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大婚可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但對英國經濟的貢獻可能不會如此積極,甚至將拖累英國經濟。
二季度GDP或下降
作為汽車租賃公司Prospect Coaches的老闆,海德裡清楚地知道世紀婚禮或許能支撐人們的信念,但對於她的公司無益。因為英國政府宣佈周五(4月29日)將成為法定假日,諸多租車業務紛紛取消,讓其公司損失了大約2.2萬英鎊。
“我完全贊同王室,但當你有45個工人要養活,而你又損失了一筆收入,那是很大一筆錢。”海德裡表示,對於經濟恢復的起步階段感到失望,而公司業務也不盡如人意。
路透社稱,根據英國工業聯合會估計,一個額外的公共假日通常會使國家損失60億英鎊的産出,即使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將會增加倫敦對海外富人的吸引力,但這場世紀婚禮也絶不是如英國首相卡梅倫表述的“絶對的好消息”。
歷史數據顯示,一次性的公共假日對於GDP有着持久的負面影響。
上一次英國民衆獲得額外的公衆假期是在2002年6月,當時是為了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即位50周年,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當月英國工業産出降幅超過了4%,服務業則下跌了2%之多,並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恢復到2002年6月前水平。
根據網站Ukpublicspending顯示,1973年,伊麗莎白女王的長公主安妮公主結婚時,當年英國GDP增幅為15.4%,次年 GDP增幅放緩至13.4%。而當1981年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結婚時,英國當年GDP增幅為10%,次年放緩至9.7%。而最近一次的英國王室婚禮,是 1999年的愛德華王子大婚,當年英國經濟增幅5.6%,但次年同樣放緩至5.1%。
巧合的是,威廉王子的婚禮和查爾斯王子以及之前的伊麗莎白二世的婚禮一樣,都發生在歷史性財政緊縮的年份。1947年,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大婚時,英國正在經歷“二戰”後褲腰帶勒得最緊的一年,人們對舉行婚禮慶典是否恰當以及所耗費用提出了許多尖鋭的問題。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結婚那一年,首相撒切爾夫人領導的英國政府在經濟衰退正處在最嚴重階段時進行了增稅和加息。
投資機構Investec的經濟師菲利普·肖估計,威廉王子的婚禮將使英國第二季度的GDP下降0.25%。此前,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英國經濟比前一季度增長0.5%,略好於經濟分析人士的預計,但低於英國政府預測的0.8%。
無益增強財務信心
路透社援引市場研究機構GfK NOP的觀點稱,英國的消費者信心已經下降至本輪經濟衰退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這場世紀婚禮不能扭轉這一局面。該機構總經理尼克·穆恩表示,婚禮不能讓人們感到對自己的財務水平更加有信心。
Monument Securities分析師斯蒂芬·劉易斯則認為,雖然一部分損失會被需求的增長所彌補,但兩者相抵消後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
路透稱,雖然這場由王室和凱特·米德爾頓家買單的婚禮總價可能超過2000萬英鎊,但與一天不工作的損失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
《洛杉磯時報》稱,工人或許高興多了一天假期,但對於中小型公司而言,它們卻增加了負擔。且額外的一天休假正好安排在兩個假期(復活節和銀行假期)中間,無形中誇大了帶來的經濟影響。
《金融時報》則表示,當首相告訴民衆要好好享受歡樂時,他為什麼不讓王室選擇一個周六的婚禮?
此外,由於婚禮安排在兩個假期之間,意味着在大批外國遊客入境觀看婚禮的同時,也有許多英國人出國旅遊。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表示,婚禮前夕飛往倫敦三大機場的遊客數量增加了10%,但飛離倫敦的遊客數量也增長了這麼多。
不過英國旅遊局估計,王室婚禮為英國旅遊業帶來的利好將在未來18個月中發揮作用。
source
4月30日出版的《泰晤士報》,選用了“世紀婚禮”中威廉王子夫婦坐着阿斯頓·馬丁跑車駛離白金漢宮的圖片,作為其封面。CFP 圖
4月30日出版的《泰晤士報》,選用了“世紀婚禮”中威廉王子夫婦坐着阿斯頓·馬丁跑車駛離白金漢宮的圖片,作為其封面。CFP 圖
對於英國女商人海德裡而言,因為這場婚禮,她將至少損失2萬英鎊的業務。
早報記者 是冬冬 李躍群 綜合報道
英國王室的一場世紀婚禮意味着什麼?
當威廉王子親自駕駛一輛他父親查爾斯王儲的寶藍色阿斯頓·馬丁跑車,載着新娘凱特離開白金漢宮時,對於威廉王子而言,這場世紀婚禮是他個人幸福生活的開始,對於英國王室而言,其釋放的或許是英國經濟實力依舊強勁的信號。
但對於英國女商人海德裡而言,因為這場婚禮,她將至少損失2萬英鎊的業務。
路透社稱,雖然威廉王子和凱特的大婚可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但對英國經濟的貢獻可能不會如此積極,甚至將拖累英國經濟。
二季度GDP或下降
作為汽車租賃公司Prospect Coaches的老闆,海德裡清楚地知道世紀婚禮或許能支撐人們的信念,但對於她的公司無益。因為英國政府宣佈周五(4月29日)將成為法定假日,諸多租車業務紛紛取消,讓其公司損失了大約2.2萬英鎊。
“我完全贊同王室,但當你有45個工人要養活,而你又損失了一筆收入,那是很大一筆錢。”海德裡表示,對於經濟恢復的起步階段感到失望,而公司業務也不盡如人意。
路透社稱,根據英國工業聯合會估計,一個額外的公共假日通常會使國家損失60億英鎊的産出,即使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將會增加倫敦對海外富人的吸引力,但這場世紀婚禮也絶不是如英國首相卡梅倫表述的“絶對的好消息”。
歷史數據顯示,一次性的公共假日對於GDP有着持久的負面影響。
上一次英國民衆獲得額外的公衆假期是在2002年6月,當時是為了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即位50周年,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當月英國工業産出降幅超過了4%,服務業則下跌了2%之多,並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恢復到2002年6月前水平。
根據網站Ukpublicspending顯示,1973年,伊麗莎白女王的長公主安妮公主結婚時,當年英國GDP增幅為15.4%,次年 GDP增幅放緩至13.4%。而當1981年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結婚時,英國當年GDP增幅為10%,次年放緩至9.7%。而最近一次的英國王室婚禮,是 1999年的愛德華王子大婚,當年英國經濟增幅5.6%,但次年同樣放緩至5.1%。
巧合的是,威廉王子的婚禮和查爾斯王子以及之前的伊麗莎白二世的婚禮一樣,都發生在歷史性財政緊縮的年份。1947年,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大婚時,英國正在經歷“二戰”後褲腰帶勒得最緊的一年,人們對舉行婚禮慶典是否恰當以及所耗費用提出了許多尖鋭的問題。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結婚那一年,首相撒切爾夫人領導的英國政府在經濟衰退正處在最嚴重階段時進行了增稅和加息。
投資機構Investec的經濟師菲利普·肖估計,威廉王子的婚禮將使英國第二季度的GDP下降0.25%。此前,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英國經濟比前一季度增長0.5%,略好於經濟分析人士的預計,但低於英國政府預測的0.8%。
無益增強財務信心
路透社援引市場研究機構GfK NOP的觀點稱,英國的消費者信心已經下降至本輪經濟衰退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這場世紀婚禮不能扭轉這一局面。該機構總經理尼克·穆恩表示,婚禮不能讓人們感到對自己的財務水平更加有信心。
Monument Securities分析師斯蒂芬·劉易斯則認為,雖然一部分損失會被需求的增長所彌補,但兩者相抵消後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
路透稱,雖然這場由王室和凱特·米德爾頓家買單的婚禮總價可能超過2000萬英鎊,但與一天不工作的損失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
《洛杉磯時報》稱,工人或許高興多了一天假期,但對於中小型公司而言,它們卻增加了負擔。且額外的一天休假正好安排在兩個假期(復活節和銀行假期)中間,無形中誇大了帶來的經濟影響。
《金融時報》則表示,當首相告訴民衆要好好享受歡樂時,他為什麼不讓王室選擇一個周六的婚禮?
此外,由於婚禮安排在兩個假期之間,意味着在大批外國遊客入境觀看婚禮的同時,也有許多英國人出國旅遊。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表示,婚禮前夕飛往倫敦三大機場的遊客數量增加了10%,但飛離倫敦的遊客數量也增長了這麼多。
不過英國旅遊局估計,王室婚禮為英國旅遊業帶來的利好將在未來18個月中發揮作用。
source
東歐移民為英經濟添50億
(星島)
(本報訊)這份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的調研報告說,自加入歐盟以來,一共有大約70萬東歐移民長久居住在英國。
據信截至2009年,這些東歐移民推動英國經濟增長0.38%,相當於49億鎊。報告還說,那些對東歐移民採取限制政策的國家,其經濟增長因此而下降。
只有英國、愛爾蘭和瑞典自2004年起便允許所有8個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移民自由進入。而最後兩個限制東歐移民的國家德國和奧地利也於周日(5月1日)取消所有的限制規定。
在2004至2009年間,共有大約150萬東歐移民進入英國,其中大約70萬長期居留在英國,這些人中大約有50萬波蘭人。英國的GDP在此期間增長了7.7%,相當於980億鎊。
經社院的報告認為,其中大約5%的增長應當歸功於東歐移民。報告說,德國由於對東歐移民實行限制,導致其經濟遭受損失,GDP下降0.1%至0.5%。
報告指出,不同國家針對東歐移民的不同政策導致不同後果,英國無疑從其他國家對東歐移民的限制中漁利。
報告分析說,雖然德國即將取消有關限制,但在近期將不會對東歐移民在西歐國家工作的情況產生太大影響。
source
(本報訊)這份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的調研報告說,自加入歐盟以來,一共有大約70萬東歐移民長久居住在英國。
據信截至2009年,這些東歐移民推動英國經濟增長0.38%,相當於49億鎊。報告還說,那些對東歐移民採取限制政策的國家,其經濟增長因此而下降。
只有英國、愛爾蘭和瑞典自2004年起便允許所有8個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移民自由進入。而最後兩個限制東歐移民的國家德國和奧地利也於周日(5月1日)取消所有的限制規定。
在2004至2009年間,共有大約150萬東歐移民進入英國,其中大約70萬長期居留在英國,這些人中大約有50萬波蘭人。英國的GDP在此期間增長了7.7%,相當於980億鎊。
經社院的報告認為,其中大約5%的增長應當歸功於東歐移民。報告說,德國由於對東歐移民實行限制,導致其經濟遭受損失,GDP下降0.1%至0.5%。
報告指出,不同國家針對東歐移民的不同政策導致不同後果,英國無疑從其他國家對東歐移民的限制中漁利。
報告分析說,雖然德國即將取消有關限制,但在近期將不會對東歐移民在西歐國家工作的情況產生太大影響。
source
謎樣的總統候選人
2011年 04月18日 施明德
我是一個對「總統」絕對不信任的人。
這是我的政治哲學、知識和一生經驗所得的結論。絕對的權力,不只使人腐化,也會使人邪惡!
回顧我一生,都在扮演一個艱苦的角色「總統的敵人」!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都關過我;陳水扁是我奮力把他送進大牢;對馬英九我下筆批判他、攻擊他、糾正他,不假辭色。
我確信台灣最恐怖、最邪惡的動物,名字就叫做「總統」!不管在戒嚴時期,或民主化的今天,都還是如此!我們不能不時時提防。
百萬紅衫軍整月包圍總統府,也趕不下一家貪腐的陳水扁。而且陳水扁迄今不向人民低頭、悔罪,從那時到今天,還有各界領袖、派系、政黨在支持他、挺他!因為他當「總統」時,有太多資源,包括權位、金錢、名譽早已收買了數不盡的阿扁們!
2012年又到了總統選舉年。我極其謹慎地又扮演著「總統的敵人」的角色。因為我不想再有一天從「支持者」變成「反對者」,而產生後悔、懊惱的自責。
蔡英文被嚴密保護
在現有的政黨勢力保護下,除了許信良沒有政、商、媒的保護網之外,其他三人:馬英九、蔡英文、蘇貞昌我們都無法檢視他們的全貌。其中「最謎樣的總統候選人」,就是蔡英文。我努力要了解她,發現她自我保護和被保護得極其嚴密。
這樣的人一旦變成台灣最恐怖的動物—「總統」,台灣將會如何?坦白說,我不寒而慄。
從網路上查知的靜態經歷資料顯示,她涉入政壇從1992年起,先後被連戰、李登輝提拔,擔任國民黨高官。2000年政黨輪替後,又被阿扁高升。7年前,才加入民進黨。兩年多前竟然會變成民進黨主席。背後是哪些巨大勢力在簇擁她,以便日後大收割?
近期的動態資料更凸顯她的謎樣!
她領18趴,卻大罵18趴;她高調去彰化反國光石化,人們卻發現她就是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大力落實國光石化的人!現在她反核四運轉,而當年她是催促核四趕工的人。對「戒急用忍」,對「ECFA」,她都有前後矛盾的發言。現在她每做一件大動作,世人都會發現她「正好」有相反的紀錄!她謎樣的程度,連性傾向都早已在社會中引起廣泛的竊竊私語。
盲目地選出一個「謎樣的總統」,將是台灣的大災難。我一生的「正業」正好是「總統的敵人」,對我即將面對的「新敵人」,我不可能不枕戈待旦,也不可能不檢視他、監視他、剖析他!總統職務是一個中性的角色,我不會因為「蔡英文」是女性就對她手軟。
針對蔡英文總統候選人,不是女子蔡英文!
抽絲剝繭,努力要了解「謎樣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有什麼不對?如果蔡英文只是一個平凡女子,我不會聞問她個人的種種。如果蔡英文只是主委、副院長、黨主席,我也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幸,她今天要選「總統」,而且呼聲極高,並可能成為2012台灣最恐怖的動物—「總統」!所以環繞「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一切問題,一夕之間都不再是女性議題、同性戀議題,它們不折不扣全變成「總統議題」!選民都有權要求「準總統蔡英文」回答。她無權把問題透過其保護勢力轉移、窄化、肢解成女性問題、同性戀問題及人權問題!
別人不在乎,「總統的敵人」在乎!
這兩天某些婦女團體、同性戀團體、政客把我針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提問,擴大成全國未婚女性都應做性向表態,以及扭曲成我在強迫同性戀者出櫃,都是惡意的攻訐,我不必回應。蔡英文是否為同性戀者早已是台灣社會未公開的議題。如果有一天呂秀蓮、陳文茜、高金素梅、李紀珠和陳菊等未婚女性出來競選總統,我還提問的話,我才是白目又無知。
隱匿總統的性傾向,怎會與公共領域無關?
台灣總統的權力與影響力大到人們難以想像的程度。「第一先生」或「第一夫人」在台灣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總統隱匿性傾向會造成法律、社會和媒體無法監督總統的親屬關係。
異性配偶須報財產
我國法律目前所規範的總統親屬關係都是以異性婚姻為唯一基礎。我們大膽假定,蔡英文當選總統而她又是個同性戀者,依現行法律只能要求她申報「異性配偶」的財產,限制她「異性配偶」的任官權及種種行為迴避。而她不會有「異性配偶」,所以她任何「同性配偶」就算社會知情,法律上完全卻無法加以監督與限制。這時,她任命其祕密「同性配偶」及其家屬擔任大官或掌管國營事業,甚至要其「同性配偶」擔任「吳淑珍」藏錢、拿錢、洗錢、賣官的角色,請問社會、媒體如何監督,在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我們又要用什麼法律來追訴她不具合法地位的「配偶」及其親屬?
為了要預防或監督國家將來可能遇到的弊端:總統同性配偶淪為「吳淑珍」,我才會請問「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性傾向?同性戀的愛情和異性戀一樣偉大、一樣神聖,社會想了解「總統候選人」是否為同性戀怎麼會是不應該?怎麼會是「侵犯人權」?怎麼會是「性別壓迫」?請問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想躲避這個問題又是為什麼呢?若她是基於選票考量,那就是不道德的,也是對台灣社會的不信任。這兩天台灣社會表現,證明台灣人民對同性戀的包容與尊重是相當高。
沒有出櫃的誠信與勇氣,如何領導國家
全世界幾乎你現在看得到的同性戀政治領袖,冰島女總理西達朵提、柏林市長沃維萊特(德國社民黨的可能總理人選)和巴黎市長德拉諾埃(宣布角逐法國社會黨魁,考慮2012年角逐法國總統)等等,都是「出櫃」的同性戀政治領袖。沒有出櫃的誠信與勇氣,如何成為政治領袖。相反的,在位而未「出櫃」的同性戀政治人物,一旦衣櫃被打開,反而變成醜聞,沒有不下台的(英國前財政部次長勞斯也被揭發濫用職權領取國會房屋津貼,用納稅人的錢付房租給他的同性男友,最後辭職平息風波)。問題不在同性戀,問題在有沒有誠信。歐洲社會也是在經歷過這些出櫃的政治領袖之後,人們才懂得說出「那是私事」。換句話說,一旦「出櫃」後,那才會成為私事。這也是人們對從事公共事務的政治人物「誠信」的基本考驗。
總統不會有人權問題,只有特權問題
我是獨裁體制下的政治犯,政治犯當時所承受的社會歧視絕對不亞於同性戀,我以成為「被歧視的政治犯」作為代價所追求的「基本人權」,正是許多人今天拿來幫蔡英文防衛的利器!是的,所有的人都該享有「人權」,唯獨總統例外,因為總統必須交出自己的某些「人權」來享有作為總統的龐大「特權」。總統是2300萬人中唯一沒有人權問題的人,而且還是有巨大能力侵犯人權的人。所有捍衛總統人權的人,都是在拍馬屁,才是別有政治目的。侵犯「總統」的權利,往往能保障或促進人民更多的利益!總統不會有人權問題,總統只有特權問題!
「總統」是台灣最恐怖的動物!防「總統」要比防猛虎、防小偷、強盜還嚴密!
監督「總統」!永遠不能袒護,包庇、溺愛「總統」!
這篇文字是一個「總統的敵人」沉重的告白!
我是一個對「總統」絕對不信任的人。
這是我的政治哲學、知識和一生經驗所得的結論。絕對的權力,不只使人腐化,也會使人邪惡!
回顧我一生,都在扮演一個艱苦的角色「總統的敵人」!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都關過我;陳水扁是我奮力把他送進大牢;對馬英九我下筆批判他、攻擊他、糾正他,不假辭色。
我確信台灣最恐怖、最邪惡的動物,名字就叫做「總統」!不管在戒嚴時期,或民主化的今天,都還是如此!我們不能不時時提防。
百萬紅衫軍整月包圍總統府,也趕不下一家貪腐的陳水扁。而且陳水扁迄今不向人民低頭、悔罪,從那時到今天,還有各界領袖、派系、政黨在支持他、挺他!因為他當「總統」時,有太多資源,包括權位、金錢、名譽早已收買了數不盡的阿扁們!
2012年又到了總統選舉年。我極其謹慎地又扮演著「總統的敵人」的角色。因為我不想再有一天從「支持者」變成「反對者」,而產生後悔、懊惱的自責。
蔡英文被嚴密保護
在現有的政黨勢力保護下,除了許信良沒有政、商、媒的保護網之外,其他三人:馬英九、蔡英文、蘇貞昌我們都無法檢視他們的全貌。其中「最謎樣的總統候選人」,就是蔡英文。我努力要了解她,發現她自我保護和被保護得極其嚴密。
這樣的人一旦變成台灣最恐怖的動物—「總統」,台灣將會如何?坦白說,我不寒而慄。
從網路上查知的靜態經歷資料顯示,她涉入政壇從1992年起,先後被連戰、李登輝提拔,擔任國民黨高官。2000年政黨輪替後,又被阿扁高升。7年前,才加入民進黨。兩年多前竟然會變成民進黨主席。背後是哪些巨大勢力在簇擁她,以便日後大收割?
近期的動態資料更凸顯她的謎樣!
她領18趴,卻大罵18趴;她高調去彰化反國光石化,人們卻發現她就是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大力落實國光石化的人!現在她反核四運轉,而當年她是催促核四趕工的人。對「戒急用忍」,對「ECFA」,她都有前後矛盾的發言。現在她每做一件大動作,世人都會發現她「正好」有相反的紀錄!她謎樣的程度,連性傾向都早已在社會中引起廣泛的竊竊私語。
盲目地選出一個「謎樣的總統」,將是台灣的大災難。我一生的「正業」正好是「總統的敵人」,對我即將面對的「新敵人」,我不可能不枕戈待旦,也不可能不檢視他、監視他、剖析他!總統職務是一個中性的角色,我不會因為「蔡英文」是女性就對她手軟。
針對蔡英文總統候選人,不是女子蔡英文!
抽絲剝繭,努力要了解「謎樣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有什麼不對?如果蔡英文只是一個平凡女子,我不會聞問她個人的種種。如果蔡英文只是主委、副院長、黨主席,我也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幸,她今天要選「總統」,而且呼聲極高,並可能成為2012台灣最恐怖的動物—「總統」!所以環繞「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一切問題,一夕之間都不再是女性議題、同性戀議題,它們不折不扣全變成「總統議題」!選民都有權要求「準總統蔡英文」回答。她無權把問題透過其保護勢力轉移、窄化、肢解成女性問題、同性戀問題及人權問題!
別人不在乎,「總統的敵人」在乎!
這兩天某些婦女團體、同性戀團體、政客把我針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提問,擴大成全國未婚女性都應做性向表態,以及扭曲成我在強迫同性戀者出櫃,都是惡意的攻訐,我不必回應。蔡英文是否為同性戀者早已是台灣社會未公開的議題。如果有一天呂秀蓮、陳文茜、高金素梅、李紀珠和陳菊等未婚女性出來競選總統,我還提問的話,我才是白目又無知。
隱匿總統的性傾向,怎會與公共領域無關?
台灣總統的權力與影響力大到人們難以想像的程度。「第一先生」或「第一夫人」在台灣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總統隱匿性傾向會造成法律、社會和媒體無法監督總統的親屬關係。
異性配偶須報財產
我國法律目前所規範的總統親屬關係都是以異性婚姻為唯一基礎。我們大膽假定,蔡英文當選總統而她又是個同性戀者,依現行法律只能要求她申報「異性配偶」的財產,限制她「異性配偶」的任官權及種種行為迴避。而她不會有「異性配偶」,所以她任何「同性配偶」就算社會知情,法律上完全卻無法加以監督與限制。這時,她任命其祕密「同性配偶」及其家屬擔任大官或掌管國營事業,甚至要其「同性配偶」擔任「吳淑珍」藏錢、拿錢、洗錢、賣官的角色,請問社會、媒體如何監督,在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我們又要用什麼法律來追訴她不具合法地位的「配偶」及其親屬?
為了要預防或監督國家將來可能遇到的弊端:總統同性配偶淪為「吳淑珍」,我才會請問「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性傾向?同性戀的愛情和異性戀一樣偉大、一樣神聖,社會想了解「總統候選人」是否為同性戀怎麼會是不應該?怎麼會是「侵犯人權」?怎麼會是「性別壓迫」?請問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想躲避這個問題又是為什麼呢?若她是基於選票考量,那就是不道德的,也是對台灣社會的不信任。這兩天台灣社會表現,證明台灣人民對同性戀的包容與尊重是相當高。
沒有出櫃的誠信與勇氣,如何領導國家
全世界幾乎你現在看得到的同性戀政治領袖,冰島女總理西達朵提、柏林市長沃維萊特(德國社民黨的可能總理人選)和巴黎市長德拉諾埃(宣布角逐法國社會黨魁,考慮2012年角逐法國總統)等等,都是「出櫃」的同性戀政治領袖。沒有出櫃的誠信與勇氣,如何成為政治領袖。相反的,在位而未「出櫃」的同性戀政治人物,一旦衣櫃被打開,反而變成醜聞,沒有不下台的(英國前財政部次長勞斯也被揭發濫用職權領取國會房屋津貼,用納稅人的錢付房租給他的同性男友,最後辭職平息風波)。問題不在同性戀,問題在有沒有誠信。歐洲社會也是在經歷過這些出櫃的政治領袖之後,人們才懂得說出「那是私事」。換句話說,一旦「出櫃」後,那才會成為私事。這也是人們對從事公共事務的政治人物「誠信」的基本考驗。
總統不會有人權問題,只有特權問題
我是獨裁體制下的政治犯,政治犯當時所承受的社會歧視絕對不亞於同性戀,我以成為「被歧視的政治犯」作為代價所追求的「基本人權」,正是許多人今天拿來幫蔡英文防衛的利器!是的,所有的人都該享有「人權」,唯獨總統例外,因為總統必須交出自己的某些「人權」來享有作為總統的龐大「特權」。總統是2300萬人中唯一沒有人權問題的人,而且還是有巨大能力侵犯人權的人。所有捍衛總統人權的人,都是在拍馬屁,才是別有政治目的。侵犯「總統」的權利,往往能保障或促進人民更多的利益!總統不會有人權問題,總統只有特權問題!
「總統」是台灣最恐怖的動物!防「總統」要比防猛虎、防小偷、強盜還嚴密!
監督「總統」!永遠不能袒護,包庇、溺愛「總統」!
這篇文字是一個「總統的敵人」沉重的告白!
2011/04/12
倫敦大規模示威 英政府:不會改變經濟策略
〔本報訊〕英國倫敦26日出現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抗議聯合政府實施的削減公共開支計劃,初步估計有25萬以上的抗議民眾走上街頭。遊行隊伍在白天和平走向海德公園(Hyde Park),入夜以後便傳出示威者趁機砸毀商店和銀行的暴力行為,而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Vince Cable)27日接受BBC採訪時表明政府的經濟政策走向並不會因此改變。
BBC指出,這是在2003年反對伊拉克戰爭示威之後,英國出現的最大規模抗議示威,由英國工會總會(TUC)發起,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Edward Samuel Miliband)在海德公園對示威者發表演說,表明自己將和示威者站在一起,並且表示目前政府該有不同的政策配套提供選擇。
但是還是有趁機示威者砸毀商店和銀行,並與警察發生扭打,深夜示威者聚集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根據英國媒體BBC報導,整起遊行會到到後來的爆發的動亂,共有214為抗議者被捕。
米利班德隨後也對暴力行為表示譴責,並強調,不應該因為這些衝突而被轉移目標,忘記了遊行所要傳達的信息。
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接受BBC採訪時表明,政府會聽取工會的意見,但不會因為示威抗議而改變基本經濟政策。凱布爾更表明,目前執政的聯合政府,是英國在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所具有的「最強大的政府」之一。

BBC指出,這是在2003年反對伊拉克戰爭示威之後,英國出現的最大規模抗議示威,由英國工會總會(TUC)發起,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Edward Samuel Miliband)在海德公園對示威者發表演說,表明自己將和示威者站在一起,並且表示目前政府該有不同的政策配套提供選擇。
但是還是有趁機示威者砸毀商店和銀行,並與警察發生扭打,深夜示威者聚集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根據英國媒體BBC報導,整起遊行會到到後來的爆發的動亂,共有214為抗議者被捕。
米利班德隨後也對暴力行為表示譴責,並強調,不應該因為這些衝突而被轉移目標,忘記了遊行所要傳達的信息。
英國商務大臣凱布爾接受BBC採訪時表明,政府會聽取工會的意見,但不會因為示威抗議而改變基本經濟政策。凱布爾更表明,目前執政的聯合政府,是英國在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所具有的「最強大的政府」之一。
英國倫敦26日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商務大臣凱布爾在接受BBC採訪時說,政府削減財政赤字的決策並不會因此改變。(路透社)
英國發生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抗議聯合政府實施的削減公共開支計劃,初步估計有25萬以上的抗議民眾走上街頭,入夜以後便傳出示威者趁機砸毀商店和銀行的暴力行為。(路透社)
英國簽證新規導致私校招生難 或將減少十萬留學生
2011年03月28日 10:38:02 來源: 中新網 【字號 大小】【收藏】【打印】【關閉】 |
英國內政大臣特瑞莎‧梅
據英國英中時報網報道,英國內政大臣特瑞莎‧梅于3月22日宣布將砍掉十萬個學生簽證,非歐盟國的學生將禁止到英國“不正規”的私立學院就讀,梅估計此舉將把來英學生人數減少八萬人。另有兩萬名在英國私立學院就讀的學生,將因為新政策的出臺,無法在英國續簽學生簽證。
在國會的陳詞中,特瑞莎‧梅還強調,今後英國只歡迎“最優秀和最聰明”的海外學生,但是對這些海外學生也要採取嚴格的簽證管理,令他們只能在英國“暫時學習”。
PSW——找到高薪工作才能留英
梅表示,只有那些找到好工作的留學生在畢業後才留下,這樣今後留英的畢業生將減少到大約19000人左右,為現在的一半。其他人都必須返回原籍國。
內政部的有關咨詢文件原計劃全部取消PSW簽證,但是自民黨的部分議員和大學部大臣David Willetts一直都反對PSW的取消。
David Willetts表示:“一定有其他方式能夠嚴格管理PSW簽證防止有人濫用或利用PSW作為居留英國的路徑,比起完全取消PSW,還有非常多可行的辦法。很多大學都反映,如果關閉PSW簽證,將會令他們在海外招生時處于不利境地。”
但是據《每日郵報》3月22日的消息,這些反對者後來“被迫接受了留英畢業生人數必須減半的政策”。
根據2009年的統計,共有38000名海外學生和他們的8000名附屬申請人通過PSW簽證留在英國,梅表示在未來只有找到 “Graduate Level”名單上工種,最低年薪為兩萬英鎊的畢業生,只能通過Tier 2工作簽證留在英國。內政部估計,這樣的限制將會把留英的畢業生總數減少一半,即為19000人。
內政部的副官表示:“這是保證英國畢業生不被海外學生擠出勞動力市場的重要一步。”
目前,英國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新高,白廳(Whitehall)必須防止“失業性經濟復蘇”,就是太多的移民佔用了勞動力市場的工作機會。
私立校、語言學校將無法招生
但是今次學生簽證官方聲明的要點還是在治理私立學院和語言學校上。
內政部表示,絕大多數對學生簽證的濫用行為發生在這些學校內。
統計顯示,目前大約有91000名海外學生到非“高信任度名單”上的私立學院就讀,另外一項調查發現大約有13%的私立院校學生從來沒有真的去上過課,部分院校甚至缺勤率達到50%。
現在邊境署平均每個月能夠抓到30名學生簽證超期被逮捕。
內政部的發言人表示:“學生移民的人數在過去的十年中幾乎翻了一倍,比工簽和家庭類簽證來英的人數都要多得多。”
“政府也意識到國際學生對英國經濟的重要作用,也令英國的教育係統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工黨的學生簽證制度已經難以控制移民,也無法保障合法學生受到低水平學院的侵害。”
本次對學生簽證的改革要點:
l 從2012年4月開始,只有高信任度的擔保學校(Highly Trusted Sponsor)才能夠合法招收非歐盟的海外留學生,目前的制度下很多低水平的學院都可以做學生的擔保人。
l 學生來英國學習本科學位以上的課程,必須至少達到泛歐洲語言框架下的英文B2水平,相當于雅思5.5到6.5的水平,目前的要求僅為B1級。
l 邊境署工作人員有權拒絕英文不好的學生入境。如果學生在沒有翻譯在場的情況下難以表達自己的意思,工作人員可以認為他們的英文水平沒有達標。
l 在公立大學讀書的留學生還可以繼續保留和現在一樣的工作權利(每周最多20小時),含實習的課程也與現行政策相同。公立學院的留學生還有每周10小時的打工時間。但是其他機構的留學生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打工,也不得參加有實習機會的課程。
l 只有研究生以上級別課程的留學生、或政府資助項目的留學生可以為家屬辦理陪讀簽證,這些家屬可以合法打工。
l 對學生簽證留英的最長期限將作出規定,本科學位及以下課程的留學生在英國最長居留時間不超過三年,研究生以上學位課程的留學生在英國最長時間不超過五年,但是對醫科、建築係等需要獲得執業資格的博士生項目,不受五年年限限制。
l PSW簽證將于2012年4月起正式取消,只有找到擔保雇主的畢業生能夠通過Tier 2工作簽證留在英國國內工作,對這些轉換簽證的畢業生沒有配額限制,但是簽證轉換必須在學生簽證到期前完成。政府也啟動了新的企業家移民計劃,鼓勵優秀的畢業生留在在英國創業。
英國‧數百蒙面暴民混入滋事‧倫敦大示威流血收場
2011-03-27 15:31
(英國‧倫敦27日訊)英國工會上週六發起的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政府大幅削減財政預算,但數百蒙面的暴民混入示威人群,製造混亂,並與警方爆發衝突,令示威活動以流血收場,至少84人受傷,另有214人遭逮捕。
超過25萬名示威者當天走上倫敦街頭,發起自2003年反伊戰以來最大型的示威活動,抗議政府削減公共財政支出。
大遊行原本由工會發起,號召衛生工作者、消防員、教師以及他們的家人加入,包括孩童在內的示威者齊齊上街,抗議政府即將頒佈的政策削減公共開支。
遊行起初原本和平進行,但數百名被形容為“罪犯”的無政府主義青年,帶頭滋事,引起混亂。
暴民襲擊銀行商店
這批蒙面暴民突然改變遊行路線,並與鎮暴警察衝突,他們點燃煙火,向警方拋擲汽油彈和漆彈,又佔據一家高級茶館、襲擊多家銀行、名店、酒店和商店,匯豐銀行的分行也受到破壞,有人甚至向5星級里茲酒店拋擲自製的飛彈。
入夜後,200多名示威者一度佔據特拉法爾加廣場,企圖破壞倫敦2012奧運會倒計時鐘,但被防暴警察驅趕,示威者就向警方擲水瓶。
25萬人和平請願
警方行動指揮官布羅德赫斯特說:“我認為當中有兩派人馬,其中的25萬人是到倫敦市中心來和平請願。”
他指出,但有一小撮與示威無關的犯罪份子,大肆破壞建築物並攻擊警方。
警方表示,特拉法加廣場,圍聚當地的暴民此前還向警方丟瓶子。有31名警員和53名公眾在暴力衝突中受傷,其中11名警員和16名公眾需留醫。
警方在擾亂公共秩序、蓄意破壞、擅自闖入和暴力滋事等罪名下,共逮捕了214名暴民。
倫敦去年曾爆發學生抗議活動,示威最終也演變成騷亂,連王儲查爾斯的座車也被攻擊。此後,當局便在倫敦市區部署4千500名警力,慎防動亂事件。
削減財政殃及30萬公務員
由保守黨和自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自去年5月上台後,宣佈在5年內削減高達10億英鎊(48.5億令吉)財政開支,以應付龐大的政府財政赤字。英國目前預算赤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
這項財政削減計劃影響大部份政府部門,造成約30萬名公務員飯碗不保,以及薪資被凍結。
工會認為,這些措施做得太過也太快,在經濟方面也不健全,會讓未來的經濟成長陷入險境,並帶給數以百萬計的英國一般民眾苦難。英國失業率已經來到1994年以來的最高點。
還有一些人認為,政府誇大了財政赤字規模,緊縮政策只會導致經濟復蘇速度放緩。
超過25萬名示威者當天走上倫敦街頭,發起自2003年反伊戰以來最大型的示威活動,抗議政府削減公共財政支出。
遊行起初原本和平進行,但數百名被形容為“罪犯”的無政府主義青年,帶頭滋事,引起混亂。
暴民襲擊銀行商店
這批蒙面暴民突然改變遊行路線,並與鎮暴警察衝突,他們點燃煙火,向警方拋擲汽油彈和漆彈,又佔據一家高級茶館、襲擊多家銀行、名店、酒店和商店,匯豐銀行的分行也受到破壞,有人甚至向5星級里茲酒店拋擲自製的飛彈。
入夜後,200多名示威者一度佔據特拉法爾加廣場,企圖破壞倫敦2012奧運會倒計時鐘,但被防暴警察驅趕,示威者就向警方擲水瓶。
25萬人和平請願
警方行動指揮官布羅德赫斯特說:“我認為當中有兩派人馬,其中的25萬人是到倫敦市中心來和平請願。”
他指出,但有一小撮與示威無關的犯罪份子,大肆破壞建築物並攻擊警方。
警方表示,特拉法加廣場,圍聚當地的暴民此前還向警方丟瓶子。有31名警員和53名公眾在暴力衝突中受傷,其中11名警員和16名公眾需留醫。
警方在擾亂公共秩序、蓄意破壞、擅自闖入和暴力滋事等罪名下,共逮捕了214名暴民。
倫敦去年曾爆發學生抗議活動,示威最終也演變成騷亂,連王儲查爾斯的座車也被攻擊。此後,當局便在倫敦市區部署4千500名警力,慎防動亂事件。
削減財政殃及30萬公務員
由保守黨和自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自去年5月上台後,宣佈在5年內削減高達10億英鎊(48.5億令吉)財政開支,以應付龐大的政府財政赤字。英國目前預算赤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
這項財政削減計劃影響大部份政府部門,造成約30萬名公務員飯碗不保,以及薪資被凍結。
工會認為,這些措施做得太過也太快,在經濟方面也不健全,會讓未來的經濟成長陷入險境,並帶給數以百萬計的英國一般民眾苦難。英國失業率已經來到1994年以來的最高點。
還有一些人認為,政府誇大了財政赤字規模,緊縮政策只會導致經濟復蘇速度放緩。
英國華裔女分析師遇害棄屍樹林
|
佳·阿什頓(Jia Ashton) |
凶案發生在德比郡(Derbyshire)的Somercotes,25歲的死者佳畢業於華威大學經濟系,曾在皇家蘇格蘭銀行工作,2009年進入桑頓巧克力公司。
警方表示,死者系被毆打致死,沒有證據顯示罪犯在謀殺時使用了武器,她也沒有遭到性侵犯。19日警方在樹林中還發現了死者的手提包,包中部分物品遺失不見。
丈夫望凶手盡快緝拿歸案
案發後,佳的丈夫馬修(Matthew Ashton)在第一時間被列為嫌疑人,但是盤問之後警方排除了他的犯罪可能。
馬修通過親屬向《每日郵報》表示,妻子在10日失蹤之前,兩人的確發生過爭吵,他當晚就入住附近的Travellodge,但是次日返家時卻發現妻子一夜未歸,於是報了警。他希望凶手能盡快被緝拿歸案。
警方還在出事地點附近道路設點截停路人盤問,至今已詢問近1000名當地的駕車者和路人,並在當地散發尋找目擊證人的傳單。總警司科特裡爾(Steve Cotterill)表示:“經過截停車輛檢查、散發傳單等方式,已有人提供新線索能幫助我們進行調查。”
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上,警方向當地民眾發出呼籲,希望尋找在10日4至7時之間,見到佳.阿什頓的人。警方的公告表示,阿什頓太太當天穿著灰色交叉紋帶帽拉鏈大衣、黑色長褲,戴著深藍和灰色相間的圍巾,且圍巾上有白色鑽石圖案。
凶手疑雲
目前有大約50名警察正在調查這一謀殺案。負責此案的探員Terry Branson表示:“目前調查的主要重點是阿什頓太太下班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佳離開了桑頓公司之後,就沒有人看到她。”
警方甚至還進入的佳的私人電腦,希望找出和她有關聯的人士,幫助案件的調查。
《每日郵報》於23日發布的最新案情進展稱,警方擔心佳很有可能為公司同事所殺害。消息人士稱目前桑頓公司的員工私人儲物櫃都接受了警方的搜查。
佳的鄰居表示,她曾提起過工作中有人不喜歡她,不過警方認為,這並不會對她生命有威脅。但是在佳遇害前一天,她曾與某位同事發生了爭執。
新的案件圖片顯示,一名年齡在30到40歲之間的白人男子,住家在小樹林附近。嫌疑人頭戴黑色帽子,警方在附近公司建築中盤問是否有人認識這名男子,工作人員多表示相信這名男子是當地的一名員工。
阿爾佛雷德貿易中心(Alfreton Trading Estate)是桑頓公司的總部所在地。案情在22日有了重大突破,有人在案發當晚曾看見過一名男子滿身泥土地從樹林中走出來。
懷念“口袋公主”
22日,佳的丈夫馬修發表了公開的聲明,稱自己身材矮小的中國妻子是“口袋公主”(Pocket Princess)。“沒有人經歷過她的痛苦,這件事奪去了她的生命,也摧毀了她的家庭,也震驚了她所生活的社區。”
馬修和佳在華威大學讀書時相識,兩人於2006年結婚。《每日郵報》同時披露,佳的母親也嫁給了馬修的父親,現在也居住在英國。
桑頓公司的行政主管對於她的遇害表示傷心。他說:“聽到我們的同事佳‧阿什頓悲慘死亡的消息,我們深深的難過。佳是一個很受尊重和愛戴的同事 和朋友,擁有光明的前途。她在桑頓兩年期間,對於我們的生意表現出了極大的責任心,在許多方面發揮了作用。在此艱難的時刻,我們對她的家人和朋友表示我們 最深切的同情。”
總警司科特裡爾對當地小區居民提供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他敦促任何在10日傍晚見過阿什頓太太或有任何信息的人,能向警方提供線索。他還提 醒,警方會在當地巡察,人們也需提高警惕。如果有任何人能提供線索,請致電打比郡警方:0345 123 3333,或匿名熱線:0800 555 111。
經濟隨筆:復蘇艱難導致英國財政預算案“變調”
2011 三月 26 20:06:37 PDT 来源:新華社
新華社倫敦3月26日電經濟隨筆:復蘇艱難導致英國財政預算案“變調”
新華社記者王振華
繼連續4個季度增長後,英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度再度下跌。面對復蘇前景反復,英國政府日前最新公佈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明顯“變調”,刺激經濟增長再成主旋律。
對於英國聯合政府去年5月上臺後不久推出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眾多英國人仍記憶猶新,眼見著新政府對諸多政府開支項目大砍大減,從社會福利到行政開支,從軍費開支到地鐵財政補貼,乃至警察部門開支均無可倖免,引發罷工及抗議活動此起彼伏。一片“砍殺聲”中,消費信心受到傷害,經濟復蘇前景也難免受到影響。
與這份以削減開支為核心的預算形成鮮明對比,由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23日公佈英國2011-2012年度財政預算,被外界稱為“推動增長的預算”。
其中,一系列新的經濟刺激措施格外引人關注: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明年4月開始將徵稅起徵點在今年提高1000英鎊的基礎上再提高600英鎊,即提高到8105英鎊,使許多人不同程度增加了實際收入;加快公司稅的下調幅度,今年4月起將原來減稅1個百分點增加為2個百分點,明年起每年再下調1個百分點,到2014年公司稅將從目前的28%降至23%;增加對購房的支持,首次購買新建住房者在貸款方面享受優惠;下調汽油消費稅,取消原先宣佈的將航空燃油稅提高5%的措施以刺激消費;提出建立企業區,給出多種優惠,刺激企業發展;增加對就業等環節的政府支持,努力減少失業率。
英國以保守黨為主導的聯合政府上臺不到一年,先後兩份預算案基調就發生如此明顯變化,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當前英國經濟形勢嚴峻,刺激經濟繼續復蘇成為當務之急。
英國經濟衰退在2009年底到達谷底,去年年中一度出現較強勁的復蘇勢頭,從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到去年第三季度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增長,其中第二季度增速更達1.1%。但復蘇步伐不穩,甚至可謂步履艱難,去年第四季度再次跌入負增長。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有1.7%,也大大低於原先估計的2.1%的增速。
如果由於過度苛刻的財政緊縮政策導致經濟復蘇速度放慢甚至逆轉,無疑事與願違,得不償失。英國下年度預算重點“變調”,實屬英國經濟復蘇形勢嚴峻且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大背景下的產物。
不過,英國政府去年提出的削減開支計劃仍然有效並在實施之中。因此,此番新預算“變調”能否遏制英國經濟復蘇勢頭趨弱的不良苗頭,還有待觀望。
source
新華社倫敦3月26日電經濟隨筆:復蘇艱難導致英國財政預算案“變調”
新華社記者王振華
繼連續4個季度增長後,英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度再度下跌。面對復蘇前景反復,英國政府日前最新公佈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明顯“變調”,刺激經濟增長再成主旋律。
對於英國聯合政府去年5月上臺後不久推出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眾多英國人仍記憶猶新,眼見著新政府對諸多政府開支項目大砍大減,從社會福利到行政開支,從軍費開支到地鐵財政補貼,乃至警察部門開支均無可倖免,引發罷工及抗議活動此起彼伏。一片“砍殺聲”中,消費信心受到傷害,經濟復蘇前景也難免受到影響。
與這份以削減開支為核心的預算形成鮮明對比,由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23日公佈英國2011-2012年度財政預算,被外界稱為“推動增長的預算”。
其中,一系列新的經濟刺激措施格外引人關注: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明年4月開始將徵稅起徵點在今年提高1000英鎊的基礎上再提高600英鎊,即提高到8105英鎊,使許多人不同程度增加了實際收入;加快公司稅的下調幅度,今年4月起將原來減稅1個百分點增加為2個百分點,明年起每年再下調1個百分點,到2014年公司稅將從目前的28%降至23%;增加對購房的支持,首次購買新建住房者在貸款方面享受優惠;下調汽油消費稅,取消原先宣佈的將航空燃油稅提高5%的措施以刺激消費;提出建立企業區,給出多種優惠,刺激企業發展;增加對就業等環節的政府支持,努力減少失業率。
英國以保守黨為主導的聯合政府上臺不到一年,先後兩份預算案基調就發生如此明顯變化,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當前英國經濟形勢嚴峻,刺激經濟繼續復蘇成為當務之急。
英國經濟衰退在2009年底到達谷底,去年年中一度出現較強勁的復蘇勢頭,從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到去年第三季度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增長,其中第二季度增速更達1.1%。但復蘇步伐不穩,甚至可謂步履艱難,去年第四季度再次跌入負增長。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有1.7%,也大大低於原先估計的2.1%的增速。
如果由於過度苛刻的財政緊縮政策導致經濟復蘇速度放慢甚至逆轉,無疑事與願違,得不償失。英國下年度預算重點“變調”,實屬英國經濟復蘇形勢嚴峻且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大背景下的產物。
不過,英國政府去年提出的削減開支計劃仍然有效並在實施之中。因此,此番新預算“變調”能否遏制英國經濟復蘇勢頭趨弱的不良苗頭,還有待觀望。
source
[食譜]卡布奇諾蘑菇湯
蘋果日報 湯很稀版
蘑菇卡布奇諾
冷湯 版
義大利料理_卡布奇諾野菇濃湯
材料:
1.生香菇 20g
2.蘑菇 10g
3.松露醬 2g
4.洋芋半顆
5.洋蔥塊 5g
6.月桂葉 2片
7.動物性鮮奶油 10cc
8.沙拉油 or 奶油
9.鹽、胡椒少許
10.麵包丁
11.高湯 500cc
作法:
1.將生香菇、蘑菇洗淨後切成片狀,略厚備用
2.洋芋去皮切成厚片狀
3.取一炒鍋加入無鹽奶油將生香菇、蘑菇炒至金黃色後加入月桂葉、洋芋、洋蔥塊、高湯煮沸後開小火熬煮濃縮
4.麵包丁用烤箱略烤過備用
5.將已煮好之湯冷卻後以果汁機打成濃湯,動物性鮮奶油打發與松露醬拌均
6.再將濃湯煮沸置盤放上少許的麵包丁擺上已拌過之松露卡布奇諾醬即可
SOURCE
1.生香菇 20g
2.蘑菇 10g
3.松露醬 2g
4.洋芋半顆
5.洋蔥塊 5g
6.月桂葉 2片
7.動物性鮮奶油 10cc
8.沙拉油 or 奶油
9.鹽、胡椒少許
10.麵包丁
11.高湯 500cc
作法:
1.將生香菇、蘑菇洗淨後切成片狀,略厚備用
2.洋芋去皮切成厚片狀
3.取一炒鍋加入無鹽奶油將生香菇、蘑菇炒至金黃色後加入月桂葉、洋芋、洋蔥塊、高湯煮沸後開小火熬煮濃縮
4.麵包丁用烤箱略烤過備用
5.將已煮好之湯冷卻後以果汁機打成濃湯,動物性鮮奶油打發與松露醬拌均
6.再將濃湯煮沸置盤放上少許的麵包丁擺上已拌過之松露卡布奇諾醬即可
SOURCE
有用果汁機打過的版本
情人節菜單之【mushroom cappuccino磨菇卡布奇諾】
西洋情人節快到囉!雖然沒有情人,也想說來推出一個適合情人節的一系列食譜和大家分享。就從今天開始囉,一直到2月14日這段時間,就來分享一些自己試做過,覺得蠻適合情人節雙人燭光晚餐的幾道菜色哩!
首先登場的是蘑菇卡布,其實,它的做法就是蘑菇濃湯,只是特別用咖啡杯(尤其是espresso的杯子)來盛裝,加上上面灑上肉豆蔻(nutmeg),很像卡布奇諾咖啡囉!
第一次喝到磨菇卡布是和媽媽一起去搭東方快車(亞洲段)的時候,行程當中的某一天晚餐以此湯品為前菜。當時覺得這樣的做法很新奇哩!
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道湯品突然很風行,而且還有當地的烹飪學校(課程)有這道湯品的示範教學(學費還不便宜哩),並且把它分類在風尚/時尚菜餚當中…我覺得湯品本身不是太大的創意,而是擺盤的巧思吧!
Anyway, 以下就是兩人份的磨菇卡布所需要的材料:
馬鈴薯 半顆 切丁
洋蔥 1/4顆 切丁
蒜頭 2顆 切碎
磨菇 約6~8朵 切碎
橄欖油 1大匙
全脂牛奶 200ml
肉豆蔻(nutmeg) 少許
鹽巴和黑胡椒 適量
很多濃湯都使用鮮奶油,我認為太油膩,且鮮奶油不太健康,不如改用全脂牛奶,而事實上,有一次我看BBC的Saturday Kitchen,當天的示範的主廚在煮濃湯的時候,也有強調用鮮奶取代鮮奶油這一點唷!
Ok, 以下是做法:
1. 油鍋內放下洋蔥先炒軟,再放下蒜頭。接著放下馬鈴薯,稍微翻炒後,再放下磨菇。
2. 炒到所有鍋中材料出了水,把它倒到果汁機當中,並加入牛奶,打成非常濃稠(幾乎不見顆粒)的果汁。
3. 用篩子篩過磨菇牛奶,以確定沒有不必要的大顆粒。這個步驟看個人的需求,要求完美,就多這一個步驟,餐廳會有這樣的過程,而居家的飲食,我只確定舀起來沒有大顆粒就好,但基本上顆粒一定要很細。
4. 放回湯鍋當中,用非常小的小火,將湯煮開,也就是冒小氣泡狀。過程則是不斷攪拌,確定湯品的濃稠度都一致。
5. 舀入咖啡杯子當中,上面灑上肉豆蔻粉,即可。
非常簡單吧!
王室婚禮難推英國經濟
英國市場和經濟分析師預判,本月底威廉王子的婚禮及相關活動對英國經濟的推動力“溫和有限”,而且可能被全國放假一天所帶來的生產損失所抵消。
威廉王子與未婚妻凱特‧米德爾頓定于4月29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婚禮。這是1981年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婚禮後英國王室舉辦的最盛大婚禮。
民眾搶購王子婚慶紀念品、準備民間派對……婚禮對零售業所產生的推動力已經顯現。而且,婚禮當天,餐飲、酒水的銷售額勢必會大幅上升,酒吧等娛樂場所更是會迎來銷售高潮。
零售業分析師預計,婚禮可直接拉動大約6.2億英鎊(約合10億美元)的零售業消費。
旅遊業在婚禮前後也會進入一個火爆期。另外,全球電視直播等同于在海外為倫敦打廣告,會產生入境觀光效益。
市場經濟智庫“環球透視”首席經濟分析師霍華德‧阿徹認為,在街市餐飲酒水銷售層面,婚禮會對零售業產生“溫和推力”,但對英國整體經濟的積極作用力有限。
英國政府先前已宣布29日全國放假一天。按阿徹的判斷,因放假產生的經濟產值損失可能會抵消婚禮拉動的消費收益。
英國天達金融集團經濟分析師菲利普‧肖說,全國工人停工一天可拉低英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大約0.25個百分點。
英國國家統計局上月底發布統計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環比下降0.5%,這是英國經濟自2009年第四季度回暖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負增長。
威廉王子與未婚妻凱特‧米德爾頓定于4月29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婚禮。這是1981年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婚禮後英國王室舉辦的最盛大婚禮。
民眾搶購王子婚慶紀念品、準備民間派對……婚禮對零售業所產生的推動力已經顯現。而且,婚禮當天,餐飲、酒水的銷售額勢必會大幅上升,酒吧等娛樂場所更是會迎來銷售高潮。
零售業分析師預計,婚禮可直接拉動大約6.2億英鎊(約合10億美元)的零售業消費。
旅遊業在婚禮前後也會進入一個火爆期。另外,全球電視直播等同于在海外為倫敦打廣告,會產生入境觀光效益。
市場經濟智庫“環球透視”首席經濟分析師霍華德‧阿徹認為,在街市餐飲酒水銷售層面,婚禮會對零售業產生“溫和推力”,但對英國整體經濟的積極作用力有限。
英國政府先前已宣布29日全國放假一天。按阿徹的判斷,因放假產生的經濟產值損失可能會抵消婚禮拉動的消費收益。
英國天達金融集團經濟分析師菲利普‧肖說,全國工人停工一天可拉低英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大約0.25個百分點。
英國國家統計局上月底發布統計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環比下降0.5%,這是英國經濟自2009年第四季度回暖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負增長。
英王室婚禮 恐影響經濟成長 小中大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4日專電)英國威廉王子29日將迎娶未婚妻凱特.密道頓,專家指出,這場世紀婚禮舉行時,英國有長達4天的假期,加上前1週的復活節長假期,企業生產力下降,經濟成長也將受到影響。Investec公司經濟學家以2002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50週年慶祝活動為研究案例,當時也有長達4天的週末慶祝活動,結果當年第1季經濟成長0.8%,第3季成長0.7%,但慶祝活動舉行時的第2季則僅成長0.4%。
報告顯示,登基慶祝活動舉行時很多工廠休息,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產出都下跌。
首相卡麥隆(DavidCameron)已宣布,威廉王子與凱特.密道頓(KateMiddleton)在西敏寺結婚當天為國定假日,連同之後2天的星期例假,加上5月2日原本的國定假日,共有4天連續假期。
Investec公司經濟學家蕭奧(PhilipShaw)表示,雖然王室婚禮有助帶動觀光,也會創造所謂的「好心情」社會氣氛,但是就國內生產毛額(GDP)來看,很可能是負面。
蕭奧說,月底的王室婚禮當天,基本上就是損失1天的經濟生產,對經濟的影響和女王登基慶祝活動的情況是相同的。
他預估,王室婚禮可能使今年英國全年經濟下跌0.1%,由於影響有限,民眾應該不至於會抱怨。
王室婚禮前1週是英國的復活節長假期,同樣有4天連假,會計公司RSMTenon預估,許多人可能再請3天假,一口氣有11天的長假,如此一來將對經濟產值造成影響。
RSMTenon估算,每一次的長假期造成約60億英鎊的損失,雖然婚禮有助帶動旅遊業,但難以彌補公司行號休息所造成的產出損失。1000404
報告顯示,登基慶祝活動舉行時很多工廠休息,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產出都下跌。
首相卡麥隆(DavidCameron)已宣布,威廉王子與凱特.密道頓(KateMiddleton)在西敏寺結婚當天為國定假日,連同之後2天的星期例假,加上5月2日原本的國定假日,共有4天連續假期。
Investec公司經濟學家蕭奧(PhilipShaw)表示,雖然王室婚禮有助帶動觀光,也會創造所謂的「好心情」社會氣氛,但是就國內生產毛額(GDP)來看,很可能是負面。
蕭奧說,月底的王室婚禮當天,基本上就是損失1天的經濟生產,對經濟的影響和女王登基慶祝活動的情況是相同的。
他預估,王室婚禮可能使今年英國全年經濟下跌0.1%,由於影響有限,民眾應該不至於會抱怨。
王室婚禮前1週是英國的復活節長假期,同樣有4天連假,會計公司RSMTenon預估,許多人可能再請3天假,一口氣有11天的長假,如此一來將對經濟產值造成影響。
RSMTenon估算,每一次的長假期造成約60億英鎊的損失,雖然婚禮有助帶動旅遊業,但難以彌補公司行號休息所造成的產出損失。1000404
英國留學新政引熱議 專家對簽證難持觀望態度 英國留學
汪恩民
中新網杭州 (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沈溦)英國日前宣布將推出新的創業簽證取代現行的PSW簽證,引起了廣泛的熱議。杭州新東方英國留學專家林碎明今天告訴記者,取消PSW簽證對大陸學生留學英國究竟產生多大的影響,現在尚不明朗。「目前業內普遍在觀望,需等到明年創業簽證施行之後才能明了。」
PSW(Post Study Worker)簽證,中文譯為 「畢業生實習簽證」。在英就讀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國際留學生在畢業之後可以取得PSW簽證,有兩年的時間在英找工作或者開展商業活動。
按照本次公布的消息,現行的PSW簽證申請將在明年4月截止,而申請新的創業簽證,需要對留學生進行包括就讀專業、學習成績及表現情況等多方面審核,通過才能獲得留英機會,最高簽證期限為3-5年。
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伊冰今年6月即將畢業,她原本打算在英國工作一段時間。「我投了兩個月的簡歷,一點迴音 的都沒有,經濟類專業的留學生想在英國找到工作太難了。」她告訴記者,就中國留學生在英國找工作的現狀看,新政的推出不會對一般留學生產生太大影響。「因 為原本能留下來工作的人就少之又少。」
對此情況,林碎明表示:英國針對非歐盟學生找工作的條件非常苛刻,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不希望外國人擠占本國人的工作崗位。一般學生要在英國工作很難,而真正有能力留英的學生可能並不會受太大影響。
英國留學新政引熱議 專家對簽證難持觀望態度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