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2
Economy is too weak to handle cuts, Osborne is warned
One of the nation's leading economic authorities today adds to the pressure on George Osborne to execute a U-turn on his economic policie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NIESR) urges the Chancellor to "ease off" spending cuts and consider tax rebates if the economy shows signs of a further sharp slowdown and says there is "a case for delaying some of the austerity programme but accelerating planned increases in the state pension age".
The NIESR adds that there will be no real-terms rise in house prices until 2013, allowing for general inflation, and that households will suffer a fall of 0.8 per cent in their disposable incomes this year. UK growth will be "only" 1.5 per cent, it says.
source
2011/02/01
英國經濟 還不要太恐慌
‧THE ECONOMIST 2011/02/01
用危機來形容似乎太超過了,不過英國的經濟困境也遠超過令人有點不安的程度。剛從衰退的泥沼中爬出來一年後,經濟又再度於去年第四季出現萎縮。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儘管經濟數字叫人擔憂,政府還是應該嚴守原訂政策。
用危機來形容似乎太超過了,不過英國的經濟困境也遠超過令人有點不安的程度。剛從衰退的泥沼中爬出來一年後,經濟又再度於去年第四季出現萎縮。這次意外出現的疲弱現象起因於異常的嚴寒氣候,不過也不全然是氣候因素。經濟不振至少應該可以讓民眾免於物價的壓力,但英國人可沒那麼幸運,通貨膨脹在十二月上升到 3.7%,進口原物料進一步上揚,再加上這個月增值稅開始增加,很可能會使得通貨膨脹在春天上升到4%。加值稅攀升是必要的,因為要減少預算赤字(預算赤字在這個會計年度會一路上升到GDP的10%)。
GDP下滑、通貨膨脹高漲、預算赤字居高不下,這三種不利因素通通一起出現,在富裕國家很罕見,不過並非獨一無二,希臘就深受其害。
壞消息接二連三,看起來似乎有重新思考政策的必要。如果經濟不振,可能禁不起進一步的削減赤字方案,像是預計在四月調漲的國民保險負擔。通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也令人懷疑央行還適合以寬鬆貨幣政策來對抗財政緊縮的後果嗎?英國央行的利率已經低到不能再低,如果再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央行的實際行動跟降低通膨的目標不就越拉越遠?
雖然數字不好看,不過應該不會導致政府更改原訂政策。儘管擔憂難免,不過經濟情況已經比財政部長George Osborne六月端出預算計畫時所預估的強勁許多,通膨會在一年內趨緩,生產衰退可能也不會持續很久。嚴寒氣候導致飯店、餐廳、機場、休閒中心沒有消費者上門,營建工程也停工。英國的統計學家估計,要是沒有出現惡劣天候,GDP可能會疲乏不振,不過這種說法尚在未定之天。根據商界的調查,經濟的確是減緩,不過仍然在成長。復甦過程中出現熄火現象,並不罕見。美國經濟去年也減緩,然後才再度恢復活力,英國從上一波衰退中復甦時也經歷過一兩季的萎縮。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AN29-FEB04/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SOURCE
用危機來形容似乎太超過了,不過英國的經濟困境也遠超過令人有點不安的程度。剛從衰退的泥沼中爬出來一年後,經濟又再度於去年第四季出現萎縮。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儘管經濟數字叫人擔憂,政府還是應該嚴守原訂政策。
用危機來形容似乎太超過了,不過英國的經濟困境也遠超過令人有點不安的程度。剛從衰退的泥沼中爬出來一年後,經濟又再度於去年第四季出現萎縮。這次意外出現的疲弱現象起因於異常的嚴寒氣候,不過也不全然是氣候因素。經濟不振至少應該可以讓民眾免於物價的壓力,但英國人可沒那麼幸運,通貨膨脹在十二月上升到 3.7%,進口原物料進一步上揚,再加上這個月增值稅開始增加,很可能會使得通貨膨脹在春天上升到4%。加值稅攀升是必要的,因為要減少預算赤字(預算赤字在這個會計年度會一路上升到GDP的10%)。
GDP下滑、通貨膨脹高漲、預算赤字居高不下,這三種不利因素通通一起出現,在富裕國家很罕見,不過並非獨一無二,希臘就深受其害。
壞消息接二連三,看起來似乎有重新思考政策的必要。如果經濟不振,可能禁不起進一步的削減赤字方案,像是預計在四月調漲的國民保險負擔。通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也令人懷疑央行還適合以寬鬆貨幣政策來對抗財政緊縮的後果嗎?英國央行的利率已經低到不能再低,如果再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央行的實際行動跟降低通膨的目標不就越拉越遠?
雖然數字不好看,不過應該不會導致政府更改原訂政策。儘管擔憂難免,不過經濟情況已經比財政部長George Osborne六月端出預算計畫時所預估的強勁許多,通膨會在一年內趨緩,生產衰退可能也不會持續很久。嚴寒氣候導致飯店、餐廳、機場、休閒中心沒有消費者上門,營建工程也停工。英國的統計學家估計,要是沒有出現惡劣天候,GDP可能會疲乏不振,不過這種說法尚在未定之天。根據商界的調查,經濟的確是減緩,不過仍然在成長。復甦過程中出現熄火現象,並不罕見。美國經濟去年也減緩,然後才再度恢復活力,英國從上一波衰退中復甦時也經歷過一兩季的萎縮。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JAN29-FEB04/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SOURCE
PSW終結中國留學生很無奈
日前,英國政府明確表示,來自歐盟外的留英學生將來在結業後必須返回原住國。
根據英國內政部起草的新方案,PSW簽證 (Post study work)在8周諮詢期過後將被取消。 當初來英國讀學位,PSW或多或少影響了同學們的選擇,而今面對新上台的英國聯合政府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中國留學生對BBC英倫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束手無策
目前在格林威治大學讀碩士預科的郭凡告訴BBC英倫網「選擇來英國讀書,一部分原因就是考慮到畢業後能夠拿到兩年的PSW簽證。因為現在海歸太多了,如果畢業後能夠在英國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回國之後會更有競爭力。但是現在政府的政策說變就變,我們長期的計劃也將被打亂。政策變了我們束手無策,有種任人宰割的感覺。」
來自中國東北的庫金今年剛剛入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台灣研究專業碩士課程,庫金表示:PSW的取消的確會影響一部分留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他自己本打算畢業後再讀一個master學位,然後再申請PSW的簽證,但是現在看來,只能讀完學位再做打算了。這是英國政府制定的政策,自己一個留學生是無法改變政府的決定的。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化學專業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楊戩凱說:「我明年大學即將畢業,留在英國讀碩士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最理想的選擇是碩士之後申請PSW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再回中國,但是目前看來是不太可能了,因為保守黨和自民黨的聯合政府剛剛上台,這一政策恐怕在近五年內很難改變了。」
另外,記者在一家知名留學論壇網站也看到了眾同學對於這一政策變化的留言:
Wtf1說:「意外也不驚奇。不就一夜回到5年前嘛。」 出招夠狠
Hzjason 表示:「剛看了home office的計劃書,如果全部內容付諸實施的話,那就是一套非常狠的組合拳。學生學習期間的part time工作機會變少了;如果學生在完成一個課程後希望讀更高一級的課程,還考慮讓他們需要回自己國家重新申請簽證,一般情況下只允許來英國就讀本科以上包括本科的課程;取消PSW;這下就算政府不修改任何有關於10年長居簽永久居留的條款,在技術手段上學生也很難符合10年的要求了。狠,就一個字啊。」
Avanti說:「我在ho的網站上留言說,我覺得psw一刀切似乎有點不公平,不如給2.1以上的人機會。現在大公司都是要2.1以上的,剛好也能激勵想留下的人好好學習,如果沒有psw而被趕回去了,誰還會費事再出來uk啊,特別是有能力的。
大家可以在Ho的網頁上各抒己見,我覺得這樣就算是master人數不減少,對local landlords也是個毀滅性打擊。矛盾啊,我比較期待看到每天閒著喝茶收租的人去工作。話說大家都回國,對國內是好事還是壞事,在uk慣的毛病是被國內同化還是間接促進國內文明呢?」
PSW簽證過去幾年在英國開始流行,深受海外學生的歡迎。簽證期限也從最初的一年延長到目前的兩年。 但英國政府認為,要削減淨移民人數,必須拿海外學生開刀。先是限制本科學位以下留學簽證的發放,進而取消PSW簽證。
有關取消PSW簽證的新方案正處於8周的公開諮詢階段,英國內政部官方網站有相關鏈接供大眾發表對新方案的各種觀點。預計2011年1月31日將宣佈方案的具體實施細則。 如果您希望對近期英國簽證制度改革的相關話題發表觀點,可以通過以下電子郵件方式與BBC英倫網聯繫。
SOURCE
根據英國內政部起草的新方案,PSW簽證 (Post study work)在8周諮詢期過後將被取消。 當初來英國讀學位,PSW或多或少影響了同學們的選擇,而今面對新上台的英國聯合政府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中國留學生對BBC英倫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束手無策
目前在格林威治大學讀碩士預科的郭凡告訴BBC英倫網「選擇來英國讀書,一部分原因就是考慮到畢業後能夠拿到兩年的PSW簽證。因為現在海歸太多了,如果畢業後能夠在英國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回國之後會更有競爭力。但是現在政府的政策說變就變,我們長期的計劃也將被打亂。政策變了我們束手無策,有種任人宰割的感覺。」
來自中國東北的庫金今年剛剛入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台灣研究專業碩士課程,庫金表示:PSW的取消的確會影響一部分留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他自己本打算畢業後再讀一個master學位,然後再申請PSW的簽證,但是現在看來,只能讀完學位再做打算了。這是英國政府制定的政策,自己一個留學生是無法改變政府的決定的。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化學專業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楊戩凱說:「我明年大學即將畢業,留在英國讀碩士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最理想的選擇是碩士之後申請PSW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再回中國,但是目前看來是不太可能了,因為保守黨和自民黨的聯合政府剛剛上台,這一政策恐怕在近五年內很難改變了。」
另外,記者在一家知名留學論壇網站也看到了眾同學對於這一政策變化的留言:
Wtf1說:「意外也不驚奇。不就一夜回到5年前嘛。」 出招夠狠
Hzjason 表示:「剛看了home office的計劃書,如果全部內容付諸實施的話,那就是一套非常狠的組合拳。學生學習期間的part time工作機會變少了;如果學生在完成一個課程後希望讀更高一級的課程,還考慮讓他們需要回自己國家重新申請簽證,一般情況下只允許來英國就讀本科以上包括本科的課程;取消PSW;這下就算政府不修改任何有關於10年長居簽永久居留的條款,在技術手段上學生也很難符合10年的要求了。狠,就一個字啊。」
Avanti說:「我在ho的網站上留言說,我覺得psw一刀切似乎有點不公平,不如給2.1以上的人機會。現在大公司都是要2.1以上的,剛好也能激勵想留下的人好好學習,如果沒有psw而被趕回去了,誰還會費事再出來uk啊,特別是有能力的。
大家可以在Ho的網頁上各抒己見,我覺得這樣就算是master人數不減少,對local landlords也是個毀滅性打擊。矛盾啊,我比較期待看到每天閒著喝茶收租的人去工作。話說大家都回國,對國內是好事還是壞事,在uk慣的毛病是被國內同化還是間接促進國內文明呢?」
PSW簽證過去幾年在英國開始流行,深受海外學生的歡迎。簽證期限也從最初的一年延長到目前的兩年。 但英國政府認為,要削減淨移民人數,必須拿海外學生開刀。先是限制本科學位以下留學簽證的發放,進而取消PSW簽證。
有關取消PSW簽證的新方案正處於8周的公開諮詢階段,英國內政部官方網站有相關鏈接供大眾發表對新方案的各種觀點。預計2011年1月31日將宣佈方案的具體實施細則。 如果您希望對近期英國簽證制度改革的相關話題發表觀點,可以通過以下電子郵件方式與BBC英倫網聯繫。
SOURCE
PSW諮詢到期 學生再批政府
英國政府有關終止PSW學生簽證的諮詢期在周一(31日)結束,各方反應不一。
英國學生領袖稱,政府計劃阻止成千上萬的非歐盟學生來英讀書是一種「絕對的嘲弄」。
全英學聯(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主席亞倫·波特(Aaron Porter)批評說,政府限制學生簽證的計劃將在經濟緊縮的時期給大學帶來一場「多餘的、不必要的和經濟上適得其反的挑戰」。 但是,游說團體移民觀察組織(Migrationwatch)主席安德魯·格林爵士(Sir Andrew Green)反駁說,限制學生簽證的計劃「在經濟上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完全公平的」。
根據這項計劃,成千上萬名來自歐盟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將不得不在學業結束後離開英國,因為英國政府將取消允許他們留下來找工作的PSW簽證。 此外,政府還將嚴格限制可以向海外學生提供本科學位以下成人課程的教育機構。 限制移民 據官方統計,英國政府簽發的學生簽證佔非歐盟移民簽證的三分之二。
聯合政府上台後曾發誓要在2015年前把英國的淨移民人數從目前的20萬一年減少到10萬一年。 隨著相關建議的公眾諮詢期的結束,英國議會下院內政事務委員會將開始審議這些方案。 全英學聯主席波特強調國際學生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他說,這些學生不僅給大學,也給大學所在的社區,乃至整個英國的經濟帶來巨大的貢獻。
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 )的首席執行官多米尼克·斯考特(Dominic Scott)也說,大部分海外學生感到他們的未來被「毀掉」或是被「出賣」了。
他說,大部分學生並不想在英國永久地呆下去。但是他們的確想在一個好的英國公司裏獲得一些工作經驗,然後回到上海或台灣或其它什麼地方,然後對別人說,我是有真才實學的。 然而,移民觀察組織稱,儘管有關措施會導致提供非學位課程的英國學院每年損失大約9,500萬英鎊,但它卻為政府節省了用來支持被假留學生奪走就業機會的英國工人的數億英鎊。
SOURCE
英國學生領袖稱,政府計劃阻止成千上萬的非歐盟學生來英讀書是一種「絕對的嘲弄」。
全英學聯(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主席亞倫·波特(Aaron Porter)批評說,政府限制學生簽證的計劃將在經濟緊縮的時期給大學帶來一場「多餘的、不必要的和經濟上適得其反的挑戰」。 但是,游說團體移民觀察組織(Migrationwatch)主席安德魯·格林爵士(Sir Andrew Green)反駁說,限制學生簽證的計劃「在經濟上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完全公平的」。
根據這項計劃,成千上萬名來自歐盟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將不得不在學業結束後離開英國,因為英國政府將取消允許他們留下來找工作的PSW簽證。 此外,政府還將嚴格限制可以向海外學生提供本科學位以下成人課程的教育機構。 限制移民 據官方統計,英國政府簽發的學生簽證佔非歐盟移民簽證的三分之二。
聯合政府上台後曾發誓要在2015年前把英國的淨移民人數從目前的20萬一年減少到10萬一年。 隨著相關建議的公眾諮詢期的結束,英國議會下院內政事務委員會將開始審議這些方案。 全英學聯主席波特強調國際學生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他說,這些學生不僅給大學,也給大學所在的社區,乃至整個英國的經濟帶來巨大的貢獻。
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委員會(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 )的首席執行官多米尼克·斯考特(Dominic Scott)也說,大部分海外學生感到他們的未來被「毀掉」或是被「出賣」了。
他說,大部分學生並不想在英國永久地呆下去。但是他們的確想在一個好的英國公司裏獲得一些工作經驗,然後回到上海或台灣或其它什麼地方,然後對別人說,我是有真才實學的。 然而,移民觀察組織稱,儘管有關措施會導致提供非學位課程的英國學院每年損失大約9,500萬英鎊,但它卻為政府節省了用來支持被假留學生奪走就業機會的英國工人的數億英鎊。
SOURCE
英國經濟增長下降0.5%
數據顯示,英國經濟去年末季縮水,GDP下降0.5%。 Related Articles
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去年12月異常嚴寒和大雪不斷的惡劣氣候影響了經濟活動。去年二、三季度,英國國內總產值(GDP)曾分別增長1.1%和0.7%。 在數字公布之前,經濟學家曾經預測第四季度經濟可能增長0.2%到0.6%,至少也會有0.1%的增長。
新數字勢必引起人們對英國經濟前景的關注,和對政府大幅削減公共開支政策的質疑。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Cameron)表示,政府不會因此改變緊縮開支的政策。 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Osborne)說:"我們不可能在出現一個寒冷月份之後扭轉已經享受國際信譽的財政方針,那樣只會導致英國重新陷入財政危機。惡劣的氣候不會把我們吹離航向。
不過,大和資本(DaiwaCapital)的經濟師赫塔爾·梅塔(HetalMehta)警告說,這次的數字對於英國經濟而言是災難性的。
"我們本來已經知道零售行業會受到影響,服務行業也比較虛弱,不過建築業的衰敗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出人意料的。" 這次唯一的亮點是英國製造業出現了1.4%的增長。
SOURCE
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去年12月異常嚴寒和大雪不斷的惡劣氣候影響了經濟活動。去年二、三季度,英國國內總產值(GDP)曾分別增長1.1%和0.7%。 在數字公布之前,經濟學家曾經預測第四季度經濟可能增長0.2%到0.6%,至少也會有0.1%的增長。
新數字勢必引起人們對英國經濟前景的關注,和對政府大幅削減公共開支政策的質疑。 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Cameron)表示,政府不會因此改變緊縮開支的政策。 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Osborne)說:"我們不可能在出現一個寒冷月份之後扭轉已經享受國際信譽的財政方針,那樣只會導致英國重新陷入財政危機。惡劣的氣候不會把我們吹離航向。
不過,大和資本(DaiwaCapital)的經濟師赫塔爾·梅塔(HetalMehta)警告說,這次的數字對於英國經濟而言是災難性的。
"我們本來已經知道零售行業會受到影響,服務行業也比較虛弱,不過建築業的衰敗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出人意料的。" 這次唯一的亮點是英國製造業出現了1.4%的增長。
SOURCE
2011/01/31
英國首相:今年是經濟復甦成敗關鍵一年
【大紀元2011年0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成英國報導)
1月28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減少英國的預算赤字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如果英國堅持目前的做法,經濟將會反彈,2011年將是決定英國經濟復甦成敗的關鍵一年。
上週二(1月25日)公佈的數字顯示,英國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意外下滑了0.5%,工黨因此批評政府削減開支的計劃「傷人但是沒有效果」。對此,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本週,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估計結果讓人失望。是的,這部份是由於迫使機場、工廠和學校關閉的惡劣的天氣造成的,但是讓我們坦率些。他們還使我們意識到我們幾個月來一直說的:考慮到近年來的這些創傷,復甦總是會有上下起伏」。
他還說,重新使經濟恢復活力「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但是要想這樣做,歐洲「需要改變方向」,「巨額赤字不會憑空消失」。 他還說英國的赤字是「不可持續的」,政府在尋找途徑提高經濟增長的同時削減借款是十分必要的。他說:「這將是艱難的,但是我們必須熬過去。任務的規模是宏大的,因此為了建立未來的經濟我們需要大膽。英國人知道這些事。他們理解,達到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是沒有捷徑的」。
卡梅倫還表示,英國已經取得了進展,市場對英國已經恢復了信心,因為英國的信用等級仍是AAA。 暗諷在中國投資無保障 卡梅倫在世界經濟論壇上還提醒在座的大老闆們,不要輕易到「獨裁資本主義國家」投資,因為在那裏投資存在威脅,儘管他沒有明確說出中國和俄羅斯,但是觀察人士分析,他所指的這幾個國家幾乎是毫無疑問的。
卡梅倫向參加論壇的商界領袖承諾英國將會在今年3月出台一份「增長預算」,同時他還強調英國作為自由經濟價值和創新的燈塔,在那裏投資才是有保障的選擇。他指出:「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曾經在西方社會被視為是神聖的。但是現在有些人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們看到了獨裁資本主義和它的運行方式。他們看到一些擁有讓人盲目崇拜的力量的政治領袖把決定強加給別人,他們認為,與這個相比,我們的自由民主價值觀看起來落後、沒有效果,甚至是成功的障礙。我堅決不同意這些。
為創新提供氣氛的正是這些價值觀。看看這些了不起的想法來自哪裏—臉書,Spotify(深受歐洲互聯網用戶喜愛的免費音樂服務)--絕大多數都來自開放的社會。這是因為好的想法來自於自由—自由的思想和想法類似的人的自由聯合。我們的價值觀也為商業創造了合適的氣氛」。
他還說:「如果你想把總部設在海外,你會打算在那些你的房產會被從你那裏奪走的地方嗎?會在那些合同經常不會兌現的地方嗎?會在那些存在政治不穩定威脅的地方嗎?你還是會打算在那些有財產權、法制和民主責任的地方(投資)?這些價值不是奇怪的憲法附加物,而是我們今日和未來成功的完整和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英國媒體的評論認為,儘管卡梅倫沒有明確提到中國和俄羅斯,但是「獨裁資本主義國家」的所指幾乎是毫無疑問的。媒體還指出,卡梅倫的這些話可能會引起中共的不滿。
SOURCE
--
卡麥隆右邊笑咪咪跟中共握手,要求多做點中國生意;左邊向全世界喊話說中俄壞話... = =
1月28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減少英國的預算赤字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如果英國堅持目前的做法,經濟將會反彈,2011年將是決定英國經濟復甦成敗的關鍵一年。
上週二(1月25日)公佈的數字顯示,英國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意外下滑了0.5%,工黨因此批評政府削減開支的計劃「傷人但是沒有效果」。對此,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本週,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估計結果讓人失望。是的,這部份是由於迫使機場、工廠和學校關閉的惡劣的天氣造成的,但是讓我們坦率些。他們還使我們意識到我們幾個月來一直說的:考慮到近年來的這些創傷,復甦總是會有上下起伏」。
他還說,重新使經濟恢復活力「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但是要想這樣做,歐洲「需要改變方向」,「巨額赤字不會憑空消失」。 他還說英國的赤字是「不可持續的」,政府在尋找途徑提高經濟增長的同時削減借款是十分必要的。他說:「這將是艱難的,但是我們必須熬過去。任務的規模是宏大的,因此為了建立未來的經濟我們需要大膽。英國人知道這些事。他們理解,達到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是沒有捷徑的」。
卡梅倫還表示,英國已經取得了進展,市場對英國已經恢復了信心,因為英國的信用等級仍是AAA。 暗諷在中國投資無保障 卡梅倫在世界經濟論壇上還提醒在座的大老闆們,不要輕易到「獨裁資本主義國家」投資,因為在那裏投資存在威脅,儘管他沒有明確說出中國和俄羅斯,但是觀察人士分析,他所指的這幾個國家幾乎是毫無疑問的。
卡梅倫向參加論壇的商界領袖承諾英國將會在今年3月出台一份「增長預算」,同時他還強調英國作為自由經濟價值和創新的燈塔,在那裏投資才是有保障的選擇。他指出:「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曾經在西方社會被視為是神聖的。但是現在有些人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們看到了獨裁資本主義和它的運行方式。他們看到一些擁有讓人盲目崇拜的力量的政治領袖把決定強加給別人,他們認為,與這個相比,我們的自由民主價值觀看起來落後、沒有效果,甚至是成功的障礙。我堅決不同意這些。
為創新提供氣氛的正是這些價值觀。看看這些了不起的想法來自哪裏—臉書,Spotify(深受歐洲互聯網用戶喜愛的免費音樂服務)--絕大多數都來自開放的社會。這是因為好的想法來自於自由—自由的思想和想法類似的人的自由聯合。我們的價值觀也為商業創造了合適的氣氛」。
他還說:「如果你想把總部設在海外,你會打算在那些你的房產會被從你那裏奪走的地方嗎?會在那些合同經常不會兌現的地方嗎?會在那些存在政治不穩定威脅的地方嗎?你還是會打算在那些有財產權、法制和民主責任的地方(投資)?這些價值不是奇怪的憲法附加物,而是我們今日和未來成功的完整和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英國媒體的評論認為,儘管卡梅倫沒有明確提到中國和俄羅斯,但是「獨裁資本主義國家」的所指幾乎是毫無疑問的。媒體還指出,卡梅倫的這些話可能會引起中共的不滿。
SOURCE
--
卡麥隆右邊笑咪咪跟中共握手,要求多做點中國生意;左邊向全世界喊話說中俄壞話... = =
2011/01/30
全英學生會支持保留PSW
2011-01-30 05:56:00 (本報訊)
全英學生聯合會(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國際學生官員張巘日前透露,全英學聯正在積極通過多種舉措,支持保留PSW簽證。 作為自發性的會員組織,全英學生聯合會由英國600所大學學生會組成,數量占所有在英國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學生會的95%以上。 通過成員學生會(Membership Unions),全英學聯代表了超過七百萬英國學生的利益,其中包括數十萬國際學生。最近幾個月來,全英學生聯合會通過多種不同途徑,對英國政府即將改革計分制第4級(Tier 4)體系下,學生簽證政策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調研。 首先,全英學聯向所轄的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學生聯合會,分別發出問卷。 隨後向英國排名前20位大學組織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所屬的Aldwych Group學生會,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諮詢。
同時,全英學聯還與英國大學聯盟(University UK)、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協會(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英國高中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s)等多家學生組織進行了溝通。 張巘告訴BBC英倫網,調查中,國際學生對政府將要改革PSW簽證體系的計劃反應強烈,普遍反對取消這一簽證類別。
前不久,全英學聯向英國大學國際學生發出一項關於PSW政策改革的調查,目前已經收回3,000份問卷。發三千問卷學生反饋不滿 在全英學聯提供的學生反饋當中,BBC英倫網摘錄了幾位學生的觀點。
學生一:英國政府關於留學移民政策的變化,讓我感覺這個政府的排外和自私。 我選擇到英國來讀書是認為英國可以為我提供最好的機會,但是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如果我繼續讀Msc的話,我會選擇去歐盟其他國家。
學生二:如果PSW被取消,那對於已經選擇到英國來讀書的學生來說非常不公平。 第一,他們來之前並沒有被告知畢業後不能簽PSW了,他們的決定已經無法改變;第二,他們已經在英國付出了高額的學費,如果PSW取消,那麼是否也應該把學費退還給這些學生呢?
學生三:來英國讀書的外國學生為英國的經濟貢獻巨大,很多英國人都是依靠教育相關產業生存的。如果取消PSW,影響海外學生選擇來英國讀書,最終受影響的則是這些靠留學生產業生存的英國人。
在積極鼓勵海外學生參與調查、發表意見的同時,全英學聯還在網上附加了一封寫給議員的信件模版。 信中陳述了PSW簽證對海外學生的重要性,同時國際學生懇請議員把學生的聲音轉達給政府,希望政府在改革學生簽證政策時持謹慎態度。 關心簽證政策改革的同學和學校,可以登錄全英學聯官方網站下載上述信件模版。同學們也可以登錄全英學聯網站,參與問卷調查。
source
全英學生聯合會(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國際學生官員張巘日前透露,全英學聯正在積極通過多種舉措,支持保留PSW簽證。 作為自發性的會員組織,全英學生聯合會由英國600所大學學生會組成,數量占所有在英國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學生會的95%以上。 通過成員學生會(Membership Unions),全英學聯代表了超過七百萬英國學生的利益,其中包括數十萬國際學生。最近幾個月來,全英學生聯合會通過多種不同途徑,對英國政府即將改革計分制第4級(Tier 4)體系下,學生簽證政策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調研。 首先,全英學聯向所轄的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學生聯合會,分別發出問卷。 隨後向英國排名前20位大學組織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所屬的Aldwych Group學生會,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諮詢。
同時,全英學聯還與英國大學聯盟(University UK)、英國國際學生事務協會(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英國高中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s)等多家學生組織進行了溝通。 張巘告訴BBC英倫網,調查中,國際學生對政府將要改革PSW簽證體系的計劃反應強烈,普遍反對取消這一簽證類別。
前不久,全英學聯向英國大學國際學生發出一項關於PSW政策改革的調查,目前已經收回3,000份問卷。發三千問卷學生反饋不滿 在全英學聯提供的學生反饋當中,BBC英倫網摘錄了幾位學生的觀點。
學生一:英國政府關於留學移民政策的變化,讓我感覺這個政府的排外和自私。 我選擇到英國來讀書是認為英國可以為我提供最好的機會,但是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如果我繼續讀Msc的話,我會選擇去歐盟其他國家。
學生二:如果PSW被取消,那對於已經選擇到英國來讀書的學生來說非常不公平。 第一,他們來之前並沒有被告知畢業後不能簽PSW了,他們的決定已經無法改變;第二,他們已經在英國付出了高額的學費,如果PSW取消,那麼是否也應該把學費退還給這些學生呢?
學生三:來英國讀書的外國學生為英國的經濟貢獻巨大,很多英國人都是依靠教育相關產業生存的。如果取消PSW,影響海外學生選擇來英國讀書,最終受影響的則是這些靠留學生產業生存的英國人。
在積極鼓勵海外學生參與調查、發表意見的同時,全英學聯還在網上附加了一封寫給議員的信件模版。 信中陳述了PSW簽證對海外學生的重要性,同時國際學生懇請議員把學生的聲音轉達給政府,希望政府在改革學生簽證政策時持謹慎態度。 關心簽證政策改革的同學和學校,可以登錄全英學聯官方網站下載上述信件模版。同學們也可以登錄全英學聯網站,參與問卷調查。
source
歐盟學生讀書 英納稅人付賬
2011-01-30 05:55:00
(本報訊)英國納稅人將可能為在英格蘭大學學習的歐盟學生承擔學費。很多來自歐盟經濟條件較差國家的學生,畢業後如回到原籍國,年薪不可能達到21,000 鎊,他們也不會被強制要求償還學生貸款。
英國法律規定,畢業生年薪達到21,000鎊才需償還貸款。高等教育政策機構(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的伯克哈尼亞(Bahram Bekhradnia)表示,很多歐盟國家學生不可能償還學生貸款,因為他們如果回到原籍國,年薪根本不可能達到21,000鎊的標準,而且英國稅務法無法對那些在國外工作的人強制執行。 他說,即使歐盟學生的年薪提高,不過按照法律規定,過了30年的「寬恕期限」之後,畢業生就不用償付學生貸款了。
統計數據顯示,歐盟學生的負債額從2008年以來已增長四倍,從4,200萬鎊增至1.67億鎊。經濟學家警告說,由於英國政府進一步將學費提高三倍至 9,000鎊,歐盟學生的債務額將會進一步提高。數據還顯示,2009年在英格蘭大學學習的歐盟學生人數比之前一年增加了7.6%。 英國納稅人聯盟的辛克萊(Matthew Sinclair)說,英國納稅人不應該支付法國本科生的學費。
他表示:「英國納稅人已經需要承擔英國學生的學費增長,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現在可能與歐盟學生的巨額學費債務有關聯,會感到震驚。他們應該支付和其他國際學生一樣多的學費。」
他指出:「我們沒有理由給予法國學生補助金,他們並非英國納稅人,澳大利亞學生也沒有補助金。」辛克萊敦促政府「採取行動,不要盲從歐盟規定」。 普茨茅斯大學的多切蒂(Joe Docherty)抱怨說,英國政府不公平,針對英格蘭地區學生採取特別政策,讓他們比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的學生所支付的學費要多。
source
(本報訊)英國納稅人將可能為在英格蘭大學學習的歐盟學生承擔學費。很多來自歐盟經濟條件較差國家的學生,畢業後如回到原籍國,年薪不可能達到21,000 鎊,他們也不會被強制要求償還學生貸款。
英國法律規定,畢業生年薪達到21,000鎊才需償還貸款。高等教育政策機構(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的伯克哈尼亞(Bahram Bekhradnia)表示,很多歐盟國家學生不可能償還學生貸款,因為他們如果回到原籍國,年薪根本不可能達到21,000鎊的標準,而且英國稅務法無法對那些在國外工作的人強制執行。 他說,即使歐盟學生的年薪提高,不過按照法律規定,過了30年的「寬恕期限」之後,畢業生就不用償付學生貸款了。
統計數據顯示,歐盟學生的負債額從2008年以來已增長四倍,從4,200萬鎊增至1.67億鎊。經濟學家警告說,由於英國政府進一步將學費提高三倍至 9,000鎊,歐盟學生的債務額將會進一步提高。數據還顯示,2009年在英格蘭大學學習的歐盟學生人數比之前一年增加了7.6%。 英國納稅人聯盟的辛克萊(Matthew Sinclair)說,英國納稅人不應該支付法國本科生的學費。
他表示:「英國納稅人已經需要承擔英國學生的學費增長,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現在可能與歐盟學生的巨額學費債務有關聯,會感到震驚。他們應該支付和其他國際學生一樣多的學費。」
他指出:「我們沒有理由給予法國學生補助金,他們並非英國納稅人,澳大利亞學生也沒有補助金。」辛克萊敦促政府「採取行動,不要盲從歐盟規定」。 普茨茅斯大學的多切蒂(Joe Docherty)抱怨說,英國政府不公平,針對英格蘭地區學生採取特別政策,讓他們比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的學生所支付的學費要多。
source
2011/01/29
索羅斯斥英太緊縮恐衰退
國際投資大亨索羅斯在達沃斯論壇上,批評英國首相卡梅倫厲行經濟緊縮政策的力度太急,將令英國再次步入衰退。而有「新末日先生」之稱的魯賓尼亦警告,英國和歐洲邊緣國家的經濟都有雙底衰退之虞。
在九二年狙擊英鎊得手而被視為金融大鱷的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周三出席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時表示,卡梅倫領導的聯合政府去年六月宣布大幅加稅和削減政府 開支,以縮窄巨額財政赤字,最初市場反應理想,但當局實施力度過重過快,措施勢難持續,除非英國政府改弦更張,否則經濟將難免陷入雙底衰退。
用力過猛或致惡性循環
英國上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出乎意料按季收縮百分之零點五,為○九年第二季以來最大收縮幅度;財相歐思邦其後強調,上季GDP令人失望,但不會動搖政府厲行緊縮政策的決心。
索羅斯認為,英國政府通過大舉減少開支來平衡預算的政策不會奏效,英國經濟收縮幾近不可避免。
目前英國的財赤比重是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各成員中最嚴重,惟當局在實施緊縮財政之餘,卻遲遲沒有提出催谷中期經濟增長的方略,這種情況正引起外界的日益擔憂。
出席同一場合的經合組織工會顧問委員會秘書長伊文思表示,緊縮財政政策需要配合中期的扶助就業增長策略,但迄今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英國政府的緊縮政策或會造成惡性循環。
分析師指,緊縮措施用力過猛,勢將拖累英國經濟下滑,財政收入減少,財赤反更難收窄,而緊縮措施沒有成果之餘又要執行下去,從而將使經濟繼續倒退,造成惡性循環。
歐國仍會現雙底衰退
另一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賓尼說,英國和歐洲邊緣國家仍有出現雙底衰退之虞,但兩地雙底衰退和嚴重通縮、最後導致巨大經濟危機爆發的風險,已比去年紓緩了一些。
索羅斯又指,全球經濟正面對通縮危險,但因全球商品價格高企及中國通脹升溫,令通脹恐慌存在,本來這情況最壞,但對於一些正積極應付低增長問題的發達國家而言,小小通脹或有益全球經濟。
source
在九二年狙擊英鎊得手而被視為金融大鱷的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周三出席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時表示,卡梅倫領導的聯合政府去年六月宣布大幅加稅和削減政府 開支,以縮窄巨額財政赤字,最初市場反應理想,但當局實施力度過重過快,措施勢難持續,除非英國政府改弦更張,否則經濟將難免陷入雙底衰退。
用力過猛或致惡性循環
英國上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出乎意料按季收縮百分之零點五,為○九年第二季以來最大收縮幅度;財相歐思邦其後強調,上季GDP令人失望,但不會動搖政府厲行緊縮政策的決心。
索羅斯認為,英國政府通過大舉減少開支來平衡預算的政策不會奏效,英國經濟收縮幾近不可避免。
目前英國的財赤比重是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各成員中最嚴重,惟當局在實施緊縮財政之餘,卻遲遲沒有提出催谷中期經濟增長的方略,這種情況正引起外界的日益擔憂。
出席同一場合的經合組織工會顧問委員會秘書長伊文思表示,緊縮財政政策需要配合中期的扶助就業增長策略,但迄今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英國政府的緊縮政策或會造成惡性循環。
分析師指,緊縮措施用力過猛,勢將拖累英國經濟下滑,財政收入減少,財赤反更難收窄,而緊縮措施沒有成果之餘又要執行下去,從而將使經濟繼續倒退,造成惡性循環。
歐國仍會現雙底衰退
另一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賓尼說,英國和歐洲邊緣國家仍有出現雙底衰退之虞,但兩地雙底衰退和嚴重通縮、最後導致巨大經濟危機爆發的風險,已比去年紓緩了一些。
索羅斯又指,全球經濟正面對通縮危險,但因全球商品價格高企及中國通脹升溫,令通脹恐慌存在,本來這情況最壞,但對於一些正積極應付低增長問題的發達國家而言,小小通脹或有益全球經濟。
source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英國年損逾1846億
(倫敦28日訊)詐騙防不勝防,英國經濟亦因此年損逾380億英鎊(約1846億令吉),平均每名成人損失765英鎊(約3716億令吉)!全球詐騙手法隨著科技進步層出不窮,英國經濟亦因此年損逾百億英鎊,就連公共機構也遭殃。
新聞網“大紀元”報導指出,當地反詐騙主管機關(The National Fraud Authority)指出,公共機構受騙數額,佔詐騙案蒙虧總額的大部分,達210億英鎊(約1020億令吉)。
英國內閣辦公室主管麥浩德對此指出,詐騙行為無所不在,即使公共機構內也不例外,幾乎所有政府部門都曾受到影響”
慈善團體損583億
當地官員則表示,公共機構因詐騙所損失的款項,足以支付800所小學或聘僱61萬5000名護士的費用。
“政府有必要全力防堵,避免詐騙案再發生。”
報告指出,詐騙案導致私人企業的損失高達120億英鎊(約583億令吉),慈善團體則損失13億英鎊(約63億令吉),個人損失約40億英鎊(約194億令吉)。
官員指出,詐騙手法包括行銷陷阱、電話詐騙、假樂透、網路售票及租貸犯罪等。
當地消費者保護協會提出避免遭詐騙的建議,包括不要輕易與其他人簽約、簽約前需確保要有完整的合約內容、網路上不要任意提供個人資料、購物超過100英鎊(約486令吉)的信用卡交易,則要申請額外保護。
source
新聞網“大紀元”報導指出,當地反詐騙主管機關(The National Fraud Authority)指出,公共機構受騙數額,佔詐騙案蒙虧總額的大部分,達210億英鎊(約1020億令吉)。
英國內閣辦公室主管麥浩德對此指出,詐騙行為無所不在,即使公共機構內也不例外,幾乎所有政府部門都曾受到影響”
慈善團體損583億
當地官員則表示,公共機構因詐騙所損失的款項,足以支付800所小學或聘僱61萬5000名護士的費用。
“政府有必要全力防堵,避免詐騙案再發生。”
報告指出,詐騙案導致私人企業的損失高達120億英鎊(約583億令吉),慈善團體則損失13億英鎊(約63億令吉),個人損失約40億英鎊(約194億令吉)。
官員指出,詐騙手法包括行銷陷阱、電話詐騙、假樂透、網路售票及租貸犯罪等。
當地消費者保護協會提出避免遭詐騙的建議,包括不要輕易與其他人簽約、簽約前需確保要有完整的合約內容、網路上不要任意提供個人資料、購物超過100英鎊(約486令吉)的信用卡交易,則要申請額外保護。
source
創20年最大跌幅
英1月消費者指數暴跌 創20年最大跌幅
【香港商報訊】最新公布的英國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8個點的暴跌讓讀數變成-29,為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研究團隊GfK NOP表示,1月份消費者信心出現了「令人驚异的暴跌」,反映了增值稅提高帶來的冲擊。英國人對經濟和他們財務狀况的信心出現了近20年來最大跌幅,讓人們擔憂政府的緊縮政策可能觸發一輪自我強化的下降螺旋。研究人員表示,尽管公共支出削減的全面效應尚未反映出來,財政緊縮給消費者造成的第一波冲擊已經嚴重損害了人們的信心。
GfK NOP社會研究的執行董事尼克-穆恩(Nick Moon)表示:「在消費者信心指數35年的歷史上,只有6次出現過如此幅度的大跌,上一次是在1992年的衰退中。今天的數據加上黯淡的經濟預測,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人們對二次衰退的擔憂。」
source
【香港商報訊】最新公布的英國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8個點的暴跌讓讀數變成-29,為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研究團隊GfK NOP表示,1月份消費者信心出現了「令人驚异的暴跌」,反映了增值稅提高帶來的冲擊。英國人對經濟和他們財務狀况的信心出現了近20年來最大跌幅,讓人們擔憂政府的緊縮政策可能觸發一輪自我強化的下降螺旋。研究人員表示,尽管公共支出削減的全面效應尚未反映出來,財政緊縮給消費者造成的第一波冲擊已經嚴重損害了人們的信心。
GfK NOP社會研究的執行董事尼克-穆恩(Nick Moon)表示:「在消費者信心指數35年的歷史上,只有6次出現過如此幅度的大跌,上一次是在1992年的衰退中。今天的數據加上黯淡的經濟預測,不可避免地會引發人們對二次衰退的擔憂。」
source
2011/01/27
英去年末季‧意外萎縮0.5%
* 國際財經 2011-01-26 19:00 * (英國‧倫敦26日訊)
英國經濟2010年最後一個季度出現了收縮。這一令人震驚的收縮讓人們對工業化國家的增長力度與及早實施財政緊縮的智慧產生了懷疑。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5%,遜於經濟學家們預期的增長0.5%;即使沒有12月的大雪,增長仍然是零。英國去年第三季經濟增長0.7%。 收縮原因是服務與消費的普遍疲軟。儘管最初產出數據往往要進行修正,但英國數據讓人們對美國定於週五發佈的第四季數據產生了疑問。經濟學家們認為,在消費支出復甦的推動下,美國經濟增長會加速至約3.5%的年率。
荷蘭國際銀行(ING Bank)駐倫敦經濟學家卡內爾(Bob Carnell)表示:“這些最初的GDP數據是基於相當窄的產出指標系列,很可能下次發佈的基於支出的GDP不會這麼糟。” 去年11月下旬大部份時間與整個12月,英國都在下大雪,且溫度異常之低。美國的氣候沒有這麼反常,但東海岸受到了暴風雪的襲擊,可能對12月的經濟活動造成了影響。
或減持英鎊資產 疲弱的增長還暴露出了英國激進的財政赤字削減計劃的風險。卡內爾表示:“鑒於公共支出削減今年勢將令已經看上去相當不振的起點雪上加霜,雄心勃勃的預算限制對英國增長的影響可能更加令人擔憂,持有英鎊資產的意願可能會開始減弱。” 第四季經濟意外收縮的消息,打擊了投資者對英國經濟狀況的樂觀情緒,紐約匯市週二英鎊兌美元和歐元均出現大幅下滑。週二尾盤,電子交易系統顯示,英鎊兌美元報1.5827美元,週一尾盤報1.5990美元。
英鎊原本近來走高,因為市場預計英格蘭銀行可能最終會上調短期利率來應對目前接近4%的高通貨膨脹率。但受英國經濟數據的影響,這種趨勢突然發生了逆轉,英鎊跌至11週低點。 星洲日報/財經‧2011.01.26
SOURCE
英國經濟2010年最後一個季度出現了收縮。這一令人震驚的收縮讓人們對工業化國家的增長力度與及早實施財政緊縮的智慧產生了懷疑。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5%,遜於經濟學家們預期的增長0.5%;即使沒有12月的大雪,增長仍然是零。英國去年第三季經濟增長0.7%。 收縮原因是服務與消費的普遍疲軟。儘管最初產出數據往往要進行修正,但英國數據讓人們對美國定於週五發佈的第四季數據產生了疑問。經濟學家們認為,在消費支出復甦的推動下,美國經濟增長會加速至約3.5%的年率。
荷蘭國際銀行(ING Bank)駐倫敦經濟學家卡內爾(Bob Carnell)表示:“這些最初的GDP數據是基於相當窄的產出指標系列,很可能下次發佈的基於支出的GDP不會這麼糟。” 去年11月下旬大部份時間與整個12月,英國都在下大雪,且溫度異常之低。美國的氣候沒有這麼反常,但東海岸受到了暴風雪的襲擊,可能對12月的經濟活動造成了影響。
或減持英鎊資產 疲弱的增長還暴露出了英國激進的財政赤字削減計劃的風險。卡內爾表示:“鑒於公共支出削減今年勢將令已經看上去相當不振的起點雪上加霜,雄心勃勃的預算限制對英國增長的影響可能更加令人擔憂,持有英鎊資產的意願可能會開始減弱。” 第四季經濟意外收縮的消息,打擊了投資者對英國經濟狀況的樂觀情緒,紐約匯市週二英鎊兌美元和歐元均出現大幅下滑。週二尾盤,電子交易系統顯示,英鎊兌美元報1.5827美元,週一尾盤報1.5990美元。
英鎊原本近來走高,因為市場預計英格蘭銀行可能最終會上調短期利率來應對目前接近4%的高通貨膨脹率。但受英國經濟數據的影響,這種趨勢突然發生了逆轉,英鎊跌至11週低點。 星洲日報/財經‧2011.01.26
SOURCE
香港人痛苦 英國人更慘情
距離財政司司長發表財政預算案的日子愈來愈近,市面上又有不少的政客、團體出來呼籲政府廣開倉庫,派糖?唔夠!「加大政府經常性開支才是長遠解決貧窮之計!」此言出自某立法會議員之口,但豪友真的懷疑,到底這樣是否可以幫助基層市民面對的生活問題?通脹又是否會因為政府推出低收入津貼而變得弱雞?
在量化寬鬆政策下,其實慘情的又何止香港?當香港人每日都大聲疾呼量化寬鬆加上聯匯,令到財富不斷被蠶食之時,其他地方也好不了多少;
英國剛剛公布了最新的CPI數據,12月的CPI從11月的3.3%,升至3.7%,足足比英倫銀行所設立的通脹目標高了差不多一倍! 事實上,雖然美金不斷貶值,但英鎊的情況亦好不了多少;自從2008年9月以來,英鎊兌美金就足足跌左12%,在最低位的時期,英鎊兌價更低至1.37水平,情況之壞可想而知。
本來經濟有好有壞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某地方經濟不好的時候,市場通常都可以有3樣方式去進行自然調節,包括加息減息、貨幣升值貶值、以及通脹通縮。貨幣可以說是其中一樣調整得最快的工具,因為貨幣的兌換基本上每時每分都在進行,這個市場比央行議息或是物價的調整都來得容易、快速。
但英國近年來就債台高築,以致政府要不斷進行滅赤行動,但又恐怕會打擊經濟復甦,以致英倫銀行的利息一直維持於低水平,再來一招英鎊量化寬鬆。就造成了今天大家所見的英國經濟困局。
看見英國政府如此內憂外患,有時都覺得有點兒恐怖,如果大家有關注英國新聞,都會知道近期英國學生不斷發動遊行、抗議,事緣英國政府近來可說是對教育經費的縮減不遺餘力,早前減少對大學的經費,迫使大學對本地學生的收費加倍,現在又要取消EMA (Education Maintenance Allowance, 英國政府對窮苦學生的每星期津貼)。
難怪觸動英國學生的神經,要四處示威。還有重組NHS的計劃,實在難叫國民在短期內接受。 減福利和津貼已經慘情,英國國民還要面對不斷加劇的通脹,今年英國VAT從17.5%升至20%,而且不少人還預期2011年的通脹將會長時間高於4%。無他,英國不少的生活必需品都從外地入口,特別是歐洲大陸,當英倫銀行繼續量化寬鬆,而英國經濟又未見有起色時,相信英鎊的弱勢在短期內都難以逆轉。
輸入性通脹,香港不能阻止,英國又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 眼見不少香港市民要求政府派糖,豪友真的擔心英國的困境遲早有一日會在香港出現。
出黎行,預左要還,一個理財不善的政府,到需要還錢的時候,原來就產生一個如此的慘烈情景。到時脫勾又無用,印銀紙印幾多都無的時候,豪友懷疑香港可以如何度過難關?也許「屁股指揮腦袋」的人其實並不限於大家口中的….
SOURCE
在量化寬鬆政策下,其實慘情的又何止香港?當香港人每日都大聲疾呼量化寬鬆加上聯匯,令到財富不斷被蠶食之時,其他地方也好不了多少;
英國剛剛公布了最新的CPI數據,12月的CPI從11月的3.3%,升至3.7%,足足比英倫銀行所設立的通脹目標高了差不多一倍! 事實上,雖然美金不斷貶值,但英鎊的情況亦好不了多少;自從2008年9月以來,英鎊兌美金就足足跌左12%,在最低位的時期,英鎊兌價更低至1.37水平,情況之壞可想而知。
本來經濟有好有壞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當某地方經濟不好的時候,市場通常都可以有3樣方式去進行自然調節,包括加息減息、貨幣升值貶值、以及通脹通縮。貨幣可以說是其中一樣調整得最快的工具,因為貨幣的兌換基本上每時每分都在進行,這個市場比央行議息或是物價的調整都來得容易、快速。
但英國近年來就債台高築,以致政府要不斷進行滅赤行動,但又恐怕會打擊經濟復甦,以致英倫銀行的利息一直維持於低水平,再來一招英鎊量化寬鬆。就造成了今天大家所見的英國經濟困局。
看見英國政府如此內憂外患,有時都覺得有點兒恐怖,如果大家有關注英國新聞,都會知道近期英國學生不斷發動遊行、抗議,事緣英國政府近來可說是對教育經費的縮減不遺餘力,早前減少對大學的經費,迫使大學對本地學生的收費加倍,現在又要取消EMA (Education Maintenance Allowance, 英國政府對窮苦學生的每星期津貼)。
難怪觸動英國學生的神經,要四處示威。還有重組NHS的計劃,實在難叫國民在短期內接受。 減福利和津貼已經慘情,英國國民還要面對不斷加劇的通脹,今年英國VAT從17.5%升至20%,而且不少人還預期2011年的通脹將會長時間高於4%。無他,英國不少的生活必需品都從外地入口,特別是歐洲大陸,當英倫銀行繼續量化寬鬆,而英國經濟又未見有起色時,相信英鎊的弱勢在短期內都難以逆轉。
輸入性通脹,香港不能阻止,英國又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 眼見不少香港市民要求政府派糖,豪友真的擔心英國的困境遲早有一日會在香港出現。
出黎行,預左要還,一個理財不善的政府,到需要還錢的時候,原來就產生一個如此的慘烈情景。到時脫勾又無用,印銀紙印幾多都無的時候,豪友懷疑香港可以如何度過難關?也許「屁股指揮腦袋」的人其實並不限於大家口中的….
SOURCE
2011/01/26
GDP意外下跌 英鎊急挫1.5%
網誌日期 一月 26th 2011 英國公布上季經濟數字,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升反跌,令市場大感意外。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指是受大雪天氣所累,故堅持不改變政府的削赤計劃,惟經濟師擔心緊縮措施會令經濟雪上加霜。
向下移閱讀全文 由於英國通脹居高不下,一度令市場憧憬加息前景,英鎊近一周多次上衝1.6美元關口,惟收市價始終在此關之下。昨天數據令加息憧憬幻滅,英鎊急挫1.5%,一度跌至1.5752美元。
據國家統計處數據,英國經濟繼去年第三季按季增長0.7%後,第四季倒退0.5%,不但遜於市場預期的增長0.5%,且是09年第三季以來首次錄得按季下跌。 財相︰無意改變緊縮政策 去年12月,英國降大雪,且是歷來最嚴寒的12月份。歐思邦雖對數據感失望,但卻無意修改財政緊縮計劃。不過,歐思邦似乎沒細閱數據,因為統計處稱即使沒有大雪,經濟亦只會表現平平,接近零增長。反對黨趁機攻擊歐思邦,叫他臨崖勒馬,不要急於推行削赤計劃,目前首務應是經濟增長及創造職位。
英國本月提高銷售稅至20%,難免對經濟有影響,所以經濟師不期望今季經濟可反彈。滙豐經濟師預期,鑑於經濟面對逆境,預期英倫銀行仍要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明年首季前不會加息。 英國是首個主要發達國家公布第四季經濟數據,雖未必具指標作用,但也令市場多一份戒心。美國將於周五公布第四季GDP。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最新經濟展望,認為美國延長稅務寬減措施,應有助提升環球經濟復甦,故已調升今年環球增長預測至4.4%,略高於去年10月預測的4.2%;對美國增長預測則調高至3%,調升0.7個百分點。
SOURCE
向下移閱讀全文 由於英國通脹居高不下,一度令市場憧憬加息前景,英鎊近一周多次上衝1.6美元關口,惟收市價始終在此關之下。昨天數據令加息憧憬幻滅,英鎊急挫1.5%,一度跌至1.5752美元。
據國家統計處數據,英國經濟繼去年第三季按季增長0.7%後,第四季倒退0.5%,不但遜於市場預期的增長0.5%,且是09年第三季以來首次錄得按季下跌。 財相︰無意改變緊縮政策 去年12月,英國降大雪,且是歷來最嚴寒的12月份。歐思邦雖對數據感失望,但卻無意修改財政緊縮計劃。不過,歐思邦似乎沒細閱數據,因為統計處稱即使沒有大雪,經濟亦只會表現平平,接近零增長。反對黨趁機攻擊歐思邦,叫他臨崖勒馬,不要急於推行削赤計劃,目前首務應是經濟增長及創造職位。
英國本月提高銷售稅至20%,難免對經濟有影響,所以經濟師不期望今季經濟可反彈。滙豐經濟師預期,鑑於經濟面對逆境,預期英倫銀行仍要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明年首季前不會加息。 英國是首個主要發達國家公布第四季經濟數據,雖未必具指標作用,但也令市場多一份戒心。美國將於周五公布第四季GDP。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最新經濟展望,認為美國延長稅務寬減措施,應有助提升環球經濟復甦,故已調升今年環球增長預測至4.4%,略高於去年10月預測的4.2%;對美國增長預測則調高至3%,調升0.7個百分點。
SOURCE
英Q4經濟再度委縮 凸顯緊縮政策侷限 值得美國借鏡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1-01-26 14:30:58
英國周二 (25 日) 意外公佈,上一季經濟萎縮 0.4%,遠遜於市場預期的成長 0.5%。經濟學家指出,這反映出以財政緊縮措施來救經濟,有其侷限。而這也足供周二稍晚,將發表國情咨文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Obama) 借鏡。
雖然英國上季經濟萎縮,半數恐怕歸咎於氣候惡劣。英國獨立總體經濟研究公司 Capital Economics 駐倫敦經濟學家 Jonathan Loynes 及 John Higgins表示,無論從何角度,這樣的數據「令人震驚」,並似乎清楚顯示,英國經濟復甦正遭遇困境。
去年夏天,英國首相卡麥隆 (David Cameron) 宣布祭出大規模財政緊縮措施,同時大砍政府預算及增稅,將增值稅由 17.5% 上調至 20%。雖然這並非造成第 4 季經濟萎縮的原因,但卻足以讓今年經濟走勢雪上加霜。
IHS Global Insight 分析師 Howard Archer 指出,英國財政緊縮措施還沒真正上路,上季 GDP (國內生產毛額) 已出現萎縮,足令外界更加擔憂,英國經濟是否真有能力,在今年減支及增稅措施逐漸加溫之下,還能大幅成長。
他預測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由先前預期的 1.8%,降至僅 1.5%。
不僅如此,最新發展,也讓英國央行 (BoE) 能夠升息來對抗通貨膨脹的空間降低。尤其是英國最新通膨率,已飆上 4%。
市調機構 Markit 分析師 Chris Willamson 便表示,上季 GDP 數據,無疑將讓 BoE 貨幣政策委員會,在考慮升息以對抗通膨時,有所顧慮。
《Fortune》指出,周二的壞消息,凸顯了財政緊縮政策對於疲軟的經濟,可能帶來的風險。這也是歐巴馬在面對反對派共和黨大力呼籲刪減預算時,一再強調的。如今英國的例子,或許可讓歐巴馬的主張,獲得更多支持。
source
雖然英國上季經濟萎縮,半數恐怕歸咎於氣候惡劣。英國獨立總體經濟研究公司 Capital Economics 駐倫敦經濟學家 Jonathan Loynes 及 John Higgins表示,無論從何角度,這樣的數據「令人震驚」,並似乎清楚顯示,英國經濟復甦正遭遇困境。
IHS Global Insight 分析師 Howard Archer 指出,英國財政緊縮措施還沒真正上路,上季 GDP (國內生產毛額) 已出現萎縮,足令外界更加擔憂,英國經濟是否真有能力,在今年減支及增稅措施逐漸加溫之下,還能大幅成長。
他預測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由先前預期的 1.8%,降至僅 1.5%。
不僅如此,最新發展,也讓英國央行 (BoE) 能夠升息來對抗通貨膨脹的空間降低。尤其是英國最新通膨率,已飆上 4%。
市調機構 Markit 分析師 Chris Willamson 便表示,上季 GDP 數據,無疑將讓 BoE 貨幣政策委員會,在考慮升息以對抗通膨時,有所顧慮。
《Fortune》指出,周二的壞消息,凸顯了財政緊縮政策對於疲軟的經濟,可能帶來的風險。這也是歐巴馬在面對反對派共和黨大力呼籲刪減預算時,一再強調的。如今英國的例子,或許可讓歐巴馬的主張,獲得更多支持。
2011/01/25
BBC縮網站規模 擬裁減數百員工
英國廣播公司(BBC)擬縮減旗下多個網站的規模,裁減數百個涉及網站業務的職位。
BBC目前轄下有大約400個網站,每年開支約1.2億英鎊(約15億港元),約有1,600名員工。英國傳媒報道,BBC擬把部分網站關閉、整合或者縮小規模,將於周一宣布裁員計劃,預計約400人、涉及園藝、飲食及生活網站的職員會被裁走。BBC高層較早前曾透露將在2012年前減少一半網站。
BBC to lay off hundreds of employees
LONDON: Hundreds of BBC employees are all set to receive pink slips, for the news broadcasting organisation is going to slash hundreds of online jobs as part of swingeing cuts which will halve the size of its website operations.
A number of popular gardening, cookery and lifestyle websites will be axed or dramatically scaled back in economy measures the corporation will announce Monday, Daily Mail reported Saturday. Earlier this year, the BBC's outgoing technology chief, Erik Huggers , had revealed that the corporation would have to lose at least half of its 400 websites by 2012. BBC Online's 126.7 million-pound annual budget and 1,600 staff will also be slashed by a quarter.
The cuts come following last year's strategy review and after years of concern from commercial rivals about the growing dominance of BBC Online and its 'creeping' into areas which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its core public service remit.
Among the websites to have closed already or expected to shut are Street Doctor, Key Skills, Film Festival, Strictly Dance Fever, Celebdaq, Sportdaq and The Last Millionaire. Instead of having costly individual websites for shows, they will now be grouped on a generic site. The BBC will also attempt to make itself friendlier to rivals by providing links to other media websites. "This will directly address the concerns of creep and also concerns that the BBC has become too big. It is about addressing the size and scale of the operation," said an insider.
The job losses risk further industrial action from unions following last year's 48-hour walkout over changes to BBC pensions. Earlier this week, Richard Deverell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BBC North, suggested BBC One or Two could move to the corporation's new centre, Salford Quays, by 2015.
The move, which he insisted was 'no more than a guess', could mean hundreds of extra BBC jobs moving to Salford beyond the 2,300 already announced.
In 2009,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corporation paid its staff 17.5 million pounds in bonuses as Britain suffered its worst economic crisis for a generation. The payments to 9,777 of the BBC's near 21,000 staff also coincided with hundreds of job cuts and budgets being squeezed on many of its shows.
英國計劃2013年之前開創4萬個新企業
由保守黨及自由民主黨組成的英國聯合政府5日表示,政府將加緊努力培育新企業,尋求民營部門成長,藉以協助化解因大幅削減公共支出和裁員對經濟造成的衝擊。
英國政府希望新企業津貼(New Enterprise Allowance),能在未來2年內、也就是2013年之前,創造多達4萬家新企業。新企業津貼將對重新開創事業的失業者,提供2千英鎊(3,115美元)的補助及貸款。
倫敦當局正計劃未來4年削減約五分之一的部門支出,以處理創紀錄的高額預算赤字。
儘管經濟學家預期,受到削減支出和稅務支出增加所影響,英國今年的經濟成長仍將遲緩,但英國政府仍希望民營部門能從走出蕭條,並帶動經濟復甦。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政府智囊團警告,2011年英國員工的失業率將達到9%。
source
英國政府希望新企業津貼(New Enterprise Allowance),能在未來2年內、也就是2013年之前,創造多達4萬家新企業。新企業津貼將對重新開創事業的失業者,提供2千英鎊(3,115美元)的補助及貸款。
倫敦當局正計劃未來4年削減約五分之一的部門支出,以處理創紀錄的高額預算赤字。
儘管經濟學家預期,受到削減支出和稅務支出增加所影響,英國今年的經濟成長仍將遲緩,但英國政府仍希望民營部門能從走出蕭條,並帶動經濟復甦。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政府智囊團警告,2011年英國員工的失業率將達到9%。
source
英國財政部:2011年半數公司將削減員工工資
2010年12月31日 14:5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1日訊 (實習記者 房廈)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30日報道:據英國財政部消息,因為擔心政府的減少花銷政策,半數公司明年將削減員工薪金。
一項在345家公司的調查顯示,大約49%的公司稱很有可能凍結開支,6%計劃削減工資,僅有40%稱明年會給員工發額外獎金。60%的公司說在過去三年中已經採取過凍結薪金的措施。
BBC政府政策顧問亞當?馬歇爾說道:“大部分公司在2011年會面臨壓力。他們得面對政府的削減花銷、新增的監管政策,以及更高的稅率。”
財政部長奧斯本在任期間遇到了英國成為所有主要經濟體中預算赤字最嚴重的國家這一惡況,尤其在英國政府出資幫助蘇格蘭皇家銀行和蘇格蘭哈裏法克斯銀行(HBOS)度過危機之後。
為保障經濟穩定,使國家經濟復蘇,政府10月份決定在未來四年削減公共花銷810億英鎊。
分析家說依賴政府合同的公司將承受更大的壓力。像Mouchel Group這樣的公司,因考慮到政府大幅削減與能源公司的合同,很多投資方都不願繼續投資。
馬歇爾指出,儘管面臨更大壓力,大多數公司都在盡最大努力保證不裁員。
一項在345家公司的調查顯示,大約49%的公司稱很有可能凍結開支,6%計劃削減工資,僅有40%稱明年會給員工發額外獎金。60%的公司說在過去三年中已經採取過凍結薪金的措施。
BBC政府政策顧問亞當?馬歇爾說道:“大部分公司在2011年會面臨壓力。他們得面對政府的削減花銷、新增的監管政策,以及更高的稅率。”
財政部長奧斯本在任期間遇到了英國成為所有主要經濟體中預算赤字最嚴重的國家這一惡況,尤其在英國政府出資幫助蘇格蘭皇家銀行和蘇格蘭哈裏法克斯銀行(HBOS)度過危機之後。
為保障經濟穩定,使國家經濟復蘇,政府10月份決定在未來四年削減公共花銷810億英鎊。
分析家說依賴政府合同的公司將承受更大的壓力。像Mouchel Group這樣的公司,因考慮到政府大幅削減與能源公司的合同,很多投資方都不願繼續投資。
馬歇爾指出,儘管面臨更大壓力,大多數公司都在盡最大努力保證不裁員。
遭遇双重夹击 英国70%地方报纸倒闭
2011/1/20/17:16来源:文汇报
地方报纸大面积倒闭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
英国报纸艰难时世觅转型在老牌报业大国的英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已有70%的地方报纸倒闭,80多家报纸裁员和“瘦身”,报业几乎成了减薪、裁员的代名词。尽管如此,眼下在仅24万平方公里的英伦半岛上,还有9家发行量超过20万的全国性报纸在同台竞技,还要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与有政府背景的英国广播公司争一杯羹。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夺走了大批年轻读者,广告也正在以比别的地方更快的速度转移到互联网媒体。这就是英国报人面临的现状——竞争不可谓不惨烈。英国的报人们不得不想尽法子追赶新媒体时代。
新形式:报纸网络版该打哪张牌?
传媒大亨默多克是第一个为报纸网络版亮出收费牌的。他坚持一个理念:“读者是乐意为有价值的信息掏腰包的。”新闻集团旗下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泰晤士报》网络版自从2010年 5月份开始实行收费制度,目前该报在线定阅的价格是每周2英镑。在实行了半年后,默多克这一反常规的做法结果是导致浏览量骤减,只有14%的老读者和1% 的非固定读者订了《泰晤士报》的网上服务,更多的人选择了免费的BBC。但新闻集团似乎并不担忧,因为他们不在乎流量,只想直接从读者身上赚钱。
与默多克不同,英国联合报业集团认为免费新闻网站的广告可以运作得很好——只要你做得够大。近年来,旗下的通俗日报《每日邮报》打压了同类竞争对手《每日快报》,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但是它在网上更强大,凭借每月3500万的浏览量,居世界第二大报纸网站地位。
与纸质报保守、谨慎的风格不同,《每日邮报》的网站为更年轻化的受众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点开网站,简洁的布局和鲜活的图片给人一种张弛有道的感觉。除了页面正中的大图,几乎所有的新闻都配有邮票大小的图片,其主体则是各式各样的人,泳装美女,性感型男,颇引人眼球。怪不得《邮报》的执行官们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的网站不仅和传统的报纸网站竞争,更要与像雅虎和MSN这样的门户网站竞争。”
新载体:人人都愿意付费移动媒体?
传媒巨头美国新闻集团与美国苹果公司合作,打算于近期推出全球首份基于ipad平板电脑的电子报纸《日报》。无论是苹果的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还是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他们优势在于无需再耗费纸张、墨水、印刷和运输成本。浏览新闻时,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和图片的信息,也可以看到相关的视频,并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微博、社交网络、博客等方式进行互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平板电脑等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不仅彻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还有可能改变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
这些新载体获得英国出版业者青睐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绿色环保、呈现形式多样,更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收费渠道。对于在互联网上的内容能否收费,报业已经分为两大观点不同的阵营,但大家都倾向于认为移动设备上,读者更愿意付费。“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不为在线内容付费。”业内评价很中肯:“那些有iPad和iPhone的人已经被苹果培养出了付费使用东西的消费习惯。
免费报:地铁上每个人都在读报?
说到最会运用反常规策略的可能要数俄罗斯大亨列别捷夫了。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买下了《标准晚报》和英国四大报之一的《独立报》。前者成为了一份在伦敦免费派送的报纸,后者的缩减版《i报》在2010年10月首发,定价为20便士(相当于大报的五分之一价格)。
列别捷夫发现:“人们正在对报纸的凋落感到欢呼,但当你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你却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阅读报纸。”列别捷夫的报纸没有一家有自己的网站,他认为英国的年轻人是喜欢读报的,只是他们不想付太多钱。《标准晚报》的发行量在实行免费派送后翻了一番,达到了70万份,发行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现在,免费报纸在伦敦中央地区发放,并在地铁里流通。
source
地方报纸大面积倒闭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
英国报纸艰难时世觅转型在老牌报业大国的英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已有70%的地方报纸倒闭,80多家报纸裁员和“瘦身”,报业几乎成了减薪、裁员的代名词。尽管如此,眼下在仅24万平方公里的英伦半岛上,还有9家发行量超过20万的全国性报纸在同台竞技,还要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与有政府背景的英国广播公司争一杯羹。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夺走了大批年轻读者,广告也正在以比别的地方更快的速度转移到互联网媒体。这就是英国报人面临的现状——竞争不可谓不惨烈。英国的报人们不得不想尽法子追赶新媒体时代。
新形式:报纸网络版该打哪张牌?
传媒大亨默多克是第一个为报纸网络版亮出收费牌的。他坚持一个理念:“读者是乐意为有价值的信息掏腰包的。”新闻集团旗下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泰晤士报》网络版自从2010年 5月份开始实行收费制度,目前该报在线定阅的价格是每周2英镑。在实行了半年后,默多克这一反常规的做法结果是导致浏览量骤减,只有14%的老读者和1% 的非固定读者订了《泰晤士报》的网上服务,更多的人选择了免费的BBC。但新闻集团似乎并不担忧,因为他们不在乎流量,只想直接从读者身上赚钱。
与默多克不同,英国联合报业集团认为免费新闻网站的广告可以运作得很好——只要你做得够大。近年来,旗下的通俗日报《每日邮报》打压了同类竞争对手《每日快报》,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但是它在网上更强大,凭借每月3500万的浏览量,居世界第二大报纸网站地位。
与纸质报保守、谨慎的风格不同,《每日邮报》的网站为更年轻化的受众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点开网站,简洁的布局和鲜活的图片给人一种张弛有道的感觉。除了页面正中的大图,几乎所有的新闻都配有邮票大小的图片,其主体则是各式各样的人,泳装美女,性感型男,颇引人眼球。怪不得《邮报》的执行官们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的网站不仅和传统的报纸网站竞争,更要与像雅虎和MSN这样的门户网站竞争。”
新载体:人人都愿意付费移动媒体?
传媒巨头美国新闻集团与美国苹果公司合作,打算于近期推出全球首份基于ipad平板电脑的电子报纸《日报》。无论是苹果的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还是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他们优势在于无需再耗费纸张、墨水、印刷和运输成本。浏览新闻时,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和图片的信息,也可以看到相关的视频,并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微博、社交网络、博客等方式进行互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平板电脑等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不仅彻底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还有可能改变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
这些新载体获得英国出版业者青睐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绿色环保、呈现形式多样,更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收费渠道。对于在互联网上的内容能否收费,报业已经分为两大观点不同的阵营,但大家都倾向于认为移动设备上,读者更愿意付费。“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不为在线内容付费。”业内评价很中肯:“那些有iPad和iPhone的人已经被苹果培养出了付费使用东西的消费习惯。
免费报:地铁上每个人都在读报?
说到最会运用反常规策略的可能要数俄罗斯大亨列别捷夫了。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买下了《标准晚报》和英国四大报之一的《独立报》。前者成为了一份在伦敦免费派送的报纸,后者的缩减版《i报》在2010年10月首发,定价为20便士(相当于大报的五分之一价格)。
列别捷夫发现:“人们正在对报纸的凋落感到欢呼,但当你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你却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阅读报纸。”列别捷夫的报纸没有一家有自己的网站,他认为英国的年轻人是喜欢读报的,只是他们不想付太多钱。《标准晚报》的发行量在实行免费派送后翻了一番,达到了70万份,发行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现在,免费报纸在伦敦中央地区发放,并在地铁里流通。
source
2011/01/22
油價瘋狂漲英國經濟陷兩難
英國經濟走出衰退低谷步入復蘇之路的一年時間裏,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政府大幅度削減開支計劃的影響,復蘇步伐真可謂步履蹣跚,動力不足。而近來國際石油價格的持續飆升,對英國經濟復蘇雖還不能說是雪上加霜,但說它為經濟前景蒙上新的陰影則一點也不過分。
從國際油價近半年的走勢曲線看,基本上是沿著一條上坡型道路持續上漲。去年6月份的油價大致在每桶70多美元的價位徘徊,10月份漲到每桶80多美元,目前已經逼近每桶100美元。照當前的走勢看,再次突破百美元大關似乎指日可待了。
近半年多迅速上漲的國際油價已經對英國經濟復蘇起到了負面作用,使復蘇前景蒙上一層新的陰影。首當其衝的是批發物價指數大幅上漲,成為消費物價上漲的先導。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對此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統計局的報告說,去年12月份英國產品出“工廠大門”的價格以年率計算上漲了 4.2%,為4個月來漲幅最大的一個月。而生產原料等的進“工廠大門”的價格以年率計算上漲了12.5%,是8個月來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個月份,比11月份的9.2%的漲幅高出了3.3個百分點之多。報告明確指出,12月份英國產品出廠價的迅速攀升,最主要就是由于國際石油價格的飆升造成的。因為,如果刨去能源和食品兩大類價格外,英國的核心批發價格漲幅則從前一個月的3.3%下降為2.9%。
產品出廠價格的上漲也必然導致市場上出售的商品價格的上漲,成為英國近幾個月消費物價不斷快速攀升的最主要因素。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英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以年率計算上漲了3.7%,是8個月來漲幅最大的月份,比11月份的3.3%高出0.4個百分點之多。而最直接的石油產品價格則看得更加清楚,去年12月份的漲幅達2.8%,為1996年來同期最大漲幅。英國的汽油價格則更能說明問題。2009年底英國無鉛汽油的價格每公升平均還只有 1.08英鎊。英國能源分析人士當時普遍預計2010年底可能大漲至1.23英鎊。而目前,英國汽油平均價格已經高達每公升1.29英鎊。
石油價格上升導致的通脹上漲無疑將對經濟復蘇帶來不利的影響。但到底影響有多大,各種預測不盡相同。比較權威的安永公司最新的預測結果是:如果國際油價上漲至每桶100美元並大致保持在這一水平,今年英國的消費物價將上漲1個百分點,而國內生產總值將相應下降0.1個百分點。具體來說,原先預測今年英國的消費物價大體從3%上升到4%以上,而G D P增速則從原先預測的2 .2%下降至2.1%。如果油價上漲至每桶120美元,情況就將更加糟糕。G D P將進一步下降至2%,物價指數也將繼續升高。2012年的情況也將如此。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的高價,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從目前預計的2.9%放慢到2.8%。
油價上漲推動通脹的上升也為英國央行出了一個新的大難題。一方面,經濟復蘇緩慢乏力需要採取寬松的刺激性的貨幣政策以推動經濟加快復蘇;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壓力以較快速度加大又需要考慮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脹失控。面對這樣的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的決策者們真的很傷腦筋。
從國際油價近半年的走勢曲線看,基本上是沿著一條上坡型道路持續上漲。去年6月份的油價大致在每桶70多美元的價位徘徊,10月份漲到每桶80多美元,目前已經逼近每桶100美元。照當前的走勢看,再次突破百美元大關似乎指日可待了。
近半年多迅速上漲的國際油價已經對英國經濟復蘇起到了負面作用,使復蘇前景蒙上一層新的陰影。首當其衝的是批發物價指數大幅上漲,成為消費物價上漲的先導。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對此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統計局的報告說,去年12月份英國產品出“工廠大門”的價格以年率計算上漲了 4.2%,為4個月來漲幅最大的一個月。而生產原料等的進“工廠大門”的價格以年率計算上漲了12.5%,是8個月來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個月份,比11月份的9.2%的漲幅高出了3.3個百分點之多。報告明確指出,12月份英國產品出廠價的迅速攀升,最主要就是由于國際石油價格的飆升造成的。因為,如果刨去能源和食品兩大類價格外,英國的核心批發價格漲幅則從前一個月的3.3%下降為2.9%。
產品出廠價格的上漲也必然導致市場上出售的商品價格的上漲,成為英國近幾個月消費物價不斷快速攀升的最主要因素。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英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以年率計算上漲了3.7%,是8個月來漲幅最大的月份,比11月份的3.3%高出0.4個百分點之多。而最直接的石油產品價格則看得更加清楚,去年12月份的漲幅達2.8%,為1996年來同期最大漲幅。英國的汽油價格則更能說明問題。2009年底英國無鉛汽油的價格每公升平均還只有 1.08英鎊。英國能源分析人士當時普遍預計2010年底可能大漲至1.23英鎊。而目前,英國汽油平均價格已經高達每公升1.29英鎊。
石油價格上升導致的通脹上漲無疑將對經濟復蘇帶來不利的影響。但到底影響有多大,各種預測不盡相同。比較權威的安永公司最新的預測結果是:如果國際油價上漲至每桶100美元並大致保持在這一水平,今年英國的消費物價將上漲1個百分點,而國內生產總值將相應下降0.1個百分點。具體來說,原先預測今年英國的消費物價大體從3%上升到4%以上,而G D P增速則從原先預測的2 .2%下降至2.1%。如果油價上漲至每桶120美元,情況就將更加糟糕。G D P將進一步下降至2%,物價指數也將繼續升高。2012年的情況也將如此。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的高價,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從目前預計的2.9%放慢到2.8%。
油價上漲推動通脹的上升也為英國央行出了一個新的大難題。一方面,經濟復蘇緩慢乏力需要採取寬松的刺激性的貨幣政策以推動經濟加快復蘇;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壓力以較快速度加大又需要考慮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脹失控。面對這樣的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的決策者們真的很傷腦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