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2

英國AIFA:全球經濟放緩將對歐元構成心理壓力

2010年08月16日 20:59


  由於最近公佈的諸多數據及央行對待當前經濟所採取的舉措顯示全球經濟復甦正在放緩,這激發了市場對避險資産的需求,於是低息貨幣日元和美元近來不斷走強。
昨天早上日本內閣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實際GDP初值年化季率上升0.4%,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期中值2.3%的增幅,日本經濟恢復疲 弱增長的狀態暗示這全球經濟復甦也將放緩,通貨緊縮的前景將引發風險厭惡情緒。晚上全美住宅建築商協會(NAHB)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NAHB房價 指數由7月的14降至13,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並創下09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另外,紐約聯儲(New York FED)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紐約製造業指數從7月份的5.08小幅升至7.10,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期中值8.0。
不過晚上美聯儲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第二季度美國銀行業信貸狀況開始好轉,這是美聯儲季度《高級信貸人員調查》自2006年末首次發現銀行降低對 小型公司的商業和工業貸款標準,另外調查還顯示美國信貸狀況的改善主要集中在國內大型銀行方面,主要是競爭壓力導致的結果。這為似乎正在失去動能的經濟帶 來了一些希望。
從美元指數的表現來看昨天的下調是對上周連續大幅上漲後的一次技術性調整,並沒有破壞美元中線反彈的趨勢,投資者可以繼續等待其調整過後逢低買 入美元逢高賣出非美貨幣的機會。今天依然可以等待歐元對美元反彈到1.2890之上後的做空機會,其4小時圖來看現在昨天的反彈是弱勢反彈。
歐元兌美元四小時圖
歐元兌美元四小時圖
 Source

RICS:政府縮減開支,英建造業開始惡化

19/08/2010 16:22

《環富通基金頻道》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公布的英國建造業調查報告顯示
,英國建造業於第二季的信心再度下降,主要因市場憂慮政府將縮減開支及經濟前景持續不明朗,將打擊建造業。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認為整體建造業工作量下降的業界,比認為上升的多出7%。與上一季度的結果比較,上季有多出5%的測量師認為工作量上升多於下降。


儘管私人商業及住宅建造業工作量大致上不變,其他大部分的建造業均感受到工作量大幅下降。由於政府在公共房屋及其他項目的預算減少,因此可能令到這些行業成為重災區。公共房屋工作量的淨平均數由+3大幅下調至-26,而其他公共項目工作量的淨平均數由0下降至-33。英國擱置了「為未來建設學校計劃」,從而令公共項目工作量成為最大減幅。

綜觀全國,只有東南及倫敦地區的工作量沒有下降,但亦只是回穩而不是上升。其他地區的工作量均看到下降的情況,當中北愛爾蘭錄得最差的記錄;認為工作量下降的測量師比認為上升的多出75%,相對於今年首三個月的-59%。

只有1%的受訪測量師認為尋找合適建築工人有困難(從2010年第一季的3%下降至此水平),反映建築項目減少亦影響工人競爭工作的情況。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生產量及利潤的前景轉趨為更不樂觀,尤其是預期利潤。認為預期利潤下降的測量師,比認為上升的多出49%。

RICS首席經濟師Simon Rubinsohn表示,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建造業佔最新的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一大部分,現階段還是太早去結論說建造業已經朝著復甦的道路前進。縮減開支已經負面地影響市場實在不容忽視,雖然技工費用及營運支出下降,但原材料價格上升造就了一個困難的經營環境。(ho)
Source

由金融海嘯和財政危機省思我國軍公教退撫制度財務問題

由金融海嘯和財政危機省思我國軍公教退撫制度財務問題
| 2009/01/20 | 作者 黃世鑫 | Hits:1504


壹、 前言

就財務面,1995年7月1日1應是我國的軍公教退撫制度具結構性改變的歷史轉折點。之前,係採用所謂的「恩給制」,其經費全由政府編列於年度預算之「普 通基金」中支應,財源則係來自一般的稅收。新退撫制度則是一般所稱的「社會保險制」,其財務操作,係由政府成立「特種基金」,即「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 金」,並設監理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做為決策、監督,和管理機構;其財源主要來自軍公教個人所繳納和政府補助的款項,以及基金之運用產生的收益或孳息。因 此,除了在新退撫制度實施後才擔任軍公教之職務者或新退撫制度實施前已退休者之外,當前仍在職的軍公教人員或新退撫制度實施後退休者,均同時適用新、舊退 撫制度。



由於「恩給制」之財源係來自一般的稅收,因此,其財務的穩定性受到政府的財政狀況的影響。至於新制退撫制度,因係採用所謂的「完全提存準備制」,故基金之運用損益,對退休金之給付,影響重大。


我國的軍公教退撫制度之財務問題,除了考量此種結構性的改變之外,另一常被忽視的影響因素為退休金之給與的請領方式,也就是一次退休金或月退休金的選擇。由於退休年齡的年輕化,對未來的軍公教退撫制度之財務,這項影響因素相當深遠,但卻從未被提及。


以下,將就新退撫制度之基金的運用和退休金之給與方式的選擇對軍公教退撫制度之財務的衝擊,加以剖析2。


貳、 一段陳年往事:黃世鑫v.s. 葉長明

整十年前,1998年1月8、9日,考試院舉辦「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時任銓敘部主任秘書葉長明3針對1995年7月1日所實施的所謂「新退撫制 度」提出一篇長達一萬六千字的論文(葉長明,1998),而筆者與考試院副祕書長羅成典剛好擔任葉文的評論人。就財務面,葉文特別強調:


「新退撫制度最主要的改革內容是將公務人員退撫經費的籌措方式,由各級政府逐年編列預算的賦課制(又稱隨收隨付制(pay as you go)),改為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的基金制(又稱完全提存準備制(full funding))。不但可以逐漸減輕地方政府籌編退撫經費預算的困難,及避免因退休人數和年資累積增加,導致政府長期應計負債累積遞增,形成沉重的財政 負擔。而且可以長期運用逐年提撥的退撫基金,從事各種有利的投資,獲得最高的收益率,進而促使提撥費率的下降,以減輕政府財政及公務人員繳費的負擔。」


緊接著,葉文引述歐洲退休基金聯盟(EFRP)的「退休基金實質報酬率」的統計數據指出:


「英國全國退休基金於1984年至1993年的十年平均年度報酬率以15.48%居冠,高於德國的9.38%與瑞士的7.60%。扣除各國國內的通貨膨脹 率之後,英國退休基金的實質報酬率為10.23%,僅略低於通貨膨脹率偏低的愛爾蘭10.25%報酬率,但較德國的7.15%高出3%,較瑞士的 4.40%更高出近6%,顯示英國在歐洲主要國家的退休基金管理中,獲致最佳的投資績效。此項績效的差距,不但顯露管理機構經營能力與投資策略的優劣,而 且影響未來退休基金成本與費率的重大差異。該聯盟預估,未來四十年英國投資平均每年實質報酬率可達6%,、、。」


至就我國的新退撫制度,葉文則根據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八十六年度財務報告指出:


「全年度基金實際報酬率高達12.25%,較法定收益率6.25%高出6%,扣除八十六年度通貨膨脹率2.32%,實質報酬率達9.93%,今後若能持續達到此種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則提撥費率即可相對降低,、、。」


針對以上之論述,筆者除口頭評論外,在書面評論稿中,並以【東亞金融風暴之警訊!】【歷史的教訓!】【擁抱核子彈!】【幻覺(illusion)v.s. 理性】和【見利忘義!】等觀點分別就葉文所強調的「完全提存準備制」之財務風險,加以評析(黃世鑫,1998)。至為何會以「東亞金融風暴之警訊!」為評 論的開頭,筆者於評論稿中曾提到:


「不過,作者之論文主題並不是討論金融風暴的問題,所以其而後究竟會如何發展,也並非評論人所關切。評論人在對本篇論文之內容,正式提出評論前之所以會提 出這個看似毫無相關的問題,主要目的,係希望藉此請讀者預想一種狀況:跨世紀後,二○○八年,也就是十年後,台灣的公教人員的退休撫卹基金,如作者所言, 累積金額高達四千億元,如果另一波的金融風暴,突襲台灣;台灣的股市、匯市、金融市場,連鎖崩盤;屆時這四千億元可能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很不幸的是,實際的發展,不只是預想成真,比預想的早,且不只是「東亞的金融風暴」,而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嘯」。


參、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之真相和衝擊

2007年第一季由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爆的「全球性金融海嘯」,迄今已近二年,仍繼續漫延,不僅在世界各國使出渾身解數,同時協力採取各種因應措施,投入金 額,動輒以「兆」為單位之美元計之下,猶無法遏止。且對所造成的損害,更尚無法估測。尤其甚者,這波金融海嘯究竟何時能消弭?有何對策?似亦無人可以有明 確的答案。


這波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直接衝擊的除了包括銀行、保險、以及證券等金融產業外,一些依賴「基金」收益做為財源的機構或財團法人,因隨著1980年代新自由 主義之思潮,為追求較高的報酬率,大幅提高其基金資產結構之金融性資產的比率,在這波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亦嚴重受創。以向來被我國財金界視為標竿的美國最 大退休基金的「加州公務人員退休系統(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為例,根據報導(經濟日報2008.7.21),光是2008年上半年度,「由於股票投資組合大賠10.7%的托累,6月底止的上年度虧 損2.4%,績效為六年來最差,連四年獲利逾10%的紀錄也劃下句點。」同時,該基金的資產規模亦因而縮水至2,392億美元4。

另2008.12.5自由時報電子報亦報導:


「金融海嘯狂掃社會各層面,就連最有錢的美國高等學府哈佛大學也無法置身事外,校務基金在短短四個月內蒸發八十億美元(約台幣兩千六百八十億)的帳面價 值,虧損幅度至少達二十二%。若加計難以鑑價的私募股權基金與不動產實際損失,預計本會計年度於明年六月結束時,校務基金衰退幅度甚至可能擴大到三十%。


哈佛大學二日致函各學院院長,表示校務基金「哈佛管理公司」在今年六月三十日的資產為三百六十九億美元(約台幣一兆兩千三百八十一億),但隨著「國際金融 市場的嚴重混亂影響校務基金投資的所有主要資產」,基金在七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間縮水達二十二%。哈佛過去四十年來虧損最多的一次在一九七四年,報酬率 為負十二.二%。」


我國的軍公教退撫基金和勞工保險、退休基金亦難幸免。根據聯合報2008.7.28之報導:「攸關八十二萬軍公教人員退休權益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 金」,今年上半年因投資失利縮水近三百億元。」三個月後,2008.11.19聯合報復報導:「全球金融風暴讓軍公教退撫基金淨值大幅縮水,九月底退撫基 金淨值比去年底減少近四百六十億元,、、。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說,過去一年遭逢金融風暴,截至今年九月,退撫基金淨值從去年底四○九四億縮減為三六四○ 億,縮減四五四億元。」同日之報導亦指出:「勞保面臨嚴重財務危機。勞保基金由年初的三千九百億元跌到兩千一百億元,除了許多保戶在年金制上路前紛紛提 領,基金操作不理想也是原因:今年前三季賠了超過一成,創下基金成立五十八年來首次虧損。舊制與新制勞退基金今年都出現虧損,分別是百分之六點四七、百分 之四點七五。總計三項基金前三季虧損達八百億元。」


值得關切的,以上的數字只是這波金融海嘯初期對金融市場的直接衝擊,所造成的損害,其爾後仍可能發生的連鎖反應,端視各國所採取的因應措施,是否有效。不過,如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之長期觀察,其結果恐怕不能樂觀。

如果根據俄羅斯經濟學者Nikolai Kondratieff所提之長循環(50~55年)理論,這次的全球性金融海嘯,應該是從1787年以來,所經歷的第五次的「創造性的毀滅」之長循環 (long wave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Norton, 2001, pp.41~42),而非一般總體經濟學教科書所稱,因總需求與總供給失衡而導致的「景氣循環」。因此,也不是凱恩斯理論可以解釋的。這五次的長循環,其 分別為: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7~1842): cotton textiles, iron, steam power;

The Bourgeois Kondratieff (1842~97): railroadization;

The Neo-Mercantilist Kondratieff (1897~1939): electricity, automobiles;

The Cold-War Kondratieff (1939~89): defense, TV, Mainframes;

The Information Age (1989~): PCs, telecommunications, entertainment.


其共同特徵,均是由「創造性的毀滅」之新技術的發明而帶動,並配合金融市場之信用創造而產生的泡沫。換言之,這次的全球性金融海嘯係肇始於上世紀九○年代 初所謂的「新經濟(New Economy)」,加上1980年代以來,因新自由主義之思潮的影響而被解放的金融市場所「毀滅性的創造」之新金融商品(黃世鑫,2002a),二者之 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黃世鑫,2002b)。因此,現階段的金融海嘯,只是的泡沫破滅的開始,不僅會延續多久?影響層面多廣?衝擊程度多深?均無法預 估。甚至,究竟應該採行何種因應對策?似乎亦尚無頭緒。


肆、退休年齡年輕化之影響:一次給付v.s.月退休金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係於1943(民32年)制定,經1947、1959、1979、1992年四度修定。首先,在退休條件方面,凡任職五年以上,均得 請領退休金,又分為聲請(或自願)退休和命令退休。聲請(或自願)退休之條件,1943年之規定為:任職十五年以上年齡已滿六十歲者,或任職二十五年以上 成績昭著者。1947年修正為:任職五年以上年齡已滿六十歲者,或任職三十年以上。1959年復修正為:任職五年以上年齡已滿六十歲者,或任職二十五年以 上,並維持迄今。命令退休之條件,1943年之規定為:年齡已滿六十五歲者5,或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致不勝職務者,並維持迄今。

其次,在給與方式方面,分為一次退休金和按期支付之年(或月)退休金。任職未滿十五年者,給與一次退休金。滿十五年以上者,根據1943年退休法之規定, 給與年退休金。1947年修正為給與一次退休金和年退休金。1959年復修正為一次退休金或月退休金,擇一支領。自1979年起,改為一次退休金、年退休 金、或部分一次退休金和部分月退休金,擇一支領,並維持迄今。


退休金的給與,正常情況應該是按期支領月退休金。一次給與的退休金,在全世界應該只是極為少數的國家才有。如果是一次給與的退休金,無論是恩給制或社會保 險制,退休年齡是否提前,對財務並無影響。但是如果是支領月退休金,在社會保險制之下,退休年齡的提早,對財務勢將產生「雙重負擔」的影響;退休年齡提早 一個月,一方面,退休者少繳一個月的退撫金,但另方面,則多領一個月的退休金。


過去,在恩給制之下,囿於財政問題,退休金之數額較低,絕大部份的退休者,不僅是滿65歲才屆齡強迫退休,而且大多數選擇支領一次退休金。以67年度言, 領月退休金人員僅佔退休人員一八%,其餘八二%則為領一次退休金者。民國68年為提高支領月退休金者之比率,修法增列所謂遺屬年金之撫慰金。即對領月退休 金者而言,當其死亡之後,其遺屬仍可繼續支領撫慰金(一次或按月)。另外,由於84年新退撫制度的實施,為配合18%優惠存款的取消,又大幅提高所得替代 率,尤其再加上所謂的「55專案」,一方面,不僅退休年齡年輕化,另方面,完全選擇支領一次退休金者之比率,大幅下降。


根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之統計數據,公務人員之平均退休年齡,85年度為61.14歲,至96年度,降為55.47歲。而選擇完全支領或兼領 月退休金者之比率,由85年度的65%上升至93年度的93.3%。教育人員之平均退休年齡,85年度為56.6歲,至96年度,降為53.76歲,選擇 完全支領或兼領月退休金者之比率,由85年度的63.2%上升至93年度的88.8%6。


伍、結論

如前所述,由於未來數十年之軍公教退休人員仍享有部份的恩給制之退休金,其財務問題與政府的一般財政狀況,有直接的關聯。除此之外,就新制退撫制度而言, 根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公務人員退休金,應由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建立之退休撫卹基金支付之,並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換言 之,前述金融海嘯所造成之財務問題,最後將亦由政府的一般預算承擔。只是,當前的政府財政,已是債台高築,猶如泥菩薩過江,其有能力「負最後支付保證責 任」嗎?

作者黃世鑫為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不代表本智庫之立場)

註解:
1.1995年7月1日公務人員開始實施新退撫制度,公立學校之教師和軍人,則分別於1996年2月1日、1997年1月1日,才實施新制。
2.關於我國軍公教退撫制度參考:黃世鑫(2003,2006a,2006b,2007)。
3.據葉長明自己的表明,1995新退撫制度的實施,係其擔任銓敘部退撫司長任內所策劃。
4.據2006.4.10經濟日報報導:「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認為,退休基金的海外布局腳步必須加快,藉由各區域的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更能爭取較 高的獲益率。規模高達1,800億美元的美國加州退休基金,是美國最大規模的確定給付制基金,過去20年來,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11.37%。」


5.經許可得延長十年,1959年縮短為延長五年。
6.軍人和政務人員之情況比較特殊,難以比較。

參考文獻:
葉長明(1998),新退撫制度實施後之功能與檢討,考試院,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頁668~692。
黃世鑫(1998),評論:葉長明,新退撫制度實施後之功能與檢討,考試院,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頁696~700。
黃世鑫(2002a),由異化與毀滅性的創造檢視當前金融制度的變革:透視金融資本主義制度,華信金融季刊,17期,頁37~60。
黃世鑫(2002b),全球化的智慧與金融資本主義,建華金融季刊,19期,頁 53~101。
黃世鑫(2003),由財政觀點評析18﹪的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兼論信賴保護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22期,頁91~113。
黃世鑫、郭建中(2006a),18%爭議之Q&A及合理改革之道,政策研究學報(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第六期,頁19~50。
黃世鑫(2006b),如何合理化教師退休制度?引言報告: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國家長聯盟、福留子孫連線、高雄市教師會、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教師退撫問題研討會(2006.1.14-15,台北市NGO會館)。
黃世鑫(2007),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切勿隨波逐流,誤入漩渦,考銓季刊,第50期,頁71-90。
Norton, R.D. (2001), Creating the New Economy: The Entrepreneur and the US Resurgence, Cheltenham (UK), Northampton (MA, USA).

出國留學划算嗎?

2010-08-21 16:02





出國留學划算嗎?
除了薪水 還有金錢難以衡量的收穫

出國留學是不少人夢想清單上的選項之一。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近十年的留學人口每年維持在3萬人次左右。撇開求學、求職皆一帆風順的人不談,更多的案例說明,國外文憑不是高薪就業的保證,那麼出國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個大哉問,讓不少想出國的人裹足不前,想圓夢或還在築夢的你,不妨看看別人的經驗。本期《全球中央》為大家訪問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歸國留學生,從他們的故事裡,也許你會看到熟悉的影子和曾擔心過的問題,幸運一點的話,你還可能為自己找出留學或不留學的理由。
留學疑問一:國外學歷比較吃香?
沒有實務經驗  光有文憑沒用

「以 工作來說,國外學歷對你的薪水沒有任何幫助」,今年29歲,在製作人工牙根的瑞士外商公司擔任工程技術主管的謝政勳說,一張優秀的國外文憑比不上實務經驗 重要,國外頂尖大學畢業的博士來應徵,同樣栽在「沒有實務經驗」上。站在雇主立場,經歷比學歷似乎更能反應一個人適任與否。
也 許你想問,那謝政勳不也出國留學?長期投入於牙科、骨科及整形外科所用的「植入物」研究,謝政勳發現這類植入物因長期為人體使用,需要整合多種科學,例如 材料、細胞反應、機械工程與臨床醫學,雖然國內也有不少相關研究,但缺乏能完整整合所有知識的人才,產業也尚無能力自行開發重要製程,達到量產規模。
國內教授也因為缺乏實務經驗,無法幫助企業將品質提升至世界級水準。退伍後的謝政勳,到鐿鈦科技公司上班,擔任骨科與牙科植入物研發工程師期間,他才真正了解「什麼是台灣沒有而國外有的技術」。因此,謝政勳為了學得「所有公司都想知道的祕密」,遠赴英國取經。
靠著先前的工作經驗和留學英國累積的人脈,去年10月拿到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工程碩士的謝政勳,還沒畢業就已找到工作。他說,在業界實際參與人工植入物的製作和銷售流程,讓他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出國只是將專業知識和技術學回來,完成拼圖的最後一塊。
留學疑問二:畢業後直接出國或先工作?
工作經驗為留學和人生加分

目 前任職於補教業的林建廷,出國前在金融界服務了11年,也當到小主管,薪水不錯,卻不快樂。對工作喪失熱情,油然而生的倦怠感讓他想要放個長假、想去接觸 不同的人。學法律出身,從事的工作也和法律相關,林建廷想到「出去念個學位也是種選擇」,一方面也藉此印證過去的工作內容。
「出 國是好事,但什麼時候出去很重要。」林建廷在任教的托福班上,觀察不少大學生為了出國而出國,他認為,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出了國就像大開眼界,覺得國 外什麼都好,但沒有「比較的基礎」怎麼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工作多年後再出國,林建廷仍會覺得「增廣見聞」,但那已經不是純粹的新鮮感,而是讓他學 會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像林建廷一樣,在業界工作逾十年,申請留職停薪出去念書的人不多。2000年回國正值亞洲金融風暴,林建廷仰賴過去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外語能力,在當時被賦予重任,經常代表公司北上參加重要會議,甚至被拔擢到台北總公司擔任主管。
先前對工作失去熱情時,林建廷就開始思索工作的意義,並回過頭問自己喜歡什麼?他的答案是「英文」。隨著當時銀行業走下坡,林建廷選擇轉行補教業,教起英文,儘管補教業競爭壓力大,淘汰率高,但某種程度對林建廷而言「上班就像在玩一樣」。
視野夠清楚 就不會猶豫

東海政治系國關組畢業後,許婷怡發現自己對政治思想非常有興趣,於是轉念理論組的研究所,修完兩年的課程後,她決定出國,「想換個環境思考,也想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哪。」
留 學對她而言,並不是一個唐突的決定。早在大二暑假她就曾到英國遊學,甚至在更小的時候,就接觸過美國與日本文化,當時的她,的確懷抱未來能出國留學的夢 想,然而當真正決定出國,心態是截然不同的,那意味著要為自己的選擇和未來負起責任,「視野夠清楚,就不會猶豫」,許婷怡清楚「是在最了解自己想要什麼的 時候出去。」
留學疑問三:我投資了時間和金錢,到底划不划算?

只花十個月完成學業,且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學費賺回來,林建廷的投資報酬率算得相當精準,「花自己的錢,所以一分一毫都很計較」。
「能與理想結合,對我而言就有報酬性」

許婷怡在英國約克大學的碩士班還算順利,但在諾丁漢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第三年換了指導教授後便遇到瓶頸,她一度想轉讀較實用的大眾傳播。面臨繼續念或轉系的掙扎時,許婷怡心想,兩者花的時間差不多,最後她選了前者。
熬 過後面四年(博士總共花了八年),許婷怡說,指導教授當時的鼓勵都是對的,「他們也都是這樣走過來」。後來她明白,文科論文需要時間凝聚,形成的速度很緩 慢,研究的主題做到一半突然岔開,再返回原路的情形「很常見」。讀博士的後幾年,許婷怡幾乎年年安撫家人「這是最後一年了!」
回國後,許婷怡先到國科會人文學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今年8月,她將轉戰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同樣以博士後研究身分完成「專書出版計畫」,繼續為學術生涯鋪路。
然而,要出國念博士,還是念哲學,在所謂「投資報酬率」上,許婷怡也曾歷經一番質疑。認為文人都有理想性格的她說,留學是為了自我實現,「能與理想結合,對我而言就有報酬性」。
她 認為出國念文科和念理工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並沒有「對價關係」與「產值」的期待,壓力從一開始就是穩定的;相對的,念理工則容易對熱門產業有預期,或投以 過高的報酬觀念,承受落差的壓力反而很不穩定。由於在英國的非本地學生十分難拿到獎學金,許婷怡很感謝家人無條件地,願意支持與縱容她的任性,「如果以經 濟面向的報酬率算的話,當然是不值得的」。
文化環境是無形的投資

留學英國九年,許婷怡心目中的英國就像巴黎之於海明威,「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巴黎的歲月就像一場流動的饗宴,會跟著你一輩子。」英國人大量閱讀的習慣、對知識的渴求、對人文資產的敬重,這些深植於歐洲人細胞裡的「文化基因」,是許婷怡異地求學的養分。
旅 英期間,許婷怡除了接受歐洲文化的薰陶,也讓她看到文科博士的前景。她認為,景氣不好不是事實,相較於台灣,歐美的景氣更差。「中國學」在歐美正夯,台灣 華語文、史哲方面的人才是華人資源中的絕對優勢;另一方面,台灣近年致力發展文創產業,許婷怡認為台灣「軟實力」的儲備人才正漸漸得到重視。而留學也不再 只是向西方學習,而是在中國學崛起與全球化浪潮不斷推演下反求諸己,「從自己文化裡找到優勢,做出貢獻」是許婷怡對人文學科與產業的未來抱持樂觀態度的理 由。
謝政勳在英國待了一年半,花了180萬台幣,「以目前薪水來說,是怎樣都不划算的」,依他目前的薪水水平,至少得工作兩年半才有辦法回本。
但 他在留學期間,還兼職鐿鈦科技的歐洲業務代表,負責訪問歐洲客戶,這讓謝政勳有機會了解國外公司經營植入物的製程。此外,歐洲的人工牙根技術執世界牛耳, 趁著課餘他常參加生物醫學工程的展覽,大量汲取資訊。對謝政勳來說,留學不僅是投資時間和金錢,能接受不同環境和文化的洗禮也是一種收穫。
留學疑問四:我也想出國,不過……
出國前先問自己想研究什麼

對於計畫出國,又有些許猶豫的學生,林建廷第一個想問的問題是「你想研究什麼?」此話一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被問倒。他只遇過極少數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學生,這也是林建廷鼓勵學生工作後再出去的原因,至少各方面都比較成熟。
對此不少同學提出質疑:「工作久了就不會想出去念書了」,聽到這個說法讓林建廷哭笑不得,「那表示只要拿觀光簽證出去玩就好,根本不用出去念書」。
念博士 人生意外的轉彎

一開始出國,只是為了學語言,後來卻卯起來念書,且念得很開心。這樣的人不是沒有。
七年前,楊文慧到日本念語言學校,原本只想花一年時間把日文學好,沒想到後來竟把碩、博士學位都念完了才回台灣。「博士不是我的預期,碩士可能是我的奢望」,當年沒考上大學而選讀三專的楊文慧,怎麼也沒想到,以「研究所旁聽生」的身分多留一年日本,最後竟考上研究所。
面對人生無法預料的轉彎,楊文慧選擇繼續走下去。因為是預期之外,所以留學對楊文慧而言,並不是先思考念完博士能「換取」什麼,而是在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然而,拿到博士學位,已經36歲的楊文慧心裡明白,很難再回到一般企業與年輕人競爭,於是教職成了她的工作首選。目前擔任台大社工系博士後研究的楊文慧坦言,這是一年一聘的職缺,要是老師沒有案子可接,大學又沒有其他職缺,9月一到馬上失業。
去 年剛回台灣的楊文慧,對於台灣大專院校教職競爭激烈的情況不甚了解,但供過於求是明顯的事實。擁有私人企業的工作經驗是楊文慧的優勢,如果有好的機會,她 也不排斥回業界。七年靠著打工和獎學金勉強完成學業,楊文慧已練就一番「生存」的功夫,目前只希望找到自己更喜歡的工作,能夠活得快樂一點、健康一點。
去闖就對了!

30 歲的時候楊文慧才開始喜歡自己,因為那一年,她到了日本,做出影響自己一生的決定。七年的研究生涯,楊文慧認為能走到最後,靠的不是聰明才智,是堅持。她 直說回國的這一年,還好有博士後研究的職缺,讓她可以稍微喘口氣,重新適應台灣,也適應學術生活,「如果我有機會擔任教職,我最想告訴學生:『去闖就對 了!』」
好好完成一件事的感覺也許就像楊文慧這樣,盡力做好每個階段的自己,不想太多。
待 在國內時,林建廷對政治、政黨沒有熱情,對台灣在國際的地位不關心;出國後,反而激起他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加對自我的認同」是林建廷體會到的留學價值。 出身南部的他,從選工作開始就堅持留在家鄉,「植物的根離開自己的土地不會長得好」,出國一趟,這樣的想法不但沒有偏移,反而更根深蒂固,他相信,對自我 有認同,自然會改變做事情的想法,而極度的熱情會反映在自己的作品(所作所為)上。
【完整內容請見《全球中央》6月號
Source

傑斯憂2次衰退克魯曼籲再振興

編譯羅倩宜/特稿
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內需消費一直無法回復;歐元及歐股已連跌兩週,歐洲只靠德國出口撐經濟;中國經濟成長呈現放緩,下半年將更走疲。全球究竟會不會出現二次衰退?經濟學家及投資大師分別提出看法。
通膨風險增加 買商品保值
以商品、匯市及避險投資聞名的羅傑斯(Jim Rogers)認為,目前美國和歐洲維持低利率、採取貨幣寬鬆,將使未來通膨風險上升,要保護投資不因通膨縮水,必須投入商品市場。羅傑斯指出,全球糧食有供應短缺的可能性,將大漲,日前的小麥危機就是一例。
對 於未來經濟展望的預測,羅傑斯警告,二○一二年可能陷入二次衰退。他表示,全球經濟平均每四到六年就會出現衰退,上一次發生在二○○八年,因此最快可能在 二○一二年就再度受到衝擊,而屆時各國央行和政府已經彈盡援絕,沒有太多工具可以救經濟。「難道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要像現在一樣大印鈔票嗎?那恐怕全球的樹 都砍光還不夠。」
羅傑斯在二○○七年移居新加坡,他特別看好亞洲的發展。「十九世紀是英國、二十世紀是美國,而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如果你要家族大富大貴,最好搬到亞洲來。」這是羅傑斯對美國投資人的建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認為,美國由於政府的不正確政策,聯邦政府不敢大手筆振興、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因財政困窘又無力刺激經濟、增加工作機會,因此美國正在走向熄燈號,經濟前景黯淡。而新興市場的經濟卻正在蓬勃發展。
緊縮政策拖累 失業率攀升
目前的經濟疲軟需要振興,歐美政府不應恐懼赤字增加而緊縮開支,如此只會使得失業率攀升,消費成長遙遙無期。
他表示,雖然尚未進入通縮,但美國通膨持續下滑,低於聯準會設定的二%門檻。聯準會應該動起來,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癱瘓」。克魯曼認為,由政府買進大量的「非典型資產」(非短期公債),例如房貸抵押債券,才能使得市場活絡。他說,聯準會八月初宣示買入長期政府公債還不夠。
克魯曼主張,透過口頭宣示也能刺激成長。他說,聯準會應設定通膨三%的目標,在通膨未達三%之前,保證維持目前低利率不變,對於美國經濟信心穩定有很大幫助。自由時報0821
Source

英財相奧斯本:經濟復甦道路崎嶇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節目長度:2分53秒  下載mp3(16k) | (128k)

八月十七號,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倫敦金融區彭博公司發表演講闡述公眾如何輔助政府減少開支時表示,英國經濟復甦的道路將是「崎嶇不平」的,但是聯合政府將堅持繼續把控制財政進行下去。

奧斯本這個講演是秋季政府財政開銷全面評估的前奏,預計在這個全面評估中,多數政府部門將被減少25%的預算,以達到最終減少一萬五千五十億英鎊(£155bn)預算的目的。

奧 斯本在發言中闡述了政府為減少赤字正在實行哪些具體的措施,他說:【錄音】「我們目前在做一個廣泛全面的公眾咨詢,以此來輔助財政開銷評估。目前設立的兩 個專門網站已經收到了十萬餘條的建議,這些都來自於願意幫助我們尋找節約和改變公共部門的人。我們很快會徵詢公眾的首選方案。同時,首相卡梅侖和副首相剋 來格還在全國上下開公開會。我也給政府活動各個方面的主要專家開了一系列的研討會。財政部秘書長亞歷山大還和聯合政府的各級部長開會,討論部門節約的事 宜。本月底,內閣公共開支委員會就會開始每週例會。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同事在他們部門同意裁減方案後,加入這個委員會。」
但是聯合政府控制財政的方法受到批評:全部根據政府控制財政的方案來制定政府的工作計劃,和政府沒有給公眾帶來積極的信息。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通貨膨脹率由六月份的3.2%已經降至七月份3.1%,但是還高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
反對黨工黨批評聯合政府的政策是在拿英國的經濟賭博,同時還批評聯合政府在公共領域減少赤字的舉措太大,速度太快,這樣不但會危機經濟復甦,還會使低收入者承擔更多代價。
但是奧斯本反擊說,正是聯合政府沒有採取賭博的態度,才這樣來快速減少赤字,把英國的聲譽和英國長期經濟發展看得更重要。這些措施不是在減少財政預算,而是在調整如何來使用國家財富。他表示,政府將採取嚴酷的措施來減少政府中的浪費和低效能,如果有必要可以引入外來機構。
奧斯本的講演得到廣泛關注。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四台的評論員史密斯評論說,奧斯本是在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給公眾推出削減計劃,符合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要建立一個公正的發展社會的綱領。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那塔利、唐麗綜合報導
Source

英國通脹維持高於3%,央行總裁須做解釋

17/08/2010 16:34
 
《經濟通通訊社17日專訊》英國通脹率7月持續高於政府上限的3%,迫使英倫銀行總裁
金恩今年內須第三度撰寫公開信,解釋他將會如何控制物價。
英國統計部門表示,7月消費者物價按年升3﹒1%,符合市場預期,較6月的3﹒2%略低。(ts)

Source

2010/08/20

外媒:中國經濟實力趕上美國至少需10年

2010年08月20日 07: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黃瑞
 
 
2010年第2季度中國GDP超越日本的消息一經公佈,迅即引起西方媒體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廣泛討論。華爾街日報稱,以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仍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趕上美國世界第一的經濟地位。

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中國產量趕超日本》的報道分析,儘管中國有望在今年全年GDP總量上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中國全年約5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與美國將近15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之間,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嚴重問題,並稱這些問題卻被外界所忽視。在其刊登的《中國的跳躍預示著世界權利之轉移》報道援引中國社科院金 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易憲容評論說,當我們談及中國經濟時,應該避免高估中國的力量;中國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和地區發展不平衡,若這些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中 國GDP的高速增長將失去意義。

在路透社的評論文章《與公牛賽跑:對2020年中國經濟的樂觀看法》裏,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斯·加諾特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作出了積極判斷。他說,中國將進入一個更高品質的經濟增長期,尤其是在中國廉價勞動力無限供應已成為歷史的情況下。

金融時報表示,當GDP排名上升為中國帶來更多外界審視之際、當世界對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承擔責任有更多期待之時,如何確立與其他地區之間的關係,對中國政府來說至關重要。
華爾街日報分析了中國現階段採取的對外戰略。為了鞏固自身的國際地位、避免令周邊國家感到受威脅,中國已開始強調“和平崛起”,並積極拓展文化交流領域。

比較中國與日本的經濟發展,金融時報指出,在更為重要的購買力方面,中國在近十年前已超過日本,而中國的季度GDP總值超過日本,則更多的與匯 率及統計方法有關;為了說明這點,經濟學家會告訴你,兩個國家使用相同材料和人工,建造一樣的房屋,日本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中國的3倍,原因在於日本所 花費的一切成本均比中國高出很多。
(責任編輯:馬藝文)
 

英國7月M4貨幣供應年率創1983年以來新低

2010/08/19 17:38
財華社深圳新聞中心
綜合媒體報道,英央行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7月貨幣供應以至少1983年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銀行貸款第9個月收縮,暗示信貸壓縮可能愈加穩固。

7月M4貨幣供應月升0.4%年增2.3%,這是月度數據開始記錄以來的最低年率。6銀行貸款小組發放的抵押貸款數量由6月的4.8萬件降至4.7萬件,為14個月來低點。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同比下降2%。

英央行行長默文?金恩(Mervyn King)上周下調了英國經濟增長預期,稱貸款仍是經濟的風險。

Source

俄羅斯"蝴蝶效應"

一場百年不遇的大火,一道出口禁令,由此而起的連鎖反應波及全球
作者:■本報記者 童芬芬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數:4440
大火肆虐,百年不遇,俄羅斯正深陷在一場史上最嚴重的危機當中,讓整個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和地鐵裏到處瀰漫著煙塵……
這場號稱俄羅斯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大火,除燒燬了近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讓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同時還殃及了當地的軍事基地,逼近了核研究設施,影響了交通運輸。
除了這些最直接的影響,俄羅斯的這場大火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莫斯科成了“霧都”。此外,受到了大火的影響,俄羅斯已經發佈了禁令,要停止小麥等穀物的出口,國際糧食價格也應聲上漲。
  俄大火或“燒”掉150億美元
英國匯豐銀行和俄羅斯URLSIB金融集團公佈的報告認為,俄今年旱災和火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50億美元,可能使俄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減少1個百分點,並使俄通貨膨脹率達到9.5%。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火災損失遠不止這些。
俄羅斯持續半個多月的森林大火撲滅工作終於開始進入尾聲。面對大火導致的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俄政府、專家和公眾都在反思這場肆虐數周的火災原因及影響。
截至目前,俄羅斯森林大火過火總面積超過85萬公頃,已致53人死亡,1900棟房屋被毀,3500多人無家可歸。為撲滅森林大火,俄方共派出 16.6萬人,動用機械設備超過2.65萬台,其中包括56架飛機。數十個國家向俄伸出援手,551名外國救援人員和13架各種類型的外國飛機參與滅火。
雖然火災已得到控制,但是火災帶來的其他影響卻仍然在蔓延。前不久,在距離莫斯科40公里的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約有2000名乘客因飛機延誤而滯留機場。
這場火災究竟造成了多少損失呢?俄羅斯官方沒有給出相關數字。英國匯豐銀行和俄羅斯URLSIB金融集團公佈的報告認為,俄今年旱災和火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50億美元,可能使俄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減少1個百分點,並使俄通貨膨脹率達到9.5%。
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火災損失遠不止這些。據俄國防部初步估算,僅莫斯科州俄海軍倉儲基地被燒燬的十幾個庫房,損失就達200億盧布(約合6.7億美元),而用於莫斯科州泥炭沼澤澆灌滅火的資金達到220億盧布(約合7.3億美元)。
俄羅斯綠色和平組織林業項目負責人阿列克謝亞羅申科估計,火災損失將達4000億至6000億盧布(約合133億至200億美元),今後重新種植這些樹木還需花費鉅資。
除了林業,旅遊業也遭受打擊。不少旅遊公司反映,莫斯科及其周邊旅遊市場受大火和煙塵影響,遊客人數大幅下降。
當地的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師莫羅佐夫說,異常的熱浪,包括嚴重乾旱、森林火災和毒霧,將影響俄國走出衰退,成為削弱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他說:“俄國經濟增長正變慢,熱浪將使其進一步放緩。”
  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自俄羅斯禁止糧食出口的消息宣佈以來,全球小麥價格已經被推高了一倍。今年,極端天氣不斷“騷擾”地球,各國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會不會出現全球性糧食危機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擔憂的話題。
一場百年不遇的大火不僅在經濟上給俄羅斯造成巨大損失,還在全球引發“蝴蝶效應”。為穩定俄國內糧食價格8月5日俄政府宣佈,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小麥、大麥、黑麥、玉米等糧食和麵粉出口。
自俄羅斯禁止糧食出口的消息宣佈以來,全球小麥價格已經被推高了一倍。今年,極端天氣不斷“騷擾”地球,各國農業生產損失嚴重,會不會出現全球性糧食危機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擔憂的話題。
由於俄羅斯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在國際糧食市場的份額約為13%。歐洲小麥價應聲漲價12%,美國小麥期貨價表現出40年來最淩厲的漲勢。 6月以來,俄羅斯遭遇百年不遇的持續高溫乾旱天氣,主要糧食產區八成農作物枯死,1000多萬公頃糧食作物減產甚至絕收。根據俄羅斯農業部的最新預測,俄 今年糧食產量為6000萬─6500萬噸。
就在8月9日,俄羅斯總理普京重申,糧食出口禁令可能延長到2011年。俄羅斯在大火肆虐後宣佈暫時禁止糧食及糧食產品出口,引發國際市場小麥價格暴漲。
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喚起了人們對2007-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的記憶。當時,從玉米到大米,農業大宗商品價格全線上漲,並創歷史新高,海地等國家出現饑荒和騷亂。這次的“小麥價格風暴”會否造成新一輪全球糧食危機呢?
近期來看,全球糧價高漲,糧食行業股價全線上揚。由此,業內人士指出,這些現象都在提醒人們,全球化時代的減災,要有不同於傳統的視野和舉措。
不過,統計機構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糧食儲備比兩年前高一半,相當於俄乾旱中損失數量的14倍。經合組織貿易和農業負責人認為,與前兩年糧價攀升進行對比為時尚早,目前問題“不是基本的供求關係,而是市場預期”。此後,美國小麥期貨價下跌約5%。
對於這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相關部門也迅速作出回應,即使國際市場出現小麥價格漲幅較大的情況,也不會對中國國內市場價格造成明顯衝擊。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近日解釋說,國內外糧食市場價格關聯較小,除大豆外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此外,包括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直接補貼、進 出口調節等政策亦能保持糧食價格在合理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對此,一些業內專家呼籲,全球性的糧食危機目前雖不會重演,但此次極端天氣肆虐和全球糧食市場出現“過山車”行情再次提出警示,糧食安全問題需要得到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這根弦永遠都不能放鬆。
專家認為,全球糧食產業未形成規模,發展中國家以小農經濟為主,糧食生產易受制于天災和人為掌控。中國近兩年出現糧食大量依靠進口的趨勢,應警 惕糧食依存度問題,完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就中國而言,中國應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同時讓農副產品價格適度增長,把國內糧食產業做強做大,提高農業的現代化 規模化程度,建立現代企業和產業制度。
  謹防“遊資”爆炒
在工業產能過剩、資本市場萎靡、房地產市場短期欲振乏力的現實下,國際和國內的投機資本開始對農產品市場虎視眈眈。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輪國際小麥價格上漲,實際上背後有著更為複雜和深刻的原因,俄羅斯禁止穀物出口,不過是推動國際小麥價格上漲的一個“導火索”和“炒作由頭”而已。
據業內人士透露,此番糧價上漲和“遊資”炒作有關。在工業產能過剩、資本市場萎靡、房地產市場短期欲振乏力的現實下,國際和國內的投機資本開始 對農產品市場虎視眈眈。而通脹預期是投機資本炒作的內在邏輯。其操作手法很簡單,發現漲價預期,馬上搶購糧食,從而推高糧價,反過來推動漲價預期的進一步 實現。
7月份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似乎正合了投機資本的心思。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漲幅比6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這一數字,不僅突破了3%這一極具象徵意義的關口,還創下了21個月以來的新高。
隨著糧食等大宗商品國際市場進一步“金融化”,大量投機性“熱錢”涌入,包括糧食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正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新“戰場”。從短 期看,大量“熱錢”涌入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將在一定時期內會加劇價格的波動性,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國際油價曾瘋漲猛跌,就是大 宗商品“金融化”之後價格波動性增加的最好體現。
儘管天氣因素是導致小麥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背後的遊資炒作行為卻不能被忽視。可以說,在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金融化等因素夾擊下,當前,世界糧食安全正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
儘管為了防止這種預期被反復炒作,有關部門最近動作頻繁。發改委7月底提出,要適當引入一定數量骨幹企業作為現行宏觀調控體系的補充,防止企業的趨利行為與政府調控目標產生矛盾,弱化政府調控的效果。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為防止糧價上漲預期被利用,專家支招,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儘量弱化投機資本的炒作風險。其次,嚴格控制貨幣投放流向,進行審慎監管;同時增加農產品供應,短期可考慮動用儲備糧。長期來看,應把糧食生產切切實實地搞上去。
  次生災害令人深思
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報告和數字出爐,但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駐俄羅斯代表阿列克謝·瓦伊斯曼還是對受災地區的狀況表示非常擔心。他表示,肯定會有大批動植物死於火災,而災區的生態系統要恢復到災前水準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除了糧食安全問題,火災引發的次生災害也讓人深思。受災最重的莫斯科,空氣品質降至8年來最差的程度,市中心的空氣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連地鐵站內也有濃濃的煙霧,市內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已增加到最高安全值的4.8倍。
業內專家認為,俄羅斯森林大火面積大、燃燒時間長、波及範圍廣,其對受災地區的生態系統必將造成很大的影響。
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報告和數字出爐,但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駐俄羅斯代表阿列克謝·瓦伊斯曼還是對受災地區的狀況表示非常擔心。他表示,肯定會有大批動植物死於火災,而災區的生態系統要恢復到災前水準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此外,火災形成的高溫、濃煙、粉塵,對本國和周邊地區乃至地球氣候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視。俄羅斯森林覆蓋面積巨大,其產生的氧氣對抑制地球暖化有著巨大作用。
然而,此次俄羅斯大火的熊熊燃燒,給全球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損害。科學家日前提出警告,俄國山火的濃煙,將形成棕色雲團,為亞洲以至南美帶 來健康問題。所謂“棕色雲團”是由汽車及煤炭燃燒所致的污染物造成,被認為會導致嚴重呼吸及心臟疾病。專家尤其擔心,俄國山火產生的棕色雲團,會飄至北 極,加速冰層融化。
俄羅斯大火,無疑炙烤著世界市場。業內專家呼籲,一國一地的生態災難無疑也是全球的生態災難,這是不以一國一地局部利益和意志所決定的,我們必須具備這樣的全球化視野和理念。
 鏈結
今年7月29日,俄羅斯沃羅涅日州發生森林大火,並在高溫乾旱情況下,迅速蔓延,過火面積超過19萬公頃。截止8月7日,大火造成52人遇難, 總計1875座房屋被焚燬,至少2000人無家可歸。與此同時,大火的著火點數量正在持續下降。但17日俄羅斯政府發言人稱,籠罩在莫斯科市的煙霧仍未散 去。環境監控部門稱,雖然濃霧比本月初的時候已經有所好轉,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仍然高於安全值。
大火不僅給俄羅斯造成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還通過影響國內旅遊業的發展間接打擊俄經濟。莫斯科已連續多日被煙霧籠罩,空氣污染水準超標逾6.6 倍。有醫療組織警告,當地環境已不宜居住,部分居民已離開莫斯科暫避毒煙。而美法德和保加利亞等國已發出旅遊警告。這些都將導致俄旅遊業的不景氣。
此外,今年的旱情和火情都集中在俄南部城市,這裡正是俄羅斯小麥的生產基地。6月以來一直肆虐的旱災以及高溫引發的火災使俄羅斯超過1020萬 公頃農作物絕收,相當於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糧食減產已成定局。俄羅斯農業部日前將今年俄羅斯糧食產量預測值下調為7000萬噸至7500萬 噸。
為穩定俄國內糧食價格並保持牲畜存欄量,俄羅斯總理普京簽署了臨時禁止部分農產品出口的政府令。該消息一齣,立刻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引發動蕩,推動小麥價格漲至2008年糧食危機以來最高水準。
俄羅斯大火不僅在經濟上給俄羅斯造成巨大損失,並引起世界糧食市場的恐慌,還在政治、軍事以及生態上對俄羅斯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責任編輯:郭彩萍)

GDP總值超日 中:還未脫貧

GDP總值超日 中:還未脫貧  記者王超群/綜合報導 

中國GDP 首次超過日本,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而言都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在1949年中共建政時,中國GDP規模僅為日本約17%。如今,大陸商務、外交部都強調「未脫貧」,「中國還有1.5億人達不到聯合國一天1美元收入的標準」;外交部官員更定調:中國的屬性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    

西方媒體對中國寧可被低估,不是全無所感,但並不認同;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就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今天,由中國主動造成的,世界對中國的普遍低估應該改變了。」    

西方國家承認,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西方色彩,在實施西方經濟和貨幣制度的國家才可稱為權威;中國在1985年前和蘇聯一樣只公布「工農業總產值」,對中國來說,GDP統計的最不合理之處在於著名的「幣值低估」問題,中國的貨幣政策使名義上相等的貨幣在中國有比在其他國家大得多的購買力。    

如果進行修正,按購買力平價統計GDP的話,中國2001年就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了,超越美國也不會為期太遠。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GDP數據只是國家經濟實力一方面的反映,相較GDP數據,更應關心人均數據。中國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而按照中國人收入1300元的貧困標準線,大陸還有4000多萬人沒有脫貧。    

姚堅的表述進一步強調應更深層次的觀察數據背後的實際;「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還有待於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科技、環保領域,還有巨大的差距,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社會領域的發展滯後,在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經濟是國力的延伸和展示,大陸外交部對伴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來的國際責任承擔呼聲,堅持發展中國家屬性。大陸外交部政策司參贊、文稿辦主任朱宏海表示,中國所承擔的國際責任不由某一國家或者國家集團決定,而是由事情的是非曲直、中國的實際能力等共同決定。    

朱宏海指出,從GDP看,按照2010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的數據,中國2008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僅為2940美元,居世界第130位,屬下中等收入國家之列。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中國2008年人均GDP排名105位,同樣屬於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之列。     2010/08/19 旺報
Source

英倫家居生活省錢小貼士

010-08-16 18:18 

英國經濟是否又重新開始衰退,這事暫時還沒人能說清楚。不過政府削減了公共部門開支, 房產市場也萎靡不振,明年國民 保險金也將提升,照這些看來形勢恐怕還會艱難一段時間。不過,儘管未來前景黯淡,眼下還是有一些辦法能夠省點錢,甚至還能來賺點零頭的。來看看下面幾個省 錢小點子吧:

1. 未雨綢繆
目前儲蓄利率並不是很理想,不過如果仔細挑選下還有可以拿到比中央銀行0.5%利率更高。舉個例子,Yorkshire Building Society近日就公開了一系列的固定利率債券,利率最高可達4.6%,共有三種類型:兩年,三年和五年。兩年債券利率為3.56%,三年的為 4.11%,五年的則為4.6%。


2. 買藍籌股
近來幾週許多FTSE巨頭股價都下跌了,尤其是BP。它的股價從655p掉到了360p,對許多投資者來說這是非常便宜的價格了。如果還是覺得不大安全, 那麼來看看Telegraph的股票債券投資顧問Questor的意見,他認為Lloyds Banking Group是值得關注的。他承認目前經濟形勢有不穩定的因素—尤其在房產市場和更廣闊的金融市場,在這些方面來看Lloyds所取得的成功要大打折扣—但 是這些並不阻礙這家銀行取得成功。「Lloyds在廣告裡面說『現在正是錢途開始的時候了!』我們覺得顧客應該也買張票跟它走,」Questor說道。


3. 網上購物比價插件
不要再花大價錢買像是潛水器那樣的海灘必須用品了!來下載一個InvisibleHand (www.getinvisiblehand.com
)到你的電腦裡,這是一個網上購物助手。它實時監測產品價格,當它發現網上某個你中意的產品價格在另一個網站更低的時候,它會自動提醒你。這個插件與主流瀏覽器都兼容,比如IE,Google Chrome和火狐。

4. 購買黃金
儘管黃金價格依然高昂,每蠱司大概要1200美元,但是黃金市場依然良好。當全球經濟普遍衰退時候,傳統投資方式顯得更為保險,哪怕經濟再蕭條價格也不會 下跌。權威投資顧問Jim Rogers說過:「我擁有黃金,現在它的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但是這並不代表我現在會賣了它。」
想投資黃金有很多方法,像是Unit Trusts投資與黃金有關的公司,購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或者是購買金條和金幣。


5. 超市特價快訊
www.lovemoney.com
註冊後,每個星期它會自動投遞一份各大超市特價信息給你。舉個例子,這個星期在Tesco可以以1.50鎊價格買到原本3鎊的牛肉漢堡,在Waitrose所有烤肉都是10鎊三份。飲品的話來看看Quaffers』 Offers(www.quaffersoffers.co.uk),這個星期在Morrisons購買Berberana Seleccion d』Oro 可以省下一半價格,只要4.24鎊就可以了。

6. 有計劃存錢領優惠
Moneyfacts.co.uk表明有一些存戶會每個月固定存起一步錢來為度假做準備,那麼他們可能會對Ipswich Building Society的一項新服務感興趣。他們提出的假日存儲賬戶利息達到3.5%,要求是在11個月內每月存入10鎊到500鎊的金額。這個組織還和Fred Olsen Travel合作對存戶提供高達10%的度假折扣,存戶還有可以參加抽獎,有可能可以贏得意大利巡遊機會。


7. 20鎊以下的旅遊保險
Moneysavingexpert.com為50歲以下的人提供歐洲旅行年保險,價格僅為13.79鎊。如果旅行中行程取消,最高可獲賠償為2000 鎊,有關個人行李的賠償最高達750鎊,醫療方面的賠款最高為三百萬,還有超過150鎊的其他類型賠款。家庭和夫妻保險套餐最低起價為28鎊。


8. 參加婚禮
參加婚禮省錢重要的一點就是多花到租賃而不是購買上。比如禮服:Froxy Lady Dress Hire(www.froxylady.com
)提供成百上千件禮服租賃,包括各種尺碼,最低價為80鎊。
你也可以租帽子:為特殊場合搭配使用的帽子,或者一些非常漂亮的,一些買的話要花100鎊的,都可以只花20鎊就從Felicity Hat Hire裡面租到。(www.felicity.co.uk
)

9. 冬天燃氣費
現在考慮冬天燃氣費的問題可能太早了,不過這幾個月內天然氣價格總體上升,可能會給家用增加不少的負擔。

那些家用燃氣快要過期的用戶可以考慮下換到一家更便宜的公司去,因為如果不行動的話,很可能燃氣公司會自動幫你續費,每年可能要多付165鎊到燃氣上。

E.ON目前正在提供一項叫作SaveOnline v2 tariff的套餐,每年每位用戶平均花費僅為840鎊。Npower』s sign Online 19 和 First Utility』s iSave v3也是不錯的選擇,平均花費為889鎊一年。


10. 美容用品比價
經常到Amazon.co.uk購買低價化妝品和時尚用品嗎?不如來Zeezaw.co.uk省更多的錢吧。這個網站能夠監測Amazon的價格變化,當你想要的商品價格降到了你可以接受的程度時候,它會發一封郵件來提醒你。


11. 錢生錢
用錢生錢,方法就是給退休賬戶大錢。55歲和55歲以上的高收入納稅人如果一次性付8000鎊到退休金裡面,它會因為減免稅收份額漲為10,000鎊。其 中的2,500的可以馬上作為免費現金提出,其餘的2000會作為免稅金另外由HM Revenue & Customs在下一個還稅日寄給你。跟你原來支付的8000鎊相比,你實際上只花費了3500鎊,但是你的退休金裡面卻有了7500鎊。


12. 倫敦旅遊
來倫敦旅遊的話可以好好利用下現有資源。在非高峰時間利用火車出遊可以拿到買一送一的景點門票,比如杜莎夫人蠟像館,倫敦動物園,科學博物館IMAX 3D影院等,在www.daysoutguide.co.uk
可以看到更多訊息,同時這個網站還提供餐館買一送一優惠,像是Maxwell』s Bar & Grill和Navajo Joes,還有West End的表演優惠票,比如Blood Brothers和Avenue Q。
在景點出票窗口拿這些優惠票時候記得要出示有效地火車票。

 
13. 手機話費
這個月打往歐洲的話費有所下降,但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過於昂貴的。在歐洲旅遊時候每分鐘收費從35P降到了32P,同時會自動計費在所有電話裡面。所有的運 營商會對漫遊手機設置五十歐元(41.5鎊)的消費上限,除非顧客特別要求不要開通。同時要記住免費通話時間和免費短信在國外不通用的,還有一些在國內免 費的服務,比如接聽電話,在國外也要花錢。


14. Sky Sports節目
BT最近推出一個套餐,可以讓用戶以6.99每月的低價觀看Sky Sports的節目—一年可以省下100鎊以上。想要看Sky Sports 1和2的用戶,BT只收11.99鎊。兩個套餐都包括ESPN,比Sky和Virgin的便宜。更多消息請看www.bt.com

Source

民意測驗顯示中國在國際上有四種形象

北京新浪網 (2010-08-18 16:52)
  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世界各國對中國越來越關注。中國在國際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態度項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對22個國家公眾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中國在國際上實際上有四種不同的形象。
  中東國家:“不好不壞”的中國
  在皮尤全球態度項目2010年的民意測驗中,中東國家對中國的評價褒貶各半。雖然參加民意測驗的中東三國有超過 半數的人對中國有好感,也有接近半數的人對中國沒有好感。黎巴嫩的公眾56%對中國有好感,而42%沒有好感。在約旦,53%對中國有好感,而46%沒有 好感。埃及的公眾52%對中國有好感,但43%沒有好感。
  中東各國對中國的曖昧態度或許與中國在中東的政策有關。自從1992年與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中國在中東的政治爭端上一直基本保持低調。當問到中國是合作伙伴還是敵人的時候,中東國家大都選擇“兩者都不是”。
  當然,在“合作伙伴”和“敵人”之間,中東國家更傾向于把中國當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敵人”。在埃 及,28%的公眾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15%認為中國是敵人。在黎巴嫩,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的占35%,認為中國是敵人的占10%。在約旦,47%的公眾 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13%認為中國是敵人。
  中東國家對中國經濟崛起的態度與對中國軍事崛起的態度截然相反。大多數人歡迎中國的經濟崛起,但對中國的軍事崛 起普遍表示擔憂。埃及和黎巴嫩人中認為中國的經濟強大對他們國家是一件好事的都占54%,而約旦人有71%持有類似觀點。但三國都有超過半數的人認為中國 的軍事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壞事。具體說來,這樣的人在埃及占55%,在約旦占56%,在黎巴嫩占59%。
  在中東地區,埃及對中國的態度值得注意。埃及不僅是一個中東國家,也是一個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埃及是第一個承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同其建交的非洲、阿拉伯國家。1956年5月30日同中國建交,1999年與中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2006年兩國簽署深化戰略合作關係 實施綱要。相對於官方關係的升溫,民間對中國的看法卻大大回落。2007年65%的埃及人看好中國,而到了2010年只有52%對中國有好感。這種變化主 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大多數的埃及人對中國的了解依賴于西方媒體,容易產生負面看法。其二,埃及人在同中國做生意時,遇到諸多不便,也影響他們對中國 的看法。
  此外,波蘭──一個東歐國家──也持有類似的看法。在這個國家裡,對中國有好感的(46%)和沒有好感的(41%)各半;超過半數(55%)的人認為中國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敵人。而且,波蘭人認為無論是中國的經濟崛起還是軍事崛起對他們都不是好事。
  個別西歐國家和鄰邦國家:
  “壞”中國
  中國媒體常常喜歡把西方國家歸為一類,認為由於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報導,使得西方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普遍持有負面看法。皮尤全球態度項目民意調查所顯示的則是另外一個情景。西方國家未必就一定對中國沒有好感, 而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有許多是中國的鄰邦。
  事實上,只有一部分西歐國家和中國的一些近鄰認為中國是一個“壞”國家。在法國和德國,對中國沒有好感的超過對 中國有好感的。在法國,59%對中國沒有好感,41%有好感。在德國,61%對中國沒有好感,只有30%有好感。中國的三個鄰邦韓國、日本、印度都對中國 缺乏好感。在韓國,56%對中國沒有好感,38%有好感。在日本,69%對中國沒有好感,只有26%有好感。在印度,52%對中國沒有好感,34%有好 感。在這些國家裡,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最負面。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國家並非一直不喜歡中國。法國和德國都曾看好中國。但時過境遷,這些國家變得不喜歡中國了。然而,西歐兩國和中國近鄰不喜歡中國有著不同的原因。法、德兩國在戰略上與中國沒有重大分歧,而亞洲鄰邦與中國有利益衝突。
  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普遍表示擔憂,但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認知各不相同。87%的法國人和73%的德國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壞事。64%的印度、86%的韓國人和88%的日本人對中國的軍事崛起表示擔心。
  而67%的法國人和58%的德國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壞事。印度人的態度也是如此,56%的印度 人對中國的經濟崛起表示擔憂。韓國人對中國的經濟崛起則莫衷一是:49%認為是挑戰,45%認為是機遇。日本人歡迎中國的經濟崛起:61%認為是好 事,29%認為是壞事。
  應當指出,這些國家對中國經濟崛起的擔憂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實際上帶動了它們的經濟發展。例如, 德國的經濟複蘇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對中國出口的增加,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對華貿易的迅速增加。因此,這些國家並不是對中國的經濟崛起擔憂,而是對中國 崛起本身憂慮。
  美國、歐洲、亞洲、拉美國家:
  “好”中國
  如前所述,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西方世界。儘管有些西歐國家對中國印象不佳,但是有許多西方國 家仍然認為中國是個不錯的國家。在美國、英國、西班牙,對中國有好感的超過對中國沒有好感的。在美國,49%對中國有好感,36%沒有好感。在英 國,47%對中國有好感,35%沒有好感。在西班牙,47%對中國有好感,38%沒有好感。而從最近幾年的調研情況來看,2008年美國和西歐國家普遍對 中國不看好。那年春季奧運火炬事件後的民調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最低。
  與一般印象相反,大多數美國人並沒有把中國當作“敵人”。超過半數(52%)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既不是合作伙伴也 不是敵人,25%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17%認為中國是敵人。西班牙的情況類似。在英國,大多數(71%)認為中國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敵人,17% 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8%認為中國是敵人。
  但是,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和經濟崛起看法大不相同。美國和西歐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和經濟崛起普遍表示憂 慮。在美國,79%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12%認為是好事。在英國,74%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11%認為是好事。在西班牙,66% 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11%認為是好事。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也不例外。71%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只有14%認為是好事。
  而美國和西班牙對中國的經濟強大略表憂慮,其它國家則樂見中國的經濟崛起。在美國,47%的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崛 起是壞事,40%認為是好事。在西班牙,48%的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崛起是壞事,36%認為是好事。英國略有不同,42%的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崛起是壞 事,44%認為是好事。
  亞洲、非洲國家:“超好”中國
  很顯然,中國不但被許多國家看好,而且還有一些粉絲。在一些亞洲和非洲國家的老百姓眼裡,中國是一個“超好”的 國家。巴基斯坦、肯尼亞、尼日利亞都認為中國是個“超好”的國家。85%的巴基斯坦人對中國有好感,只有3%對中國沒有好感。在肯尼亞,86%的人對中國 有好感,只有10%對中國沒有好感。在尼日利亞,76%的人對中國有好感,只有15%對中國沒有好感。
  這些國家都把中國當作合作伙伴而不是敵人。84%的巴基斯坦人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2%認為中國是敵人。84%的肯尼亞人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4%認為中國是敵人。75%的尼日利亞人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18%認為中國是敵人。
  這些國家對中國的經濟崛起和軍事崛起都表示歡迎。79%的巴基斯坦人和90%的肯尼亞人和尼日利亞人認為中國的 經濟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好事,而只有5%的巴基斯坦人和尼日利亞人以及6%的肯尼亞人認為是件壞事。這些國家同時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一件好事。在巴基斯 坦,70%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好事,7%認為是壞事。在肯尼亞,66%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好事,25%認為是壞事。在尼日利亞,64%的人認 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好事,20%認為是壞事。
  巴基斯坦是中國全天候的伙伴,對中國的發展贊賞有加。非洲國家與中國從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傳統友誼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又賦予新的含義。這些國家對中國有好感,歡迎中國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的日益強大。
  中國形象的提升戰略
  總而言之,中國在國際上不是只有一種形象而是有四種不同的形象。中東國家和波蘭把中國看作是一個不好不壞的國家 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在中東問題的中立態度使得很多中東國家很難把中國當作一個盟友。另一方面,西方媒體的負面報導直接影響了這裡民眾對中國的看 法。要想改善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形象,首先要敢于聲張正義、為弱者發聲,其次要使中東國家的老百姓了解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把中國當作壞國家的有兩類:西歐國家和鄰邦。西歐國家與中國的衝突是價值體系的衝突而不是戰略利益衝突。隨著中國不斷學習、認同一些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念,這樣的衝突會逐步減少。近鄰一些國家與中國的衝突是潛在的利益衝突。實際上,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在經濟利益上並沒有根本的衝突,只是由於領土相鄰、彼此難免有些不信任。中國與這些國家關係的特點都是官熱民冷。如何進一步促進民間交往、消除隔閡是一個挑戰。
  中國在美國、拉美、歐洲一些國家中雖然沒有“糟得很”,但遠遠談不上“好得很”。雖然對中國有好感的超過沒有好 感的,但對中國看好的一般都不過半。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報導基本比較負面,而拉美國家對中國了解甚少。如果能“矯正”西方的負面報導、增加拉美國家對中國 的了解也許會有助於中國形象的提升。最後,中國應當珍惜一些亞洲國家和非洲國家的尊重,繼續發展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係,防止出現下滑。
  當然,中國國際形象的全面提升有賴于中國本身的全面提升。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不會成為一個見利忘義、 以強凌弱的帝國,而應當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博愛、平等的典範。如果中國能夠不斷汲取人類文明的營養並發揚本國文化傳統、中國人民能夠真正過上幸福、安 康、自由的生活的話,那麼中國在世界上必將是追崇的對象。
  (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資深研究員)

中國的四種國際形象 文_薄智躍
Source

英國經濟數據強勁,英鎊/美元歐市單邊走高

 2010年08月19日 06:48      

英鎊/美元周四(8月19日)歐市開盤於1.5549水平,匯價基本呈單邊上揚走勢。盤中受到英國7月零售銷售和8月工業訂單預期差值數據提振,匯價快速攀升突破1.5600關口。午盤過後,美國公佈的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疲軟,打壓美元指數下滑,英鎊/美元也順勢攀升至1.5668的日內高點。    
英國周四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7月季調後零售銷售月率上升1.1%,預期上升0.4%;同時,英國7月政府收支短差為-41億英鎊,預期+5.0億。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周四稱,英國8月工業訂單預期差值為-14,升至2年最高水平,主要是受到出口復甦的推動,7月為-16.0。    

分析師指出,英鎊/美元短期初步阻力位於1.5680高點,預計上方設有空頭止損,突破後將攀升測試1.5700-1.5720阻力區域,回落初步支撐仍位於200日均綫1.5490。    

北京時間21:42,英鎊/美元報1.5653/55。
Source

英國人為房價持續下跌發愁

2010-08-20    作者:王振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房子價格便宜了,對英國不少想買房子的人來說,本來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仔細分析下來,卻是憂大于喜。因為房價實際上是經濟的重要風向標之一。   

據英國權威的住房價格監測機構——全國房價指數公布的數據,7月份,英國的住房全國平均價格下降了0.5%。這是今年2月份以來英國的住房價格第一次出現下降。與此同時,經季節性調整後計算,英國的住房交易量在6月份不升不降後,7月份也下降了0.5%。這一現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金融時報》就此專門出專版加以分析,認為這是當前英國經濟復蘇難以持久和復蘇前景不定的新跡象之一。     

從歷史上看,將住房價格的走勢作為歷次經濟衰退和復蘇的標誌還有點牽強。但在此次全球性經濟衰退和復蘇中,住房市場的情況卻非常清楚地標示著或者預示著經濟運行的軌跡。     

英國的住房價格總體上看是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走下坡路的,而且下跌速度相當快,英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英國經濟從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陷入衰退。到2008年底和2009年初,英國的房價跌至谷底,每月統計的3個月期的環比價格跌幅均在4%以上,不少月份的跌幅超過5%。與此對應,在 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英國經濟的降幅也分別為1.8%和2.5%,為多年來罕見。而英國房價從去年年中開始止跌回升,英國經濟也從第四季度開始復蘇。     

從近一年的情況看,除了今年2月份的罕見嚴寒惡劣天氣使許多人不願外出進而導致英國住房銷售量下降外,其他月份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房價也呈穩定和較快增長之勢。今年年中英國的房價已同2008年中時的價格大致持平,這對經濟復蘇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也正因為住房市場在此次經濟危機中所“發揮”的作用巨大,同時也對經濟復蘇至關重要,英國住房價格回歸下跌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覺和擔憂。他們認為,這是英國經濟復蘇疲軟和乏力的一個最新證據,也是英國經濟復蘇前景不明的一個跡象。因此房價下跌不但沒有使許多人感到欣喜,反而使不少人感到擔心。不少人由此發問: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持續和穩定的經濟復蘇。     

一些人認為,除了住房市場本身和宏觀經濟形勢等總體上的原因外,英國新政府當前採取的大規模削減財政開支的政策對住房市場的復蘇起到了不利的影響。根據今年5月組成的聯合政府的計劃,近年內英國政府的財政開支將削減40%之多,同時將有數十萬公職人員的崗位被裁減。這對英國包括住房市場在內的公眾消費信心帶來了嚴重的打擊,住房市場降溫對經濟復蘇構成新的威脅。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住房市場經過大約一年的復蘇再次趨于疲軟是當前西方國家中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從而成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一個新問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上月就曾明確表示,如果房價恢復下跌,美國經濟就有可能再次出現收縮。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存在出現兩次下跌型衰退的可能。鑒于近年來西方經濟的同步趨勢越來越強,對西方住房市場再次趨“冷”的問題及其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Source

2010/08/19

ICT技術將助英國經濟走向復蘇

據中國貿促會電子資訊行業分會消息,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于6月22日宣佈了緊急財政預算案,英國政府部門的ICT預算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英國經濟正 面臨著ICT投資縮減的威脅,政府為了達到短期節約的目的,很可能以犧牲長期社會效益為代價。在預算緊縮、扶持資金減少的情況下,英國ICT產業的發展面 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因此,我們推出了“ICT技術幫助英國經濟走向復蘇”這一專題,主要聚焦于英國一些政府部門合理制定ICT預算、使用ICT服務的成功案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政府部門對於ICT的投資等同於對英國未來經濟的投資。
(責任編輯:郭彩萍)

英美二度衰退逼近 學者:減稅是刺激經濟唯一方法

前英國央行 (BoE) 政策官員、現任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 經濟學教授 David G. Blanchflowe,周二 (17 日) 於《彭博社》網站發表專文主張,美國及英國應該盡速減稅,來避免經濟再度跌落衰退。

Blanchflowe 表示,再不趕緊採取行動,美國及英國經濟落入二度衰退的風險將上升。除了今年內可能再度啟動的量化寬鬆措施,預定今年底截止的美國前總統小布希 (Bush) 祭出的減稅方案,也應該盡速延長。

Blanchflowe 甚至認為,英國政府計畫大砍公共支出,以及年底生效的調高增值稅措施,也都應該取消。「現在是減稅的時間,不是增稅。採取薪資稅假期 (payroll tax holidays),才是正途。」

美國失業率目前處於令人擔憂的 9.5% 高檔,而初次申請失業津貼人數再度上升。銀行業仍不願放款,尤其對小型企業。即便房貸利率降至空前新低,美國房價依舊不見復甦跡象。消費者信心低落,導致支出緩慢。

美國聯準會 (Fed) 今年稍早還在談論退場機制,如今這類談話已消聲匿跡。近期公佈的貿易數據也悽慘:美國 6 月份出口額僅 1505 億美元,進口額為 2003 億美元,使得產品及服務貿易赤字由前月的 420 億美元,擴大至 499 億美元。

雖然 Fed 上周會議,已確認經濟復甦正在減緩,並宣布將利用已到期的不動產抵押證券 (MBS) 收入,再投入買進長期美國公債,以刺激成長。

不過,由於量化寬鬆生效需耗時,在銀行業放款意願依舊低落之下,企業還需要額外的刺激措施。因此 Blanchflowe 提出,現在不僅應該減稅,且這個方法也具有快速的優點。

美國企業研究院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 建議採取薪資稅假期,正是好主張。一方面可使家庭收入可支出的部分大增,另方面也鼓勵企業不裁員。

根據 AEI 估計,若讓美國家庭需直接負責半數的薪資稅,暫停徵收 1 年或 1 年半,家庭收入可活用的部分,便立即增加 3.5%,來投入消費或降低負債。同一時間,企業也有動力繼續雇用。這可為美國經濟帶來每年額外 6250 億美元,刺激成長上衝。

不過,短時間內這一切發生的機率並不高。因此這個時候,沒有道理取消小布希減稅措施。該措施事實上可讓刺激經濟計畫規模縮小。

Blanchflowe 表示,最好能改革小布希減稅計畫,使其刺激就業機會的功效極大化。現在需要的是更大規模的提振經濟措施,而非縮減。
Source

英國又有旅行社倒閉 Kiss Flights破產 7.3萬旅客滯留海外

2010/08/19 08:14 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英國廉價旅行社 Kiss Flights 17 日倒閉, 73000 名旅客受影響。這是 2 個月裡第 3 家英國旅行社破產。 Kiss Flight 的主要業務是向其他旅行社推售廉價機票,同時經營小量旅行團生意。其出售的機票來往希臘、埃及、土耳其、加那利群島等地。
香港《大公報》報導, Kiss Flights 屬於經營全球機票的 Flight Options 集團。在 Kiss Flight 17 日倒閉之後, Flight Options 的營業也在倫敦時間當日下午 5 時停止。 Flight Options 當局說,持有 Kiss Flight 8 月 18 日倫敦時間下午 6 時之前機票的旅客不會受影響,但在此時間之後的機票要取消,顧客可獲得機票售價的全數賠償。
總共有 6 萬旅客目前持有 Kiss Flighst 出售的機票。又由於 Kiss Flights 的機票主要通過其他旅行社出售,許多英國旅客至今仍不知自己手上的機票是否出自 Kiss Flights ,紛紛要向代售機票的旅行社查詢。
當局說,有 1.3 萬名持有 Kiss Flights 回程機票的旅客目前身在英國境外,他們可以通過當地其他旅行社重新安排機票。
分析家指出,旅行社在夏季旅遊繁忙之際倒閉是很少有的,但在 8 月底之前英國有連續 3 家旅行社倒閉,說明受經濟緊縮影響,英國人出外旅遊興趣大減,許多旅行社被迫減價經營,機票生意也就冷淡。據悉,今年 5 月以來英國旅行社的機票預訂比去年大大減少。此間有專家說,不排除今年 9 月之後仍會有旅行社破產。
除了受經濟衰退影響, 3 、 4 月火山灰問題影響歐洲航機飛行,也是造成人們旅遊興趣大減的一個原因。繼 7 月 17 日 Goldtrail 旅行社倒閉之後, 8 月 11 日 Sun4U 旅行社也宣告倒閉,當時有 5 萬旅客受到影響。
Source

英國首相暗示政府機構IT外包業務將向印度企業開放?

2010年08月19日 10: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譯:陳蕓蕓
 
據中國貿促會電子資訊行業分會消息,“英國政府機構IT服務外包業務將向印度開放”。這是誰說的?——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

    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在本週出訪印度時參觀了印度外包公司Infosys併發表評論說:“我們正在重新審核政府的IT外包合同,我們得看看得到的服務是不是物有所值。另外,關於外包業務的開放問題,你會發現英國是全球最開放和開明的國家之一。”

    最近幾週,印度媒體紛紛推測,由於英國政府縮減預算,像Infosys這樣的公司將無法免受其難。畢竟,Infosys每年45億美元的營業額中有10%來自英國。

    但還有一部分人卻相當樂觀。他們認為,恰恰相反,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政府機構也許會選擇價格更為便宜的印度企業來進行業務外包。這對印度IT企業來說將是一個絕佳的機遇。

    但如果英國首相真的完全開放政府機構的IT外包服務,那就意味著相關政策必將發生巨大改變。此前,英國稅收和海關總署以及國民健康服務局將IT服務外包給非本土企業便已飽受非議。公共行業聯盟也不會支援這樣的行動。

    推動英印經貿合作

    卡梅倫希望進一步推動英印兩國的經貿合作關係。他在印度IT矽谷班加羅爾市發表演講時說:“我希望兩國的關係可以帶動雙方經濟向前發展並減少英國的失業率。這是我的工作使命。”

    在 Infosys公司的演講中,他問聽眾:“為什麼貴國對英國如此重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濟。上世紀90年代印度實施改革以來,全世界都見證了印度強大的 發展潛力和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英國也不例外。塔塔集團如今是英國製造業首屈一指的領軍企業,而且超過180家印度公司已在英國的IT行業進行了投資。”

    卡梅倫還參加了英國商業流程外包公司Xchanging與印度卡納塔卡邦政府的合同簽署儀式。通過這一合同,全球最大的後臺服務 公司Xchanging把業務擴張到了印度北部的史麻格,並將在那裏建成擁有2000名員工的數據處理中心。Xchanging公司在印度有3400多名 員工,並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古爾岡和清奈擁有三個全球十大頂級數據處理中心。

    卡梅倫說:“這一案例是兩國智慧和創造力的絕佳證明。英國政府希望為今後幾十年兩國的貿易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而Xchanging公司在印度已經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其他公司在探索海外市場時可以借鑒。”

    首相卡梅倫此次出訪由來自BAE公司、沃達豐等企業的39名領導陪同,而這些企業正積極地在印度市場尋求商機。譯自:7月28日【英國】publictechnology.net

    
(責任編輯:郭彩萍)
 

英國公共領域依舊充滿商機

2010年08月19日 10: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譯:陳蕓蕓
 
據中國貿促會電子資訊行業分會消息,日前,Ovum諮詢公司發表了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英國政府:IT服務、趨勢和機遇》。報告稱:儘管英國政府財政一縮再縮,但只要根據新政策辦事,對於英國ICT服務供應商來說,未來依舊充滿機遇。

    報告中還預測,英國政府簽訂的35份主要IT外包合同很有可能需要重新進行談判。

    Ovum 諮詢公司資深分析師約翰·歐伯萊恩說:“新一屆政府對新的IT合同限制更加嚴格了,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這讓許多供應商未來的日子會更加難過。很多公 司會被這一市場淘汰,轉向其他領域謀求新的機遇。但對於那些有備而來的供應商來說,機遇無所不在。首相大衛·卡梅倫希望私營行業能夠帶領英國經濟走向復 蘇,這也就意味著新一屆政府會從私營行業中尋求解決方案。”

    約翰·歐伯萊恩還補充說:“我想告訴英國的IT服務供應商:前景 並非一片黯淡。政府並沒有對IT產業發動圍剿,它只不過槍斃了那些風險高但價值不高又無法達成政府目標的項目。所以,我們不相信這些新政策會讓年產值達 85億英鎊的政府IT服務採購市場走到盡頭。其實,如果IT服務供應商能夠成功度過這一困難時期,作好中長期規劃,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

    但35個IT合同需接受嚴格的審查。這35個合同的價值都超過了1億英鎊,而1億英鎊是英國政府規定的IT合同價值的上限。

    歐伯萊恩表示,儘管政府不可能對所有35個合同都做出更改,但新一屆領導還是很有可能大幅縮減開支。他說:“如果未來幾年在這些項目上減少10%-15%的開支,那就意味著政府每年將節約2.7億—4.08億英鎊。”

    Ovum諮詢公司認為,新一屆政府將會尋求“速效”措施。TCS公司和上一屆工黨政府的個人賬戶交付局(PADA)所簽署的價值6億英鎊的合同將是第一個面臨重新談判的項目。

    除 了這個項目和備受爭議的全國身份資料數據庫(National Identity Register),政府還將關注被認為價值有限的現有的IT項目,或將收回投資,比如Serco公司與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HMRC)簽署的價值超過1 億英鎊的合同。(譯自:7月26日【英國】Publictechnology.net)
(責任編輯:郭彩萍)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