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9

倫敦6月零售銷售年增14.4% 創2006年10月以來最大增幅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07-19 09:40:18 


英國零售商協會7月19日表示,6月倫敦同店銷售年比增長14.4%,增幅創三年半以來最高紀錄,顯示出倫敦消費者情緒樂觀,但該協會仍對行業前景持謹慎態度。 

97 Ads by Google 麗寶大觀-隆重登場www.newland.medialand.com.tw基隆新西岸港灣特區,擁大台北生活圈享受樂活寧靜的住宅氛圍!  英國零售商協會7月19日表示,6月倫敦同店銷售年比增長14.4%,增幅創三年半以來最高紀錄,顯示出倫敦消費者情緒樂觀,但該協會仍對行業前景持謹慎態度。 

綜合媒體7月19日報道,英國零售商協會(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BRC)7月19日表示,6月倫敦零售銷售強勁增長,年比增幅創逾三年半以來最高紀錄,顯示出倫敦消費者相比英國其他城市消費者對經濟持更樂觀態度。 

然而,該協會同時警告稱,零售銷售強勁增長不太可能持續下去,由於經濟復甦力度的不確定性、2011年1月即將上調銷售稅以及公共部門就業前景黯淡。 

BRC和畢馬威會計事務所(KPMG)公布調查顯示,6月,倫敦市中心同店銷售較2009年同期增長14.4%,為2006年10月以來最大增幅,且增幅遠高於1.2%的英國同店銷售。 

BRC表示,5月,倫敦零售銷售年比增長10.8%,英國零售銷售增長0.8%。二季度倫敦市中心同店銷售較2009年同期增長10.1%,但二季度英國同店銷售年比持平。 

BRC主席Stephen Robertson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一份令人難忘的報告。”“相比英國其他城市消費者,倫敦市消費者相持更樂觀態度。”  BRC稱,6月炎熱天氣以及運動項目,如世界杯足球賽和溫布爾頓網球賽意味著倫敦市中心外出購物的消費者較少,但每次購物的消費金額加大。 

BRC表示,促銷活動刺激了消費者購物欲,而英鎊相對疲軟也提振了國內旅游。 

BRC表示,部分商店較以往更早進行打折活動,因此中東地區的旅游者可在齋月回國之前購入當地新季產品。但Robertson也對未來行業走勢也持謹慎態度。  (武穎 編譯)
Source

《風向》經濟會二次衰退嗎?

/魏碧洲
July 18, 2010 09:05 AM | 99 觀看次數 | 1 1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美國經濟正陷入十字路口,到底是再來一次政府大量干預、甚至舉債度日地撥經費來剌激消費投資,促進經濟加快成長?還是政府要減縮開支,不能再積欠國債,經濟才有可能逐漸成長? 這兩派觀點各有經濟學派支持,正在熱辯。 2008 年二次房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大海嘯,全球各政府立即步調一致,阻擋滾雪球般的金融業銀行企業倒閉潮,提撥大筆救難經費援助經濟,放寬利率。剛上台的歐巴馬向 國會要了近800億元分給各州與個人渡過危機;中國下藥更猛,馬上撥四兆人民幣全面進行各省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穩住救業人口,至今才開始應付後作用。歐洲 各國也不例外。這個做法,當時的確暫時止血,但也形同政府逐漸國有化各種企業,招致邁向社會主義的批評。
當經費逐漸到期 停發,檢討剌激經濟政策與措施是否應該退場的聲音浮起時,卻發現經濟復甦的步伐卻完全不如預期。各界在問:倒底是2008年的第一次7850億元的經濟剌 激方案所撥出的救命錢沒有用處呢,還是花的錢不夠多?是要再繼續撥呢,還是不應再花錢,因為政府自己根本沒有錢。
以美國而 言,聯邦政府實行的首購屋貸款者可享8000元的退稅補助,此一政策到期後,5月的新屋銷售量馬上下降,房地產業復甦無力,說明還需要政府繼續津貼補助支 撐。還有,就業率還是未見提升,已在靠借貸過日的聯邦是否應再撥錢延長失業津貼補助延長時間。聯邦政府的債務、州政府的債務、民間債務、財富分配、失業率 等這些指標都不樂觀,6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由62.7再跌到52.9。
多數政府都實行撥款的財政刺激計畫。這種大規模的 額外開支最明顯的後果就是導致空前規模財政赤字。在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接近或超過100%時,也就達到了所謂的「凱恩斯終點」,額外開支(赤字)只會 引發更深危機。這也就是在6月的多倫多G20峰會時,以德國英國為主的歐陸國家決定要和美國分道揚鏕,決心改推收緊開支或是減稅的政策,以剌激經濟成長。
但歐巴馬政府認為政府退場時機未到,不但未到,還要再加碼繼續撥款給各州和失業的百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正是主張繼 續擴張政府職能的倡議者。做為「凱恩斯學派」最大信徒的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中指出,現在全球已進入「第三個蕭條」,「而美國經濟可能陷入長期困 境」,除非政府更快投入更多津貼,用盡所有可能手段。他呼籲國會要儘快延長26周的失業給付,「把錢放到迫切需要者的口袋」,必定有助剌激消費,讓經濟成 長。至於,如此增加政府赤字,克魯曼認為暫時問題不大,「經濟嚴重衰退期間縮衣節食不是因應長期預算問題的正確之方」。
正 是克魯曼這種持續擴大政府支出一派的說法,提供民主黨在期中選舉之際討好基層選民的立論,但遭到財政保守派的討伐。代表者之一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艾萊斯 納(Alberto Alesina)。根據他對1980年代多國的實證經濟分析指出,「大規模、可接受且明確的」降低預算赤字措施,通常會伴隨經濟成長。他說,政府減債有助 恢復信心,撙節措施穩定債市後可壓低利率,促進投資,進而刺激經濟成長。削減赤字也能消除納稅人疑慮,讓他們相信政府不會推出更可怕的增稅案,可以提高民 眾的消費意願。
就國家長期發展而言,歐巴馬「求變」的施政特色往往給人帶來走向「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疑慮,如今在經濟發展的十字路口,幸賴保守派的扯腿,沒有再向增稅與加強法令管制方面傾斜,讓大家鬆口氣。
民間投資大師巴菲特代表多數人看法。他在法人投資會上說,目前包括財政和貨幣在內的刺激經濟措施正在發揮效果,這些措施可能比預期的要慢一點發酵,但效果已逐漸顯現。他認為導致赤字擴大的支出政策並非長久之計,美國應想辦法降低赤字占GDP的比重,避開二次衰退。
在這一片學者為可能二次衰退的辯論聲中,正傳出華爾街正開始雇人的露出曙光的訊息。華爾街金融業是這次大蕭條的始作俑者,看來真的解鈴還需繫鈴人。
Source

美國將為墨西哥灣漏油算賬 卡梅倫要為英石油辯護

2010年07月18日09:02
來源:新華網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16說,他將在下周訪問美國期間與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討論英國石油公司事宜,強調一個“強大且穩定”的英石油對於兩國的重要性。

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一個75噸的控油罩已成功封住墨西哥灣海底漏油油井,但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漏油得到控制后,美國將著手與英石油“算賬”,后者的災難“剛剛開始”。

卡梅倫當天說,在結束賠償后,必須保証英石油“強大且穩定”,以幫助這家能源巨頭“幸存”。“這樣做不僅能讓他們支付美國人索要的賠償,同時能確保他們作為一家偉大的英國公司繼續生存並取得成功。”

按卡梅倫的說法,需要保証英石油不必為非直接造成的損失“埋單”。

卡梅倫說,他當天與英國石油公司董事會主席卡爾—亨裡克·斯萬貝舉行會談。兩人討論堵漏最新進展和英石油賠償事宜。

英石油在英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媒體報道說,英石油分紅是英國養老基金的重要來源。自墨西哥灣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4月20日發生爆炸引發大規模原油泄漏以來,英石油市值縮水近三分之一。

盡管卡梅倫先前在多個場合與奧巴馬討論漏油危機造成的環境惡果和政治影響,但外界仍指責他為英石油辯護不力。美國分析師普遍預計,英石油最終賠付額在30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之間。

卡梅倫說,他會再次向奧巴馬強調英石油對兩國的重要性。

“我先前向奧巴馬總統表達的一個看法是,英石油40%的股份在這裡(英國),但39%由美國持有。我將重申這一點,”他說,“英石油為英國人提供數以萬計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美國人提供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
source

2010/07/18

英一旅行社破產 數萬遊客受影響

英國旅遊公司Goldtrail周五宣佈破產,一萬六千多名海外度假的遊客直接受到影響。
該公司1990年代成立,屬中型公司,以經營希臘和土耳其旅遊見長,但沒有自己的航空服務。
公司周五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後,英國民航管理當局開始連夜工作,著手安排海外滯留旅客回國。
民航管理局說,從土耳其返回的旅客航班將照常飛行,但希臘遊客需要等待旅程變動通知。
除已經在海外的旅客外,公司破產之際還有約五萬名旅客已經預訂了他們的度假服務。
這些無法成行的旅客將從英國民航管理局得到退款。
最近幾個月已經有傳言說Goldtrail公司經營不善,網上也有不少旅客的投訴和抱怨。
同時,因為經濟依然不景氣,英國民航管理局估計,很多中小型旅遊公司的經營可能難以為繼。
source

歐元疲弱 德出口受惠

  • 2010-07-18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從總體經濟面來觀察,近來美國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降幅超乎預期,加上部份 零售商6月業績強勁增長;國際貨幣組織IMF也公布大幅上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從4.2%上調為4.6%。
     由於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維持基準利率於低點不變,歐盟也將對目前全球最關注議題之一,歐洲金融業體質進行壓力測 試,7/23即將要公布測試結果。不管結果如何,我個人認為,這有助於提升銀行的透明度,也可以有效化解市場疑慮。現階段市場也預期,結果 多數傾向樂觀,應不會有重大利空消息傳出,歐股近期有機會走穩。
     另外,自2009年12月歐元兌美元匯率站上高點以來,歐洲搖搖欲墜的經濟成長前景造成歐元一路走貶,貶值幅度已達到16.2%。歐元的 疲弱,與歐洲持續保持寬鬆政策,對於歐洲經濟而言,能提供一定的支撐,尤其對出口大大有利。而德國是執歐洲出口之牛耳,對其企業之海外營收很有幫助。(陳 慧芳整理)
source

周遊華爾街/美股不當溜溜球 還有一段路

美國股市自5月以來波動劇烈、漲跌難以捉摸。分析師認為,除非解除貨幣政策及稅制等不確定因素,否則美股短 期內恐怕仍難以擺脫暴漲暴跌、上下劇烈震盪的格局。
自5月初以來,由於英國石油公司(BP)發生漏油意外、歐洲罷工不斷,以及成屋待完成銷售數大減30%等利空消息衝擊,美股大跌1,500點進入悲觀時 期。但道瓊工業指數也曾連漲七個交易日、攀高680點,直至上周五(16日)漲多回檔。
美股近期可能仍將如溜溜球般持續上下震盪,因為股市漲勢究竟是基於獲利前景等實質因素的影響,還是政府啟動非常措施拉抬,實難判斷。
市場出現不少利多消息,包括民間企業5月增聘8萬名員工,或貨櫃船運比去增加12%;但也不乏利空消息,如葡萄牙遭調降債信評等,或6月汽車銷售大減 10.8%,顯示經濟復甦腳步放緩。這也難怪投資人無法正確判讀後市。但下列不確定因素解除後,美股可望上揚。
零利率政策:聯準會(Fed)的零利率政策加重市場混亂狀況。大部分企業決定是否推動專案的關鍵,在於預期收益能否大 於公債等零風險投資。
目前零風險投資的利率是零,意味每項投資都有其價值,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導致企劃主管遲未動作,企業徒然坐擁大筆現金。零利率政策愈快終止,市場愈快回歸 常態。
政策支撐:美國經濟受政策因素支撐,最大助力就是Fed狂印鈔票。量化寬鬆方案使今日貨幣基礎躍增至2兆美元,遠高於 2008年9月時的8,000億美元。
該方案3月底告終,未來勢必進行調整。儘管房貸利率跌至紀錄低點,但首次購屋的8,000美元稅務優惠4月底結束,導致5月房屋銷售銳減33%。「舊車換 現金」方案八個月前到期,汽車銷售也下滑。
不過2009年振興經濟方案仍有剩餘資金(大約半數)在支撐市場。歐洲也可能開始印鈔票。除非經濟成長不再仰賴這些政 策支撐,否則經濟成長及企業獲利的真實性令人質疑,美股在那之前將來回震盪。
不確定因素還包括:布希時代的減稅措施很可能在2011年1 月到期、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改革方案意味大部分美國人的健保費將增加、市場開始討論加值稅及跛腳國會的分肥法案。
更令人困擾的是「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 )可能授權政府接管企業。這很像在通用汽車 (GM)及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破產時,查封汽車業債券持有人的資產。該金改法案也允許政府接管被認定有系統性風險的企業,但卻未清楚定義系 統性風險的內容。
投資人為何願意放款給大型金融機構(或汽車製造商)也許難以理解,但他們勢將要求能彌補接管風險的高額溢酬,美國經濟的資金成本將因此上揚,經濟成長速度 將減緩。
在公共政策回穩前,投資人可能必須習慣美股大幅波動達千點。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2010/07/18 經濟日報】
Source

2010/07/17

金融時報-認清事實,正視通縮

  • 2010-07-17 01:12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美國企業研究院經濟學家馬金(John Makin)周五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現在已到正視通縮的時候。他指出,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2002年曾表示,當通膨已在低檔,經濟基本面突然惡 化,央行應該先發制人,以更為積極的態度來削減利率。馬金表示,當時柏南克是聯準會的理事,而他上述談話也可做為他現今如何因應經濟情勢的最佳建議。

馬金表示,眼前的經濟情勢遠較2002年時惡劣,削減利率已不再是選項之一,而是必須的手段。美國與歐洲的通膨都在低檔,而且還在持續下跌之中(核心通膨年率在0.9%與0.8%),至於日本的通膨年率更是在負1.6%。

在2008年金融風暴結束後接踵而至的通縮壓力其來有自。金融危機往往最後都會帶來通縮壓力,這是因為對現金的需求強勁,而超過之前過度消費的需求。

對現金的需求主要是由對前景的不確定感所驅動,而在大家益趨謹慎下,通膨開始降低,最終形成通縮,而物價下跌的壓力也隨之益趨沈重。

銀行業自2008年之後無法恢復其為金融中介的角色,也使得通縮情況變本加厲。在美國,銀行業寧願使用聯準會所提供的零成本資金來購買國庫券,卻不願對家庭與小型企業提供貸款。

在金融風暴之後,銀行業本身也變得對風險承擔更加保守,結果是他們只願意借錢給政府。而在大家對現金需求強勁的環境下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會導致信用緊縮。

根據統計,美國迄5月止的過去3個月的信用成長年率為負9.7%,這個現象意味著美國家庭希望靠著還債來增加現金收支。馬金警告,這樣的過程最終將得通膨降溫變成通縮,而美國可能在2010年末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通膨於後泡沫時期轉換成通縮的期間,財政與貨幣政策雙雙緊縮是危險的綜合政策。在主權債信危機的衝擊下,20國集團都不約而同地轉向財政緊縮,然而這也 形成凱因斯所謂「節儉的矛盾」。這是因為所有的政府同時緊縮財政,勢將造成經濟成長減退,稅收銳減,結果反而導致預算赤字增加。

而一些國家希望靠著貨幣貶值來帶動出口,進而振興經濟的希望也將落空,尤其是在大家對現金需求強勁,物價邁向通縮的環境之中。

馬金最後表示,決策者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儘管金融風暴已經結束,但是隨之而來趨向通縮的進程卻未結束。而身處這樣的環境,要避免危機重演,有兩件事情必須 注意。在財政方面,削減赤字的措施必須是用於減少可預期的未來支出上。例如調高可領取退休基金的退休年齡,即是現在實施,效果則是在未來顯現。在貨幣政策 方面,有鑑於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的意願不高,聯準會應挺身而出領導各國央行宣布物價目標,並且承諾透過更積極的購買資產行動來加速貨幣的寬鬆。(王曉伯整 理) 

牛津經濟:倫敦帶領英國復甦

中央社商情焦點 /  2010/07/16
(中央社台北2010年7月16日電)彭博引述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s)報導「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調查數據顯示,接下的5年內,倫敦與英格蘭東南部創造工作機會速度將為英國其他地區2倍以上。
金融時報報導,這項調查顯示,由保守黨領導的政府可能很難達成改變經濟平衡與降低對東南地區服務業依賴的目標。
金融時報報導,「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倫敦平均每年產出成長3.8%,從現在到2015年,總計可創造出38萬5000個工作機會,將帶領英國經濟復甦。
金融時報指出,北英格蘭地區會因為公部門刪減就業機會而受打擊。
金融時報表示,「牛津經濟研究院」預計,接下來5年內,威爾斯地區會創造4000個工作機會,英格蘭西北部與愛爾蘭南部地區將會提供2萬200個工作機會,蘇格蘭地區則為6萬5000個。
金融時報表示,該數據也顯示公部門將刪減35萬3000個就業機會。(譯者:中央社劉佳硯)
Source

英國經濟衰退66萬人涌向"高考" 落榜率達25%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16日報道,英國今年秋天申請大學學位的人數超過66萬,比去年的歷史記錄還要高出12%。因為擔心經濟發展前景,許多人選擇入學深造,而不是就業。但由於申請人數大幅增加以及英國政府削減教育預算,大約22萬人將會落榜。
申請人數激增 英國將出現“迷失的一代”
隨著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放棄就業,選擇入學深造,英國今年申請大學學位的人數比去年增加了68000人。其中包括成人學生以及去年落榜今年再次申 請的學生。他們的人數也出現顯著增長。除此以外,英國大學與院校入學委員會(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還稱,今年報考英國大學的海外學生人數也增加了15%,共有10萬名外國留學生申請英國大學。
從傳統上來說,中學畢業生應該獲得大學學位,但今年他們可能失望。英國大學與學院講師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已經發出警告稱,英國將出現“迷失的一代”,他們無法接受高等教育。
將有大約22萬人落選 入學名額減少將降低英國高科技領域競爭力
英國大學為本國學生和歐盟學生提供的入學名額受到限制,如果大學提供的名額超過限制數字,學校負責人將受到懲罰。今年的招生限制人數將在晚些時 候公佈。去年,一共有592312人申報英國大學,最後得到學位的英國和歐盟留學生人數為373793人。而今年共有660953人申報英國大學,其中來 自歐盟以外的人數達到54254人。這意味著,將有大約225000人落榜,創造歷史記錄。
到目前為止,英國教育機構只承諾額外招收8000名全日制大學生和2000名半工半讀學生。這些名額大多屬於數學和科學專業。英國政府宣佈將高等教育預算削減2億英鎊。英國大學部長戴維-威利茨承認,沒有足夠的學位滿足申請需求。
英國大學和學員工會秘書長薩利-亨特說:“當其他國家增加大學招收人數,提高本國在高科技領域競爭力的時候,英國政府卻在做相反的事情。所以, 人們認為英國將出現‘迷失的一代學習者’。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剝奪數千人上大學的機會令人感到可恥。削減大學預算的決定將使英國面臨技能嚴重短缺的問 題。”
與去年相比,申請大學的成人學生人數增長20%。年齡達到25歲及其以上的申請人大約是9萬人。在去年英國招生名額削減以後,去年落榜今年再次申報大學的人數也增長了24%。
護士專業很吃香
一些對應公共部門工作崗位的專業特別受歡迎。申報護士專業的人數今年漲幅(62%)最大,,緊隨其後的是設計專業(34%)和社會服務專業(27%)。
英國大學校長聯盟“英國大學”(Universities UK)的首席執行官尼古拉-丹德里奇說:“教育預算被縮減意味著,大學無法提供額外的名額,滿足申請需求。可能會有更多符合入學條件的申請人落選。申請人可能必須更為靈活的做出選擇。”(雅龍)
Source

2010/07/16

銀行警告英國面臨個人債務危機 14萬居民將破產

2010年07月05日 16:14   來源:北京日報

不少喜歡使用信用卡的英國人開始逐漸意識到,前幾年大手大腳地花錢可能使他們在今天或不久的將來陷入困境。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發表一份報告顯示,受經濟不景氣影響,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可能因無法償還債務面臨破產。
債務陡增
英格蘭銀行公佈的《金融穩定報告》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2009財務年度,英國各家銀行“購銷”10%的信用卡呆賬。過去12個月,各家銀行登出信用卡呆賬總額超過45億英鎊(約合67.5億美元)。
英國《每日郵報》認為,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前的10年中,寬鬆的貸款條件和英國民眾巨大的消費慾望使他們欠下大量信用卡債務和無擔保債務。2004年,英國家庭的信貸額高達1250億英鎊(1875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除使用信用卡外,不少英國家庭抵押自家房產,以獲取貸款用於消費。2007年,英國家庭抵押貸款凈值達到1080億英鎊(1650億美元)的最 高點。然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使英國經濟步入衰退,不少英國人眼下無力還錢。英格蘭銀行警告說,各家銀行為減少損失提升貸款利率,可能使更多的英國家庭陷 入困境。
另外,英國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公佈的緊急預算對不少英國家庭不啻于“雪上加霜”。
《每日郵報》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份旨在大幅削減財政赤字的預算案實施後,一個眼下年收入為4.5萬英鎊(6.75萬美元)的英國家庭每年收入將減少逾700英鎊(1050美元)。
英格蘭銀行警告,一場“破產危機”正在向英國逼近。
《每日郵報》援引一項調查結果報告,2010年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將有創紀錄的14萬多名居民破產。一家破產執行機構的負責人史蒂文勞說:“我們正站在一場個人破產危機的邊緣。”
勒緊腰帶
現階段已有不少英國人意識到,如果仍不加節制地消費,破產將離他們越來越近。部分經濟學家說,英國家庭越來越擔心是否能還清債務。英格蘭銀行公 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英國家庭存入銀行的存款總計240億英鎊(360億美元);向銀行借貸的金額為200億英鎊(300億美元),創下1993年 以來的最低值。這是20多年來英國家庭的年存款金額首次超過借貸額。
抵押貸款仲介戴維霍林沃思認為,隨著英國遲遲不能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不少喜歡借錢的英國人已徹底改變原來的習慣。
“他們現在尋求以更快的方式償還債務,不再將抵押貸款作為一種便宜的借錢方式,不再將房子當作存錢罐支援他們奢侈的花銷,”霍林沃思說,“他們正在勒緊腰帶”。(林昊)
Source

英國央行官員霍爾丹:金融業對經濟的貢獻可能是假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07-14 10:15:49 

英國央行官員霍爾丹表示,金融業對經濟貢獻由高風險行為支撐,因此這種貢獻可能只是假象而非奇跡,現在需找到能更好衡量金融業附加值的措施。  

綜合外電7月14日報道,英國央行金融穩定事務執行理事霍爾丹(Andy Haldane)表示,危機前金融業對英國經濟做出大量貢獻的情景更多可能是假象而非奇跡,其原因是許多明顯增長只是來自高風險行為。  霍爾丹在其即將於14日發表的講話中指出,現在需要找到能夠更好衡量金融業增加值的方法。但他承認這樣做并不簡單。  


上述講話基於14日出版的名為“金融未來”("The Future of Finance")一書相關章節,該書由霍爾丹和英國央行分析師布倫南(Simon Brennan)和曼多羅斯(Vasileios Madouros)合著。  霍爾丹表示,“鑒於金融業既能振興又能破壞非金融經濟大部分,現在必需找到衡量金融業真實附加值的改良措施”,其中應優先考慮改善對風險與回報的衡量。“(風險與回報衡量)兩者合并能擴大銀行對經濟的貢獻并縮小銀行業和整體經濟面臨的真實風險。”  (刁力 編譯) 
Source

經濟壓力大 公爵夫人也裁員

英國經濟不景氣目前沒有放緩的跡象,不少公司機構都得走裁員的路,以便節流。現在看來,英國貴族也難免這種厄運。 報道說,由於深陷債務危機,在破產邊緣掙扎的約克公爵夫人(Duchess of York)薩拉·弗格森(Sarah Ferguson)不得不將為她工作的7名全職員工全部解雇。
約克公爵夫人的前夫是英女王二子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也同時是約克公爵,Duke of York)。雖然兩人婚姻告終,但是,據說仍然有密切關係。

據悉,除了幫助她打理事業的7名辦公室員工被解雇之外,3名家政員工也被炒了「魷魚」。
不過,薩拉·弗格森的發言人拒絕對此事做出回應。

債務沉重
今年5月,負債累累的約克公爵夫人被曝出利用前夫約克公爵安德魯的關係,收取50萬英鎊中介費的醜聞,暴露出她面臨的財政困境。

有消息稱,她在英國及美國的債主已經達到200餘個,負債額高達400萬英鎊。

在一期由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Opera Winfrey)主持的談話節目中,這位前王室成員用「入不敷出」來形容自己的現狀。這也暗示著她的財政狀況每況愈下,幾近破產。
然而,薩拉始終不肯說出自己到底欠了多少的債,只是用官方辭令「有大量的欠債」來打發媒體。

雖然薩拉早在1996年就與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離婚,但是由於付不起房租,目前她還和前夫同住一個屋簷下,足以見她捉襟見肘。對此,薩拉·弗格森說,「我們已經離婚了,我不想讓他(指前夫)幫我繼續承擔。」

另外,薩拉一直不願意透露她從離婚官司中得到了多少財產,但是有消息稱,她得到了35萬英鎊的贍養費以及女王補償的用於購置房屋的50萬英鎊。

薩拉表示,和金錢相比,她更重視和王室的這份情誼。她說,「我和女王還是朋友,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奶奶。」

據了解,目前薩拉將生活和事業的重心都轉移到了美國。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在公爵夫人如此艱難的時期,約克公爵對她表示支持。」
Source

德英法:歐盟減碳 應提高到30%

時間:2010/7/15 16:41
撰稿‧編輯:黃啟霖   新聞引據: 採訪、法新社

德英法:歐盟減碳應提高到30%(資料照片)

歐洲經濟三巨頭:德國、英國和法國,15日共同呼籲歐盟,應該把減排溫室氣體的計畫進一步深化,在2020年之前,把減排的幅度從20%升高到30%。

德英法三國的部長在15日的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以及法國世界報(Le Monde),共同刊出了這項評論。

評論中警告說,如果歐盟仍然只堅守減排20%的目標,歐洲可能在和全球的低碳競賽中,敗給中國、日本和美國等這些國家,因為他們都在建立一個具有更大吸引力的低碳投資環境。

這篇評論是由德國環境部長勒特根(Norbert Roettgen)負責操刀。

歐洲原定的目標,是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準,在2020年時,減排20%。

葉檀:歐元陽謀 中國不為所動

2010年07月16日 09: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最近歐元區出現的一系列動態,證明歐元區國家希望未來以歐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決心。歐元重整河山之後,將來與美元一較高下。

    首先,歐元區不聽從美國的指令,堅決實行財政平衡政策,哪怕這一政策會帶來經濟的下行。

    歐元區著火點的“笨豬五國”全部推出嚴厲的財政緊縮計劃,而德國、法國、荷蘭等情況較好的國家,也宣佈要勒緊腰帶過緊日子。在多倫多G20峰會前,不顧美國總統、財長的呼籲,歐洲堅持把緊縮進行到底,其中也包括了非歐元區國家、美國的堅定盟友英國。

    對 於歐洲來說,威脅歐元的只有一點,就是各國不遵守財政紀律。5月31日,歐洲央行發佈最新一期金融穩定報告稱,公共財政是歐元區金融穩定的最大威脅。這是 德國理念的翻版,二戰之後德國奉之如圭臬,絕不允許再次出現惡性通脹,但次貸危機之前的泡沫高峰期卻使歐元區出現了混亂,假賬遊戲在泡沫消退後浮出了水 面。現在,德法等國要把歐元區帶上控制之路,這是歐元信用的基礎。如果說歐洲在經濟創新、技術人員儲備等方面均無法與美國相比,那麼在貨幣信用上卻能超過 美元,尤其是在困難時期堅持緊縮財政,讓人看到了歐元信用的堅定基石。

    其次,歐元貶值對於歐洲經濟並不是壞事。出口在歐洲國家GDP中的佔比較高,國際經合組織指出,歐元下跌10%等於歐洲經濟增長1%,通脹僅溫和增加約0.5%~1%。

    自 去年5月以來,德國的出口已經實現28.8%的增長,其中對歐盟國家以外的市場出口增長為39.5%。今年5月份德國工業產出增長2.6%,提升了此前一 個月1.2%的增速。位於柏林的德國經濟部給出的報告稱,金屬加工業和汽車製造業的增幅“高於平均水準”。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德國5月份出口環比增長 9.2%,這一數字幾乎與今年3月的增幅相當。今年3月10.8%的增幅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德國統計部門公佈的最大環比增幅。

    中 國需求助推歐洲出口。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本週報告稱,該公司上月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達到1.37萬輛,同比上漲177%,這幫助其旗下梅賽德斯和 Smart等品牌的全球銷售量上漲13%。而中國銷量大增的奢侈品和紅酒等,前景同樣看好。《經濟學人》指出,歐元匯率下降將推動大型製造企業(尤其是北 歐國家)和奢侈品企業(尤其是義大利和法國)的出口,同時促進歐洲大陸的旅遊業。

    歐元剛誕生時擁有內部紅利,歐元區內部貿易額上升,而歐元節節上升,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較低的希臘等國又沒有貨幣可以貶值,只能通過歐元區的貶值來獲得未來的全球出口紅利。等到歐元區情況好轉,東歐更多的國家加入歐元區,區內的貿易額將有新一輪上漲。

    第 三,歐元區仍在擴張。7月13日,歐盟27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在布魯塞爾批准愛沙尼亞從2011年1月1日起加入歐元區,並通過了相關法律條令。由此,愛沙 尼亞將成為歐元區第17個成員國。歐元區目前共有16個成員國,人口已超過3.2億。歐元區經濟總量、人口與美國大致相當,在困難時期仍然不停東擴步伐, 志在長遠。

    歐元兌美元前5個月貶值14%,刺激了德國等國向俄羅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出口。縱觀歐美經濟體,都在要求對方採取刺激經濟政策,而自己則採取貨幣貶值、增加出口、財政平衡等辦法,所謂固本培元,靜待下一輪週期增加話語權,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張弛有道的真義。

    歐 元無法與美元抗衡,他們在金融危機中暴露出了各國財政體制不協調這一致命缺陷,但風險的暴露恰恰給歐元區提供了改正缺陷、加強監管的機會。也許在未來十年 中,歐元都無力與美元抗衡,但十年之後,改革財政體系、取消高福利制度,歐元可能還有發展的機會。筆者曾說,歐元完了。是的,與美元的第一回合大戰,通過 主權債務危機,歐元完敗,但歐元可以謀求東山再起。

    7月15日,中國公佈宏觀經濟數據,國際上有關中國退出經濟緊縮政策的猜測聲不斷。中國的經濟數據並沒有進入緊縮區間,仍然保持較為溫和的上升。保持溫和的調控,實行延續的政策,明確中國經濟轉型預期,是重中之重。

    面對歐美的陽謀,中國繼續採取刺激政策是不明智的,這將使中國被資源價格高企與低成本陷阱捆綁。保持匯率與出口的平穩,增加內需的比例,改革機制發展民間的創新能力,發揮中國古代智慧,是未來發展之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Source

南非世足經濟發威 Visa刷卡量爆增

美國消費力最強 墨西哥成長最多

記者  王怡茹  報導       2010/07/15  
南非世足賽狂熱,讓主辦國獲得龐大經濟效益(圖/VISA 提供)    
世界盃足球賽順利落幕,創造出主辦國龐大的經濟效益。根據Visa最新統計顯示,從6月初至世界盃結束,Visa持卡人於南非的消費金額超過3.12億美金,而平均每日交易筆數更高達5.5萬筆;其中,美國旅客的消費力最強,其次依序為英國、澳洲。       

Visa今(2010)年首次取得世足賽的贊助權,其推出許多刷卡優惠,藉此刺激旅客刷卡消費,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據Visa統計,從世界盃比賽前到比賽結束期間(6/1~7/11),海外Visa卡持卡人在南非的刷卡金額超過3億1,200萬美金,較去(2009)年同期的1億8,400萬美元大幅成長70%。       

根據Visa另一份調查指出,在2010年第一季(1月至3月),國際旅客在南非使用Visa卡的消費金額達5億6,600萬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34%。而本次世足賽事期間,僅1個多月的時間,就爆增3億多的刷卡量,表現相當亮眼。       

調查也顯示,從2010年6月1日至7月11日,Visa卡的交易共有220萬筆,等於平均每天有55,000筆;與去年同期41天的120萬筆(平均每天30,000筆)相比,成長率為79%。       

其中,消費最高的前5大國家為美國(19.05%)、英國(19.03%)、澳洲(4.7%)、巴西(4.2%)及法國(3.4%),加起來的消費金額佔總消費金額的51%。另外,超過90%的消費屬於休閒和商務旅遊類別,包括住宿、餐廳、零售、租車及機票。       

不過,在名列前25名的國家之中,成長最多卻是墨西哥。在世界盃期間,墨西哥旅客的Visa卡總消費金額為750萬美元,而2009年同期的消費金額僅13.1萬美元,呈現跳躍式增長。       

Visa首席行銷長陸安東(Antonio Lucio)認為,從數據可發現,世界盃對2010年的直接經濟效果十分顯著,而國際旅客使用Visa卡消費,也證實國際賽事將會為主辦國帶來即時的經濟效益。
Source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財政委員對OBR領導人有否決權

2010/07/15 23:04
財華社深圳新聞中心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周四表示,他將賦予財政委員會否決預算責任辦公室(OBR)新領導人的權利,以排除對財政委員會獨立性的擔憂。

奧斯本告訴國會議員說,財政部將在周五(16日)發布招聘OBR負責人的廣告,以代替即將離任的巴德(Alan Budd)。

巴德將在8月中旬離任,奧斯本稱,到時新的負責人還不能到位。

此外,為進一步加強OBR的獨立性,奧斯本希望,財政委員會搬出財政部大樓並擁有自己的“核心秘書處”職員。

奧斯本同時指出,他希望新的OBR負責人任期為5年,同時還至少可以續約一次。

英國新政府設立OBR目的在於監管政府財政計劃,並對主要增長和貸款作出預測,為預算打好基礎。

但據OBR稍早時候發布的文件顯示,緊縮計劃對公共部門就業只是稍有影響,使其陷入水深火熱的政治風波。隨後OBR進一步發布信息澄清說,政府的開支削減計劃,使得公共部門在未來5年將減少160,000個就業崗位。

遭到議員的質疑後,奧斯本反駁說︰“緊縮計劃不會增加經濟復蘇夭折的風險。”

Source

安本資產管理╱新興亞洲 避險天堂

2010/07/16
【經濟日報╱張瀞文】 安本資產管理亞洲債券總監安斯岱(Donald Amstad)指出,全球經濟成長的高峰已經過了,未來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的對比將更劇烈,以亞洲為首的新興市場將是贏家,也是國際資金持續布局的重點。

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全球主要政府祭出空前的刺激景氣措施。安斯岱指出,這些措施的效應已經大致發酵,全球經濟成長也已經見到高點,美國今年第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低於3%,其他成熟市場也差不多,目前都開始漫長的復甦過程。

安斯岱指出,未來三到五年,全球經濟的發展主軸在於,新興經濟體將帶動已開發市場,亞洲市場則將帶動新興市場。因此,他會建議投資人,要投資在新興市場,資產要由已開發市場的債券與貨幣,逐步移向新興市場的債券與貨幣。

雖然在投資組合中,有高風險也應該有低風險的標的,但安斯岱提醒投資人,如果要承擔高風險,至少要獲得高報酬率作為補償,今日的環境卻非如此。

安斯岱說,不論是美國、歐元區、日本或英國,這些國家債券與貨幣的每年收益率極低,接近零,即使是10年期公債,也只有3%,但這些國家債台高築,投資人所承擔的風險提高。
安斯岱指出,在亞洲等新興市場,雖然並非每個國家都能提供較高的收益率,但不論收益率高或低,整體來說新興市場的風險低得多,因此投資焦點應該放在新興市場。

金融海嘯之後,更加突顯基本面的重要。安斯岱說,避險天堂不再是美國、歐洲或日本,而是亞洲等新興市場。當然,這個改變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而是長期的趨勢。投資時,不能只比較美國、歐洲或日本,而是還要與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相比。

金融海嘯後,新興市場體質強,成熟市場卻惡化,兩者之間差距擴大,達到空前的地步。希臘債務危機對歐洲更是一大警訊,可能威脅到歐元區的未來。安斯岱強調,成熟市場負債累累,七大工業國(G7)公債占GDP的比重接近120%,達到1950年以來的高點。
但這還只是已發行公債占GDP的比重,還不包括退休金不足的財源。安斯岱說,以英國來說,退休金的缺口達1兆英鎊,占GDP的100%。在美國與英國,如果將公債、非政府債、退休金缺口等相加,占GDP的比重將達400%到500%之間,難以承受。

相形之下,金磚四國的前景卻亮麗許多。金磚四國的工業生產回升,顯示新興市場的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不過,安斯岱也提醒投資人,已開發市場的成長動能有限,可能會抑制新興市場未來數個月的出口成長。

安斯岱說,買債券就是借錢給別人,因此要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市場的還債能力更強,破產機率低,投資人應該提高在亞洲等新興市場債券的比重。
【2010/07/16 經濟日報】
Source

因美國經濟數據令人失望 歐洲股市15日收盤走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07-16 01:41:55

 因美國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歐洲股市15日收盤下跌。德國DAX指數跌1%;法國CAC-40指數跌1.4%;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8%。  綜合外電7月15日報道,歐洲股市15日收盤走低,因疲軟的制造業數據再度引發了圍繞美國經濟增長的擔憂情緒,縱使銀行業巨頭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公布了強勁業績也於事無補。  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收盤跌1.2%,至252.97點,盤中曾多次出現漲跌。歐洲主要股指追隨了道指跌勢,德國DAX指數跌1%,至 6,149.36點;法國CAC-40指數跌1.4%,至3,581.82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8%,至5,211.29點。  IG Index駐倫敦策略師David Jones稱,股市的下跌主要由美國制造業數據引起。數據顯示,7月份紐約和費城地區的制造業活動增速均較6月份放緩。例如,費城聯邦儲備銀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7月份制造業活動指數從6月份的8.1降至5.1,經濟學家此前預計該指數7月份將升至10。  歐洲股市此前曾一度走高,因摩根大通公布第二財政季度利潤飆升76%,至48億美元,合每股收益1.09美元。IG Index的Jones表示,雖然摩根大通業績強勁,但投資者的注意力正從個別企業的收益狀況轉回到宏觀經濟的復甦上。  許多歐洲銀行股價下跌,其中巴克萊(Barclays)跌4.2%,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跌2.2%,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跌1.6%。  制藥行業中,諾華制藥公司(Novartis AG)宣布第二財季利潤增至24億美元,但該公司股價追隨了大盤跌勢。  

GlaxoSmithKline PLC股價漲1.8%,因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下屬某委員會此前稱,該公司糖尿病藥物Avandia進一步修改標簽后可繼續在市場上銷售。  此外,葛蘭素威康公司(Glaxo)宣布第二財季將計入15.7億英鎊(合23.6億美元)的法務支出。  

英國石油公司(BP)股價在倫敦市場中上漲0.2%。美國政府此前已批準該公司在墨西哥灣發生爆炸事故的油井測試一個新的漏油收集系統。  

但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自然資源委員會(House Natural Resources Committee)批準了可能使英國石油公司七年不得開展新海上鉆探業務的相關規定。  

希臘ASE綜合指數逆市上漲,漲幅為2.2%,因此前有消息稱,Piraeus Bank提出以7.01億歐元總價收購希臘兩家國有銀行股權。  (師衛娟 編輯)
Source

2010/07/15

英國房價料跌 消費者信心降 

中央社 (2010-07-14 23:50)
(中央社台北2010年7月14日電)根據經濟學家和房地產經紀人表示,由於英國政府刪減開支傷害消費者信心和屋主試圖償還債務,使得今年英國房價可能下跌。

預測年度房價將下降1%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Plc)資深經濟學家爾麗(Fionnuala Earley)說:「未來數月內,情形並不樂觀。看到供應增加、消費者信心減弱,可以預見可支配開支的緊縮。」

倫敦房地產經紀商太平戴維斯 (Savills Plc)研究主任庫克(Lucian Cook)表示,英國政府計劃今年上半年藉消減公部門就業機會和提高稅收來減少財政赤字,而這項作法卻可能傷害財政收入。

英國擁有最多貸款客戶的 全英房屋抵押貸款協會(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指出,上半年英國房價上漲3%。英國駿懋銀行集團 (Lloyds BankingGroup Plc)旗下最大的抵押貸款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Halifax)估計,英國房價將下降1.6%。(譯者:中央社賴紀潣)
Source

英飛港離境稅11月加價六成

2010-07-14
加價後,市民每次到英國須繳近一千港元的航空稅。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英國繼去年調高航空乘客稅(APD)後,今年十一月將再次加價,港人日後由英國飛返香港,每人需繳稅項由現時約六百五十港元(五十五鎊),大增六成多至近一千元(八十五鎊)。旅遊業界認為,有關措施不會影響港人到英國旅遊或升學意欲。
去 年十一月,英國政府以環保減碳排放量為由,提高航空乘客的離境稅(APD),第二次加幅將於今年十一月再實施,以其飛行哩數分四個等級計算稅項,愈高哩數 交愈多稅。現時英國來往香港的飛行哩數逾六千哩,屬英國政府徵收稅額最高的等級;而日後由英國離境往港的經濟客位旅客,每次旅程所需繳稅,將由現時約六百 五十元(五十五英鎊),大增六成三至近一千元(八十五鎊),即如一家四口往英國旅遊,需多付近千四元。

英國教育諮詢中心升學顧問李嘉敏相 信,稅項不會影響港人到英國升學意欲,「出國讀書就預算了一筆錢,才不會因為數百元而改變決定或轉往其他國家,家長更注重校園背景、課程等。」美麗華旅遊 總經理李振庭亦認為,加稅不會影響港人遊英意欲,「如果只係加幾百元是不會有影響,港人去得歐洲都不會因數百元而改變行程,離境稅佔整體開支好少。」他提 醒市民,若為省卻稅項而選擇分兩程機轉折返港,可能得不償失,「將一程旅程分拆開,兩張機票價格相加的錢,一定貴過一張機票返港,差額甚至可能高過一千 元。」
source
--
所得稅增加→職員外流
VAT增加→購物意願低
離境稅增加→出差成本增加
資本稅上升→創業家不願創業

這樣的國家,經濟會繁榮嗎??
好好奇喔!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