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1

慢時尚,正在平靜地革命!

Naomi Watts

>>>陳煌接著說,距離我在台北做第一本男裝風尚刊,大約也有二十多年了。 但在2003年我在北京才做了第二本女性時尚刊<以大學女性及年輕女性為主>,這兩本時尚刊的中間我曾極度厭惡所謂的時尚,原因是我一度認為它是唯物主義的一部份,有時是虛有其表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人們之所以偏愛時尚是因為偏愛名牌的關係,

名牌藉著龐大的勢力結合國際時尚大刊來反應其名牌的非有不可以及代表奢華的表徵,或許在高度以養成穿著格調的國外某高端階層中是順理成章的,但在其他國度地區<包括現今中國與過去的台灣地區>在還摸索著接受一切西洋服裝穿著的時刻,這些名牌卻至今沒意識到到或有意為之地將名牌的現實概念輸至這些國度與地區,卻一向不再如何穿著搭配基礎知識上做有序且適應性地輸入,而一味地強調最新流行趨勢!

這種市場利益的“陰謀”,以及國人只認名牌潮流卻毫不注重基礎穿著的個性,而導致始終只追求表面文章化的所謂時尚,才是我曾遠離時尚的主因! 我們的盲目就不說了。不過,在世界經濟不利的今日,一種“慢時尚”的趨勢卻在國際上平靜地起了革命,而它很可能在國外形成趨勢性的穿著生活方式! 許多人買的名牌服裝穿上一兩次後,因為怕退去流行而束之高閣,所以名牌就越發趕緊頻繁地推出新時裝,以吸引消費者而創造業績!對消費者來說,這無形中卻形成一種無形的消費浪費!這種集體的時尚消費意識,正透過許多國際時尚大刊源源不遁地侵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高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心智!

GAP的全球PR副總裁Anita Borzyszkowska最近就表示“全球經濟問題已導致人們更認為亂花錢在時裝上是不明智的,同時也不會去珍惜所購買的時裝,那意味著你的衣櫃裡只有特殊的新時裝,其他什麼也沒有!” 但是這樣的現象,恐怕在當前的中國高端皆曾是不被接受的,至少他們完全不知有這種全球的意識!

但幸運的,至少我知道在英國倫敦的牛津街Selfridges百貨公司,正打算推出一種叫一站式精品設計經典購買的銷售方式,它很平實地將比如愛馬仕絲巾和Converse,無印良品餐具和索尼亞里基爾布列塔尼上衣(Sonia Rykiel,布列塔尼是一個緩慢的時尚經典品牌,因為它看起來幾乎沒有新潮卻很經典永恆,我要特別推薦這品牌)做有機且平實的組合,讓注重價值的消費者在尋找好的設計,卻又避免地鼓動過度消費購物的趨勢!

這種創新的作法是值得中國商場與百貨公司學習的,但在市場利益考量下,我也深信在中國是做不到的!因為中國在奢侈品上的消費已達世界第二水平,正沾沾自喜地衝向全球第一,又怎會崇尚這種做法呢?

不過,國際上的這種慢時尚的作法卻正朝著回歸簡約、厭惡快速、短暫的時裝變化在轉變,憑精而擴大地轉變──事實上這風氣可追溯到2009年前10月5日的Phoebe Philo,她在2001年至2006年曾擔任Chloe的創意總監,不過她在買了巨星Céline地發霉房子後發現Céline地照片中穿著咖啡色高腰寬腿褲,佩上完美的白色圍巾,絲綢襯衫,軟腰帶,依然給人新的現代感感受!這給Phoebe Philo留下深刻印象與影響力!!

於是,屬於新簡約、時尚的外觀打扮便被推廣出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購物者直到永遠,這種慢時尚的新簡約時尚是永遠可以穿的!   慢,或永遠的時尚不一定是昂貴的。有趣的是,即使快速時尚的推動之下,也會出現了模仿過去的簡約時尚而走向緩慢時尚的外觀。今年3月,Chloé品牌的簡潔設計的胯包只賣10英磅,一周內銷售一空。現在,快速的時尚還會持續多久呢? 中國的名牌消費者,中國引進的名牌商何時才會意識到這種時代的來臨呢?

貸評山下:歐洲危機迷思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貸評山下:歐洲危機迷思(二)

上個禮拜討論了幾點,包括:希臘債和美國次按債的本質是一樣的(過度信貸),並非兩件獨立的事件;新興市場不能長期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脫鈎,因為現在全球面 對的共同問題是整體供應比需求大;德國與她的窮親戚是相互依賴的關係;歐洲央行表明收水(流通性),但暗地裏放水。本周繼續討論其他迷思。

迷思5:歐洲財政緊縮以拆債彈,不會妨礙經濟增長?

基本上,美國與法國是反對以德國與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實施財政緊縮政策,因為美法知道,財政緊縮會打擊仍弱不禁風的經濟,減低經濟增長,甚至使復蘇不能持續,再次陷入衰退。德國等國則以希臘受狙擊為鑑,希望透過緊縮財政以自保。

緊 縮派有一個在經濟學理論上可以成立的說法──政府的開支,長遠來說只會排斥私人市場的發展(Crowding-out Effect),對經濟長遠發展有害而無利;反之,如果政府減少開支使財政健全,便對私人市場提供更健康的發展空間(Crowding-in Effect)。這個說法有兩個問題:第一,正如我之前所說,只要政府開支用得其所,可促進經濟的總生產力,從而輔助私人市場發展;第二,政府對短期經濟 增長有重要幫助,這從美國半年來經濟表現可以說明,自從政府經濟刺激措施過後,經濟疲態明顯。

迷思6:歐洲五豬只是在西歐?

西歐五豬只是故事的一部份,希臘旁邊的東歐國家,如保加利亞和羅馬利亞也深受市場關注,附圖清楚顯示保加利亞銀行的「債彈」日大。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wongcomment@yahoo.com.hk
Source

英國服務業低迷 經濟恐再次衰退

英國服務業低迷 經濟恐再次衰退

2010年07月07日 13:43 
    英國6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4.4,低於5月份的55.4。儘管高於50的指數顯示服務業仍在發展中,但該數據低於此前55的預測數 字。由於政府公佈了緊急削減計劃,增值稅上升,新企業的開工數降低,人們的信心降至月度歷史低點,英國經濟可能將再次滑入衰退的泥潭。
Source

英鎊/美元:短線或回落1.5020區域



自6月初以來,美國經濟數據令人失望的表現,點燃了非美貨幣從年內低點展開的反彈。不論是gdp,就業領域還是通脹相關數據,無不顯示美國經濟復蘇形勢受阻,加息時間被無限期延後,雖然短期這促使美元多頭獲利平倉,給予非美貨幣支撐,但從中期看,如果美國經濟受損,那麼將可能禍及全球經濟前景,目前英鎊的反彈,很可能暗藏著其後新一輪下跌的風險。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美國的需求牽動著 各國出口商的利益,而一旦美國經濟復蘇的進程遲滯,將牽扯到制造業、金融服務領域的下滑,而這些領域是目前英國gdp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作為能源 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石油與天然氣的生產,也是英國經濟的主要來源,經濟形勢轉淡,將遏制對能源的需求,阻礙復蘇前景。在英國政府為了降低負債規模,下大 力氣削減政府預算的背景下,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投入,一旦再承受政府收入逆差的洗禮,只能是對經濟雪上加霜的打擊。英國媒體最新的一份報道顯示,受到緊急 削減預算的拖累,在未來的5年,或將出現130萬工作崗位流失。因此如果美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風險,那麼對全球的經濟復蘇形勢來說,將是一場更大的災 難。

近期英鎊的走勢並不具備持續的上行動能。日圖rsi與k線形態已從6月底就出現背離,匯價在挑戰新高位的同時,指標並未出現相應的走高,反而是有緩步下行的跡象,此外,日元交叉盤的表現從6月初以來,基本是一個在低位整固,處於下行通道的行情,這說明投資氛圍依然不穩,擔憂情緒占上風,隨時利空的數據,都可能引發對風險貨幣的拋盤。英鎊漲跌的分水嶺在1.5080一線,如果不能守在其上,那麼至少是一個階段性高點形成的信號。

操作建議:從操作上看,英鎊在近期的沖高過後,短線有回落向1.5020區域的需求,如果能夠在日圖收盤持穩其上,那麼暗示英鎊在新一輪的跌勢前, 還有最後沖擊1.5300的機會,但之後在1.5300之上,將是新的賣出機會。而一旦英鎊收盤下破1.5020,就是短期見頂的信號,隨後將下探 1.4900/1.4850區域。對於英鎊中期的操作,還是以逢高賣出的策略為宜。
原文出處: 英鎊/美元:短線或回落1.5020區域

Source

猶太東方情意結 米高嘉道理 我信我家

港夜景燈火璀璨聞名遐邇,站在非常高級的半島酒店前欣賞夜景,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夜景和半島酒店,皆與家鄉在上海的猶太人家族嘉道理(Kadoorie)息息相關。
第三代掌門人米高嘉道理以能夠為香港供電百年,並且擁有半島酒店為榮,未來將繼續以猶太人對家庭的信仰,堅守家族生意。

米高嘉道理以猶太家庭的價值觀,做為公司管理哲學,將此使命維持下去。
“家是信任的來源,如果你對待別人都能像對待自己家人一般,別人就會信任你,有了信任后就能團結。”這句話出自嘉道理家族第三代掌舵人米高口中,受猶太人性格影響,家族三代皆非常注重家庭觀,並以相同的理念經營生意。
在一般人眼中,猶太人以出色的商業手腕、聰明的頭腦著稱,儘管在任何國家皆是少數民族,但往往還是出色或富有的族群。
專門研究猶太族群的學者指出,猶太精神以3大支柱為基礎,即猶太教的核心價值觀、凝聚力及以家庭為網絡的社會結構。
沙斯期間也不裁員
這也意味,猶太家庭管理哲學與米高所強調的團結精神雷同,即激勵團隊的公司文化,來自信任和分享。
即使是在酒店業最難經營的沙斯(SARS)期間,香港半島酒店300多間客房裡面只住了9個客人,公司還是很有人情味,沒有裁退任何一名員工。
“我相信爺爺和父親都不是以權威經營公司,是一種待人以誠的信任,這種信任讓公司員工相信自己與別人不同。”
目前,嘉道理家族發展壯大,事業版圖涉及能源、酒店、房地產等多個領域,中華電力、獨資的半島酒店和擁有50%股權的上海半島酒店,將會是未來發展主力。
祖孫三代至今都經營著同一家公司,肩負著家族的生意,米高清楚知道本身的使命,因為這絕對是一個創業難、守業亦難的典範。
“一般企業的命運: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失業;我的任務不是要失去事業,而是讓事業繼續。 ”
米高嘉道理告訴我們,家族給了他很棒的價值觀,他的使命正是要讓它傳承下去。
父親辦公室 孩子最佳學堂

嘉道理家族私邸與香港首富李嘉誠毗鄰,鳥瞰面積寬闊,設備一應俱全。
“在現代社會,年輕人擁有自己的想法,子承父業或許並不容易,但嘉道理家族似乎沒有這方面的困擾。米高是現今香港排在前10名的富豪之一,當年父親勞倫斯更曾是香港首富,儘管兩人生活型態不同,卻有相同的價值觀。
中國《週末畫報-財富》報導指出,人們常常提及父親和兒子的不同,前者形象、生活保守、勤奮、樂善好施;兒子則自小出身貴族,熱愛古董勞斯萊斯(Rolls Royce)。
身為億萬富翁,勞倫斯習慣勤儉的生活。米高回憶父親時曾指出,襪子破了補補再穿、聽說一條石斑賣400多港元(約166令吉),就囑咐廚師下次不要再買,連坐飛機也喜歡經濟艙。
“現代派”的米高則從小受貴族教育,中學上英國寄宿學校,大學則在瑞士Le Rosey學院就讀,同學家庭非富則貴。
然而這不代表米高不贊同父親觀點,因為父親的辦公室是孩子學習的最佳學堂,自小跟著父親學習經商,他亦吸取家族價值觀。
當年米高如此,他當然也希望兒子從自己身上學到相同的信任、毅力和遠見,並懂得回饋。
“首先我要確保我的3個孩子有很好的教育,儘量讓他看到我是如何處理事情的,希望他們也能夠傳承下去。
“這不僅是學習做生意,當你家中有很棒的價值觀時,你就會希望傳承下去。”
傳統現代 完美結合
傳統和現代可以完美結合,米高已以他的經驗和個人,力證這點;他恪守傳統價值觀,維繫家庭、子女傳承。
他也將道理用在最令家族自豪的半島酒店。
米高以興趣廣泛出名,據說還曾是香港古董車會會長,擁有1926年出廠的馬賽地(Mercedes-Benz)。
他還為旗下半島酒店引進了1934年的古董勞斯萊斯,並一直以現代科技包裝華麗古典的半島酒店。
然而,米高經營半島酒店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酒店曾在80年代遭香港富商劉鑾雄狙擊,險些落入他人手。
惟嘉道理家族亦非省油的燈,以猶太式的商法展開拖延戰術,最后耗近10億港元(現兌約4.12億令吉),才得以擊退來者。
米高正式接手大酒店主席后吸取教訓,表示今后無論如何都會將公司股權保持在50%以上,確保家族繼續在董事局握有控制權。
Source
--
這篇報導很多空話
沒什麼重點...

語言學校重獲簽證資格

語言學校重獲簽證資格

語言學校
語言學校說,對不會講英語學生的簽證會讓數千人失業。
英語語言學校剛剛在高等法院起訴政府的簽證禁令勝訴。
根據哪那項禁令,希望來英國學習的學生必須事先學會英語方可獲得簽證,這自然威脅了語言學校,使它們面臨經濟損失乃至關門的危險。
措施原本是作為控制非法移民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推出的,但是440家語言學校的代言機構——英國英語協會(English UK)指責這項規定「既不公正,也無道理」。
語言學校認為,那樣的政策將導致損失數千個工作崗位,並流失千百萬英鎊的海外收入。

「十分荒唐」

在高等法院宣判之前,English UK行政長官托尼·米爾恩斯(Tony Milns)說:「要求學生進入英國學習英語之前就必須已經會講英語顯然十分荒唐。」
English UK是在上屆工黨政府內政大臣收緊政策之後提出訴訟的。不過,這次訴訟並未質疑法律的原則,而只針對裏面的技術漏洞,指稱在內政部確定了法律修改條目之後應當呈交議會進行全面的辯論。
現在執政的聯合政府表示,他們將重新評估給來英國學習的人發簽證的條件。
Source

英國次季經濟倍增

英國次季經濟倍增
發佈時間:2010/7/10      記者:美南新聞     流覽次數: 21
英國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表示,英國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的步伐是第一季的一倍以上。
        英國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表示,英國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的步伐是第一季的一倍以上。
         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Niesr)周四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今年4月至6月的一個季度中增長0.7%,增長幅度比第一季度的 0.3%多出逾一倍。Niesr的客戶包括英倫銀行以及英國財政部。
         英倫銀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周四表示,將保持其2000億英鎊的債券刺激計劃,同時將基準利率保持在創紀錄的低水平以幫助刺激經濟復蘇。而負責管理Niesr並且自1995年以來一直監督其經濟預測和分析的威爾將於下個月加入貨幣政策委員會。
        Niesr在聲明中表示,英國經濟進一步加速增長將會扭轉在經濟衰退中高企的失業率表現。但Niesr補充,不幸的是,英國經濟亦面臨嚴峻考驗。英國和歐 元區惡劣的財政問題將會在短期內限制增長,而雖然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加快,但在今年剩餘時間裡這個速度很難維持。Source
 

 

2010/07/09

按兵不動 英歐利率續蹲谷底

按兵不動 英歐利率續蹲谷底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0.07.09 09:16 am   

歐洲央行(ECB)和英國央行(BoE)8日一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在空前低點,ECB總裁特里謝並暗示未來幾個月利率將原地不動,且警告歐元區經濟前景有變數。他對歐盟將公布銀行壓力測試結果表示歡迎。  特里謝表示,市場利率上揚並不代表ECB就會緊縮銀根。ECB 在決策會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1%不變,是連續第14個月按兵不動。特里謝表示歐元區通膨預期穩定,目前的利率水準十分「恰當」。市場解讀短期內ECB都將按兵不動。道瓊社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期ECB一年內都不會升息。歐洲股市8日盤中勁揚,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股市各漲1.6%、1.4%與0.6%。  特里謝說,市場的貸款成本增加是「銀行自己決定的結果。」歐洲隔夜拆款利率(EONIA)7日為0.414%,6月30日時升抵0.542%,6月3日時僅0.295%。  為提振市場對歐元區的信心,特里謝承受不少壓力。歐洲銀行業者本月1日償還4,420億歐元(5,590億美元)貸款後,向ECB要求的融資金額又低於市場預期,市場上的超額流動性降低,市場貸款成本因而開始上升。 

特里謝也說,當經濟加快復甦時,銀行必須準備好增加貸款,他很歡迎歐盟決定公布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部分分析師認為測試應該更嚴格,特里謝表示此時發表評論並不妥當。  他還警告,歐元區的復甦之路,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可能會顛簸。展望未來,「歐元區可能會以溫和的速度成長」,「多個部門調整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以及就業市場疲弱的前景,」可能抑制未來的經濟活動。  特里謝另暗示,ECB目前愈來愈不需要干預公債市場。  此外,英國央行連續第17個月維持利率在0.5%的低點,對經濟前景保持觀望。BoE表示,不會改變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目前該行已挹注市場2,000億英鎊(3,000億美元)流動性。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決策官員想看看當局的縮減赤字方案對經濟的衝擊。國際貨幣基金(IMF)8日下修英國的經濟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從1.3%下修到1.2%,明年從2.5%調降到2.1%。

  【2010/07/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Source

IMF下調英2011經濟成長率為2.1%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最新全球經濟預測,看空英國經濟前景,將明年的經濟成長率由2.5%下修到2.1%,對企圖重振英國經濟的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帶來新的打擊。
不僅如此,IMF將英國今年的成長率下修到1.2%,低於4月份預估的1.3%,英國幾乎是主要工業國中唯一被IMF下修經濟成長率的國家。
財政部新設立的預算責任局(Office of BudgetResponsibility),最近公布的2011經濟成長預測為2.3%,IMF的預估值比官方的預期更低,顯示英國經濟要完全走向復甦,仍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
歐斯本已宣布,將大幅刪減預算,解決嚴重的預算赤字問題,40%的公務員恐將失業。
另一方面,英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今天開會決定,短期利率維持在0.5%不變,是第16個月來維持在這個歷史低水準。
貨幣政策委員會同時決定,不再推動「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也就是不再挹注更多資金到市場。
相對於英國較為悲觀的經濟前景,IMF看好明年全球的經濟,美國與中國都有不錯的成長率,今年中國成長率就有10.5%,全球經濟成長率由之前預估的4.1%提高到4.6%。
IMF警告歐洲必須儘速解決債信危機,重建投資人對銀行的信心,否則不利未來經濟發展。
【2010/07/08 中央社】
Source

世界盃看勝負 新能源賭未來

世界盃看勝負 新能源賭未來

2010年07月09日 07:20   來源:人民網   張穎
除了世界盃,國際政要們還談論什麼?歐盟能源委員袞特爾·厄廷格作出解答:新能源技術和可再生能源。他認為:“如果說,世界盃比賽看的是一朝勝負,那麼,新能源賭的就是未來成敗。”   在過去的一週裏,歐盟、英國、巴西通過3場專題論壇宣告:利用清潔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依託政策
“美國人認為,市場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巴西石油、天然氣與可再生燃料署負責人馬爾科·安東尼奧·馬丁斯·阿爾梅達認為,“新能源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需要政府採取合理的宏觀調控,並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記者從7月6日舉行的“推動巴西城市發展的能源”主題論壇上獲悉,到2019年,巴西將把可再生能源比重從目前的47.2%提高到48.4%。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佔其全部能源的比重將由2009年的37.9%進一步下降到31%,對於正大力開髮油田的巴西而言,這無疑是不可思議的任務。
為此,巴西政府借助各類國家政策和方針,選擇替代方案,同時兼顧宏偉的發展目標與溫室氣體減排。據介紹,該計劃能夠提高能源可靠性和供給安全, 通過購進全國互聯繫統3300兆瓦電力,來源分別是風力、生物質和小型水利發電廠,可以直接或間接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對國內工業設備和材料行業產生 22億美元的投資效益。
當然,並非只有巴西政府採取了行動。蘇格蘭工商委員會總裁莉娜·威爾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蘇格蘭政府計劃到2011年,利用可再生資源生產的電量要佔全國電量的31%,到2020年該比例要達到50%。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制訂了一系列激勵計劃。”莉娜·威爾森透露,作為對所有可再生能源領域承諾的一部分,蘇格蘭政府修改了可再生能源承諾蘇格蘭機制,這是一項可再生電力激勵計劃,用以增加海洋能源可再生能源承諾證書。
記者了解到,蘇格蘭政府由此為海洋能源引進聯合可再生能源承諾證書系統,令蘇格蘭海洋能源項目在世界獨佔鰲頭。
  尋找資金
除了政府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離不開“資本”。於是,為可持續發展“融資”成為了各國政府、機構傷透腦筋的難題。7月6日-10日,在歐盟比利時館舉行的中歐能源合作會議上,袞特爾·厄廷格作出了回答。
當天,歐洲委員會宣佈,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原則性同意向中國綠星節能減排私募基金投資1000萬歐元。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 是由歐洲投資基金(歐洲投資銀行集團)管理的一隻基金,旨在向新興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提供清潔能源。歐盟政府是該基金的主要投資者,另外兩個投資方是德國 和挪威。
綠星是中國首只專注投資于能源效率的私募基金,主要對發電餘熱回收利用中小型項目進行投資。該基金還將投資于可再生能源(如城市建築物屋頂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清潔技術行業(如廢塑膠回收利用)。
袞特爾·厄廷格告訴記者:“儘管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其能效領域的融資機制尚在不斷發展之中。”
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顯然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最佳的“融資”實踐案例。“這是一隻創新型基金,以私人投資的方式為全球發展 中國家和過渡經濟體中能效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風險資金。”袞特爾·厄廷格相信,這將加快新興市場中環保技術的轉讓、開發、使用和執行,幫助當地人能夠享 有安全、清潔以及便宜的能源。
與歐盟相比,巴西政府成立的國家氣候變化基金會規模比較小,但是更具有針對性。記者了解到,該基金會的資金來自國家石油勘探收益,致力於推廣減 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和研發工作。據了解,該基金隸屬環保部,由來自聯邦政府和民間團體的代表組織組成委員會管理,它的財務代理是巴西發展銀行,運營則 依靠贈款和貸款所籌集的資金。
  期待合作
如果說,全球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基金向中國綠星節能減排私募基金投資1000萬歐元,是歐盟與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合作的開始,那麼,7月7日,蘇格蘭政府很快地表明瞭他們的立場。
蘇格蘭首席大臣亞歷克斯·薩爾蒙德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蘇格蘭海洋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與南通中遠傳播鋼結構有限公司就可再生能源簽署協議。與此同時,已經有超過15個中國能源公司高級代表團前往蘇格蘭尋找合作機會。
在英國館舉辦的“碳會計:低碳經濟中的催化劑”論壇上,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也表達了與中國企業合作的願景。ACCA全球品牌執行總 監史迪文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行企業節能減排項目,而英國通過設計、生產、推廣各種產品及提供各類服務,全方位打造全球低碳市場。
  “英國還是公認的國際低碳行業樞紐,引領全球走向可持續繁榮。通過中英雙方的共同努力,必為低碳行業發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幫助中方企業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量,協助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史迪文對此充滿信心。(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王惠綿)














































































 

英國正面臨通脹帶來的劇痛

英國正面臨通脹帶來的劇痛

  •   2010/07/08 @ 03:06am EDT
英國通脹超過了3%
英國通脹超過了3%
長期以來,英國央行委員會和部分經濟學家一直被英國的高通脹所困擾,引起了人們的擔心,該國的經濟復蘇可能會停滯不前。
不像美國和其他歐元區國家,英國通脹自2009年以來從未回調接近零水平。自2008年年初以來,法國,德國,意大利和美國等國家的核心通脹(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已經下降, 但英國卻在上升,現在已經超過了3%,是歐元區的兩倍多。
市場對通脹上升的原因有不同的觀點。
2008年年初,英國央行行長金恩(Mervyn King)開始致信英國財政部,對為何通脹率增長高於央行2%的通脹目標作出了解釋。當他們之間的來往信件變得越來越多時,許多經濟學家開玩笑說,金恩很高興與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建立了新的筆友關係。
今年英國5月通脹高達3.4%。部分經濟學家指出,該國通脹率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很明顯,與美國和歐元區不同,英國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增長,」倫敦財經諮詢公司Fathom Financial Consulting主管、英國央行前經濟學家丹尼•加貝(Danny Gabay)表示。「經濟增長出現意外放緩,通脹上漲都成非常不利的位置。」
英國一季度經濟增長0.3%,主要得益於製造業的復蘇。
部分經濟學家表示,持久的高通脹將給英國維持低利率,穩定經濟復蘇的工作形成阻礙。英國央行預計將在周四宣布維持利率在0.5%不變。
英國央行此前還曾表示,通脹「非常令人擔憂,」尤其是在經濟衰退時期。
今年引發該國高通脹有三個主要因素:石油平均價格上漲接近80%(高於2009年年初);政府在1月恢復了17.5%的銷售稅;自2008年走高以來,英鎊美元了26%。
但是,一些經濟學家並不同意以上的分析觀點。他們認為,較高的大宗商品價格不僅出現在英國,而歐元兌其它主要貨幣也下了。經濟學家還指出,價格上漲在服務業尤為突出,比如保險,這並不是與貨幣匯率直接掛鉤的費用。
「最近服務業出現了較高水平的通脹風險,」滙豐銀行(HSBC)首席經濟學家斯圖爾(Stuart Green)表示。「這隻發生在英國。」
英國央行內部也就出現了通脹率的爭論。該行副行長查爾斯•畢恩(Charles Bean)表示,銀行貸款的缺乏可能使企業更擔心現金流而不太願意下調(比此前衰退時期更低的)價格。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亞當•波森(Adam Posen)在上個月的一次演講中指責,通脹預期推高了消費物價。波森認為,英國央行已經此前決定,在通脹率慢慢爬升導致消費者預期通脹在短期內維持高水平的時候,維持低利率
較高的通脹預期往往會引發企業抬高價格以及工人要求加薪。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統計部(Ernst & Young ITEM Club)經濟學家Hetal Mehta表示,儘管有證明表明,部分公司已經抬高物價或穩定物價,但很少出現有工人要求加薪的現象。可以肯定的是,受政策緊縮計劃的影響,該國到 2016年將會削減61萬個公共部門的就業崗位。
儘管如此,一些經濟學家對通脹的擔心可能會加劇英國央行決策者加息的壓力,特別是在經濟尚未全面復蘇的背景下。這些經濟學家擔心,過早加息會導致經濟衰退的惡化。
英國央行委員會成員森泰斯(ndrew Sentence)6月10日提出兩年內加息。後來,他告訴記者,他非常擔心通脹預期,他更贊同「逐步」升息。
Sentence也對現有的通縮壓力強度表示懷疑,他暗示,價格可能會繼續上升,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考慮破產,而產品供應也遭到了損失。
儘管在高消費價格的根源上存在分歧,但許多經濟學家預計,英國央行至少到明年會保持利率不變。政府緊縮計劃包括,2011年1月將稅收提高到20%,意味着通脹可能會持續波動。
「他們似乎很擔心通脹,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危險,就是在經濟依然低迷時升息,」 加貝說。「如果沒有消費者和政府救助,事情就會變得更糟。」 

英國實施嚴苛財政緊縮計畫

英國實施嚴苛財政緊縮計畫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即時報導】      2010.07.08 06:26 pm   

為避免步上南歐主權債信危機的後塵,英國聯合政府於今(2010)年5月11日成立後,將削減財政赤字列為首要施政工作。財政大臣歐司本(George Osborne)今年6月22日宣布「緊急預算」(Emergency Budget),經建會指出,此為英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苛的財政緊縮計畫。  為因應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英國政府積極採取振興經濟措施,使經濟免於持續衰退,卻陷入空前的財政窘境。  經建會指出,英國「緊急預算」提出責任、自由、公平等三大領域,可視為當前各國施政所面對的共同課題。按財政永續經營為經濟穩健成長的先決條件之一,控制財政赤字是各國必須走的路。惟各國仍須斟酌國情,循序漸進為之,以免衝擊經濟復甦的力道。此外,各國亦應致力於改善所得分配情況,提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從後金融海嘯時期勝出。 

英國緊急預算計畫摘要如下:
一、目標與宗旨
預計在未來五年,每年削減400億英鎊(約590億美元)結構性赤字(其中80%透過減少支出,20%來自增稅)。其宗旨在於:刪減財政赤字,以強化、團結國家;以儲蓄、投資、創業取代舉債;追求平衡經濟及永續成長。
二、具體措施
(一)責任(Responsibility)-削減政府赤字,降低復甦風險
1.新設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Responsibility):該單位將擔當財政管理的核心角色,平時依據政策,定期公布財政預測報告,就財政政策提出具體建議,並獨立評估財政情況。
2.調升加值稅(VAT)稅率:自明(2011)年1月起,調升加值稅稅率2.5個百分點至20%。
3.開徵銀行稅(bank levy):自明年1月起,將對本國銀行、建築融資合作社(building societies)及外國銀行在英分行之資產負債表,課徵銀行稅(規模較小者除外),初期稅率為0.04%;自2012年4月起,稅率將上調至 0.07%,將有助於增加稅收。
4.凍結高薪公務員薪資:自明年4月起,將凍結年薪超過2.1萬英鎊(約3.1萬美元)之公務員的薪資2年,預估2014年4月前,每年可節省33億英鎊 (約49億美元)。至於閣員薪俸方面,早先5月13日的第一次內閣會議中已決議,所有內閣成員減薪5%,並在未來5年凍結薪資。

(二)自由(Freedom)-尊重市場機制,扶植民間企業
1.調降公司稅稅率:為鼓勵民間企業投資,自明年4月起的4個會計年度,將中、大型企業適用的公司稅稅率,自28%逐步調降至24%;小型企業則自22%調降至20%。
2.裁減國民保險費(National Insurance)收入:為促進就業,自明年4月起,透過減收國民保險費,降低企業雇用員工成本。
3.提高小型企業財務融資保證(Enterprise FinanceGuarantee)額度:在明年3月底前,將透過企業財務融資保證計畫,提供相關企業7億英鎊(約10億美元)的額外貸款。

(三)公平(Fairness)-分攤減債負擔,改善所得分配
1.增加資本利得稅稅率:自今年6月23日起,調高適用高稅率者的資本利得稅稅率,自18%調升至28%;創業者原享有資本利得適用10%優惠稅率的金額,將自前200萬英鎊(約25萬美元),提高至前500萬英鎊(約737萬英鎊)。
2.調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門檻:自明年4月起,調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門檻1,000英鎊(約1, 474美元);年收入7,475英鎊(約11,019美元)以下者則免稅;娋年收入超過4萬英鎊(約5.9萬美元)的家庭,將減少其所得扣除額。
3.凍結地方議會稅(Council Tax):自明年4月起,將與英格蘭的地方政府合作,凍結地方議會稅1年。
4.緊縮社福津貼:包含自明年1月起,廢止懷孕健康津貼;自明年4月起,調整房屋津貼上限,並凍結未來3年的兒童福利金;自2013年4月起,刪減長期失 業者房屋津貼10%。據國內外媒體報導,繼「緊急預算」公布後,英國政府各機關上週末被告知,須進一步研議擴大縮減預算規模,更凸顯削減結構性財政赤字的 急迫性。


【2010/07/08 經濟日報】
Source

預算責任辦公室主任 巴德將於8月中旬離職

預算責任辦公室主任 巴德將於8月中旬離職
2010-07-09 05:51:00 
 
(本 報訊)英國財政部表示,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主任巴德將於8月中旬離職,這對該機構是一個打擊,外界擔心,這可可能對財政部實施的緊縮政策構成影響。預算責 任辦公室在政府收緊開支預算案的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英國財政部表示,英國政府強大的新財政委員會主任巴德(Alan Budd)將於8月中旬離職。財政部稱,巴德簽訂了三個月的合同,而且一直都計劃在合同到期時離職。 然而,他的離開對於新設立的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OBR)是一個打擊,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將此辦公室設立為獨立機構,來監管政府財政計劃。    

財政部稱,巴德是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兼財政部高級經濟顧問,他將參與其繼任者 的任命。很可能在巴德離任之時,新的接任者不能到位。 財政部發言人稱,巴德「已經將OBR建立稱可信的獨立機構,而且財政大臣對他在此問題上的重要工作異常感激。」他稱,「政府將努力確保OBR在招聘巴德接 任者上的連續性。」
Source

歐洲債務危機快到頭了嗎?

2
010年上半年﹐歐洲的債務危機弄得投資者頭昏眼花。下半年它還會是關注的焦點嗎?如果7月份頭幾個交易日的情況可以說明什麼的話﹐那麼投資者已經擺脫了恐慌﹐但依然緊張不安。

看看本月以來歐洲的一些重要風險指標表現如何吧。

歐 洲的共同貨幣歐元是希臘債務危機及其對其他陷入困境的南歐經濟體不利影響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不過﹐分析人士和投資者真是搞不懂最近歐元兌美元的走勢。儘管 週四歐元走軟﹐歐元兌美元仍有1.2574美元﹐相比之下﹐6月底為1.2229美元。5月4日﹐歐元兌1.1917美元。

歐元的反彈表明歐洲的政治領導人已經在消除人們對歐元區解體的擔憂上取得了一些進展。

實 際上﹐2010年下半年開始﹐投資者給了歐洲各國政府喘息的機會﹐轉而擔心起全球經濟復蘇。有關美國經濟的一系列令人失望的報導甚至還幫助推高了陷入困境 的歐元。與此同時﹐歐盟對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的決定給了投資者希望:市場對銀行的擔心可能很快會減輕。繼希臘之後成為眾矢之的的西班牙本週和上週成功 地從債券市場籌集到了資金﹐緩解了人們對如何償還將於本月底到期的一筆巨額債務的擔憂。

和歐元一樣﹐英鎊兌美元也走強﹐從6月30日的兌 1.4939美元漲到1.5110美元。5月18日﹐英鎊兌美元曾低至1.4336美元。英國組建了一個有效的執政聯合政府﹐在英國巨額預算赤字上取得了 一定的進展﹐大大出乎唱反調的人士的意料。英國重要的AAA信用評級目前看起來是安全的。英國將成為下一個希臘的說法也不攻自破了。

結果是:一些分析人士開始談論未來幾個月主權債務危機將離開歐洲﹐轉到同樣有著巨額預算赤字的美國。

不過﹐不清楚歐洲的問題是否真能那麼快地煙消雲散。儘管歐元上漲﹐大部分外匯分析師仍表示不樂觀﹐一些分析師仍預計歐元會跌到兌1美元的程度。荷蘭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分析師們週三公佈了一份報告﹐說歐元區的解體仍有可能發生。

儘管歐洲的債券市場比幾個月之前的情形有所改善﹐卻仍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

隨 著上半年的結束﹐就算是法國等更強大的經濟體也開始令投資者擔心了。銀行變得對彼此放貸非常謹慎。歐洲貨幣市場的部分壓力如今開始減輕。據數據提供商 CMA DataVision的數據﹐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愛爾蘭的債務保險成本較6月底有所降低。投資者開始討論購買陷入重重債務的歐洲國家發行的債 券的可能。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駐倫敦分析師沃星頓(Huw Worthington)說﹐人們或許開始感覺稍微舒服一點了﹐如今息差開始變得有吸引力了。

不過﹐仍沒有足夠的跡象顯示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實際上開始消除。沃星頓說﹐對歐洲的擔憂將會持續﹐不過消息層面上會有所好轉。

首先﹐南歐國家的借貸成本依然非常高。利用衍生品為這些國家債務保險的成本顯示出﹐投資者的擔憂情緒依然高漲。人們看起來是在等待希臘政府違約。

有 什麼可以扭轉形勢的嗎?本月底歐洲銀行業壓力測試的結果有望幫助理清歐洲的問題﹐就像美國的一樣。亞洲和美國好於預期的經濟增長數據有望驅散關於二次探底 的擔心﹐令投資者更相信歐洲所採取的嚴厲措施不會讓各經濟體開倒車。不過﹐如果在這些領域沒有好消息的話﹐再來一場市場動盪﹐仍有可能會令人們對歐洲此起 彼伏的違約的擔憂死灰復燃。

Neil Shah

Is End of Europe's Debt Crisis Near?
Europe's debt crisis sent investors spinning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0. Will it also dominate the headlines in the second half? If July's first few days of trading are any indication, investors are off panic-mode but remain very much on edge.

Take a look at how some key risk-o-meters in Europe have performed since the start of the month.

Europe's common currency, the euro, has been one of the biggest victims of Greece's debt crisis and its fallout on other struggling Southern European economies. These days, however, analysts and investors are scratching their heads over the currency's recent run against the U.S. dollar: The euro, which is down today, is nevertheless trading at $1.2574 compared with $1.2229 at the end of June. On May 4, one euro bought $1.1917.

The euro's bounce suggests Europe's political leaders have made some headway in warding off worries about a break-up of the euro currency area.

Indeed, investors kicked off the second half of 2010 by giving European governments a rest and worrying about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instead. A batch of disappointing reports on the U.S. economy even helped push the beleaguered euro higher. Meanwhile, the European Union's decision to 'stress-test' banks has given investors hope that market fears about banks may soon lessen. Spain, the market's latest punching bag after Greece, successfully raised cash from the bond markets both this week and last, easing concerns about a big debt repayment due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Like the euro, the British pound has risen in value against the dollar to $1.5110 from $1.4939 on June 30. It was as low as $1.4336 on May 18. Britain has surprised naysayers by forming an effective rul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that has made progress on the country's big budget deficit. The U.K.'s important 'triple-A' credit rating looks safe for now. So much for the idea that Britain is the next Greece.

The result: Some analysts are talking about the sovereign-debt story moving away from Europe in the next few months and hitting the U.S., which also has a massive budget deficit.

But it's unclear whether Europe's troubles can really go away that fast. Despite the euro's gains, most currency analysts remain bearish, with some still expecting the currency to hit parity against the dollar. Analysts at Dutch bank ING put out a report today saying a euro-zone break-up remains a possible scenario.

And while Europe's bond markets are in better shape than they were a few months ago, they're still under considerable pressure.

As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wound down, even stronger economies like France were starting to worry investors. Banks were growing very wary of lending to each other. Some of the pressures in European money markets are now easing. The cost to insure the debts of Greece, Spain, Portugal, Italy and Ireland is lower than it was at the end of June, according to data provider CMA DataVision. Investors are talking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buying bonds of highly-indebted European countries.

'People are probably feeling a little bit more comfortable,' says Huw Worthington, an analyst at Barclays Capital in London. 'The spreads are becoming attractive now.'

But there are still not enough signs that investor worries are actually going away. Worries about Europe are 'going to stay,' Mr. Worthington says, though the news-flow may improve.

For one thing, the borrowing costs of countries along Europe's southern fringe remain painfully high. The cost to insure their debts using derivatives suggests investor concern remains elevated. People seem to be waiting for a Greek government default.

What could turn things around? The results of Europe's bank stress tests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could help draw a line under Europe's problems - as happened in the U.S. Stronger-than-expected readings of economic growth in Asia and the U.S. could dispel fears of a 'double-dip' and make investors more confident that austerity measures taken in Europe won't push economies into reverse. But without good news on these fronts, it's still very possible that another market flare-up could bring fears of rolling European defaults back to the fore.

Neil Shah
Source 

NIESR:英國截至6月的三個月GDP增長0.7%

NIESR表示,英國截至6月的3個月GDP增長0.7%,增速放緩,表明英國經濟復甦的脆弱性,并稱英國經濟未來將面臨多種不利因素。  綜合外電7月8日報道,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NIESR)表示,與截至5月的三個月相比,英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步伐較放緩,因工業產值回落,突出了英國經濟復甦的脆弱性。  NIESR表示,估計在截至6月的3個月國內生產總值較1至3月的第一季度增長了0.7%,低於在截至5月3個月的0.9%GDP增幅。  NIESR報告的經濟增長放緩與英國制造業調查數據相一致,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制造業活動擴張緩慢。 

展望未來,NIESR表示,英國經濟將面臨多種不利因素,尤其來自於家庭和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元區國家的財政緊縮。 

NIESR表示,“不幸的是,英國經濟也正面臨嚴峻考驗。無論是英國還是歐元區的財政鞏固措施都將在短期內抑制經濟增長,顯然存在當前經濟增速將不會在2010年其余時間內保持不變的風險。  NIESR調查報告部門分類數據顯示,同工業增長步伐放緩一樣,6月私營服務部門也拖累了經濟增速,因其私營服務部活動增速較5月放緩。該調查還表明,6月農業和建筑業活動下降速度較5月放緩,而6月公共服務部門活動在5月的微幅增長后小幅下降。  (王媛媛 編譯)
Source

2010/07/08

英企業報告預測 第二季經濟增長

英企業報告預測 第二季經濟增長
2010-07-08
(本 報訊)英國總商會(BCC)搜集全國5600家企業信息而獲得的報告預測,英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將介於0.6%與0.7%之間,推翻了此前有關英國經濟可 能出現雙低衰退的預測。 儘管如此,該機構警告,如何持續維持增長,仍是英國經濟面臨的巨大問題,其中以服務業面臨的壓力最大。BCC董事長David Frost表示:「兩大領域的發展情況很不一樣,製造業情況遠遠好過服務業。」 除服務業以外,零售業增長也甚為緩慢,而零售業和服務業這兩大領域,代表了英國GDP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 據BCC的成員調查顯示,原材料成本的不斷增長,也是制約各企業發展的原因之一,80%受訪製造業主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令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商品漲價壓 力。儘管如此,製造業出口銷售額卻上漲到4年來最高水平,據BCC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英國「更具競爭力的匯率」優勢。與此同時,製造業招聘人數 也得到相應增長。
 Source

世行發佈全球經濟規模排名:中國居第三 再超德國

世行發佈全球經濟規模排名:中國居第三 再超德國

2010年07月08日 10:01   來源:中國廣播網 
    

    國家統計局2日公佈了去年GDP的初步核實數據,增速為9.1%,比初步核算數提高了0.4個百分點。根據最新數據,去年我國GDP為340507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5154億元。

    世界銀行7號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的名義國內總生產規模為4.9093萬億美元,再次超過德國,位居美國和日本之後排名世界第三。

    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排名顯示,美國以14萬2563億美元的GDP規模排名世界第一,日本以5萬零675億美元排名第二。排在第四到第八位的分別是: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巴西。

    在排名前15位的國家當中,澳大利亞從去年的第14上升到第13位。印度從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加拿大從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
(責任編輯:邵希煒)




世足杯經濟學 神準!

世足杯經濟學 神準!

  • 文/王艾求

新興市場國家VS.歐洲足球豪門

就在新興市場國家領先全球經濟復甦,連傳統工業大國也要禮讓三分之際,本屆世足杯也在上演一齣類似的奪權大戲:新興市場國家對抗歐洲足球豪門。

四 年一度的世足杯使得所謂的世足杯經濟學成為全球顯學,華爾街巨擘高盛與摩根大通都鄭重其事地推出世足杯報告,前者是由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所編製,後者則是 宣稱由一批技術分析師透過量化分析所進行的預測。或許這些經濟學家自認他們對世足杯的預測,要比對全球景氣的預測準確一些。

也有人著眼於 世足杯的經濟效益,英國經濟學家一度認為,如果英國擊敗德國,在自我感覺良好下,英國零售至少會提升一成,而德國由於悔恨加交,生產力會大減,拖累出口成 長腳步(當然,此一自我感覺良好、一廂情願的預測已證明是錯誤的)。英國政壇在賽前更是以世足杯來為自己的政策背書。今年四月,當時還是首相的布朗為自己 擴張財政支出的政策辯護,他表示,英國經濟就像國腳魯尼的傷勢一樣,儘管看來不嚴重,但是必須小心呵護,否則勢必惡化。

太巧合!
經濟不振 國腳變成滷肉腳

布朗說的是沒錯,不過在世足杯開打之際,他已下台,由主張削減支出以平衡預算的卡麥隆所取代。英國隊的表現則是和其經濟一樣,虛有其表,僅止於十六強。至於魯尼,他恐怕寧願腳傷未癒,如今場場上陣卻一球未進,反招來滷肉腳之譏。

世 足杯與經濟學的關係到底有多大,很難定論,不過若是從國際經濟現況來看世足杯,倒是有一些驚人的巧合。目前儘管全球經濟復甦,但是強弱有別,強的自然是新 興市場國家,弱的則是歐洲國家,尤其是所謂的南歐豬國(PIGS):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與西班牙。而在本屆世足杯,歐洲主權債信危機的始作俑者希臘,表 現與其經濟一模一樣,毫無活力,歐洲足球名門義大利也是力不從心,都早早出局。

至於雙牙,在經濟與球場上都堅拒成為第二個希臘,葡萄牙一 路跌跌撞撞,在搶八強時輸給西班牙。相較之下,西班牙無論在經濟,還是球場上,都展現韌性。 世足杯開打前夕,市場一度盛傳西班牙將和希臘一樣,向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請求紓困,造成歐元與歐股重挫,迫使西班牙政府極力撇清,才使情勢緩和下來。

日前債信評等機構穆迪以經濟前景堪憂為由,警告可能會調降西班牙的主權債信評等,再度引發市場混亂,不過當天西班牙政府發債成功,使得市場的不安情緒大為減輕。在此同時,西班牙在世足杯的表現也是力爭上游,力求不辱其無敵戰艦的名聲。

至 於歐洲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足球豪門世家的德、英、法,球場上的境遇幾乎就是經濟的寫照。德國在球場上氣勢逼人,完全與其身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地位相匹 配。歐洲主權債信危機使得歐元重挫,德國出口業由於及早進行結構性改革,因此相較於其他歐元國家,更能充分享受到弱勢歐元為其帶來的好處。今年來,全球股 市因經濟前景不明而跌多漲少,德國儘管下跌一.六八%,但是在主要工業國家中仍算是相對抗跌者,英、法兩國股市今年來跌幅百分比都在兩位數。

太厲害!
德國踢走英國 地位更彰顯

更 重要的是,德國在歐元區舉足輕重的領導地位,經過這次危機後更為彰顯,若非梅克爾政府一錘定音,確立歐盟對歐元國家的緊急紓困計畫,歐元區可能早已分崩離 析。此外,梅克爾政府堅持緊縮支出,恪守財政秩序的主張,也在六月底多倫多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議上獲得與會領袖們的一致支持。德國總理梅克爾的 國內聲望因人民反對紓困南歐豬國一度遭到嚴重打擊,但她巧妙利用國會的總統選舉,將她尋求連任的最大競爭對手渥夫送上總統寶座,而在除去絆腳石後,她在下 屆總理競選中幾無對手。

本屆世足杯德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宿敵英國,令人印象深刻,甚至還給了若干人在經濟方面的啟示。《愛爾蘭獨立報》 一篇社論就敦促政府在擬定經濟政策時,應學習德國的足球改革經驗。該篇社論指出,在十二年前的世足杯,德國慘遭克羅埃西亞羞辱,於是痛定思痛,力求改革, 強調速度與傳球的精準度,而其改革成果在本屆世足杯展露無遺,在與英國間號稱世紀大戰的比賽中輕取對手。該篇社論指出,德國當年面臨足球危機,力求突破, 愛爾蘭如今遭逢經濟危機,應該效法德國的足球經驗,順應環境的變遷來進行改革。(本文為節錄,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財訊雙週刊350期) 

英財政預算:英國經濟對商業開放

英財政預算:英國經濟對商業開放

29 六月 2010
英國總領事奚安竹撰文全稿
Andrew Seaton
奚安竹 (Andrew Seaton)
港英兩地的商業連繫向來穩固發展,去年雙邊貿易額約達130.6億鎊(1600億港元)。不少香港公司均有在英國投資或營商,而英國公司也是香港的主要海外投資者。香港商界都樂見英國經濟能夠穩健發展。
英國聯合政府最近公布了首份財政預算案,展開符合負責任、自由及公平原則的五年計劃,以求重建英國經濟。整項計劃的重點是支持商業及企業發展。
新政府願意承擔過去,計劃未來。透過支援企業發展推動經濟復甦,鼓勵就業,也不忘照顧弱勢社群。
英國聯合政府並宣布已完成審查本年度的財政支出,並決定削減總值60億英鎊的開支。又宣布成立獨立辦公室專責審查預算,並授權該辦公室決定未來經濟增長和財政開支的預測。是項果斷行動已成功贏得國際市場的讚譽。
英國政府又決心透過加強競爭力和團結國家來削減巨大財赤。
在最近一次G20會議上,國際社會已清楚表達了對穩健財政的看法。最近在多倫多舉行過的G20峰會上,英國也傳達了相同的訊息。英國政府公布開徵銀行稅,鼓勵銀行轉移至風險較少的資產配置。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法國和德國都相繼支持我們的做法。

英國政府將創造一個建基於儲蓄、投資和企業而非債務的嶄新經濟增長模式。
這是改革的第一步,期望達至經濟轉型、邁向可持續發展、由私營機構主導經濟增長,以及跨地區和產業取得平衡發展的目標。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也提出支援企業及重整英國競爭力的計劃。
英國政府將給予商界更多自由,包括減少管制規範及調低稅率,並同時加強基建,支持低碳經濟和地區發展。
預算案所提出的措施期望可恢復商界對長期投資的信心,以及減輕他們在稅收和管制方面的壓力。這將鼓勵企業創造更多新職位,以及幫助失業者重回勞動市場。
這將使英國更具競爭力。

英國的公司稅率於未來四年將由 28 %下降至24%。這對商界而言是一個好消息,到了2014年,英國將會是G7中最低公司稅率的國家,並於G20中最低公司稅率國家排名第五。
雖然明年1月英國的增值稅(VAT)將由17.5%上調至20%,但這個新稅率仍然低於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
新預算案也秉持公平原則。英國政府在照顧弱勢社群的同時,也致力確保社會各階層都要就削減財赤作出貢獻。

適用於需繳交較高入息稅率或附加稅人士的資本增值稅率將由18%上調至28%。
現時企業項目可享有的10%優惠資本增值稅率,將會由首次賺取的200萬鎊遞增至500萬鎊,務求鼓勵民眾創業。

英國政府也宣布開徵銀行稅,鼓勵銀行轉移至風險較少的資產配置。
最後,英國政府也認同投資基建對支持經濟發展及國家競爭力十分重要。由於政府正致力削減財赤,我們將鼓勵私營機構加強投資基建項目。
我們期望香港及英國的商易連繫能進一步發展,這份財政預算正好為此打好基礎,因其所帶出的訊息為英國經濟是「對商業開放」的。
Source

2010/07/07

英國生活費升至廿年新高

英國生活費升至廿年新高
2010-05-21 05:23:00 

(本 報訊)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數據顯示,4月份零售物價指數上漲至5.3%,較3月份的4.4%大幅提高,令英國家庭生活成本增至199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於大多數僱員工資都未隨通脹率上浮,這也相當於英國工薪階層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裁薪」。據ONS統計,英國僱員工資上漲幅度平均為 1.9%,與5.3%的通脹率之間的差距,是由紀錄以來最大的。 而大多數私營企業的僱員,工資自經濟危機以來就遭凍結而未作任何上調,該消息對他們來說將是最大的打擊:在收入並未增加的情況下,物價和能源帳單卻不斷上 漲。其中,汽油價格的上漲最為明顯,如今一公升無鉛汽油的價格已上漲至1.22鎊。

英國一名曾成功預言此次經濟危機、被人們喻為「末日博士」的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日前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鑑於目前不斷高企的通脹水平,英倫銀行有必要在未來6個月內,作出上調基準利率的決定。他說,在高通脹情 況下,提高基準利率有助於英國經濟「更強健」地恢復。 而其他一些經濟學家則預測,英倫銀行0.5%的基準利率還將至少維持到今年年底。退休人士受打擊 由於退休人士收入往往是最固定,因此有分析稱,高通脹率將對這部分人群造成最大打擊。

從上月開始,英國國家退休金(State Pension)上調了2.5%,但這也僅僅意味著退休人士每周可獲得的退休金上漲2.4鎊至97.65鎊。 根據規定,國家退休金每年的上調幅度,由上一年9月的零售物價指數決定。如果該指數超過2.5%,就隨該指數作相應上調,否則就按2.5%的幅度上調。而 去年9月英國零售物價指數並未達到2.5%。但如果該退休金的上調不是於9月份的通脹指數掛勾,而是由當年4月的通脹水平決定的話,退休人士如今每周就可 多得5鎊,相當於一年多得260鎊退休金。存戶亦受影響 由於銀行基準利率僅為0.5%,零售物價水平的上漲令許多存戶也感到入不敷出。要抵銷因當前高通脹率帶來的存款貶值因素,存戶需起碼享有高達4.63%的 銀行利息率;對於高收入稅別人群,銀行利息率需達到至少6.17%才能抵銷高通脹帶來的存款實際價值損失。但事實上,目前極少有銀行可以提供如此高的利息 率。
Sourc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