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將近,食慾不振的時候,來份清爽開胃的素麵如何?
素 麵算是日本的家庭麵食,一般餐廳沒什麼在賣,除了家庭之外,大概就只剩下觀光區的"流水素麵"可以吃得到。素麵吃起來類似台灣的麵線,冷的吃熱的吃風味不 同,我個人比較偏好吃熱的素麵,拿他來像麵線一般拌上少許熱湯或醬油吃,麵條本身的清淡鹹味讓人忍不住呼嚕呼嚕吞下肚。
今天要介紹的是適合夏天的清淡作法,拿日本傳統的食材調上義式沙拉醬,做出清爽又消暑的風味。原食譜是在電視上看到的,稍微修改了一下成為小豬流,材料簡單作法也不難,大家可以在家試試看!
材料:兩人份
素麵兩人份(請依據食量調整,照片上是半分的麵量)
蕃茄一顆
小黃瓜一條
三明治用火腿適量
以上素麵外的材料可以依照冰箱剩菜調整,洋蔥、茄子、甜椒、節瓜、海帶,甚至是芒果、鳳梨等都很適合。另外肉類的火腿也可以用魚板、培根、肉絲、蛋絲等代替。
調味料:
素麵沾醬三大匙
義式沙拉醬或檸檬、萊姆風味的清爽沙拉醬三大匙
特級橄欖油一大匙
糖少許
現磨黑胡椒少許
作法:
1.將調味料到進大碗中攪拌均勻。蔬菜切滾刀塊、火腿切片後放入調味料大碗中攪拌均勻,稍微醃個十分鐘。
2.起一鍋滾水煮素麵,素麵加熱時間很短,約1.5-2分鐘即可起鍋。煮好的素麵用冷水充分冷卻洗去黏液之後,瀝乾水份倒入調味料大碗中。
3.將素麵、蔬菜和調味料充分攪拌均勻,即可裝盤。
心得:
1.素麵千萬別煮太軟,但是也不要太硬。冷水沖泡過的麵條會縮,口感比較Q,但是煮得過軟的麵條泡過之後口感還是會很爛,比較不適合。
2.冰箱有什麼菜或調味料都可以加,重點是不要一次添加太多不同風味的材料,簡單清爽是基礎原則。
SOURCE
2011/07/01
自製蕃茄醬 鮪魚茄子義大利麵
冰箱裡最後兩片好吃的鮭魚,加上兩顆蕃茄與兩根茄子,今天來吃蕃茄義大利麵吧!
做的很隨性,沒有也不太需要食譜,步驟簡單寫一寫嚕~
三片大蒜拍開用一大匙橄欖油爆香,然後把切塊的蕃茄下去一起炒。炒至蕃茄變軟後小火煮個十分鐘,需攪拌以免黏鍋,若煮乾了就加點水,水勿多以免過稀。
之後將蕃茄用食物調理機打成泥,加入一大匙蕃茄醬和半湯匙醬油,一片月桂葉和一根乾辣椒提味,回鍋繼續小火煮十分鐘,熄火前加撮鹽試一下味道。
起一鍋水煮麵,同時將茄子切片用橄欖油煎軟(起鍋前淋些醬油會很香),鮭魚切塊撒麵粉後煎熟。
義大利麵煮好後入蕃茄糊拌勻,裝盤放上茄子與鮭魚,撒點巴西利漂亮一下,完工!
我不會擺盤啦~嗚嗚~醜orz
鮭魚新鮮美味,自製的蕃茄醬酸甜爽口,秋天的茄子香軟好吃,食慾之秋~食慾之秋啊~
SOURCE
做的很隨性,沒有也不太需要食譜,步驟簡單寫一寫嚕~
三片大蒜拍開用一大匙橄欖油爆香,然後把切塊的蕃茄下去一起炒。炒至蕃茄變軟後小火煮個十分鐘,需攪拌以免黏鍋,若煮乾了就加點水,水勿多以免過稀。
之後將蕃茄用食物調理機打成泥,加入一大匙蕃茄醬和半湯匙醬油,一片月桂葉和一根乾辣椒提味,回鍋繼續小火煮十分鐘,熄火前加撮鹽試一下味道。
起一鍋水煮麵,同時將茄子切片用橄欖油煎軟(起鍋前淋些醬油會很香),鮭魚切塊撒麵粉後煎熟。
義大利麵煮好後入蕃茄糊拌勻,裝盤放上茄子與鮭魚,撒點巴西利漂亮一下,完工!
我不會擺盤啦~嗚嗚~醜orz
鮭魚新鮮美味,自製的蕃茄醬酸甜爽口,秋天的茄子香軟好吃,食慾之秋~食慾之秋啊~
SOURCE
香辣過癮的buffalo wings
在美國的時候還蠻喜歡吃一種叫做buffalo wings的辣雞翅,或烤或炸熟得雞翅裹上酸辣夠味的辣椒醬,豪快的用兩隻手一只一只的抓來吃,沾醬是藍起司口味,配菜是新鮮的西洋芹;在家開趴的時候總 會有人帶著新鮮香熱的一盒辣雞翅來加菜,看到就很開心。就算不是開趴,超市冷凍櫃也有微波即食的冷凍辣雞翅,兩個人在家一樣可以享受那酸酸辣辣的美味。
最近買了一大包雞翅冰在冷凍庫,五香烤雞做到膩了,想起我的美國回憶,就上網查了食譜動手做起buffalo wings!意外的還不算太難,只有調味料的部份不容易找齊,所以我隨手拿了家裡有的東西替代,味道卻也美味,分享給大家。
buffalo wings主要的調味料有
hot pepper sauce>>>我用Tabasco,味道很像。
garlic powder>>>我用兩瓣大蒜蘑泥代替
paprika>>>剛好有
cayenne pepper>>>找不到,所以隨便加了點黑胡椒和彩色胡椒粉
所以變更後的食譜如下,要找正統的食譜直接搜尋buffalo wings應該就有不少了!
材料:
雞翅去最尾端那節,12支。
融化奶油3大匙
Tabasco3大匙
<調味料>
大蒜泥兩瓣
紅椒粉3小匙
黑胡椒與彩色胡椒粉少量
鹽3小匙
砂糖1小匙
作法:
1.將<調味料>混和後分一半,一半與雞翅拌勻,醃兩個鐘頭。
2.另一半<調味料>和奶油、Tabasco一同拌勻備用。
3.將醃好得雞翅用中小火煎到兩面金黃(很會噴油,蓋鍋蓋煎比較好,也可用油炸。),烤箱預熱180度。
4.將煎好的雞翅用剩下的調味料裹起來,平鋪在烤盤上入烤箱烤10分鐘即可。沒有烤箱的話就用平底鍋稍微再煎一下,把醬汁收乾也可。
配菜傳統上是切條的西洋芹和藍起司醬,日本西洋芹貴死了,所以我切了小黃瓜跟紅蘿蔔條來配,我們不吃藍起司,所以我拿一比一的無糖優格和奶油起司拌勻代替,也很好吃。
如小豬公說得:"有Tabasco先加80分",酸香辣的Tabasco味道真好!一整個就是夠味!好吃好吃!來一隻吧~
SOURCE
最近買了一大包雞翅冰在冷凍庫,五香烤雞做到膩了,想起我的美國回憶,就上網查了食譜動手做起buffalo wings!意外的還不算太難,只有調味料的部份不容易找齊,所以我隨手拿了家裡有的東西替代,味道卻也美味,分享給大家。
buffalo wings主要的調味料有
hot pepper sauce>>>我用Tabasco,味道很像。
garlic powder>>>我用兩瓣大蒜蘑泥代替
paprika>>>剛好有
cayenne pepper>>>找不到,所以隨便加了點黑胡椒和彩色胡椒粉
所以變更後的食譜如下,要找正統的食譜直接搜尋buffalo wings應該就有不少了!
材料:
雞翅去最尾端那節,12支。
融化奶油3大匙
Tabasco3大匙
<調味料>
大蒜泥兩瓣
紅椒粉3小匙
黑胡椒與彩色胡椒粉少量
鹽3小匙
砂糖1小匙
作法:
1.將<調味料>混和後分一半,一半與雞翅拌勻,醃兩個鐘頭。
2.另一半<調味料>和奶油、Tabasco一同拌勻備用。
3.將醃好得雞翅用中小火煎到兩面金黃(很會噴油,蓋鍋蓋煎比較好,也可用油炸。),烤箱預熱180度。
4.將煎好的雞翅用剩下的調味料裹起來,平鋪在烤盤上入烤箱烤10分鐘即可。沒有烤箱的話就用平底鍋稍微再煎一下,把醬汁收乾也可。
配菜傳統上是切條的西洋芹和藍起司醬,日本西洋芹貴死了,所以我切了小黃瓜跟紅蘿蔔條來配,我們不吃藍起司,所以我拿一比一的無糖優格和奶油起司拌勻代替,也很好吃。
如小豬公說得:"有Tabasco先加80分",酸香辣的Tabasco味道真好!一整個就是夠味!好吃好吃!來一隻吧~
SOURCE
牛肉歐芹炒飯
日本人很喜歡把各國料理抓來東加一點日本口味、西換一點偷吃步作法,做出味道其實還不錯的亂七八糟料理。用名字反查回該料理正式的作法,經常會讓人覺得很有趣,因為這兩種本為相同料理的東西,實際上早就已經是完全不同的食物了。
像是日本的ピラフ/PILAF就很經典。這種用炒過的米、海鮮或肉類、蔬菜等加高湯煮出來的飯是很有名的土耳其料理,到了日本就變成像是炒飯一樣的東西,老實說,我目前還是不知道日本的ピラフ和炒飯,除了在味道和材料上的不同之外,還有什麼相異處。
不過,好吃的東西還是好吃,儘管名字或作法混同讓人有點疑惑,好不好吃還是最重要的要素。前陣子用歐芹、大蒜和牛肉做了味道很好的ピラフ,對我來說其實是炒飯,只不過沒有用過這些配菜來炒過飯就是了,參考食譜是男子ごはん的某一集,不過我沒有特別記調味料用量,作法和材料都很簡單,邊炒邊嘗味道就是了。
材料:兩人份
牛肉(隨喜好使用牛排、雞排、海鮮等皆可)
白飯兩碗歐芹一把
大蒜三顆左右
奶油10克
作法:
小火熱鍋半煎半炸大蒜片,直到把蒜片炸酥後取出放涼,之後拿大蒜油煎牛肉,我用的是骰子牛排,用普通牛排也都ok,煎好後取出,再用剩下的油炒飯。
熱過的白飯炒散之後加入鹽、黑胡椒與少許醬油調味,再加入大把切碎的新鮮歐芹快速拌炒。起鍋前將大蒜片撒回鍋內,熄火,再加入奶油稍微攪拌,待奶油融化並與飯融合後就可起鍋。裝盤後將牛肉裝飾在飯上即可。
非常簡單的一道料理,料理時間也很短,而大蒜香、牛肉香、歐芹香、奶油香,各種不同層次的香味融合瀰漫在盤中的經驗卻是我未曾感受過得。最後加的奶油會讓米飯變得軟中帶Q,口感很好,主角的牛肉如果直接用牛排煎好切條鋪上,絕對是會讓肉食系瘋狂的一道美味。
開動吧!
SOURCE
像是日本的ピラフ/PILAF就很經典。這種用炒過的米、海鮮或肉類、蔬菜等加高湯煮出來的飯是很有名的土耳其料理,到了日本就變成像是炒飯一樣的東西,老實說,我目前還是不知道日本的ピラフ和炒飯,除了在味道和材料上的不同之外,還有什麼相異處。
不過,好吃的東西還是好吃,儘管名字或作法混同讓人有點疑惑,好不好吃還是最重要的要素。前陣子用歐芹、大蒜和牛肉做了味道很好的ピラフ,對我來說其實是炒飯,只不過沒有用過這些配菜來炒過飯就是了,參考食譜是男子ごはん的某一集,不過我沒有特別記調味料用量,作法和材料都很簡單,邊炒邊嘗味道就是了。
材料:兩人份
牛肉(隨喜好使用牛排、雞排、海鮮等皆可)
白飯兩碗歐芹一把
大蒜三顆左右
奶油10克
作法:
小火熱鍋半煎半炸大蒜片,直到把蒜片炸酥後取出放涼,之後拿大蒜油煎牛肉,我用的是骰子牛排,用普通牛排也都ok,煎好後取出,再用剩下的油炒飯。
熱過的白飯炒散之後加入鹽、黑胡椒與少許醬油調味,再加入大把切碎的新鮮歐芹快速拌炒。起鍋前將大蒜片撒回鍋內,熄火,再加入奶油稍微攪拌,待奶油融化並與飯融合後就可起鍋。裝盤後將牛肉裝飾在飯上即可。
非常簡單的一道料理,料理時間也很短,而大蒜香、牛肉香、歐芹香、奶油香,各種不同層次的香味融合瀰漫在盤中的經驗卻是我未曾感受過得。最後加的奶油會讓米飯變得軟中帶Q,口感很好,主角的牛肉如果直接用牛排煎好切條鋪上,絕對是會讓肉食系瘋狂的一道美味。
開動吧!
SOURCE
MARTINI 雞尾酒之王 馬丁尼
根據前陣子看到的一個網頁,酒訊的介紹:
馬丁尼之所以被稱作雞尾酒之王,是因為馬丁尼對材料、調酒技巧的要求比大部分雞尾酒要高,
傳統的馬丁尼甚至要高達27個調酒步驟,才能成就一杯極粹瓊漿,在全世界中的酒吧中,
每一位調酒師調出的馬丁尼都大不相同,光是馬丁尼酒譜就超過250種,加上該酒款完美的純粹風味,
讓不少風雅之士為之傾心,將飲用馬丁尼視為時尚的象徵。
不過本豬這次就依照手邊的 "懶人調酒~ 100種最後歡迎的雞尾酒" 這本豬的酒譜練習看看:
材料:
琴酒 1.5 oz
Martini Extra Dry 0.75 oz
做法: (攪拌法) 容器: 雞尾酒杯
1. 雞尾酒杯預先放入冰箱冷凍庫冰鎮。
2. 取搖酒器裝入1/2杯冰塊,加入琴酒與香艾酒後,以吧叉匙攪拌2~3圈即可。
3. 以搖酒器的背蓋過濾冰塊後,將酒液倒入冰鎮後的雞尾酒杯。
4. 放入紅心橄欖裝飾...
老實說馬丁尼這款調酒目前試做了兩次都不太滿意,或許是琴酒與香艾酒的香草味讓人不太適應吧。
第一次照原比例調,感覺有個刺激的草味還挺難令人接受的。
第二次把琴酒比例調低了,發現好像也不是琴酒的問題,整個酒變的有點鹹鹹甜甜的,大概是香艾酒太多了。
或許下次可以試試把琴酒的比例放更高看看,畢竟在琴酒純飲的時候,本豬其實對那味道印象還不錯的。
也可能是這個酒譜太簡單了沒辦法把馬丁尼的味道發揮出來,看來還有許多可練習之處。
而馬丁尼通常會以紅心橄欖做為裝飾,本身的味道是略帶鹹味的,
或許是這樣搭會比較合適吧,而且也蠻好看的。
紅心橄欖還有點不好找,愛買的進口商品特區,或是頂好超市大概可以看到。
而馬丁尼也有改用伏特加做為基酒的調法,或許下次也可以試看看。
SOURCE
喝一杯馬丁尼
馬丁尼(Martini)是最簡單的雞尾酒,只消把兩種成分冰鎮攪勻,倒入酒杯裏頭,插上兩三粒鹹橄欖,大功告成。馬丁尼同時也是最複雜也最容易出錯的雞尾酒,從使用的原料到酒杯到操作的方法,任何一個步驟都有特別的講究。
馬 丁尼用的酒只有琴酒(Gin)和乾苦艾酒(Dry Vermouth,Dry的意思其實是”不甜”,相對於Sweet)兩種。這兩種酒都是用複雜的藥草香料配方所調製出來的,本身有很強很特別的氣味。一般 酒譜的配方是用大約3:1或4:1的比例混合。琴酒的品種有很大的講究,因為它佔了極大的比例,一杯馬丁尼的風味可以說是被琴酒所左右的。一般熟客最常指 定的是Beefeater或是Bombay Saphire兩種。我覺得Beefeater比較強勁厚重,Bombay Saphire比較溫和點,藥草味複雜一點。我個人最愛是Beefeater,其他英國牌子的琴酒我覺得差了它們一截,但是也各有些擁護者。非英國產的琴 酒就有點等而下之,有規模的酒吧是不會用的,以免砸招牌。不過喜歡喝馬丁尼的人多半都會在點的時候交代品牌,光是說Martini的人不多。
苦 艾酒會指定品牌的人我好像沒聽說過,雖然它也的確會對馬丁尼的風味有些影響。我用過幾種,比較喜歡Martini & Rossi的味道。現在用的一瓶法國牌子的Dry Vermouth,感覺不太對勁。苦艾酒很便宜,用量又很低,一般的酒吧不會在這裏做文章節省成本。
酒 譜上的比例雖然是4:1左右,但現在的流行是愈喝愈”dry”,也就是琴酒的比例愈來愈高。沒聽說有酒客會特別交代比例的,通常最多加一句”Extra Dry”。這Extra可沒特別定義,看酒保高興,也許變成8:1或12:1,也許百分之九十九是琴酒,只灑了幾滴苦艾酒做樣子。我以前的做法是用苦艾酒 涮杯子,讓它附著在杯壁上,多餘的倒掉。現在聽說有人把苦艾酒裝在噴霧器裏頭,倒好琴酒後在表面噴幾下。最極端的是邱吉爾的喝法,據說他是喝純的琴酒,眼 睛看著瓶子裏的苦艾酒當做是在喝馬丁尼。琴酒的酒精濃度是40%,苦艾酒大概是18%左右,所以比例對馬丁尼酒精濃度的影響很大。比例高低也是個人喜好, 談不上品味高下。
馬丁尼很重要的是要夠冰,溫度愈低愈是對味,等接近室溫時會苦得難以入口。傳統做法是把大塊的冰塊混合酒在搖酒器裏頭, 用玻璃棒或長柄湯匙攪勻,再濾過碎冰,把酒倒進高腳的雞尾酒杯裏頭。攪動的目的固然是混勻琴酒和苦艾酒,但最重要的目的是攪動冰塊與酒來迅速降溫。之所以 不像一般雞尾酒用搖的,是不希望太多冰塊融化到酒裏頭沖淡了酒味。當然,想耍帥的也可以像007一樣交代:Shaken, not stirred(用搖的,不要用攪的),冰是會比較冰,但是喝起來也許會稀寡了點。
既然溫度要低而又不要被冰塊沖淡,於是有聰明人想到把琴酒放到凍箱裏頭,要用才拿出來倒,連冰塊都省了。琴酒酒精濃度高,在凍箱裏不會結冰。另外有更講究的,甚至把酒杯都放凍箱裏預備著,不但能保持低溫,拿出來接觸空氣周圍還會結一層霜,看起來都更美。
雖然用的雞尾酒杯都是標準的尖錐形高腳杯,但是不同品牌設計的酒杯看起來硬是不一樣。有的優雅洗練,有的怎麼看怎麼粗糙庸俗。酒杯雖然不影響風味,卻對整杯酒的視覺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連帶影響了喝酒的感覺。
酒 的部分完成之後,用來裝飾的鹹橄欖也不能馬虎。橄欖有大有小,去掉核之後有的在中間塞一塊紅色的(蘿蔔?),也有塞杏仁片的。我比較喜歡什麼都不加,大小 適中的橄欖。雖然都是玻璃罐頭裝的,最好挑新鮮點的,泡太久的軟橄欖吃起來口感很糟糕的。橄欖取出後要用冷水沖過,洗清外表附著的油漬。要是忘了做這件 事,馬丁尼表面會有一層油膜,燈光下五彩斑斕,非常嘔心。洗乾淨瀝掉水之後找個東西叉起來,馬虎點用牙籤也成,講究點可以用細緻的銀叉子或玻璃籤,串起來 擱杯裏,一杯精美的馬丁尼就完成了。動作要快,趁溫度還低,趕快端給客人。
到這裏酒保已經完成了他份內的工作,接下來就是看客人的了。橄 欖串先拿出來,不管是吃掉或是先放旁邊,就是不要留在杯裏,免得等會兒要歪著嘴喝酒。一整杯馬丁尼的酒精量很夠瞧的,所以謝絕乾杯,沒必要也不可能一飲而 盡,但還是要注意別光顧著耍帥擺Pose,等酒溫了就難喝極了,也辜負了酒保一番心意。此外,所有的高腳杯都有同樣的用意,就是不希望飲酒者的手直接接觸 到杯腹,以免手的溫度溫熱了杯裏頭的酒,影響了風味。比較講究擺譜的握法是像拿葡萄酒杯,姆指在上,食指中指在下,輕輕夾住杯腳邊緣。或者是用姆食中無名 四指夾住杯柱底端,小指放在杯腳下方。這樣把杯子放回桌上時有手指在下緩衝,不致於用力過猛,把酒濺出來。如果覺得這樣拿杯子困難度太高,也可以只夾住杯 柱,但是不要太靠近杯腹。記住雞尾酒杯不是白蘭地杯,切忌五隻手指像爪子一般往上托住杯腹,不但難看,而且難喝,除非是想表現豪邁的英雄氣概,抓起酒杯來 一飲而盡。洋酒其實是沒這種喝法的,除非是想早早喝醉了散席回家睡覺。
看起來其清如水的馬丁尼,也正因為它的單純,處理起來門道特別多而繁。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有人覺得不過是一杯酒,有人覺得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喝下肚,化為青雲散去,覺得快樂,那就是正道。
馬 丁尼用的酒只有琴酒(Gin)和乾苦艾酒(Dry Vermouth,Dry的意思其實是”不甜”,相對於Sweet)兩種。這兩種酒都是用複雜的藥草香料配方所調製出來的,本身有很強很特別的氣味。一般 酒譜的配方是用大約3:1或4:1的比例混合。琴酒的品種有很大的講究,因為它佔了極大的比例,一杯馬丁尼的風味可以說是被琴酒所左右的。一般熟客最常指 定的是Beefeater或是Bombay Saphire兩種。我覺得Beefeater比較強勁厚重,Bombay Saphire比較溫和點,藥草味複雜一點。我個人最愛是Beefeater,其他英國牌子的琴酒我覺得差了它們一截,但是也各有些擁護者。非英國產的琴 酒就有點等而下之,有規模的酒吧是不會用的,以免砸招牌。不過喜歡喝馬丁尼的人多半都會在點的時候交代品牌,光是說Martini的人不多。
苦 艾酒會指定品牌的人我好像沒聽說過,雖然它也的確會對馬丁尼的風味有些影響。我用過幾種,比較喜歡Martini & Rossi的味道。現在用的一瓶法國牌子的Dry Vermouth,感覺不太對勁。苦艾酒很便宜,用量又很低,一般的酒吧不會在這裏做文章節省成本。
酒 譜上的比例雖然是4:1左右,但現在的流行是愈喝愈”dry”,也就是琴酒的比例愈來愈高。沒聽說有酒客會特別交代比例的,通常最多加一句”Extra Dry”。這Extra可沒特別定義,看酒保高興,也許變成8:1或12:1,也許百分之九十九是琴酒,只灑了幾滴苦艾酒做樣子。我以前的做法是用苦艾酒 涮杯子,讓它附著在杯壁上,多餘的倒掉。現在聽說有人把苦艾酒裝在噴霧器裏頭,倒好琴酒後在表面噴幾下。最極端的是邱吉爾的喝法,據說他是喝純的琴酒,眼 睛看著瓶子裏的苦艾酒當做是在喝馬丁尼。琴酒的酒精濃度是40%,苦艾酒大概是18%左右,所以比例對馬丁尼酒精濃度的影響很大。比例高低也是個人喜好, 談不上品味高下。
馬丁尼很重要的是要夠冰,溫度愈低愈是對味,等接近室溫時會苦得難以入口。傳統做法是把大塊的冰塊混合酒在搖酒器裏頭, 用玻璃棒或長柄湯匙攪勻,再濾過碎冰,把酒倒進高腳的雞尾酒杯裏頭。攪動的目的固然是混勻琴酒和苦艾酒,但最重要的目的是攪動冰塊與酒來迅速降溫。之所以 不像一般雞尾酒用搖的,是不希望太多冰塊融化到酒裏頭沖淡了酒味。當然,想耍帥的也可以像007一樣交代:Shaken, not stirred(用搖的,不要用攪的),冰是會比較冰,但是喝起來也許會稀寡了點。
既然溫度要低而又不要被冰塊沖淡,於是有聰明人想到把琴酒放到凍箱裏頭,要用才拿出來倒,連冰塊都省了。琴酒酒精濃度高,在凍箱裏不會結冰。另外有更講究的,甚至把酒杯都放凍箱裏預備著,不但能保持低溫,拿出來接觸空氣周圍還會結一層霜,看起來都更美。
雖然用的雞尾酒杯都是標準的尖錐形高腳杯,但是不同品牌設計的酒杯看起來硬是不一樣。有的優雅洗練,有的怎麼看怎麼粗糙庸俗。酒杯雖然不影響風味,卻對整杯酒的視覺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連帶影響了喝酒的感覺。
酒 的部分完成之後,用來裝飾的鹹橄欖也不能馬虎。橄欖有大有小,去掉核之後有的在中間塞一塊紅色的(蘿蔔?),也有塞杏仁片的。我比較喜歡什麼都不加,大小 適中的橄欖。雖然都是玻璃罐頭裝的,最好挑新鮮點的,泡太久的軟橄欖吃起來口感很糟糕的。橄欖取出後要用冷水沖過,洗清外表附著的油漬。要是忘了做這件 事,馬丁尼表面會有一層油膜,燈光下五彩斑斕,非常嘔心。洗乾淨瀝掉水之後找個東西叉起來,馬虎點用牙籤也成,講究點可以用細緻的銀叉子或玻璃籤,串起來 擱杯裏,一杯精美的馬丁尼就完成了。動作要快,趁溫度還低,趕快端給客人。
到這裏酒保已經完成了他份內的工作,接下來就是看客人的了。橄 欖串先拿出來,不管是吃掉或是先放旁邊,就是不要留在杯裏,免得等會兒要歪著嘴喝酒。一整杯馬丁尼的酒精量很夠瞧的,所以謝絕乾杯,沒必要也不可能一飲而 盡,但還是要注意別光顧著耍帥擺Pose,等酒溫了就難喝極了,也辜負了酒保一番心意。此外,所有的高腳杯都有同樣的用意,就是不希望飲酒者的手直接接觸 到杯腹,以免手的溫度溫熱了杯裏頭的酒,影響了風味。比較講究擺譜的握法是像拿葡萄酒杯,姆指在上,食指中指在下,輕輕夾住杯腳邊緣。或者是用姆食中無名 四指夾住杯柱底端,小指放在杯腳下方。這樣把杯子放回桌上時有手指在下緩衝,不致於用力過猛,把酒濺出來。如果覺得這樣拿杯子困難度太高,也可以只夾住杯 柱,但是不要太靠近杯腹。記住雞尾酒杯不是白蘭地杯,切忌五隻手指像爪子一般往上托住杯腹,不但難看,而且難喝,除非是想表現豪邁的英雄氣概,抓起酒杯來 一飲而盡。洋酒其實是沒這種喝法的,除非是想早早喝醉了散席回家睡覺。
看起來其清如水的馬丁尼,也正因為它的單純,處理起來門道特別多而繁。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有人覺得不過是一杯酒,有人覺得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喝下肚,化為青雲散去,覺得快樂,那就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