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8

倫敦大學生發飆了

  • 2010-11-28
  • 工商時報
  • 【林佳誼】
     ■英國政府為削減赤字,計畫將大學學費調漲數倍,引發學生暴力示威,抗議不願為上一代的債務買單。

     ■Ministers and protesters acknowledged that the demonstration - by far the largest and most dramatic yet in response to the government's austerity measures - was "just the beginning".

     英國政府為削減赤字提案將大學學費調漲3倍,引發英國大學生走上街頭示威,20歲的學生帕金(Corin Parkin)更在現場對著執政的保守黨總部大樓怒喊:「我們要摧毀這棟建築,就像他們摧毀我們負擔高等教育的機會那樣。」

     11月10日,英國估計有52,000名大學師生聚集在英國國會大樓的西敏寺附近,抗議政府的教育政策提案,其內容准許英國各大學將學費 上限由現行的每年3,290英鎊,調高為每年6,000英鎊,並可在「特殊狀況下」收取最高每年9,000英鎊的學費,相當於原來的3倍。

     示威過程中群眾擦槍走火,約200名學生突破現場為數不多的警力,衝入鄰近的保守黨總部,不僅砸破窗戶登上屋頂、縱火焚燒標語橫幅,也與警方人員爆發肢體衝突,演變成10多人受傷、35人遭到逮捕的暴力局面。

     學生抗爭 只是開端
     英國歐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的學生提南特席蘭(Anna Tennant-Siren)在示威現場表示:「政治人物應向那些7位數收入的要錢,而不是什麼錢也沒有的學生。」

     這場示威是英國財政削減方案所引來的最大規模、最激烈抗爭,然而內閣官員與抗議群眾都一致同意的是,這「只是一個開始」。

     果不其然,11月25日又有上萬名大學生上街頭抗爭。

     英國聯合政府10月提出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共支出削減計畫,希望在2015年前縮減830億英鎊(約1,300億美元)支出,以弭平赤字。這項方案預定砍去近50萬個公部門職位、大幅縮減數10項公共計畫,學費調漲只是其中1項措施。

     計畫公佈後,英國民怨沸騰,除了大學師生外,受到影響的公部門人員以及各大工會,也都揚言要進行抗爭與罷工。

     學費議題在英國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因為英國大學高度仰賴政府補助。在1990年代晚期的布萊爾工黨政府推動學費制度以前,英國大學生 甚至可以免費就讀。而目前歐陸國家多數公立大學均仍維持免學費的制度,學生只需支付註冊費與雜費。因此英國在此之前便早已是全歐洲學費最高的國家。

     債留子孫 學生痛批
     儘管新的調漲方案也延續規劃了學貸措施,且貸款學生畢業後可等到年收入超過2.1萬英鎊(約3.8萬美元)後再開始償還貸款,較現行規定的年收入1.5萬英鎊起開始償還,已放寬不少。不過整體而言,貸款學生的借貸金額還是會變得更高,也必須背負更沉重的債務。

     面對外界抨擊英國政府表示,這些新措施是為了要修補這個「破碎的社會」,革除資源浪費與效率不彰的弊病。不過年輕學生們仍然極力痛批,表示這些過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不應該由他們來背負。

     示威活動主辦單位之一、「英國全國聯合學生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NUS)的主席波特(Aaron Porter)便說:「我們無法容忍上一代的人債留下一代,我們也不會為了取得高等教育而買單,上一代是曾經接受過這些補助資源的。」

     英國教育政策專家貝克拉迪尼亞(Bahram Bekhradnia)更指出,從經濟角度而論,各家大學最終勢必都將儘可能地收取高額學費,從而導致大學收取學生的數量受到限制。

     換句話說,在英國的財政縮減政策下,能夠上大學的人數恐怕也將因而縮減。
source

周遊華爾街/五個機會 藏在愛爾蘭危機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素有「凱爾特之虎」稱號的愛爾蘭雖深陷債信危機,但部分投資標的正浮現投資價值,能承擔風險的投資人或可放膽一試。
美聯社
此刻似乎不適合投資深陷債務危機的愛爾蘭。但別忘了,機會就在危機裡,例如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勇於投資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人,就賺進不少鈔票。現在,投資愛爾蘭也可考慮五種選擇。 第一,iShares MSCI上限可投資市場指數基金。這種低成本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平常是投資一國整體股市的最好途徑,無須煩心選股。在動盪時期,由於這檔ETF偏 重幾檔大型股票,23%投資跨國建材和砂石公司CRH,14%押注食品業Kerry集團,投資組合和愛爾蘭經濟的連動性不大,且主要營運都在海外,此刻正 是買進時機。
第二,新愛爾蘭基金(The New Ireland Fund)。雖然這種封閉式共同基金操作時須選股,但仍偏重於與國內經濟連動性低的跨國大企業,如CRH、瑞恩航空(Ryanair),這些股票並未在恐 慌中應聲倒地;在恐慌中遭殃的銀行股並不在投資組合中。此外,儘管這檔基金的費用達2%,但目前股票價格都較基本淨資產價值低15%。
第三,愛爾蘭的銀行股。夠勇敢的人,可以考慮試試危機中首當其衝的聯合愛爾蘭(AIB)或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從兩者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來看,前者從2007年初的每股63美元跌到僅剩1美元;後者從98美元的峰價慘摔至1.68美元。 兩者可能貶到一文不值,但也可能提供投資人大撈一筆的良機,畢竟銀行多能獲得政府相挺。
第四,英國的銀行。不喜歡尋求刺激的人,可以改試駿懋銀行(Lloyds)或巴克萊銀行(Barclays)。目前愛爾蘭投資人紛紛把錢從本國銀行領出,轉存到英國銀行。但老話一句,投資還是要小心風險。
第五,愛爾蘭公債。Loomis Sayles債券基金經理人法斯(Dan Fuss)日前在愛爾蘭與德國公債殖利率差飆逾7個百分點時大舉買進,因為他認為這只是暫時性危機。但目前愛爾蘭和德國公債的利差已降到6個百分點以下, 且未來通膨遲早會上升,除非獲利高於7%,否則不用考慮買進外國公債。
【2010/11/28 經濟日報】
source

英國衆多華人選擇在英産子

  英國《英中時報》報道,近日,英國皇家助産士協會(The Royal College of Midwives,下稱RCM)指責英國政府出爾反爾,當選後未能履行競選時增加助産士的承諾。RCM表示,如果政府未能在2014年增加3000名助産 士,英國孕婦與新生兒都將有潛在的危險。

  而近年來,英國接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兒母親爲外來移民,對移民産婦不了解英國醫療系統,缺乏足夠信息,助産士的缺乏也同樣加重了這個問題。在英華人大多數選擇在英國生産,助産士的缺乏和信息的缺乏,使在英生子的華人女性朋友們更加辛苦。

  政府出爾反爾 助産士仍稀缺

去年有調查顯示,過去三年有一萬七千六百七十六名産婦曾在産科受傷。嚴重個案包括有結腸穿孔者因傷勢嚴重而需要動手術。目前英國的産婦死亡率屬歐洲最 高之列。針對這樣嚴重的局面,當時仍是在野黨的自由民主黨議員漢考克曾認爲是政府沒有正視這個問題,而當時仍是在野保守黨的影子衛生大臣蘭斯利也指出,過 去五年,助産士人數的升幅遠遠跟不上初生嬰兒人數,令一些母親無法得到助産士一對一照顧,連基本的助産士支持也得不到。


  于是,當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決定組成聯盟參加競選時,兩黨領袖都曾公開承諾,一旦成爲執政黨將會增加助産士數量。今年一月份,卡梅倫還曾在接受英國報紙Sun采訪時說他很有信心一旦當選就能增加3000或3000以上的助産士。

  然而,健康部門秘書長近期明確表示,聯合政府並無打算履行承諾,在11月初已經印刷出版的NHS明年的工作計劃中,也沒有提及助産士數量的增加問題。

  隨著財政預算按的進行,未來醫療部門也將繼續裁員。有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産科將會裁員,三分之二的産科人手不足,空缺數量已經超過好幾百。

  政府部門的不作爲讓皇家助産士協會(RCM)非常不滿,11月16日RCM秘書長卡西.沃裏克(Cathy Warwick)終于發話,指責政府出爾反爾,並對婦産業的未來表示憂慮。她說:“面對明年助産業更緊張的資金控制和裁員,我對未來感到很害怕,助産業現 在已經顯得很艱苦了,那麽未來該怎麽辦?這無疑是將孕婦和新生兒推向更大的生命風險。”

  在英生子華人多

近年來隨著英國華人移民的增加,在英國懷孕生子的華人女性越來越多。英國“落地國籍”的政策在撒切爾夫人執政時已經取消,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雙方都不是英籍,在英國出生的孩子也不會有英國國籍。


  然而“到底要不要在英國生孩子”仍是在英國華人論壇育兒版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在英國生孩子能夠得到全程的免費醫療,而在中國生孩子能得到家人的照顧。但大多數准媽媽還是決定在英國生孩子。

  《英中時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在英國生孩子的華人媽媽,倫敦的嶽女士對記者說:“選擇在這裏生孩子是因爲丈夫在這裏學習,丈夫可以全程參與懷孕生子的全過程,我覺得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
  身在伯明翰的陳女士對記者說:“在英國懷孕生子可以享受全程免費的醫療服務,還可以提前知道孩子的性別准備衣服,現在國內動辄上千的各種産檢,如果生孩子是剖腹産費用就更貴,覺得在英國生孩子可以省一大筆花銷。。”

  還有一些母親是因爲簽證問題而選擇在英國生孩子,一位在英國工作的章女士告訴記者:“我拿的是工作簽證,工簽申請永久居留要求每年不得離開英國三個月,如果我回中國生孩子,前後一定會超過3個月的時間,這對我將來申請永久居留很不利。”

  鑒于各種原因,經過思量後大多數在英華人女性還是選擇在英國生子。

  助産士不足爲華人生子帶來麻煩

而在大多數被采訪的華人母親中,盡管生孩子的方式不同,有的是順産有的是剖腹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就是英國醫院婦産科的病床很緊張,助産士過于忙碌。


  去年11月份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的中心醫院生孩子的林女士至今仍印象深刻,“那時候正值英國H1N1甲型流感流行期,醫院不准家屬在晚上8點以後早上9點之前在住院部逗留,所以當時的助産士人手顯得特別緊張。

  每個媽媽在自己的床位邊上有一個小按鈕隨時呼叫助産士,而那個按鈕實際上並不能起到隨叫隨到的作用,總是按好幾次才有助産士匆匆趕來。而新生兒 被要求一定要在媽媽的身邊,作爲新手媽媽對于如何處理新生兒有些手足無措。新生兒寶寶容易哭,也需要經常更換尿布,而作爲剛下生産線的媽媽,體質虛弱,很 需要助産士的幫助,那時候就明顯覺得醫院的助産士人手不夠,而自己非常的力不從心。”

  記者在大多數華人母親中了解到,在産房裏通常只有一個助産士負責接生,如果碰到生産時間較長的孕婦,還有可能會碰上換班。在米爾頓凱恩斯醫院生 産的林女士告訴記者:“我當天生孩子其實挺順利的,生完孩子的時候是清晨5點多,正趕上早班和晚班助産士的交班時間。剛剛生完孩子的我就被丟在産房裏,身 旁只有不知所措的新爸爸和新生寶寶,我覺得當時的體質還並不虛弱,丈夫不停地出去催助産士來給我處理傷口,可只能碰見奔走忙碌的助産士一直推脫正在交班沒 有人手,與此同時幾個産房裏都有孕婦正在生産。兩個小時後才有一位助産士進來爲我處理傷口,那時候她才發現這兩個小時我一直在流血,因爲剛生完時傷口並沒 有被很好地處理止血。我因此失血過多,血壓過低體質十分虛弱,雖然後來醫院給予了輸血治療,可這已經造成了沒有必要的身體傷害,完全是人手不夠和經驗不足 所造成的。”

  林女士的例子並不是特例,和林女士有相同遭遇的是同在Milton Keynes中心醫院生産的羅女士,她是去年12月份在同一家醫院生下她的第二個孩子,她告訴記者:“我也是在生完孩子後被晾了2個小時,我碰上的是晚上 9點的交班,應該是晚班助産士和夜班交接,沒有人來爲我縫針,我先生不知道去産房外催了多少次,可産房外包括前台完全沒有人,等兩個小時後來了一位助産 士,看了看我的傷口說她的技術無法縫合,又換了一個助産士,那時候,我由于失血過多血壓偏低了。”這樣的例子似乎頻繁發生,前兩個月剛在倫敦溫布爾頓地區 生下可愛的中英混血兒的王女士對記者說,她也因爲助産士的人手不足而有1個小時沒有人員處理傷口。

  由此可見,大多數華人女性在生産時都需要碰到處理傷口的情況,而很多英國助産士並沒有縫針技術,所以很少人能在生産過程中只有一個助産士,大多 需要在産後另換一名助産士專門負責傷口的縫合,如果醫院的助産士人手不夠,就需要在産房裏等待,等待時間過長就會對産婦造成不可避免的身心傷害。

  高出生率和高危妊娠增加 助産士人手更缺

這些意見並不是華人的一面之詞,在今年10月份國家生育信托(NCT)的報告中指出,越來越多母親感到缺少助産士足夠的幫助。在受訪的1200名新媽 媽中,有59%感到産後缺乏“情感”支持,42%表示沒有足夠的助産士提供應有的幫助,而這個比例在10年前僅爲33%。NCT的公衆策劃部負責人表示 “很顯然,英國現在迫切需要改善産後護理,我們的報告已經描繪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情況,而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員的短缺所造成。”


  有調查顯示,2001年到2009年期間,英國的出生率上漲了19%,每年高達670000。而同期助産士的增加只有2000人,也就是 12%。這樣的增長率和助産業的需求相比是遠遠不夠的。這些産婦中,肥胖、高齡産婦和青少年産婦都在增加,她們屬于高危妊娠人群,她們在分娩時尤其需要助 産士的協助。

  托尼(Tony Falconer)醫生,皇家産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的院長近日表示:“正如需要更多的助産士一樣,因爲高危妊娠的增加,我們還需要增加更多的會診醫生。”

  在調查的83個高級助産士中,30%的助産士表示他們的部門在去年已經降低了預算成本,而33%的助産士表示他們部門被要求縮減人員。三分之二的負責人表示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沒有足夠的工作人員來面對需求,也就是高出生率。

  華人在英生子應做足准備

RCM的秘書長沃裏克女士說:“懷孕的婦女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助産士越來越無法達到需要。” 她形容助産士爲“士氣低落”,並表示一些婦産部門一直只有最少量的工作人員。

  但是,保守黨發言人表示,基于最近的較爲穩定的出生率,他們不會考慮增加助産士的數目,。

  他說:“當然必須有足夠的助産士,以滿足需求新生兒的數量。當初增加3000助産士的承諾是針對當時增長的出生率,而現在的預測顯示,出生率在 未來幾年中將會穩定一些。” 健康部門表示,將繼續以目前的比例,與RCM合作培養助産士,以確保助産士獲得適當的信息和技能。
  皇家助産士協會(RCM)對政府的職責不是無中生有,而對于英國婦産服務的前景擔心也並非未雨綢缪,在英華人在此生育應該提高警惕。因爲語言溝 通方面的不足和身體各方面與西方的差異,華人媽媽可能需要助産士給予特別的照顧,例如華人需要做月子,生完孩子需要助産士提供熱水,而英國的醫生則認爲産 後吃冰鎮食品能促進子宮收縮和降低傷口疼痛,與中醫理念上的暖身養月子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華人媽媽在産後進食方面也需要助産士給予一些特殊照顧,助産士的 缺乏無疑給華人媽媽在此生子造成了不便。

  《英中時報》在此呼籲英國政府能履行承諾增加助産士特別是相應數量的華裔助産士,以幫助需要特別照顧的華人媽媽。也提醒各位華人准媽媽,提前考察生育醫院的醫療條件和助産士團隊,做足功課以給予自己最保險的生育環境,給予寶寶一個最安全的開始。
source

英國救助愛爾蘭的“精明”之處

2010年11月26日 08:45:33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愛爾蘭債務危機鬧得沸沸揚揚。起初,愛爾蘭政府為了面子,或者說為了本國主權,一再拒絕外部救助;後來實在頂不住了,才在11月21日同意接受 由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出資的救助計劃。就在愛爾蘭與歐盟和IM F達成總體救援計劃的第二天,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就表示,英國將積極參與愛爾蘭的金融救助行動。

據報道,英國政府正考慮向愛爾蘭提供約70億英鎊(約合110億美元或82億歐元)的救助資金,以幫助愛爾蘭應對當前的金融難關。

看看英國對半年前的希臘債務危機和當前的愛爾蘭債務危機截然不同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英國人的“精明”之處。

當今年上半年希臘債務危機給歐洲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時,英國似乎漠不關心。在國際機構向希臘提供的總額1000億歐元的救助基金中,英國人沒出一 分錢。英國可以為自己的這一立場開脫的理由很多,其中最簡單也最說得過去的是: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因此不必加入由歐元區國家出資的救援希臘行動。

但是,當同屬歐元區的愛爾蘭遭遇銀行危機的衝擊時,英國不但不顧自己沒有歐元區國家的“身份”,還在積極參加歐洲救助計劃的同時,單獨“追加” 對愛爾蘭的完全屬于雙邊性質的直接援助貸款,使其向愛爾蘭提供的救援資金達到70億英鎊,相當于英國平均每個家庭要向愛爾蘭提供350英鎊的救助款。這在 經濟狀況不佳的當前,對英國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英國和愛爾蘭是最近的鄰國,不但愛爾蘭與英倫三島近在咫尺,而且英國國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的北愛爾蘭,原本就是愛爾蘭的一部分,後來成為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地,19世紀初才改變身份正式成為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但是,從兩個方面可以看清楚愛爾蘭在經濟上對英國相當重要。

一是愛爾蘭是英國的第五大出口國,排在美國、德國、荷蘭和法國之後。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英國向愛爾蘭出口額約160億英鎊, 比對“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出口總額126億英鎊還高出不少。而英國對希臘的出口僅16億英鎊。愛爾蘭之于英國在經濟上的重要性,由此可 見一斑。

二是英國在愛爾蘭金融市場上利益巨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到今年6月底為止,愛爾蘭經濟上的三大 “債主”分別為德國、英國和法國,三國擁 有愛爾蘭的債權額分別為1090億歐元、1000億歐元和400億歐元。但從所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看,英國擁有愛爾蘭的債權額相當于G D P的7%,大大高于德國的4.5%和法國的2%。

因此,如果愛爾蘭政府不能有效應對銀行危機和政府財政方面的問題,導致爆發新一輪的金融和債務危機,這對英國經濟所造成的衝擊無疑將非常嚴重。而英國在國際金融救助行動中明顯地“厚”愛爾蘭“薄”希臘,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英國人的“務實”和“精明”。(王振華)
source

英國大幅提高大學學費或不涉及國際留學生費用

英國政府近日正式宣布大幅上調大學學費上限,允許各家大學將本科生年度學費由最高3290英鎊提高到9000英鎊。新收費標準預計將在2012年秋季開學時正式實施。這是本屆英國政府為削減巨額赤字而實施的大規模財政緊縮措施,但此舉卻引發了雅思英國大學生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這將剝奪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在英國學生不滿大學學費上漲而掀起示威浪潮的同時,中國的IELTS很多家長和學生在籌劃幾年之後留英的時候也不禁擔憂,如果英國的經濟一直得不到好轉,未來的負擔會不會轉嫁到留學生的身上。那麼,此次英國大學學費上漲對於海外留學生來說會有怎樣的影響?中國學生赴英留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來連線資深留學專家,威久國際教育總裁王偉先生。
留學生學費涉及國際競爭力或不會調整上漲

主持人:對於英國大學生因學費上漲的不斷遊行,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中國的留英學生是否會受到影響?留學英國,學費是不是也會隨之大漲?

王偉:我覺得首先廣大學生和家長不要有這方面的疑慮,因為這次學費上漲主要是針對英國的學生所頒布的措施,事實上不是針對國際學生的,國際學生的學 費,在英國的學費早就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學費了,已經是超過9000英鎊這個限額了,所以這個可能不會波及到在英國的中國學生。因為國際學生的學費非常重 要的,它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學費,對英國的大學來講,它不但要看到英國學生是怎麼樣,更要看到他在跟美國學校、在澳大利亞大學競爭的時候學費的水平,所以 現在這個水平已經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可能這次調價不包括國際學生的。
主持人:原來是三千多,現在變成九千多,上限針對英國學生來說,對於留學生來說是不是沒有一個上限呢?

王偉:留學生本來就是一個市場定價,英國政府原來是不管制的,你愛多少錢就收多少錢。
source
在「皇帝唔急太監急」、左鄰右里齊施壓下,愛爾蘭周日晚終於接受金額800億至900億歐羅的國際經援,具體細則諸如都柏林在政府開支和稅務上如何配合, 估計要到月底方有定案。然而,愛爾蘭在強大外力下低頭,迫不得已接受「喪權辱國」的救濟安排,大局已定無法改變。

在上周關於歐債危機的分析中,老畢提及兩點,值得在此重溫︰①愛爾蘭經濟狀況雖絕不樂觀,但該國在「歐豬」中財政並不特別惡劣,至少在明年中前毋須叩債市 的門;②愛爾蘭的致命傷是經濟體積太小惟金融體系負債過深,以致私營環節債務對GDP不成比例,樓市泡沫爆破後,國家給壞賬拖死,若非歐洲央行「慷慨解 囊」,令愛爾蘭銀行體系得以苟延殘喘,這個一度以競爭力冠絕全歐聞名於世的蕞爾小國,經濟社會民生勢必更加坎坷。

雖則如此,愛爾蘭跟希臘、西班牙以至意大 利仍有一個根本分別,該國的「深層次矛盾」從來不是政府揮霍無度公共財政一塌糊塗(愛爾蘭競爭力曾經傲視西方,並非幸至),而是銀行體系資不抵債且有太多 外國債權人。愛爾蘭不接受國際經援、任由該國銀行體系「爛」下去,等於置外國債權人利益於險境,其歐洲鄰國因此不論貧富,無不提起「槍桿子」對準愛爾蘭頭 顱,迫其接受經援。

試問小小一個愛爾蘭,焉能不乖乖聽命,拿了錢後把財政主權雙手奉上? 後園失火英國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在歐洲事務上向來看風使,根據自身利益所在決定行止。愛爾蘭出事(8月底9月初,公眾對金融體系信心動搖,紛紛提走存款以防萬一。

據 估計,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一下子流失了100億歐羅),對英國來說形同後園失火,倫敦積極參與救援,自然「義不容辭」。原因簡單不過,英德二國是愛爾蘭最大債權 人,愛爾蘭欠下英國銀行1490億歐羅(欠德國銀行1390億歐羅),英國若不加入集體迫愛爾蘭就範的行列,一旦救援談判枝節橫生,臨門一腳失之交臂,愛 爾蘭金融體系勢必危如累卵,英國銀行深受其害在所難免,倫敦當局又豈敢怠慢,袖手旁觀?

愛爾蘭風波暫告一段落,商品股市等風險資產周一早段普遍造好。然而,老畢看到的是,隨着每一次bailout的落實,歐羅區的裂痕只會一分一分地加深。今 年5月,歐盟與IMF聯手設立規模達7500億歐羅的「歐洲金融穩定設施」(EFSF),滿以為能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一次過挽回投資者信心穩定大局,其 如意算盤是「備而不用」。可是,從愛爾蘭(不管危機源於銀行還是主權債務)的例子可見,歐盟和IMF的密底算盤已打不響,「債券義和團」(bond vigilantes)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聯群結黨測試德法等國維繫歐羅區團結的決心。

君不見,愛爾蘭一波未平,葡萄牙一波又起,在野社民黨自揭本國瘡疤,指葡萄牙的真實債務水平,比官方統計數字高出三成。換句話說,社民黨若非無的放矢,葡 萄牙的公共債務佔GDP(2010年)比率應為112%,而非里斯本之前所說的82%! 這倒非葡國政府刻意隱瞞事實,而是該國官方統計一直沒有把國企負債算進公債,以致「低報」債務佔GDP比率。怎說也好,葡萄牙反對派大玩「踢爆」,清楚顯 示歐洲的政黨為求改朝換代,樂於兵行險着自暴國家之短,「邀請」義和團大軍壓境拋售本國債券,置經濟大局國民福祉於不顧,亦在所不惜。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 豹,對貨幣聯盟以至歐羅前景,投資者又能有多大信心? Double Irish與Dutch Sandwich 順帶一提,愛爾蘭之前堅拒接受國際經援,一個主要憂慮是推行多年的12.5%企業利得稅被迫調升,令低稅率優勢盡失。


卻原來,部分美國大企業,包括微軟、 惠普(HP)、美銀美林、英特爾等,已靜俏俏地行動,形同向都柏林政府發出警告,一旦加稅,隨時「以腳投票」。 在愛爾蘭開設公司而達致合法避稅,Google可說是佼佼者。據彭博報道,Google自2007年起透過稅務安排,把海外稅率降低至2.4%,三年內成 功節省約30億美元稅項,相當於每年慳10億美元。Google的秘技,是把大部分海外廣告銷售利潤,撥歸有「稅務天堂」之稱的百慕達,再利用 Double Irish與Dutch Sandwich兩項稅務安排,巧妙地大幅減低稅務開支。

首先,Google與美國稅務機關達成協議,容許該公司以低價向離岸公司Google Ireland Holdings出售知識產權,以減低本土應課稅收入。雖然Google Ireland Holdings為愛爾蘭企業,但管理層據稱長駐百慕達,可避免被愛爾蘭徵稅。同一時間,Google Ireland Ltd在都柏林僱用約二千名員工,2008年海外收入的88%都是記賬形式進行,因要繳交54億美元專利權費用予百慕達的管理公司Google Ireland Holdings,所以稅前盈利低於銷售額的1%。由於上述過程涉及兩家愛爾蘭公司,因此被稱為Double Irish。

其後,Google Ireland Ltd會將該筆專利權費用先繞道荷蘭,以免觸發愛爾蘭的預扣稅(withholding tax),而該荷蘭公司Google Netherlands Holdings BV會把大部分款項滙出,當中約99.8%再轉移予Google Ireland Holdings。基於過程涉及兩家愛爾蘭公司及一家荷蘭公司,整個稅務安排又有Dutch Sandwich之稱。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