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0-21 07:57
* 時報資訊
* 【時報-台北電】
經濟衰退期間受到重創的英國政府,周三痛下決心,宣布該國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共支出削減計畫,總金額達830億英鎊(約1,300億美元),不僅定砍去近50萬個公共部門工作機會,也將對福利政策開鍘,目標在5年內弭平赤字。
英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表示,該國聯合政府「勢必」得在2015年以前,裁去830億英鎊的支出,再輔以增稅措施,才能填平去年便已達到1,560億英鎊的赤字。
在這項削減方案下,英國政府會於4年內裁撤49萬個公部門職位,大幅縮減數10項公共計畫,就連英國女王的皇室經費,也必須在4年內削減達14%。
歐斯本在陳述計畫內容時對英國國會說:「今天是英國懸崖勒馬的一天,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卻能夠導向更美好的未來。」
佔英國公共預算達三分之一的福利支出,難逃縮水一途。歐斯本表示將在2020年以前把公定退休年齡延後到66歲,預計每年節省50億英鎊開銷。他繼6月確定削減公共社福預算110億英鎊後,又提出將再砍去70億英鎊。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SOURCE
2010/10/21
馬丁沃夫專欄/英國緊縮財政 禍福難料
【經濟日報╱編譯謝東年】
2010.10.21 02:31 am
英國與美國的相似之處遠不止是語言。兩個國家都出現房貸信用的巨幅擴張;兩國最後都必須出手拯救金融產業;兩國的央行都把利率降到近乎零,並且採取「量化寬鬆」的作法;最後,兩國的財政在金融危機過後都出現鉅額的赤字。然而兩國的政策就此開始分道揚鑣。英國公布大幅削減支出的計畫,美國則不太可能採取類似作法。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的經濟展望預測中已經指出這種分歧。但債券市場對待兩國的信用幾乎一樣,看不出有何差別。
我們可以在危機過後的兩國中找出一些不同點。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幅度比英國小,距離危機前的高峰減少4%;相較之下,英國萎縮了6.4%。但美國的失業率增幅大於英國,在2007到2010年間遽增了5個百分點;英國則只有2.5個百分點增幅。美國的核心通膨掉得比英國低,今年到9月時已經降至0.8%;英國則仍有2.5%,主要是因為英鎊貶值抬高英國通膨之故。
但兩國同樣蒙受泡沫經濟破滅後,痛苦的債務槓桿削減以及經濟萎縮,這些在萊因哈特與羅格夫的經典著作《這次不一樣》中已有很好的闡釋。兩國的經濟活動都低於應有產能。兩國都必須選擇是否要進行財政緊縮,承受經濟短期內繼續衰退的風險;還是繼續入不敷出,使鉅額赤字在未來損害長期債信。兩國都必須非常倚重貨幣政策。但是英國由於在進行財政緊縮,將更必須仰賴貨幣政策的提振。
那麼,兩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不同的政策會各自帶來什麼樣的衝擊?量化寬鬆能夠舒緩經濟到什麼程度?最後,我們能從中學習到財政以及貨幣政策的何種教訓?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英國政府被歐元區的債信危機嚇壞了。我已經討論過希臘與英國完全不同,因為希臘缺乏自己的中央銀行,而且經濟復甦缺乏動力。我也曾經警告過英國準備採取的財政緊縮過度緊縮,會使英國的GDP在未來五年內少掉8%。然而美國若不能提出削減赤字的長期計畫,也同樣不負責任。
在財政緊縮可能造成的衝擊方面,IMF最近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提供了絕佳的分析。這分報告駁斥了「財政緊縮就可以促進經濟擴張」的論點。報告中指出以往的研究沒能分辨出不同狀況下不同的財政緊縮,IMF轉而把景氣循環導入財政緊縮的討論,結果截然不同於以往研究。
以下即是IMF報告的梗概。
首先,財政緊縮幅度若達GDP的1%,就會使需求少掉GDP的1%,並使未來兩年的GDP少掉0.5個百分點。既然如此,設其他條件不變,英國高達GDP 8%的財政緊縮將導致GDP少掉4個百分點。
其次,降息通常可以緩解財政緊縮的衝擊,但在今日的利率水準已經無法再降的情況下,這使得財政緊縮的代價更為高昂。
第三,實質匯率貶值通常也能緩衝緊縮的衝擊。英國即是這種狀況,從金融危機發生以來英鎊已經貶值約18%。
第四,政府削減支出所帶來的經濟衝擊通常小於提高稅收。但這可能是因為央行會用更激烈的貨幣寬鬆政策來應付政府削減支出。
最後,減債長期來講會對經濟產生幫助,因為在其他不變的情況下,減債長期來說能壓低利率。但是這點好處在今天能否實現大有問題,因為實質利率已經降到近1%。
結論就是英國的財政緊縮將帶來經濟萎縮的效果,每年約拖累GDP 1到2個百分點。
那量化寬鬆可以舒緩這個問題嗎?恐怕不行。
央行進場買債最明顯的效果是壓低長期利率,但是信用良好的貸款者已享有超低利率,甚至投資人還搶著塞錢給他們。同時,銀行卻不願擴張信用。低利率環境可以減輕債務削減的去槓桿化痛苦,但進一步量化寬鬆能否還有更多效果,卻不無疑問。
即便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在上周的重要演說裡暗示將採取新一波的量化寬鬆,結果也可能出現效果不佳的情況。不過財政緊縮的拖累力量在美國卻是遠低於英國,所以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應會比英國成功。
現在我們來探討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中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學到什麼理解?傳統上經濟學家的共識是貨幣政策更精確、更牢靠也更穩定;財政政策則剛好相反,因為政治捉摸不定。沒錯,但是史提格里茲在本周的金融時報中反駁說,實際證據卻很難支持這種傳統共識。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效果其實難以預測。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造成信用擴張,而信用擴張卻也是今日困境的禍首之一。現在誰能信心十足地保證說,靠貨幣政策支撐價格過度膨脹的房地產市場,會比拿剩餘儲蓄投資公共建設更有幫助?同樣地,誰能保證說引發下一波民間信貸爆炸的政策,會比提高公共投資更值得信賴?就清理信貸泡沫破滅的殘局而言,貨幣政策不見得比較可靠。
支持英國嚴厲財政緊縮的最有力論點,拿英國財相歐斯本的話來說,是因為若不如此,英國即將能「破產」。一個兩世紀來都能把公共債務壓低到水準以下的國家,為何今日卻面臨財政破產的困境,箇中原因並不明朗,但我們現在知道的是英國開始採取非常激烈的政策實驗。英國和美國的對比很能彰顯局勢,我們永遠不知道英國是否曾面臨即將破產的危險,但是英國在這場實驗中學到的經驗將比美國更多,其他世界也能學到更多。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編譯謝東年)
【2010/10/21 經濟日報】
SOURCE
2010.10.21 02:31 am
英國與美國的相似之處遠不止是語言。兩個國家都出現房貸信用的巨幅擴張;兩國最後都必須出手拯救金融產業;兩國的央行都把利率降到近乎零,並且採取「量化寬鬆」的作法;最後,兩國的財政在金融危機過後都出現鉅額的赤字。然而兩國的政策就此開始分道揚鑣。英國公布大幅削減支出的計畫,美國則不太可能採取類似作法。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的經濟展望預測中已經指出這種分歧。但債券市場對待兩國的信用幾乎一樣,看不出有何差別。
我們可以在危機過後的兩國中找出一些不同點。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幅度比英國小,距離危機前的高峰減少4%;相較之下,英國萎縮了6.4%。但美國的失業率增幅大於英國,在2007到2010年間遽增了5個百分點;英國則只有2.5個百分點增幅。美國的核心通膨掉得比英國低,今年到9月時已經降至0.8%;英國則仍有2.5%,主要是因為英鎊貶值抬高英國通膨之故。
但兩國同樣蒙受泡沫經濟破滅後,痛苦的債務槓桿削減以及經濟萎縮,這些在萊因哈特與羅格夫的經典著作《這次不一樣》中已有很好的闡釋。兩國的經濟活動都低於應有產能。兩國都必須選擇是否要進行財政緊縮,承受經濟短期內繼續衰退的風險;還是繼續入不敷出,使鉅額赤字在未來損害長期債信。兩國都必須非常倚重貨幣政策。但是英國由於在進行財政緊縮,將更必須仰賴貨幣政策的提振。
那麼,兩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不同的政策會各自帶來什麼樣的衝擊?量化寬鬆能夠舒緩經濟到什麼程度?最後,我們能從中學習到財政以及貨幣政策的何種教訓?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英國政府被歐元區的債信危機嚇壞了。我已經討論過希臘與英國完全不同,因為希臘缺乏自己的中央銀行,而且經濟復甦缺乏動力。我也曾經警告過英國準備採取的財政緊縮過度緊縮,會使英國的GDP在未來五年內少掉8%。然而美國若不能提出削減赤字的長期計畫,也同樣不負責任。
在財政緊縮可能造成的衝擊方面,IMF最近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提供了絕佳的分析。這分報告駁斥了「財政緊縮就可以促進經濟擴張」的論點。報告中指出以往的研究沒能分辨出不同狀況下不同的財政緊縮,IMF轉而把景氣循環導入財政緊縮的討論,結果截然不同於以往研究。
以下即是IMF報告的梗概。
首先,財政緊縮幅度若達GDP的1%,就會使需求少掉GDP的1%,並使未來兩年的GDP少掉0.5個百分點。既然如此,設其他條件不變,英國高達GDP 8%的財政緊縮將導致GDP少掉4個百分點。
其次,降息通常可以緩解財政緊縮的衝擊,但在今日的利率水準已經無法再降的情況下,這使得財政緊縮的代價更為高昂。
第三,實質匯率貶值通常也能緩衝緊縮的衝擊。英國即是這種狀況,從金融危機發生以來英鎊已經貶值約18%。
第四,政府削減支出所帶來的經濟衝擊通常小於提高稅收。但這可能是因為央行會用更激烈的貨幣寬鬆政策來應付政府削減支出。
最後,減債長期來講會對經濟產生幫助,因為在其他不變的情況下,減債長期來說能壓低利率。但是這點好處在今天能否實現大有問題,因為實質利率已經降到近1%。
結論就是英國的財政緊縮將帶來經濟萎縮的效果,每年約拖累GDP 1到2個百分點。
那量化寬鬆可以舒緩這個問題嗎?恐怕不行。
央行進場買債最明顯的效果是壓低長期利率,但是信用良好的貸款者已享有超低利率,甚至投資人還搶著塞錢給他們。同時,銀行卻不願擴張信用。低利率環境可以減輕債務削減的去槓桿化痛苦,但進一步量化寬鬆能否還有更多效果,卻不無疑問。
即便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在上周的重要演說裡暗示將採取新一波的量化寬鬆,結果也可能出現效果不佳的情況。不過財政緊縮的拖累力量在美國卻是遠低於英國,所以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應會比英國成功。
現在我們來探討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中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學到什麼理解?傳統上經濟學家的共識是貨幣政策更精確、更牢靠也更穩定;財政政策則剛好相反,因為政治捉摸不定。沒錯,但是史提格里茲在本周的金融時報中反駁說,實際證據卻很難支持這種傳統共識。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效果其實難以預測。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造成信用擴張,而信用擴張卻也是今日困境的禍首之一。現在誰能信心十足地保證說,靠貨幣政策支撐價格過度膨脹的房地產市場,會比拿剩餘儲蓄投資公共建設更有幫助?同樣地,誰能保證說引發下一波民間信貸爆炸的政策,會比提高公共投資更值得信賴?就清理信貸泡沫破滅的殘局而言,貨幣政策不見得比較可靠。
支持英國嚴厲財政緊縮的最有力論點,拿英國財相歐斯本的話來說,是因為若不如此,英國即將能「破產」。一個兩世紀來都能把公共債務壓低到水準以下的國家,為何今日卻面臨財政破產的困境,箇中原因並不明朗,但我們現在知道的是英國開始採取非常激烈的政策實驗。英國和美國的對比很能彰顯局勢,我們永遠不知道英國是否曾面臨即將破產的危險,但是英國在這場實驗中學到的經驗將比美國更多,其他世界也能學到更多。
(作者Martin Wolf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編譯謝東年)
【2010/10/21 經濟日報】
SOURCE
英央行3方論戰 傾向寬鬆
* 2010-10-21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升高,英格蘭銀行(央行)內部對於未來貨幣政策也分裂成三派不同意見,分別主張升息、量化寬鬆或維持原狀。惟據辯論內容看來,央行委員仍略為偏向擴大量化寬鬆。
根據英國央行周三公佈10月6、7兩日的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會議記錄,決策委員波森(Adam Posen)在會中主張擴大量化寬鬆,於本月就投入500億英鎊(800億美元)購買資產,另1位委員桑坦士(Andrew Sentance)則一貫偏向緊縮,認為應升息1碼至0.75%,因應高通膨。
而包含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在內的其他7名委員,則都投下維持利率在0.5%、購買資產操作規模不變的1票。
不過商業銀行經濟學家迪克森(Peter Dixon)認為,MPC的討論還是略為偏向量化寬鬆的觀點,而非逕行升息,桑坦士的主張已越來越孤立無援。且該份會議紀錄也提到:「部分委員認為,為達到中期通膨目標,進一步的貨幣刺激似乎有其必要。」
另外,金恩本周二也在談話中暗示,他可能會採取增購資產的做法,來避免該國經濟出現通縮壓力。金恩表示,MPC委員雖相當關注目前通膨問題,但卻也擔心一旦現有的短期因素消失後,通膨速度就會落後於目標水準。
9月英國通膨年率為成長3.1%,比該國央行設定的目標2%高出一段距離。不過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計畫在2015年以前打平英國的1,560億英鎊(約2,460億美元)赤字,可能壓抑未來的通膨增速。
至於英國央行究竟何時會擴大量化寬鬆,德意志銀行駐倫敦經濟學家巴克利(George Buckley)指出,「該行最快也會等到11月通膨報告出爐後」,才會有所動作。而他也表示,鑑於目前經濟不確定性的程度,委員會有所分歧也是「相當合理的」。
SOURCE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升高,英格蘭銀行(央行)內部對於未來貨幣政策也分裂成三派不同意見,分別主張升息、量化寬鬆或維持原狀。惟據辯論內容看來,央行委員仍略為偏向擴大量化寬鬆。
根據英國央行周三公佈10月6、7兩日的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會議記錄,決策委員波森(Adam Posen)在會中主張擴大量化寬鬆,於本月就投入500億英鎊(800億美元)購買資產,另1位委員桑坦士(Andrew Sentance)則一貫偏向緊縮,認為應升息1碼至0.75%,因應高通膨。
而包含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在內的其他7名委員,則都投下維持利率在0.5%、購買資產操作規模不變的1票。
不過商業銀行經濟學家迪克森(Peter Dixon)認為,MPC的討論還是略為偏向量化寬鬆的觀點,而非逕行升息,桑坦士的主張已越來越孤立無援。且該份會議紀錄也提到:「部分委員認為,為達到中期通膨目標,進一步的貨幣刺激似乎有其必要。」
另外,金恩本周二也在談話中暗示,他可能會採取增購資產的做法,來避免該國經濟出現通縮壓力。金恩表示,MPC委員雖相當關注目前通膨問題,但卻也擔心一旦現有的短期因素消失後,通膨速度就會落後於目標水準。
9月英國通膨年率為成長3.1%,比該國央行設定的目標2%高出一段距離。不過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計畫在2015年以前打平英國的1,560億英鎊(約2,460億美元)赤字,可能壓抑未來的通膨增速。
至於英國央行究竟何時會擴大量化寬鬆,德意志銀行駐倫敦經濟學家巴克利(George Buckley)指出,「該行最快也會等到11月通膨報告出爐後」,才會有所動作。而他也表示,鑑於目前經濟不確定性的程度,委員會有所分歧也是「相當合理的」。
SOURCE
NIESR:緊縮政策可能使英經濟再陷衰退局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10-20 10:48:55
NIESR指出,英國政府的緊縮政策可能使經濟再陷衰退局面,并將2011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1.6%,呼吁在經濟萎縮的情況下進一步采取財政刺激措施。
綜合媒體10月20日報導,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簡稱NIESR)20日指出,政府的緊縮政策可能促使該國經濟重新陷入衰退局面,預計今明兩年GDP增幅均為1.6%,7月預計的增幅分別為1.3%和 1.7%。另外,大規模削減支出計劃將有20%的幾率導致2010年經濟出現收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政府將不得不暫時擱置緊縮政策,轉而實行一些刺激政策來提振經濟。
NISER表示,政府應該明確表示,如果未來經濟增長形勢劣於預算局的預期,甚至經濟出現明顯惡化,政府將隨時準備推出臨時性財政刺激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稅收收入可能將無法達到預期水平,從而使政府難以完成五年財政計劃。
英國政府曾在6月發布的了緊縮政策的實施綱要,綱要中提到,政府計劃在截至2015年3月的財年度完全消除頑固的結構性赤字。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通過數個月的仔細鉆研,政府預計將在20日晚些時候公布具體實施細則。
(孫海琴 編輯)
SOURCE
NIESR指出,英國政府的緊縮政策可能使經濟再陷衰退局面,并將2011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1.6%,呼吁在經濟萎縮的情況下進一步采取財政刺激措施。
綜合媒體10月20日報導,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簡稱NIESR)20日指出,政府的緊縮政策可能促使該國經濟重新陷入衰退局面,預計今明兩年GDP增幅均為1.6%,7月預計的增幅分別為1.3%和 1.7%。另外,大規模削減支出計劃將有20%的幾率導致2010年經濟出現收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政府將不得不暫時擱置緊縮政策,轉而實行一些刺激政策來提振經濟。
NISER表示,政府應該明確表示,如果未來經濟增長形勢劣於預算局的預期,甚至經濟出現明顯惡化,政府將隨時準備推出臨時性財政刺激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稅收收入可能將無法達到預期水平,從而使政府難以完成五年財政計劃。
英國政府曾在6月發布的了緊縮政策的實施綱要,綱要中提到,政府計劃在截至2015年3月的財年度完全消除頑固的結構性赤字。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通過數個月的仔細鉆研,政府預計將在20日晚些時候公布具體實施細則。
(孫海琴 編輯)
SOURCE
英國緊縮財政:五年大砍公共支出1,300億美元、 裁49萬公職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10.10.21 03:06 am
面對空前惡化的財政狀況,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20日公布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削減公共支出計畫細節,要在五年內大砍830億英鎊(1,300億美元)支出,包括大砍福利支出和裁減近50萬名公務員,就連英國女王也得勒緊褲帶。
歐斯本20日告訴國會,已要求各部會在2015年底之前削減830億英鎊支出。他強調,英國去年預算赤字達1,560億英鎊,為解決龐大赤字問題,英國有必要削減支出並增稅。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同日公布的最新數據,9月公共部門借款淨額增至156億英鎊(250億美元),成為1993年開始記錄來最嚴重的9月赤字。
歐斯本也宣布,四年內將裁減49萬名公務員,作為大規模削減開支計畫的一環。他指出,英國已斥資上百億紓困銀行,又遭遇稅收減少的困境,「是時候扭轉債台高築的情況了,我國已耗盡錢財,裁員不可避免,這是條艱辛的道路,但能帶我們到美好的未來」。
除了大砍公務員,英國也將大幅削減目前占國家支出三分之一的福利支出,數十項已規劃好的政府計畫將喊卡。歐斯本說,幾乎各領域的政府支出都會減少,就連伊麗莎白女王也受衝擊,未來四年皇室預算將削減14%。
歐斯本也說,1月對銀行資產負債表課徵的臨時稅將變成永久稅項。英國也將提早四年、搶在2020年之前將把可領取國家退休金的年齡提高至66歲,每年可為政府每年省下逾50億英鎊(78億美元)。
此外,治安預算將減少4%;司法部每年須削減6%的預算;數百名駐倫敦外交官也將失去飯碗,因為外交部預算將銳減24%;原本接受政府補助的英國廣播公司世界電台服務(BBC World Service)未來必須自行負擔全部營運成本。
在歐斯本宣布大規模預算削減計畫後,英鎊兌美元匯價應聲走高,20日盤中一度升值0.31%至1.5756美元。這份削減公共支出計畫可能對英國經濟復甦產生重大影響,經濟學家對削減支出的看法兩極,有些人認為嚴苛的撙節計畫有其必要,也有人認為這會導致英國再次陷入衰退。然而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相信,英國經濟成長將減緩,而且英格蘭銀行(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必須維持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0/10/21 經濟日報】
SOurce
2010.10.21 03:06 am
面對空前惡化的財政狀況,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20日公布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削減公共支出計畫細節,要在五年內大砍830億英鎊(1,300億美元)支出,包括大砍福利支出和裁減近50萬名公務員,就連英國女王也得勒緊褲帶。
歐斯本20日告訴國會,已要求各部會在2015年底之前削減830億英鎊支出。他強調,英國去年預算赤字達1,560億英鎊,為解決龐大赤字問題,英國有必要削減支出並增稅。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同日公布的最新數據,9月公共部門借款淨額增至156億英鎊(250億美元),成為1993年開始記錄來最嚴重的9月赤字。
歐斯本也宣布,四年內將裁減49萬名公務員,作為大規模削減開支計畫的一環。他指出,英國已斥資上百億紓困銀行,又遭遇稅收減少的困境,「是時候扭轉債台高築的情況了,我國已耗盡錢財,裁員不可避免,這是條艱辛的道路,但能帶我們到美好的未來」。
除了大砍公務員,英國也將大幅削減目前占國家支出三分之一的福利支出,數十項已規劃好的政府計畫將喊卡。歐斯本說,幾乎各領域的政府支出都會減少,就連伊麗莎白女王也受衝擊,未來四年皇室預算將削減14%。
歐斯本也說,1月對銀行資產負債表課徵的臨時稅將變成永久稅項。英國也將提早四年、搶在2020年之前將把可領取國家退休金的年齡提高至66歲,每年可為政府每年省下逾50億英鎊(78億美元)。
此外,治安預算將減少4%;司法部每年須削減6%的預算;數百名駐倫敦外交官也將失去飯碗,因為外交部預算將銳減24%;原本接受政府補助的英國廣播公司世界電台服務(BBC World Service)未來必須自行負擔全部營運成本。
在歐斯本宣布大規模預算削減計畫後,英鎊兌美元匯價應聲走高,20日盤中一度升值0.31%至1.5756美元。這份削減公共支出計畫可能對英國經濟復甦產生重大影響,經濟學家對削減支出的看法兩極,有些人認為嚴苛的撙節計畫有其必要,也有人認為這會導致英國再次陷入衰退。然而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相信,英國經濟成長將減緩,而且英格蘭銀行(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必須維持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0/10/21 經濟日報】
SOurce
英國將大砍福利支出
* 2010-10-20 16:07
* 時報資訊
* 【時報-記者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周三將宣布大砍福利政策,為實踐800億英鎊公共支出刪減計畫的一部分,此舉將決定英國經濟及該國聯合政府的未來命運。
在經過數個月艱困的協商,英國財長歐斯本(George Osborne)將在周三公布公共支出檢討報告。除部分優先領域外,大部分的政府部門平均需減少25%的支出。
激進的撙節支出計畫對英國而言是必須的,或將使英國再度陷入經濟衰退?經濟學家對此看法仍然分岐,惟幾乎所有人皆同意,英國經濟成長將因而放緩,而英國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必須將貨幣政策維持在超級寬鬆的狀態。
歐斯本的施政目標是將史上最高、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達到11%的財政赤字,在5年內降低到約2%,約需緊縮財政達1130億英鎊 (1780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一將來自加稅的措施。英國智庫「經濟暨社會國家研究院」表示,這樣的野心前所未見,英國政府大概只能執行一半的刪減支出計畫。
source
* 時報資訊
* 【時報-記者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周三將宣布大砍福利政策,為實踐800億英鎊公共支出刪減計畫的一部分,此舉將決定英國經濟及該國聯合政府的未來命運。
在經過數個月艱困的協商,英國財長歐斯本(George Osborne)將在周三公布公共支出檢討報告。除部分優先領域外,大部分的政府部門平均需減少25%的支出。
激進的撙節支出計畫對英國而言是必須的,或將使英國再度陷入經濟衰退?經濟學家對此看法仍然分岐,惟幾乎所有人皆同意,英國經濟成長將因而放緩,而英國央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必須將貨幣政策維持在超級寬鬆的狀態。
歐斯本的施政目標是將史上最高、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達到11%的財政赤字,在5年內降低到約2%,約需緊縮財政達1130億英鎊 (1780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一將來自加稅的措施。英國智庫「經濟暨社會國家研究院」表示,這樣的野心前所未見,英國政府大概只能執行一半的刪減支出計畫。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