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2

英國AIFA:全球經濟放緩將對歐元構成心理壓力

2010年08月16日 20:59


  由於最近公佈的諸多數據及央行對待當前經濟所採取的舉措顯示全球經濟復甦正在放緩,這激發了市場對避險資産的需求,於是低息貨幣日元和美元近來不斷走強。
昨天早上日本內閣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實際GDP初值年化季率上升0.4%,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期中值2.3%的增幅,日本經濟恢復疲 弱增長的狀態暗示這全球經濟復甦也將放緩,通貨緊縮的前景將引發風險厭惡情緒。晚上全美住宅建築商協會(NAHB)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NAHB房價 指數由7月的14降至13,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並創下09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另外,紐約聯儲(New York FED)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紐約製造業指數從7月份的5.08小幅升至7.10,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期中值8.0。
不過晚上美聯儲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第二季度美國銀行業信貸狀況開始好轉,這是美聯儲季度《高級信貸人員調查》自2006年末首次發現銀行降低對 小型公司的商業和工業貸款標準,另外調查還顯示美國信貸狀況的改善主要集中在國內大型銀行方面,主要是競爭壓力導致的結果。這為似乎正在失去動能的經濟帶 來了一些希望。
從美元指數的表現來看昨天的下調是對上周連續大幅上漲後的一次技術性調整,並沒有破壞美元中線反彈的趨勢,投資者可以繼續等待其調整過後逢低買 入美元逢高賣出非美貨幣的機會。今天依然可以等待歐元對美元反彈到1.2890之上後的做空機會,其4小時圖來看現在昨天的反彈是弱勢反彈。
歐元兌美元四小時圖
歐元兌美元四小時圖
 Source

RICS:政府縮減開支,英建造業開始惡化

19/08/2010 16:22

《環富通基金頻道》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公布的英國建造業調查報告顯示
,英國建造業於第二季的信心再度下降,主要因市場憂慮政府將縮減開支及經濟前景持續不明朗,將打擊建造業。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認為整體建造業工作量下降的業界,比認為上升的多出7%。與上一季度的結果比較,上季有多出5%的測量師認為工作量上升多於下降。


儘管私人商業及住宅建造業工作量大致上不變,其他大部分的建造業均感受到工作量大幅下降。由於政府在公共房屋及其他項目的預算減少,因此可能令到這些行業成為重災區。公共房屋工作量的淨平均數由+3大幅下調至-26,而其他公共項目工作量的淨平均數由0下降至-33。英國擱置了「為未來建設學校計劃」,從而令公共項目工作量成為最大減幅。

綜觀全國,只有東南及倫敦地區的工作量沒有下降,但亦只是回穩而不是上升。其他地區的工作量均看到下降的情況,當中北愛爾蘭錄得最差的記錄;認為工作量下降的測量師比認為上升的多出75%,相對於今年首三個月的-59%。

只有1%的受訪測量師認為尋找合適建築工人有困難(從2010年第一季的3%下降至此水平),反映建築項目減少亦影響工人競爭工作的情況。

調查顯示受訪者對生產量及利潤的前景轉趨為更不樂觀,尤其是預期利潤。認為預期利潤下降的測量師,比認為上升的多出49%。

RICS首席經濟師Simon Rubinsohn表示,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建造業佔最新的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一大部分,現階段還是太早去結論說建造業已經朝著復甦的道路前進。縮減開支已經負面地影響市場實在不容忽視,雖然技工費用及營運支出下降,但原材料價格上升造就了一個困難的經營環境。(ho)
Source

由金融海嘯和財政危機省思我國軍公教退撫制度財務問題

由金融海嘯和財政危機省思我國軍公教退撫制度財務問題
| 2009/01/20 | 作者 黃世鑫 | Hits:1504


壹、 前言

就財務面,1995年7月1日1應是我國的軍公教退撫制度具結構性改變的歷史轉折點。之前,係採用所謂的「恩給制」,其經費全由政府編列於年度預算之「普 通基金」中支應,財源則係來自一般的稅收。新退撫制度則是一般所稱的「社會保險制」,其財務操作,係由政府成立「特種基金」,即「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 金」,並設監理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做為決策、監督,和管理機構;其財源主要來自軍公教個人所繳納和政府補助的款項,以及基金之運用產生的收益或孳息。因 此,除了在新退撫制度實施後才擔任軍公教之職務者或新退撫制度實施前已退休者之外,當前仍在職的軍公教人員或新退撫制度實施後退休者,均同時適用新、舊退 撫制度。



由於「恩給制」之財源係來自一般的稅收,因此,其財務的穩定性受到政府的財政狀況的影響。至於新制退撫制度,因係採用所謂的「完全提存準備制」,故基金之運用損益,對退休金之給付,影響重大。


我國的軍公教退撫制度之財務問題,除了考量此種結構性的改變之外,另一常被忽視的影響因素為退休金之給與的請領方式,也就是一次退休金或月退休金的選擇。由於退休年齡的年輕化,對未來的軍公教退撫制度之財務,這項影響因素相當深遠,但卻從未被提及。


以下,將就新退撫制度之基金的運用和退休金之給與方式的選擇對軍公教退撫制度之財務的衝擊,加以剖析2。


貳、 一段陳年往事:黃世鑫v.s. 葉長明

整十年前,1998年1月8、9日,考試院舉辦「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時任銓敘部主任秘書葉長明3針對1995年7月1日所實施的所謂「新退撫制 度」提出一篇長達一萬六千字的論文(葉長明,1998),而筆者與考試院副祕書長羅成典剛好擔任葉文的評論人。就財務面,葉文特別強調:


「新退撫制度最主要的改革內容是將公務人員退撫經費的籌措方式,由各級政府逐年編列預算的賦課制(又稱隨收隨付制(pay as you go)),改為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的基金制(又稱完全提存準備制(full funding))。不但可以逐漸減輕地方政府籌編退撫經費預算的困難,及避免因退休人數和年資累積增加,導致政府長期應計負債累積遞增,形成沉重的財政 負擔。而且可以長期運用逐年提撥的退撫基金,從事各種有利的投資,獲得最高的收益率,進而促使提撥費率的下降,以減輕政府財政及公務人員繳費的負擔。」


緊接著,葉文引述歐洲退休基金聯盟(EFRP)的「退休基金實質報酬率」的統計數據指出:


「英國全國退休基金於1984年至1993年的十年平均年度報酬率以15.48%居冠,高於德國的9.38%與瑞士的7.60%。扣除各國國內的通貨膨脹 率之後,英國退休基金的實質報酬率為10.23%,僅略低於通貨膨脹率偏低的愛爾蘭10.25%報酬率,但較德國的7.15%高出3%,較瑞士的 4.40%更高出近6%,顯示英國在歐洲主要國家的退休基金管理中,獲致最佳的投資績效。此項績效的差距,不但顯露管理機構經營能力與投資策略的優劣,而 且影響未來退休基金成本與費率的重大差異。該聯盟預估,未來四十年英國投資平均每年實質報酬率可達6%,、、。」


至就我國的新退撫制度,葉文則根據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八十六年度財務報告指出:


「全年度基金實際報酬率高達12.25%,較法定收益率6.25%高出6%,扣除八十六年度通貨膨脹率2.32%,實質報酬率達9.93%,今後若能持續達到此種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則提撥費率即可相對降低,、、。」


針對以上之論述,筆者除口頭評論外,在書面評論稿中,並以【東亞金融風暴之警訊!】【歷史的教訓!】【擁抱核子彈!】【幻覺(illusion)v.s. 理性】和【見利忘義!】等觀點分別就葉文所強調的「完全提存準備制」之財務風險,加以評析(黃世鑫,1998)。至為何會以「東亞金融風暴之警訊!」為評 論的開頭,筆者於評論稿中曾提到:


「不過,作者之論文主題並不是討論金融風暴的問題,所以其而後究竟會如何發展,也並非評論人所關切。評論人在對本篇論文之內容,正式提出評論前之所以會提 出這個看似毫無相關的問題,主要目的,係希望藉此請讀者預想一種狀況:跨世紀後,二○○八年,也就是十年後,台灣的公教人員的退休撫卹基金,如作者所言, 累積金額高達四千億元,如果另一波的金融風暴,突襲台灣;台灣的股市、匯市、金融市場,連鎖崩盤;屆時這四千億元可能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很不幸的是,實際的發展,不只是預想成真,比預想的早,且不只是「東亞的金融風暴」,而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嘯」。


參、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之真相和衝擊

2007年第一季由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爆的「全球性金融海嘯」,迄今已近二年,仍繼續漫延,不僅在世界各國使出渾身解數,同時協力採取各種因應措施,投入金 額,動輒以「兆」為單位之美元計之下,猶無法遏止。且對所造成的損害,更尚無法估測。尤其甚者,這波金融海嘯究竟何時能消弭?有何對策?似亦無人可以有明 確的答案。


這波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直接衝擊的除了包括銀行、保險、以及證券等金融產業外,一些依賴「基金」收益做為財源的機構或財團法人,因隨著1980年代新自由 主義之思潮,為追求較高的報酬率,大幅提高其基金資產結構之金融性資產的比率,在這波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亦嚴重受創。以向來被我國財金界視為標竿的美國最 大退休基金的「加州公務人員退休系統(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為例,根據報導(經濟日報2008.7.21),光是2008年上半年度,「由於股票投資組合大賠10.7%的托累,6月底止的上年度虧 損2.4%,績效為六年來最差,連四年獲利逾10%的紀錄也劃下句點。」同時,該基金的資產規模亦因而縮水至2,392億美元4。

另2008.12.5自由時報電子報亦報導:


「金融海嘯狂掃社會各層面,就連最有錢的美國高等學府哈佛大學也無法置身事外,校務基金在短短四個月內蒸發八十億美元(約台幣兩千六百八十億)的帳面價 值,虧損幅度至少達二十二%。若加計難以鑑價的私募股權基金與不動產實際損失,預計本會計年度於明年六月結束時,校務基金衰退幅度甚至可能擴大到三十%。


哈佛大學二日致函各學院院長,表示校務基金「哈佛管理公司」在今年六月三十日的資產為三百六十九億美元(約台幣一兆兩千三百八十一億),但隨著「國際金融 市場的嚴重混亂影響校務基金投資的所有主要資產」,基金在七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間縮水達二十二%。哈佛過去四十年來虧損最多的一次在一九七四年,報酬率 為負十二.二%。」


我國的軍公教退撫基金和勞工保險、退休基金亦難幸免。根據聯合報2008.7.28之報導:「攸關八十二萬軍公教人員退休權益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 金」,今年上半年因投資失利縮水近三百億元。」三個月後,2008.11.19聯合報復報導:「全球金融風暴讓軍公教退撫基金淨值大幅縮水,九月底退撫基 金淨值比去年底減少近四百六十億元,、、。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說,過去一年遭逢金融風暴,截至今年九月,退撫基金淨值從去年底四○九四億縮減為三六四○ 億,縮減四五四億元。」同日之報導亦指出:「勞保面臨嚴重財務危機。勞保基金由年初的三千九百億元跌到兩千一百億元,除了許多保戶在年金制上路前紛紛提 領,基金操作不理想也是原因:今年前三季賠了超過一成,創下基金成立五十八年來首次虧損。舊制與新制勞退基金今年都出現虧損,分別是百分之六點四七、百分 之四點七五。總計三項基金前三季虧損達八百億元。」


值得關切的,以上的數字只是這波金融海嘯初期對金融市場的直接衝擊,所造成的損害,其爾後仍可能發生的連鎖反應,端視各國所採取的因應措施,是否有效。不過,如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之長期觀察,其結果恐怕不能樂觀。

如果根據俄羅斯經濟學者Nikolai Kondratieff所提之長循環(50~55年)理論,這次的全球性金融海嘯,應該是從1787年以來,所經歷的第五次的「創造性的毀滅」之長循環 (long wave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Norton, 2001, pp.41~42),而非一般總體經濟學教科書所稱,因總需求與總供給失衡而導致的「景氣循環」。因此,也不是凱恩斯理論可以解釋的。這五次的長循環,其 分別為: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7~1842): cotton textiles, iron, steam power;

The Bourgeois Kondratieff (1842~97): railroadization;

The Neo-Mercantilist Kondratieff (1897~1939): electricity, automobiles;

The Cold-War Kondratieff (1939~89): defense, TV, Mainframes;

The Information Age (1989~): PCs, telecommunications, entertainment.


其共同特徵,均是由「創造性的毀滅」之新技術的發明而帶動,並配合金融市場之信用創造而產生的泡沫。換言之,這次的全球性金融海嘯係肇始於上世紀九○年代 初所謂的「新經濟(New Economy)」,加上1980年代以來,因新自由主義之思潮的影響而被解放的金融市場所「毀滅性的創造」之新金融商品(黃世鑫,2002a),二者之 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黃世鑫,2002b)。因此,現階段的金融海嘯,只是的泡沫破滅的開始,不僅會延續多久?影響層面多廣?衝擊程度多深?均無法預 估。甚至,究竟應該採行何種因應對策?似乎亦尚無頭緒。


肆、退休年齡年輕化之影響:一次給付v.s.月退休金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係於1943(民32年)制定,經1947、1959、1979、1992年四度修定。首先,在退休條件方面,凡任職五年以上,均得 請領退休金,又分為聲請(或自願)退休和命令退休。聲請(或自願)退休之條件,1943年之規定為:任職十五年以上年齡已滿六十歲者,或任職二十五年以上 成績昭著者。1947年修正為:任職五年以上年齡已滿六十歲者,或任職三十年以上。1959年復修正為:任職五年以上年齡已滿六十歲者,或任職二十五年以 上,並維持迄今。命令退休之條件,1943年之規定為:年齡已滿六十五歲者5,或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致不勝職務者,並維持迄今。

其次,在給與方式方面,分為一次退休金和按期支付之年(或月)退休金。任職未滿十五年者,給與一次退休金。滿十五年以上者,根據1943年退休法之規定, 給與年退休金。1947年修正為給與一次退休金和年退休金。1959年復修正為一次退休金或月退休金,擇一支領。自1979年起,改為一次退休金、年退休 金、或部分一次退休金和部分月退休金,擇一支領,並維持迄今。


退休金的給與,正常情況應該是按期支領月退休金。一次給與的退休金,在全世界應該只是極為少數的國家才有。如果是一次給與的退休金,無論是恩給制或社會保 險制,退休年齡是否提前,對財務並無影響。但是如果是支領月退休金,在社會保險制之下,退休年齡的提早,對財務勢將產生「雙重負擔」的影響;退休年齡提早 一個月,一方面,退休者少繳一個月的退撫金,但另方面,則多領一個月的退休金。


過去,在恩給制之下,囿於財政問題,退休金之數額較低,絕大部份的退休者,不僅是滿65歲才屆齡強迫退休,而且大多數選擇支領一次退休金。以67年度言, 領月退休金人員僅佔退休人員一八%,其餘八二%則為領一次退休金者。民國68年為提高支領月退休金者之比率,修法增列所謂遺屬年金之撫慰金。即對領月退休 金者而言,當其死亡之後,其遺屬仍可繼續支領撫慰金(一次或按月)。另外,由於84年新退撫制度的實施,為配合18%優惠存款的取消,又大幅提高所得替代 率,尤其再加上所謂的「55專案」,一方面,不僅退休年齡年輕化,另方面,完全選擇支領一次退休金者之比率,大幅下降。


根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之統計數據,公務人員之平均退休年齡,85年度為61.14歲,至96年度,降為55.47歲。而選擇完全支領或兼領 月退休金者之比率,由85年度的65%上升至93年度的93.3%。教育人員之平均退休年齡,85年度為56.6歲,至96年度,降為53.76歲,選擇 完全支領或兼領月退休金者之比率,由85年度的63.2%上升至93年度的88.8%6。


伍、結論

如前所述,由於未來數十年之軍公教退休人員仍享有部份的恩給制之退休金,其財務問題與政府的一般財政狀況,有直接的關聯。除此之外,就新制退撫制度而言, 根據公務人員退休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公務人員退休金,應由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建立之退休撫卹基金支付之,並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換言 之,前述金融海嘯所造成之財務問題,最後將亦由政府的一般預算承擔。只是,當前的政府財政,已是債台高築,猶如泥菩薩過江,其有能力「負最後支付保證責 任」嗎?

作者黃世鑫為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不代表本智庫之立場)

註解:
1.1995年7月1日公務人員開始實施新退撫制度,公立學校之教師和軍人,則分別於1996年2月1日、1997年1月1日,才實施新制。
2.關於我國軍公教退撫制度參考:黃世鑫(2003,2006a,2006b,2007)。
3.據葉長明自己的表明,1995新退撫制度的實施,係其擔任銓敘部退撫司長任內所策劃。
4.據2006.4.10經濟日報報導:「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認為,退休基金的海外布局腳步必須加快,藉由各區域的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更能爭取較 高的獲益率。規模高達1,800億美元的美國加州退休基金,是美國最大規模的確定給付制基金,過去20年來,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11.37%。」


5.經許可得延長十年,1959年縮短為延長五年。
6.軍人和政務人員之情況比較特殊,難以比較。

參考文獻:
葉長明(1998),新退撫制度實施後之功能與檢討,考試院,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頁668~692。
黃世鑫(1998),評論:葉長明,新退撫制度實施後之功能與檢討,考試院,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頁696~700。
黃世鑫(2002a),由異化與毀滅性的創造檢視當前金融制度的變革:透視金融資本主義制度,華信金融季刊,17期,頁37~60。
黃世鑫(2002b),全球化的智慧與金融資本主義,建華金融季刊,19期,頁 53~101。
黃世鑫(2003),由財政觀點評析18﹪的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兼論信賴保護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22期,頁91~113。
黃世鑫、郭建中(2006a),18%爭議之Q&A及合理改革之道,政策研究學報(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第六期,頁19~50。
黃世鑫(2006b),如何合理化教師退休制度?引言報告: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國家長聯盟、福留子孫連線、高雄市教師會、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教師退撫問題研討會(2006.1.14-15,台北市NGO會館)。
黃世鑫(2007),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切勿隨波逐流,誤入漩渦,考銓季刊,第50期,頁71-90。
Norton, R.D. (2001), Creating the New Economy: The Entrepreneur and the US Resurgence, Cheltenham (UK), Northampton (MA, USA).

出國留學划算嗎?

2010-08-21 16:02





出國留學划算嗎?
除了薪水 還有金錢難以衡量的收穫

出國留學是不少人夢想清單上的選項之一。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近十年的留學人口每年維持在3萬人次左右。撇開求學、求職皆一帆風順的人不談,更多的案例說明,國外文憑不是高薪就業的保證,那麼出國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個大哉問,讓不少想出國的人裹足不前,想圓夢或還在築夢的你,不妨看看別人的經驗。本期《全球中央》為大家訪問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歸國留學生,從他們的故事裡,也許你會看到熟悉的影子和曾擔心過的問題,幸運一點的話,你還可能為自己找出留學或不留學的理由。
留學疑問一:國外學歷比較吃香?
沒有實務經驗  光有文憑沒用

「以 工作來說,國外學歷對你的薪水沒有任何幫助」,今年29歲,在製作人工牙根的瑞士外商公司擔任工程技術主管的謝政勳說,一張優秀的國外文憑比不上實務經驗 重要,國外頂尖大學畢業的博士來應徵,同樣栽在「沒有實務經驗」上。站在雇主立場,經歷比學歷似乎更能反應一個人適任與否。
也 許你想問,那謝政勳不也出國留學?長期投入於牙科、骨科及整形外科所用的「植入物」研究,謝政勳發現這類植入物因長期為人體使用,需要整合多種科學,例如 材料、細胞反應、機械工程與臨床醫學,雖然國內也有不少相關研究,但缺乏能完整整合所有知識的人才,產業也尚無能力自行開發重要製程,達到量產規模。
國內教授也因為缺乏實務經驗,無法幫助企業將品質提升至世界級水準。退伍後的謝政勳,到鐿鈦科技公司上班,擔任骨科與牙科植入物研發工程師期間,他才真正了解「什麼是台灣沒有而國外有的技術」。因此,謝政勳為了學得「所有公司都想知道的祕密」,遠赴英國取經。
靠著先前的工作經驗和留學英國累積的人脈,去年10月拿到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工程碩士的謝政勳,還沒畢業就已找到工作。他說,在業界實際參與人工植入物的製作和銷售流程,讓他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出國只是將專業知識和技術學回來,完成拼圖的最後一塊。
留學疑問二:畢業後直接出國或先工作?
工作經驗為留學和人生加分

目 前任職於補教業的林建廷,出國前在金融界服務了11年,也當到小主管,薪水不錯,卻不快樂。對工作喪失熱情,油然而生的倦怠感讓他想要放個長假、想去接觸 不同的人。學法律出身,從事的工作也和法律相關,林建廷想到「出去念個學位也是種選擇」,一方面也藉此印證過去的工作內容。
「出 國是好事,但什麼時候出去很重要。」林建廷在任教的托福班上,觀察不少大學生為了出國而出國,他認為,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出了國就像大開眼界,覺得國 外什麼都好,但沒有「比較的基礎」怎麼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工作多年後再出國,林建廷仍會覺得「增廣見聞」,但那已經不是純粹的新鮮感,而是讓他學 會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像林建廷一樣,在業界工作逾十年,申請留職停薪出去念書的人不多。2000年回國正值亞洲金融風暴,林建廷仰賴過去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外語能力,在當時被賦予重任,經常代表公司北上參加重要會議,甚至被拔擢到台北總公司擔任主管。
先前對工作失去熱情時,林建廷就開始思索工作的意義,並回過頭問自己喜歡什麼?他的答案是「英文」。隨著當時銀行業走下坡,林建廷選擇轉行補教業,教起英文,儘管補教業競爭壓力大,淘汰率高,但某種程度對林建廷而言「上班就像在玩一樣」。
視野夠清楚 就不會猶豫

東海政治系國關組畢業後,許婷怡發現自己對政治思想非常有興趣,於是轉念理論組的研究所,修完兩年的課程後,她決定出國,「想換個環境思考,也想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哪。」
留 學對她而言,並不是一個唐突的決定。早在大二暑假她就曾到英國遊學,甚至在更小的時候,就接觸過美國與日本文化,當時的她,的確懷抱未來能出國留學的夢 想,然而當真正決定出國,心態是截然不同的,那意味著要為自己的選擇和未來負起責任,「視野夠清楚,就不會猶豫」,許婷怡清楚「是在最了解自己想要什麼的 時候出去。」
留學疑問三:我投資了時間和金錢,到底划不划算?

只花十個月完成學業,且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學費賺回來,林建廷的投資報酬率算得相當精準,「花自己的錢,所以一分一毫都很計較」。
「能與理想結合,對我而言就有報酬性」

許婷怡在英國約克大學的碩士班還算順利,但在諾丁漢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第三年換了指導教授後便遇到瓶頸,她一度想轉讀較實用的大眾傳播。面臨繼續念或轉系的掙扎時,許婷怡心想,兩者花的時間差不多,最後她選了前者。
熬 過後面四年(博士總共花了八年),許婷怡說,指導教授當時的鼓勵都是對的,「他們也都是這樣走過來」。後來她明白,文科論文需要時間凝聚,形成的速度很緩 慢,研究的主題做到一半突然岔開,再返回原路的情形「很常見」。讀博士的後幾年,許婷怡幾乎年年安撫家人「這是最後一年了!」
回國後,許婷怡先到國科會人文學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今年8月,她將轉戰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同樣以博士後研究身分完成「專書出版計畫」,繼續為學術生涯鋪路。
然而,要出國念博士,還是念哲學,在所謂「投資報酬率」上,許婷怡也曾歷經一番質疑。認為文人都有理想性格的她說,留學是為了自我實現,「能與理想結合,對我而言就有報酬性」。
她 認為出國念文科和念理工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並沒有「對價關係」與「產值」的期待,壓力從一開始就是穩定的;相對的,念理工則容易對熱門產業有預期,或投以 過高的報酬觀念,承受落差的壓力反而很不穩定。由於在英國的非本地學生十分難拿到獎學金,許婷怡很感謝家人無條件地,願意支持與縱容她的任性,「如果以經 濟面向的報酬率算的話,當然是不值得的」。
文化環境是無形的投資

留學英國九年,許婷怡心目中的英國就像巴黎之於海明威,「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巴黎的歲月就像一場流動的饗宴,會跟著你一輩子。」英國人大量閱讀的習慣、對知識的渴求、對人文資產的敬重,這些深植於歐洲人細胞裡的「文化基因」,是許婷怡異地求學的養分。
旅 英期間,許婷怡除了接受歐洲文化的薰陶,也讓她看到文科博士的前景。她認為,景氣不好不是事實,相較於台灣,歐美的景氣更差。「中國學」在歐美正夯,台灣 華語文、史哲方面的人才是華人資源中的絕對優勢;另一方面,台灣近年致力發展文創產業,許婷怡認為台灣「軟實力」的儲備人才正漸漸得到重視。而留學也不再 只是向西方學習,而是在中國學崛起與全球化浪潮不斷推演下反求諸己,「從自己文化裡找到優勢,做出貢獻」是許婷怡對人文學科與產業的未來抱持樂觀態度的理 由。
謝政勳在英國待了一年半,花了180萬台幣,「以目前薪水來說,是怎樣都不划算的」,依他目前的薪水水平,至少得工作兩年半才有辦法回本。
但 他在留學期間,還兼職鐿鈦科技的歐洲業務代表,負責訪問歐洲客戶,這讓謝政勳有機會了解國外公司經營植入物的製程。此外,歐洲的人工牙根技術執世界牛耳, 趁著課餘他常參加生物醫學工程的展覽,大量汲取資訊。對謝政勳來說,留學不僅是投資時間和金錢,能接受不同環境和文化的洗禮也是一種收穫。
留學疑問四:我也想出國,不過……
出國前先問自己想研究什麼

對於計畫出國,又有些許猶豫的學生,林建廷第一個想問的問題是「你想研究什麼?」此話一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被問倒。他只遇過極少數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學生,這也是林建廷鼓勵學生工作後再出去的原因,至少各方面都比較成熟。
對此不少同學提出質疑:「工作久了就不會想出去念書了」,聽到這個說法讓林建廷哭笑不得,「那表示只要拿觀光簽證出去玩就好,根本不用出去念書」。
念博士 人生意外的轉彎

一開始出國,只是為了學語言,後來卻卯起來念書,且念得很開心。這樣的人不是沒有。
七年前,楊文慧到日本念語言學校,原本只想花一年時間把日文學好,沒想到後來竟把碩、博士學位都念完了才回台灣。「博士不是我的預期,碩士可能是我的奢望」,當年沒考上大學而選讀三專的楊文慧,怎麼也沒想到,以「研究所旁聽生」的身分多留一年日本,最後竟考上研究所。
面對人生無法預料的轉彎,楊文慧選擇繼續走下去。因為是預期之外,所以留學對楊文慧而言,並不是先思考念完博士能「換取」什麼,而是在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然而,拿到博士學位,已經36歲的楊文慧心裡明白,很難再回到一般企業與年輕人競爭,於是教職成了她的工作首選。目前擔任台大社工系博士後研究的楊文慧坦言,這是一年一聘的職缺,要是老師沒有案子可接,大學又沒有其他職缺,9月一到馬上失業。
去 年剛回台灣的楊文慧,對於台灣大專院校教職競爭激烈的情況不甚了解,但供過於求是明顯的事實。擁有私人企業的工作經驗是楊文慧的優勢,如果有好的機會,她 也不排斥回業界。七年靠著打工和獎學金勉強完成學業,楊文慧已練就一番「生存」的功夫,目前只希望找到自己更喜歡的工作,能夠活得快樂一點、健康一點。
去闖就對了!

30 歲的時候楊文慧才開始喜歡自己,因為那一年,她到了日本,做出影響自己一生的決定。七年的研究生涯,楊文慧認為能走到最後,靠的不是聰明才智,是堅持。她 直說回國的這一年,還好有博士後研究的職缺,讓她可以稍微喘口氣,重新適應台灣,也適應學術生活,「如果我有機會擔任教職,我最想告訴學生:『去闖就對 了!』」
好好完成一件事的感覺也許就像楊文慧這樣,盡力做好每個階段的自己,不想太多。
待 在國內時,林建廷對政治、政黨沒有熱情,對台灣在國際的地位不關心;出國後,反而激起他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加對自我的認同」是林建廷體會到的留學價值。 出身南部的他,從選工作開始就堅持留在家鄉,「植物的根離開自己的土地不會長得好」,出國一趟,這樣的想法不但沒有偏移,反而更根深蒂固,他相信,對自我 有認同,自然會改變做事情的想法,而極度的熱情會反映在自己的作品(所作所為)上。
【完整內容請見《全球中央》6月號
Source

傑斯憂2次衰退克魯曼籲再振興

編譯羅倩宜/特稿
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內需消費一直無法回復;歐元及歐股已連跌兩週,歐洲只靠德國出口撐經濟;中國經濟成長呈現放緩,下半年將更走疲。全球究竟會不會出現二次衰退?經濟學家及投資大師分別提出看法。
通膨風險增加 買商品保值
以商品、匯市及避險投資聞名的羅傑斯(Jim Rogers)認為,目前美國和歐洲維持低利率、採取貨幣寬鬆,將使未來通膨風險上升,要保護投資不因通膨縮水,必須投入商品市場。羅傑斯指出,全球糧食有供應短缺的可能性,將大漲,日前的小麥危機就是一例。
對 於未來經濟展望的預測,羅傑斯警告,二○一二年可能陷入二次衰退。他表示,全球經濟平均每四到六年就會出現衰退,上一次發生在二○○八年,因此最快可能在 二○一二年就再度受到衝擊,而屆時各國央行和政府已經彈盡援絕,沒有太多工具可以救經濟。「難道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要像現在一樣大印鈔票嗎?那恐怕全球的樹 都砍光還不夠。」
羅傑斯在二○○七年移居新加坡,他特別看好亞洲的發展。「十九世紀是英國、二十世紀是美國,而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如果你要家族大富大貴,最好搬到亞洲來。」這是羅傑斯對美國投資人的建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認為,美國由於政府的不正確政策,聯邦政府不敢大手筆振興、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因財政困窘又無力刺激經濟、增加工作機會,因此美國正在走向熄燈號,經濟前景黯淡。而新興市場的經濟卻正在蓬勃發展。
緊縮政策拖累 失業率攀升
目前的經濟疲軟需要振興,歐美政府不應恐懼赤字增加而緊縮開支,如此只會使得失業率攀升,消費成長遙遙無期。
他表示,雖然尚未進入通縮,但美國通膨持續下滑,低於聯準會設定的二%門檻。聯準會應該動起來,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癱瘓」。克魯曼認為,由政府買進大量的「非典型資產」(非短期公債),例如房貸抵押債券,才能使得市場活絡。他說,聯準會八月初宣示買入長期政府公債還不夠。
克魯曼主張,透過口頭宣示也能刺激成長。他說,聯準會應設定通膨三%的目標,在通膨未達三%之前,保證維持目前低利率不變,對於美國經濟信心穩定有很大幫助。自由時報0821
Source

英財相奧斯本:經濟復甦道路崎嶇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節目長度:2分53秒  下載mp3(16k) | (128k)

八月十七號,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倫敦金融區彭博公司發表演講闡述公眾如何輔助政府減少開支時表示,英國經濟復甦的道路將是「崎嶇不平」的,但是聯合政府將堅持繼續把控制財政進行下去。

奧斯本這個講演是秋季政府財政開銷全面評估的前奏,預計在這個全面評估中,多數政府部門將被減少25%的預算,以達到最終減少一萬五千五十億英鎊(£155bn)預算的目的。

奧 斯本在發言中闡述了政府為減少赤字正在實行哪些具體的措施,他說:【錄音】「我們目前在做一個廣泛全面的公眾咨詢,以此來輔助財政開銷評估。目前設立的兩 個專門網站已經收到了十萬餘條的建議,這些都來自於願意幫助我們尋找節約和改變公共部門的人。我們很快會徵詢公眾的首選方案。同時,首相卡梅侖和副首相剋 來格還在全國上下開公開會。我也給政府活動各個方面的主要專家開了一系列的研討會。財政部秘書長亞歷山大還和聯合政府的各級部長開會,討論部門節約的事 宜。本月底,內閣公共開支委員會就會開始每週例會。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同事在他們部門同意裁減方案後,加入這個委員會。」
但是聯合政府控制財政的方法受到批評:全部根據政府控制財政的方案來制定政府的工作計劃,和政府沒有給公眾帶來積極的信息。
最新數據顯示,英國通貨膨脹率由六月份的3.2%已經降至七月份3.1%,但是還高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
反對黨工黨批評聯合政府的政策是在拿英國的經濟賭博,同時還批評聯合政府在公共領域減少赤字的舉措太大,速度太快,這樣不但會危機經濟復甦,還會使低收入者承擔更多代價。
但是奧斯本反擊說,正是聯合政府沒有採取賭博的態度,才這樣來快速減少赤字,把英國的聲譽和英國長期經濟發展看得更重要。這些措施不是在減少財政預算,而是在調整如何來使用國家財富。他表示,政府將採取嚴酷的措施來減少政府中的浪費和低效能,如果有必要可以引入外來機構。
奧斯本的講演得到廣泛關注。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四台的評論員史密斯評論說,奧斯本是在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給公眾推出削減計劃,符合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要建立一個公正的發展社會的綱領。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那塔利、唐麗綜合報導
Source

英國通脹維持高於3%,央行總裁須做解釋

17/08/2010 16:34
 
《經濟通通訊社17日專訊》英國通脹率7月持續高於政府上限的3%,迫使英倫銀行總裁
金恩今年內須第三度撰寫公開信,解釋他將會如何控制物價。
英國統計部門表示,7月消費者物價按年升3﹒1%,符合市場預期,較6月的3﹒2%略低。(ts)

Source